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8044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必 修 1.古代文化常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1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 ,别称左氏春秋 ,和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荆轲刺秦王1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2、。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 33 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鸿门宴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 130 篇,50 余万字。本纪记

3、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7参乘:亦作“骖乘” ,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优美的汉字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

4、代汉字阶段(商代 秦代,甲骨文小篆) 和隶书楷书阶段 (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楷书也叫“正楷” “真书” ,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 “指事字” ;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

5、,包括“会意字” “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奇妙的对联对联也叫“楹联” “楹帖” “对子” ,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解释下列

6、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1兵秦兵旦暮渡易水 荆轲刺秦王 军队。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 兵器,武器。不及召下兵 荆轲刺秦王 士兵,武士。|2使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 动词,派遣/名词,使者。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让/名词,使命。3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荆轲刺秦王 走投无路。图穷而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 极,尽。4引秦王惊,自引而起 荆轲刺秦王 指身子向上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 举起。5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 举起。杀人如不能举 鸿门宴 尽。6谢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荆轲刺秦王 谢罪。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 致谢,告辞。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道歉。哙拜谢 鸿门宴 感谢。7

7、军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驻军。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军队。8胜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尽。沛公不胜杯杓 鸿门宴 经得起,承受得住。9如固不如也 鸿门宴 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 鸿门宴 往,到。10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荆轲刺秦王 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荆轲刺秦王 出发。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头发。二、解释以下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认识各类活用在翻译时的共同性与灵活性。1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在东边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箕踞以骂曰 箕:像簸箕一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晚

8、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翅膀一样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2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晋军函陵 军:驻军与郑人盟 盟:结盟又前而为歌 前:走上前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 目:以目示意,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 刑:用刑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3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其人居远未来 远:远方此其志不在小 小:小的方面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4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若不阙秦 阙:使减少,侵损,削减

9、太子迟之 迟:认为迟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到群臣怪之 怪:认为奇怪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救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停止,阻止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打破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1敢以烦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旧时俗称仪仗2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别人妻子的尊称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古义:没有凭信之物今义:不讲信用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6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今义:故意;有做某种事的愿望;男女间有爱慕之心7樊於期

10、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8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9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1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引出结果1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十分,异乎寻常四、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了。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 ,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明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 ,喜欢,高兴。6今

11、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返回。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震慑。8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 ,绕。9卒起不意 卒,通“猝” ,突然。鸿门宴10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 ,把守。内,通“纳” ,接纳。1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邀请。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背叛。1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早早。1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 ,隔阂,嫌怨。五、解释下列各组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阙秦以利晋,

12、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 代词,代指“这件事” 。子犯请击之 烛之武退秦师 代词,代指“秦军” 。今太子迟之 荆轲刺秦王 代词,代指“自己” 。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 代词,代指“珍宝”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动词,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鸿门宴 代词,代指“刘邦” 。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助词,的。置之坐上 鸿门宴 代词,代指“璧” 。2因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 介词,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副词,就。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 介词,趁机。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凭借,依靠。3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给予。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 介词,被。为之奈何

13、 鸿门宴 介词,对。乃为装遣荆轲 荆轲刺秦王 动词,整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刺秦王 动词,做。为变徵之声 荆轲刺秦王 动词,发出。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刺秦王 动词,作。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荆轲刺秦王 介词,替。愿举国为内臣 荆轲刺秦王 动词,做。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介词,替、给。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给、替/动词,献、出。约为婚姻 鸿门宴 动词,结成。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动词,认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动词,是。何辞为 鸿门宴 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中,呢。4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况且。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副词,将要。臣死且不避 鸿门宴 连词

14、,尚且。5而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表转折。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荆轲刺秦王 连词,表并列。|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荆轲刺秦王 连词,表修饰。6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对。燕王拜送于庭 荆轲刺秦王 介词,在。长于臣 鸿门宴 介词,比。7焉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退秦师 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疑问代词,何。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疑问代词,哪里。8与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和,跟。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结交,亲附。9以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

15、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拿,用。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表目的,以便,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把。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荆轲刺秦王 介词,因为。丹不忍以己之私 荆轲刺秦王 介词,为了。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荆轲刺秦王 介词,用来。使工以药淬之 荆轲刺秦王 介词,用。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荆轲刺秦王 连词,表目的,以便,来。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荆轲刺秦王 介词,按照。10其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 代词,代郑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代词,这件事。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 代词,指使者。失其所与,不知

16、烛之武退秦师 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副词,表祈使语气,有商量、希望的意味,还是。六、将下列句子按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归类,填写在横线上。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燕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答:_答案 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七、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各类文言现象,努力做到“信、达、雅”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17、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译文:_答案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译文:_答案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3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译文:_答案 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头,(把它) 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一起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18、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译文:_答案 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5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译文:_答案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6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鸿门宴)译文:_答案 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八、选出下列各小题中关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1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 ”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

19、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B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C “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 “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 “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解析 “常用来指孩子, 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错,应该是“常用来指少女,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答案 B2A.“史皇” ,指仓颉,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文字的人。B “号” ,又叫别号、表号,一般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C “太傅” ,古代“三公”之一,又指 “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被封为“太傅” 。D “箕踞” ,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这种姿势是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解析 这种姿势表示轻慢傲视对方。答案 D3A.“四书” ,即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B “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