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调研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5826664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部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业部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部调研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部调研汇报材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构建新型农业服务组织 开创农经工作新局面尊敬的各位领导: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2003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2005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专门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方式、管理等进行了规定,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赋予农

2、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服务组织在积极引导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基本情况县地处黔北南缘,国土总面积4091.6平方公里。2007年末,拥有耕地面积98.4万亩(其中稻田49.5万亩,旱作面积48.9万亩)。全县辖31个镇(乡),274个村(居),全县总人口117.9万人,其中农业

3、人口105.2万人。全县居民住户32.9万户,其中农业户数28.9万户,全县农业从业人员40.65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极促进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13元,比上年增长8.5%。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现状(一)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1980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全县各镇(乡)先后于1980-1983全面推行了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多数一定5年不变,后来又延长10年不变,一轮承包极调动了农村生产力,全县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在一轮承包中要么无合同,要

4、么合同签订不规,合同档案不全,难以查询承包情况。1999年,按照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中办发(1997)16号)通知精神,我县11月份全面完成了二轮延包工作,在二轮延包工作中,对部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进行了变更,对分户、无证、未签定承包合同的农民重新进行了补证工作,我县二轮延包工作,涉与农户25.9万户,承包人口95.1万人,承包耕地114万亩(原38个镇乡),承包耕地114万亩,并实行了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第一轮承包的基础上再延长50年不变的政策。农村土地承包二轮延包工作的完成,赋予农民长期稳定而又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从而使我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更加日益完善。我县自农村税费改

5、革和2004年起国家对种粮农民实施补贴政策以来,广大农民惜地意识有所增强,撂荒现象得到了遏制,种粮积极得到进一步提高,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观念。(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宣传、贯彻落实情况1、狠抓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让全县广大农民深刻领会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主要精神。近年来,由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明显增多,引起了我县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自中华人民国土地承包法颁布并从2003年3月1日正式生效后,为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县各级政府对落实土地承包政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每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会上,县委、政府一再强调:各镇(乡)人民政府与县政府相关职能部

6、门都要关心“三农”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分清性质,正确处理当前农村工作存在的农民负担、土地承包等热点、难点问题。县农业局通过举办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以会代训、借助网络媒体等各种形式对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涉与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政策着重从“规、稳定,维权、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宣传学习。初步统计,近5年来,共计发放宣传资料近4万份,接待咨询与上访人数2万多人次。通过宣传学习,让广大农民朋友深刻领会了法律规定赋予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权利与义务,增强了干部职工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了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土地承包纠纷的能力。2、工作与时安排布

7、置,狠抓检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奠定了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其宗旨是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根据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以与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县农业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转发与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县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方案”的通知,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律贯彻执行情况检查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和督促检查。同时,在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农民

8、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县府办发(2008116号)文件中特别强调:各镇(乡)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着力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承包纠纷、征地占地补偿、农村用水用电收费等热点难点问题,不能相互推诿,久拖不决;要把检查与纠正处理问题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办法与措施,尽量避免引发恶性案(事)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一亩,人多地少,粮食、油菜、辣椒、烤烟、畜牧等传统优势产业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素有“黔北粮仓”之称,土地一度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依靠。但近年来,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产品商品率不高,农业比较

9、效益逐渐走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究其原因:一是“小而全”的家庭分散经营模式很难与商品市场有效对接;二是土地资源生产要素未能得到充分合理配置,一些种养能手或生产大户的生产规模受到了限制;三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与惜地意识产生的粗放经营制约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为此,县委于2007年8月出台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并作出了“以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决策,积极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的原则,流转土地使用权,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产业特色化。全县土地流转得以较快推进,流转数量不断增加,流转形式不断创新,为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创

10、造了有利条件。1、土地流转基本情况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互换、出租、入股等几种形式,据上半年初步统计,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95750亩,涉与农户14990余户,分别占全县承包面积的9.7%和农业户数的5.2。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或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有所加快,从总体看,当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呈现以下特点。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集聚,极促进了各类示基地的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流转出来的土地大多实行集中规模经营,集中经营达49968亩,涉与大户238户,其中种植规模

