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5819488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中生物复习(三)生物必修 3 复习提纲(必修)其次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 直接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需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 血浆细胞外液 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猎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加;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 和内分泌系统 等的

2、调剂下, 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 相对稳固 的状态,称为稳态;(2)意义: 维护内环境在肯定范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 条件;(3)调剂机制 反馈调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 相同 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 增强 的调剂;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 相反 的作用,使输出信息 减弱 的调剂;二、体温调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 内部 的平均温度;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 、 口腔 、腋窝3、

3、体温相对恒定的缘由: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剂下,人体的产热 和 散热 过程保持 动态平稳 的结果;产热器官: 主要是 肝脏 和骨骼肌散热器官: 皮肤( 血管 、汗腺 )4、体温调剂过程:(1)冰冷环境 冷觉 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剂中枢皮肤血管 收缩 、汗液分泌 削减 ( 削减 散热)、骨骼肌紧急性 增强 、肾上腺分泌 肾上腺激素 增加( 增加 产热)体温维护相对恒定;(2)酷热环境 温觉 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剂中枢皮肤血管 舒张 、汗液分泌 增多 (增加 散热)体温维护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 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剂表达三、水

4、平稳的调剂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稳是靠水分的摄入 和排出 的动态平稳实现的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 饮食 、另有少部分来自 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 泌尿系统 ,其次 皮肤 、肺和大肠 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 肾 ,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肾单位 ;3、 水分调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 上升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抗利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取水 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尿量

5、削减总结:水分调剂主要是在 神经系统 和内分泌系统 的调剂下,通过 肾脏 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抗利尿激素 ,它是由 下丘脑 产生,由 垂体 释放的,作用是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取 ,从而使排尿量 削减 ;四、无机盐平稳的调剂1、 人体内无机盐的动态平稳是靠无机盐的摄入 和排出 的动态平稳实现的2、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 饮食 ,通过 尿液 、汗液 、粪便 将无机盐排出体外3、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有多种,如 Na +、K +、Ca2+、Zn2+、Fe3+、I - 等4、 无机盐调剂: (负反馈 )过程:血钾上升、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

6、钾降低、血钠上升总结:无机盐调剂主要是在 内分泌系统 的调剂下,通过 肾脏 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醛固酮 ,它是由 肾上腺皮质 分泌的,主要功能是 吸钠排钾 ;五、血糖调剂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 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调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 胰岛 B 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 、合成糖元 、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抑制 肝糖元分解 和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

7、糖(抑制 2 个来源,促进3 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 (升 血糖)分泌部位: 胰岛 A 细胞作用机理: 促进 肝糖元分解 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血糖平稳的调剂: ( 负反馈)血糖上升胰岛 B细胞分泌 胰岛素 血糖 降低(促进 2 个来源)血糖降低胰岛 A细胞分泌 胰高血糖素 血糖 上升5、血糖不平稳:过低 低血糖 病;过高 糖尿 病6、糖尿病病因: 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 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 多饮 、多食 、多尿 和体重削减 (三多一少)防治: 调剂掌握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 斐林 试剂、 尿糖 试纸六、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护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

8、、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2、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 性的,对 各种 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其次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特异性免疫( 后天 性的,对 某种 病原体有抗击力)第三道防线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3、 体液免疫: 由 B 淋巴细胞 产生 抗体 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抗原刺激B 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 B 细胞效应 B

9、细胞记忆细胞 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 B细胞分泌 抗体抗体清除抗原4、细胞免疫 :通过 T 淋巴细胞 和细胞因子 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 刺激T 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 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 T 细胞释放某些 细胞因子 (如干扰素) 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分: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 B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

10、1、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亲密接触6、艾滋病: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2、 效应 T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的效应(1)病的名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其遗传物质是2 条单链 RNA(3)发病机理: 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 淋巴细胞 ,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 血液 传播、 性接触 传播、 母婴 传播其次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剂一、人体的神经调剂1、神经调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神经元 ;

11、神经元的 功能 :接受刺激 产生 兴奋,并 传导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 调控 效应;神经元的 结构 :由细胞体、树突(短) 、轴突(长)构成;后2 者合称为神经纤维树突轴突神经末梢细胞体2、反射: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 中枢神经系统 参加下, 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 规律性 应答;3、反射弧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组成 神经中枢 :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

12、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 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 外正内负 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 外负内正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 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

13、递就是通过 突触 实现的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 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 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 单向 的,只能是: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 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或树突 )6、 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 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 、听觉 、视觉 、运动 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剂中枢,维护身体 平

14、稳脑干:有很多重要的 生命活动 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 体温调剂中枢 、渗透压感受器 、是调剂内分泌活动的总 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 性语言中枢 失写症 (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 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失语症 (能听、读、写,不能说)听觉 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 (能说、写、读,不能听)视觉 性语言中枢失读症 (能听、说、写,不能读)二、人体的激素调剂1、体液调剂中,激素 调剂起主要作用;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剂 水平稳 、血压垂体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生长激素促进 蛋白质 合成

