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及普通公式和结论.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83073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及普通公式和结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及普通公式和结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及普通公式和结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及普通公式和结论.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第一部分 集合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 .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UxACxAx(2)德摩根公式: .();()U UCBBC(3) ABUR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A(4)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个;非空子集有 1 个;12,na 2n2n2n非空真子集有 2 个.4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第二部分 函数1映射:注意: 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一对一或多对一.2函数值域的求法:分析法 ;配方法 ;判别式法 ;利用函数单调性 ;换元法 ;利用均值不等式 ; 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2baab绝对值的意义等) ;利用函数有界性( 、 、 等) ;平方法; 导数法xsinxco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若 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 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 a g(x) b 解出 若 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 xa,b时,求 g(x)的值域.(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首先将

3、原函数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 与外函数)(xgfy)(xgu)(ufy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 、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5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是奇函数 ; 是偶函数 .)(xf )()(xfff )(xff|奇函数 在 0 处有定义,则)(xf 0)(f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6函数的单调性:单调性的定义: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

4、当 时有 ;)(xfM,21Mx21x12()ffx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 当 时有 ;单调性的判定: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21xff利于判断符号;导数法(见导数部分) ;复合函数法;图像法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7函数的周期性:(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 ,若有 (其中 为非零常数) ,x)(xfTfT则称函数 为周期函数, 为它的一个周期。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xfT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2)三角函数的周期: ; ;2:sinxy 2:cosTxy;Txy:tan ;|:)cos(),si(

5、 TxAyA |:tanxy(3)与周期有关的结论:或 的周期为)()(axff)0()2(aff )(f2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1,0(yx )1,0(logaxya幂函数: (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 ;Rsinxycos(6)正切函数: ;一元二次函数: (a0) ;其它常用函数:xytan2cbx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函数)0(k )0(ky )0(axy.分数指数幂: ; (以上 ,且 ). mn1mna,mnN1. ; ;bNaablogMaalogllog| ; .NMNaaalogllogloglmnaab.对数的换底公式:

6、 .对数恒等式: .lmlogN9二次函数:解析式:一般式: ;顶点式: , 为顶点;cbxaxf2)( khxaf2)(),(零点式: (a0).)()(21f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开口方向;对称轴;端点值;与坐标轴交点;判别式;两根符号。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坐标是 。cbxay2 abx2abc422,10函数图象: 图象作法 :描点法 (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图象变换法 导数法图象变换: 平移变换:) , 左“+”右“” ;)()(axfyxfy)0() 上“+”下“” ;,k 对称变换:) ;) ;)(xfy )0,( )(xfy)(xfy 0y)(xf

7、) ; ) ; x xy 翻折变换:) (去左翻右)y 轴右不动,右向左翻( 在 左侧图象去|)()(fyxfy )(f掉) ;) (留上翻下)x 轴上不动,下向上翻(| |在 下面无图|)(|)(ff )(xf象) ;11函数图象(曲线)对称性的证明:(1)证明函数 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xfy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函数 与 图象的对称性,即证明 图象上任意点关于对)(f)(xgy )(xfy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在 的图象上,反之亦然。)(注:曲线 C1:f(x,y)=0 关于原点(0,0)的对称曲线 C2方程为:f(x,y)=0;曲线 C1:

8、f(x,y)=0 关于直线 x=0 的对称曲线 C2方程为:f(x, y)=0; |曲线 C1:f(x,y)=0 关于直线 y=0 的对称曲线 C2方程为:f(x, y)=0;曲线 C1:f(x,y)=0 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曲线 C2方程为:f(y, x)=0f(a+x)=f(bx) (xR) y=f(x)图像关于直线 x= 对称;ba特别地:f(a+x)=f(ax) (xR) y=f(x)图像关于直线 x=a 对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yfx(,)abxff2特别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f,0af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yfx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9、)(xfy()0x12函数零点的求法:直接法(求 的根) ;图象法;二分法.0)(f(4)零点定理:若 y=f(x)在a,b上满足 f(a)f(b)07圆的方程的求法:待定系数法;几何法。 8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掌握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d 点在圆上; 点在圆内; 点在圆外。RdRRd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相切; 相交; 相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距, 表示两圆半径,且 )dr, r 相离; 外切; 相交;rdd 内切; 内含。RR09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2|ABrd第六部分 圆锥曲线1定义:椭圆: ;|)|(,| 2