11、在50-100亩的40户,100-200亩的75户,200亩以上的54户。典型的如泮水镇的西红柿基地就达3500余亩。三合镇还建立了全市最大、面积达200余亩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流转行为逐渐规化。在指导土地流转工作中,通过多引导,多服务,一方面克服了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越位”行为,另一方面又克服对土地违规流转放任自流,疏于规服务的“缺位”行为。使农户法律意识增强,土地流转形式从自发到有组织转变,从口头协议向书面协议转变。流转模式渐趋多样化。通过土地流转,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模式。一是能人大户租赁模式。政府通过协调,引导农民以合理价格把土地出租给当地或引进的种养能人发展种养业,促进土地流转。典型的

12、如团溪镇种植大户江朝容,今年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300亩种植西红柿、芥蓝;正安、绥阳县4名外出务工农民,在外地务工掌握“良种良法”后,在三岔红星村签定土地转包协议,以500元/亩租地25亩种植黄瓜、番茄,年均收益在15万元左右。二是股份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指能人大户以资金技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可投入资金)量化入股,统一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户按股份分配经营所得收益。如:泮水镇喻合村采取农民带地入股、资金参股和村委会联合开发模式,与10多户农民签定带地入股协议,联办了100亩蔬菜基地。三是返租倒包模式。公司、大户或村集体根据群众意愿,将农户土地进行租赁,经过投资开发,改善生产条件

13、后再承包给农民管理经营,负责代耕、代种。如:龙坪镇烤烟种植大户勤伦,以每年280元/亩的价格租赁农民耕地250亩,建立烤烟生产基地,再将土地承包给农民进行管理经营。目前全县以这种模式流转的土地达4782亩。四是干部领办带动模式。利用干部职工领办现代农业项目对土地的规模需求,推动土地流转。如:县蔬菜办干部何兵在三合镇堰河村以500元/亩价格,租用4个村民组125户农民土地200多亩,种植“金罗汉”西红柿。截至今年5月底统计,全县已有28个镇(乡)的158名干部参与领办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共流转土地11532亩。其中,领办种植业项目136人,总投资达1882.75万元,带动群众2661户,主要种植西

14、红柿、烤烟、辣椒、时令蔬菜。五是合作社联动模式。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了实行规模化经营,租赁农户土地,带动土地流转。如:鸭溪镇柳村盛丰合作社,以280元/亩为基价,根据市场行情逐年增加租金,与农户签定10年土地流转协议发展2000亩烤烟。六是项目拉动模式。政府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开发或科技试验示项目,拉动项目区土地流转。如:三岔镇为兴办辣椒科技示园,流转土地160亩。此外,部分农户因外出务工、经商或举家外出,土地无人耕种,将撂荒耕地委托给本村组农户、种养能手代耕,或转包给亲朋好友耕种。这些散户之间自发的土地流转形式在各地普遍存在,约占全县流转面积的50%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

15、化经营发展步伐,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社会的分工分业,推动了土地、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要素的重组与合理配置,拓宽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渠道,更新了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国家对农业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2、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基层重视程度不够,服务管理难跟上。有些乡村缺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和管理,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放任自流,流转行为无人监管,无人受理,从而留下许多弊病和隐患。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流转行为不规。我县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大宗土地的流转主要依靠基层组织进行招商引资,缺乏有效的市场

16、机制,还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不畅。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大,口头协议居多,无书面流转合同或合同不规,造成流转纠纷隐患。镇(乡)农经机构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明,队伍不稳,对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不到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对引发土地承包纠纷埋下隐患。土地流转围较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我县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本村村民之间,大多以村流转为主,向企业和村外人员流转较少。流转形式单一。当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大部分为农户间的互换经营、委托代耕等方式进行,以租赁、入股方式、反租倒包等方式流转的土地所占比例较小,难以推动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大量

17、外出,土地撂荒现象客观存在。多数农民受“在家种田一年,不如外出一季挣钱”思想的影响,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据劳动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有近20万人外出务工,占农业从业人数的49.2%,在家务农的基本是老人和妇女。撂荒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差,生产效益低下;二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缺乏劳力耕种,也不找人代耕而撂荒。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作为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部分农民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3、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加大宣传引导。农民群众是是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各镇(乡)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

18、的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优越性,要让农民意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提高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健全服务组织。建议成立土地流转管理中心,建立土地流转台帐,规和指导土地流转协议签定。镇村两级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明确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工作职能,负责土地信息收集和流转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在流转供求信息提供、政策咨询、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加强对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上访接待工作,加大纠纷调处力度,维护农益。壮大优势产业。积极培植蔬菜、辣椒、烤烟等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经济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有利于土地流转的产业布局;要加大农

19、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用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农户土地流转创造条件;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土地投资兴办农业示基地和种养加项目,鼓励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业基地开发建设。规流转行为。切实加大合同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切实增强农民的法律知识与维权意识,加强服务指导,规流转双方的履约行为,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加快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使农业龙头企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以农产

20、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涌现了一批知名品牌或产品,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蓬勃发展。(一)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我县始终把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来抓,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2007年底,我县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10家,县级15家,年产值超过1亿的有5家,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8家,总产值15.8亿元,固定资产1.2亿元,年销售收入14.9亿元,上缴税金361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优势

21、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快速培育,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我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农业生产经营领域逐步拓宽。全县28家农业龙头企业已涉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中:食品加工17家(其中:辣椒加工10家),药业加工3家,饲料加工3家,养殖业2家,特色蔬菜加工业2家,从事其它行业2家。产品涉与辣椒、蔬菜、畜牧养殖、茶叶、竹笋、药材、饲料、油脂等八大类,已初步形成了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市场流通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框架。2、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辣椒种植面积从1997年6.3万亩发展到2007年36万亩,产量达5万吨,产值6.25亿元。

22、县已成为全国优质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干辣椒生产区、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与中国辣椒之都。种植蔬菜24万亩(其中商品蔬菜15万亩),产量61万吨,其中:虾子、新舟、龙坑等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超万亩,形成了以三合、南白、龙坑、三岔、虾子、新舟、枫香、洪关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虾子辣椒市场建设逐步完善。虾子辣椒市场2000年被确定为农业部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在这一市场的辐射带动下,我县又投资800多万元,先后兴建了新舟、永乐、西坪团溪、三渡、龙坪、马蹄、鸭溪、尚嵇、三岔等辣椒二级交易市场。目前,虾子市场已成为全国四大辣椒专业市场之一,是我省辣椒的产销集散地。2007年交易量达7万吨,交易额8.75

23、亿元,辣椒制品加工量2.8万吨,产值3亿元。市场产品国销往、等地,国外主要销往东南亚各国。3、依托资源优势,加大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县县委、政府就把辣椒、蔬菜、油菜等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目前拥有虾子辣椒市场、老干妈加工厂、贵山红辣椒食品加工厂、旭阳食品加工厂、辣椒食品加工厂、康星油脂、长城油脂、友源油脂、长明榨菜加工厂等农产品知名品牌,乡鼎源,康绿、磊鑫加工厂已发展成为我县辣椒、蔬菜生产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依托我县本地资源优势,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已逐步形成了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县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扶持政策。近年来,在相关职能部

24、门的配合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为企业争取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840余万元,协调银行贷款7982万元,从而为部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二)龙头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水平的还较少,71.4%的龙头企业资产规模不到1000万元,最少的只有180万元。部分还停留在家庭作坊生产水平。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少,承袭旧传统工艺和设备的多;采用新材料、新包装的少,沿用旧标识或简易包装的多。2、流动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正常生产。虽然我县对农产品加工有一定的扶持,但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的资金使用与其他工业企

25、业有所不同,资金周转不平衡。每到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多数金融机构不愿将资金投放到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产业上,农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取得信贷资金比较困难,导致原材料收购资金得不到保障,企业生产受到影响,严重制约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由于资金不足,我县虾子黔山食品加工厂、双狮米业、山堡辣椒加工厂处于瘫痪状态。3、企业产品质量与部制度建设急待加强。我县有的农业企业把自己仅仅定位于农业,尚未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与发展理念,企业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家族式经营管理普遍存在。目前,我县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只有康星油脂、长城油脂、贵山红、旭阳食品、友源食用油、老干妈、乡鼎源辣椒食品