10、121 FaMF双曲线: ; 抛物线:|MF|=d| 2结论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若弦端点为 ,则A)(),(21yxB,或 , 或 .2211()()ABxy221kxAB21k注:抛物线: x 1+x2+p;通径(最短弦):)椭圆、双曲线: ;)抛物ab2线:2p.过两点的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 ( 同时大于 0 时表示椭圆;12nymxn,时表示双曲线) ;当点 与椭圆短轴顶点重合时 最大; 0mnP21PF双曲线中的结论:双曲线 (a0,b0)的渐近线: ; 12byax 02byax共渐进线 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 为参数, 0) ;(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 渐近线互相

11、垂直;2e焦点三角形问题求解:利用圆锥曲线定义和余弦定理联立求解。3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解法:直接法(通法):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注意以下问题:联立的关于“ ”还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直线斜率不存在xy时考虑了吗?判别式验证了吗?|设而不求(点差法-代点作差法):-处理弦中点问题步骤如下:设点 A(x1,y 1)、B(x 2,y2);作差得 ;解决问题。21xykAB4求轨迹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 (2)直接法(列等式) ;(3)代入法(又称相关点法或坐标转移法) ;待定系数法;( 5)消参法;(6)交轨法;(7)几何法。第七部分 平面向量

12、1.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其中 A ,B .,ABd2211()()xy1(,)xy2(,)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 = , = ,且 ,则:a1yb,b0 = ;ab20 ( ) =0 .012xy3.ab=|a|b|cos= x x2+y1y2; 注:|a|cos叫做 a 在 b 方向上的投影;|b|cos叫做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ab 的几何意义:ab 等于|a|与|b|在 a 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4.cos= ;|5.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A,B 三点共线 。xy1OPxAB且第八部分 数列1定义: BnASbknaNna daNdnnn 21 1*),2(

13、2 )(,()( )为 常 数等 差 数 列 等比数列 ),(0(1-2n qn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dan)1( 1nqa前 n 项和 dnaSnn 2)1(211qaSqnnn1)(.;1时 ,时 ,性质 a n=am+ (nm)d, a n=amqn-m; m+n=p+q 时 am+an=ap+aq m+n=p+q 时 aman=apaq| 成 AP 成 GP,232kkkSS,232kkkSS 成 AP, 成 GP,mad mamq3常见数列通项的求法:定义法(利用 AP,GP 的定义) ;累加法( 型) ;公式法: nnca1累乘法( 型) ;待定系数法(

14、 型)转化为nca1 bkn1)(1xknn(6)间接法(例如: ) ;(7) (理科)数学归纳法。41411 nnnaa4前 项和的求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裂项法。n5等差数列前 n 项和最值的求法: 最大值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nS 0011nnnaSa最 小 值或第九部分 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 ),(2bb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变形: 。),(2)(Rbaa2极值定理: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yx,(1)如果积 是定值 ,那么当 时和 有最小值 ;pyxp(2)如果和 是定值 ,那么当 时积 有最大值 .sx241s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若 ,则对于解集不是全集或空集时,对应的20()axbc或 0a解集为“大两边,小中间”.如:当 , ;212121 x.2210xx或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 时,有: ;ax 或 .aa5.分式不等式:(1) ; (2) ;00xgfxgf 00xgfxgf(3) ; (4) .f fan= S1 (n=1)SnS n-1 (n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