26、厂共8家企业。4、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我县农业企业的科技投入、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更新改造与工业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除与投入来源、资金积累、起步较晚有关,但主要是部分龙头企业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市场拓展意识不强,满足于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阶段,工艺简单,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上档次,企业缺乏竞争力。(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农业产业化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县十次党代会提出我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到2011年县级龙头企业新增10家,力争把县建设成为全省畜牧、辣椒、无公害商品蔬菜和水产品生产基地,黔渝区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实现农

27、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现阶段,我县农村还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化的转型期,在农产品产业链条中,产后保鲜、加工环节仍然滞后。因此,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已显得非常必要。1、提高认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摆在重要位置。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中,应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当作最有发展前景和生机的后续产业来扶持。做到思想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发展龙头企业涉与到方方面面,不只是农业部门的事,各有关部门都要把支持产业化

28、经营作为自己的责任,从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协调意识,共同提高我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2、整合优势资源,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2007年9月,南味淳食品、康绿辣椒、县磊鑫辣椒食品联合组建了旭阳食品(集团),集团公司组建以来,加工量持续增加,销售量不断扩大。为此,要继续针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推动辣椒加工、油脂加工等中小企业再进行整合、重组,逐渐淘汰那些装备差、产品档次低、运行质量差的企业。着重支持和鼓励运营好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改力度,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提升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3、着力抓好无公害

29、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构建优势特色产业带,为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4、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围绕优势产业,采用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奖励企业、税收优惠等方式,集中财力重点扶持出口创汇和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投资政策上,农业、林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要重点向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基地投放。我县十一届党代会已确定,坚持扶优促强的发展思路,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

30、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带动力强的企业给予以奖代补。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积累较为薄弱,在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方面做得相对不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为强化“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功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党的十七大三中提出了要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

31、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村经济展发展活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民管、民办、民受益”为原则,加强宣传指导与引导扶持,立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握“典型引路,示带动”和“边发展,边规”的发展思路,通过积极引导,重点扶持,逐步规,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现有不同类型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87个(含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6200多人,带动农户54000

32、多户,占农户总数的18.7%。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资产总额已达4000多万元。这些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分布在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行业,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个别专业合作组织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县盛丰烤烟专业合作社、县众惠畜禽养殖合作社等),已经逐步成为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全县已登记注册各类专业合作社共25个(其中养殖业11个,占总数的44%;种植业13个,占总数的52%;技术信息服务1个,占总数的4%),注册会员488户(其中农民成员473户,非农民成员15户,注册会员数50-10

33、0人的有2家),实际会员数1739户,带动农民户近3.5万户;合作社出资总额达1240.4万元(其中出资在100-500万元的有3家)。(一)采取的措施1、在发展方向上,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我县农业、畜牧、科技以与工商、民政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产品关联度大的特色农产品出发,充分利用农村经纪人的“能人”带动效应,坚持“成熟一批,引导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通过对经纪人和科技种养大户的培训与引导。在农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示基地都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在合作层次上,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

34、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开展单项或多项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一体化经营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使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3、在部管理上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合作社享受政策扶持(项目申报)的重要条件。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和帮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产权明晰、管理、财务规、社员增收的目标。(二)主要做法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合力。为不断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早在2005年,我县就下发了关于加

35、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全县各镇(乡)与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共同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并对农业、财政、工商、信贷、交通、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作了强调;在2007年8月23日中共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县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县人民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辣椒产业的意见(县府发200750号)和关于印发骆伟同志在2

36、008年农业农村工作暨春耕生产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的通知(县府办发200868号)等相关文件中再次强调: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以农村能人、种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和重点项目为依托,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增强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2、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为了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我县在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中特别强调:合作经济组织与其成员运销自产的农产品,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运销自产鲜活农产品和经过初级加工的农产品,可以申请商标注册和农产品标准化认证;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发展种养殖小区、基地以与从事农产品流通和初级加工用地(不

37、改变形状的加工),其临时性用地均作农业生产用地,选址符合镇、村统一规划的,由土地主管部门认定许可,并办理相应手续;农业部门在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在项目安排上,要向运转规、管理严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鼓励在职农口部门与其他农技人员受聘合作经济组织,以加大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力度。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1号)通知精神,从2008年7月1日起,我县税务机关已落实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加强业务培训,树立合作理念,增强市

38、场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我县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和部署,除了举办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的培训外,每年有针对性地推荐部份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到省、市参加互助合作、市场意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2004-2007年,先后组织了县虾子辣椒营销协会、县家坝蔬菜协会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和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验交流会。4、扩大试点围,加大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深化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政府引导、支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市、县财政

39、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目前还未列入财政预算。近几年来,我县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几年来,先后推荐了县虾子辣椒营销协会、县共青湖蔬菜协会、虾子清坪蔬菜协会、县盛丰烤烟专业合作社、县畜牧营销协会、家坝村沼气协会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项目,截止2008年,我县共获省级专项补助资金18.3万元。我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建主要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通过互助合作,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挖

40、掘农业部增收潜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已经成为广大农民与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与组织载体,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创新农村经营机制,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宣传发动不充分。大部分农民对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知之甚少,加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农民合作意识不够强,部分农民对新型合作经济存在误解。对发展合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联合闯市场的意识,有利则合,无利则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镇(乡)和部门领导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没

41、有引起足够重视,宣传培训与引导服务不够。具体承担指导业务的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自上而下体制尚未理顺,工作机制不健全,镇(乡)农经机构名存实亡,缺乏应有的人员与经费保障。支持政策滞后,扶持力度不大。财政、信贷等相关部门没有出台相应的操作细则,导致政策不全面、不配套。主要表现在财政扶持资金少、贷款难。 合作水平低,带动能力弱。大部分合作经济组织部利益连结机制薄弱,不能很好地维护成员利益。不少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能够开展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组织较少。部运作和管理不规。有的合作经济组织章程不规,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组织重大决策与财务不够公开等。成员素质低。目前合作组织的管理层大多综合素质不

42、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市场营销、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统计监测分析工作,县农业局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监测分析工作的通知(农办经20087号)文件精神,安排了专人负责,定期(季度)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统计报表印发给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填写各项基础数据,经县级农经站核实,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录入相关数据导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核实数据平衡关系后上报。但基础资料的收集较为困难,多数合作组织不愿提供基础数据。 五、农村基层经管体系建设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党的

43、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经管部门主要从事 “三大管理”、“三项指导”基础工作。(一)县、乡经管体系现状。目前我县农经部门隶属于农业局,管理纳入农技推广体系,编制属全额拨款事业部位。县级农经部门编制为8人,在岗5人(其中:农经专业3人;35岁以下2人,36-40岁2人,41-50岁1人;中级职称2人;5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镇(乡)农经编制为43人,在岗37人(其中:农经专业24人;35岁以下10人,36-40岁24人,41-50岁3人,中级职称1人;大专以上学历26人),镇(乡)农经站与农技站合并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且多从事农技推广中心工作

44、。现行农经工作体制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工作开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组织机构不适应。长期以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虽然承担着各级党委、政府赋予的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行政管理工作,但由于各级一直将其纳入农技推广系列,近几年,各涉农部门、机构因有国家专向资金的支持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由于既划不到农技推广系列(经费支持),又划不到行政管理系列,故从上到下得不到专项资金支持。2、农经工作体制不顺。县、乡两级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200630号文件未到位,农经工作未列入政府职能,镇(乡)农经机构名存

45、实亡,基层农经机构编制少、经费缺,农经队伍不稳,工作人员待遇差,导致县乡、两级在开展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时常感到力不从心。3、干部职工素质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和公文写作知识,但由于培训工作滞后,农经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机会少,知识结构更新较慢,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农经工作开展的要示。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正确处理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剥离后的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等问题,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以便切实履行农村经营管理职能。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从农技推广体系剥离后,县级农村经营管理站仍隶属农业局管理,将现有的事业编制转为行政或参公管理;镇(乡)政府设立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承担农村经营管理各项职能。六、农经体制改革调研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的调查研究,在搞好“三大管理”、“三项指导”的基础上,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农产品成本核算、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准确、翔实、科学的统计数据,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二00八年十一月十八日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