15、,促进 生长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多种促激素 掌握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 代谢 活动;促进 生长发育 (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胸腺胸腺激素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促进 T 淋巴细胞的 发育 ,增强 T 淋巴细胞的 功能肾上激腺肾上腺激素参加机体的 应激反应 和体温调剂 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剂 血糖 动态平稳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护其次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护男性其次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

16、关系:协同 作用:如 甲状腺激素 与生长激素拮抗 作用:如 胰岛素 与胰高血糖素第三节 动物激素的调剂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 激素类似物1、 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2、 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肯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3、 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削减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4、 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 质量;1、生长素的发觉(1)达尔文的试验:试验过程: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

17、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第四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剂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单侧光照耀,胚芽鞘 弯向光源 生长向光性;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 不生长 ;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 直立生长 ;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 弯向光源 生长(2)温特的试验: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 对侧 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 不生长(3)郭葛的试验:分别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 吲哚乙酸 ,命名为生长素 3

18、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 尖端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 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 尖端以下 部位2、对植物向光性的说明单侧影响了 生长素 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 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 生长;2、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形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 不长10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 不长三看是否匀称向下运输匀称: 直立 生长不匀称: 弯曲 生长(弯向生长素 少的 一侧)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 、发

19、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 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 形状学上端形状学下端(运输方式为 主动运输 )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 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剂作用具有 两重性 ,一般, 低浓度 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 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锐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 (见右图)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 生长素的浓度 、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 有关;顶端优势是 顶芽 优先生长而 侧芽 受到抑制的现象;缘由是顶芽产生的生

20、长素向下运输,使 近顶端 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 较高 ,从而 抑制 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试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 (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掌握性别分化 (促进花芽向雌花分化,从而提高产量)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6、其他植物激素名称主要作用相互协赤霉素促进细胞 伸长 、植株 增高 ,促进 果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 分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 和脱落乙烯促进 果实成熟7、植物

21、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调 、共同调剂 的结果;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1、种群的概念: 在肯定时间内占据肯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点)诞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点 年龄结构性别比例2、种群的特点 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特点遗传特点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 :以如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量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 :4、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 Nt= N 0t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8 页精选学

22、习资料 - - - - - - - - - (1)条件: 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 抱负 条件下(2)特点: 种群内个体数量 连续 增长;增长率 不变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1)条件: 有限 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 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 环境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 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 变化 , K/2 时增速最快, K 时为 0(3)应用: 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削减和活动范畴缩小,其 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爱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 制,应降低其 K 值;K 值,是爱护大熊猫的根

23、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5、讨论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爱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复原,都有重要意义;6、 试验: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方案的制定和试验方法:培育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看,用“ 血球计数板” 计数7 天内 10ml 培育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运算平均值,画出“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 不能无限满意 ,酵母菌种群数量出现“ S” 型曲线 增长其次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 内、占据 肯定空间 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 联系 得 各种 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肯定的动物、植物

24、和微生物种群组成;2、生物群落的结构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 :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现象;植物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 食物 和 微环境 不同;(2)水平结构: 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湿度 、 人与动物影响 等;3、意义: 提高了生物 利用环境资源 的才能;格局 或片状分布 ;影响因素: 地势 、光照 、第

25、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1、 原生演替:(1)定义: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完全毁灭 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2)过程: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 次生演替(1)定义: 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峻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头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寒冷人类活动(主要因素) :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3、 植物的 入侵 (繁衍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 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定居 是群落形成的首

26、要条件,也是植物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肯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淌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1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 水域生态系统 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 海洋 生态系统和 淡水 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 冻原 生态系统、 荒漠 生态系统、 草原 生态系统、 森林 生态系统等自然生

27、态系统,以及 农业 生态系统、 城市 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1)成分:非生物成分 :无机盐、阳光、温度、水 等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成分 消费者 :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 :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养分结构: 食物链、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 不同 的养分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养分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 / 初级消费者)为其次养分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养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

28、就处于第三养分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就处于第四养分级;其次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1、过程2、特点: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单向流淌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养分级流向其次养分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养分级,不能逆向流淌,也不能循环流淌逐级递减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淌的过程中,逐级削减,能量在相邻两个养分级间的传递效率是 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养分级越多,能量流淌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3、讨论能量流淌的意义:(1)可以帮忙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

29、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2)可以帮忙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关系,最有效 的利用;使能量 连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需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 2 和碳酸盐 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 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的循环形式是 CO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 ;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 分解作 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 CO2 3、过程: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0、是进行 物质循环 、能量流淌 、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1)物理 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1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化学 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3)行为 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4)养分 信息:食物的数量、种类等;如食物链、食物网;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 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 对有害动物进行掌握,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四、生态系统的稳固性1、概

31、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 或 复原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 稳固的才能, 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固性;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护相对稳固,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剂 才能; 生态系统自我调剂能力的;基础是 负反馈 ;物种数目 越多 ,养分结构 越复杂 ,自我调剂才能 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具有 相对性 ;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 超过 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剂才能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固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4、 提高生态系统稳固性的措施:一方面 要掌握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另一方面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

32、应的 部结构和功能的和谐;6、制作生态瓶时应留意:生态瓶必需是 透亮 的;物质和能量 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养分关系 ,数量比例要 合理 ;空气 ; 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 ,留出肯定的空间,储备肯定量的生态瓶要 密封 ;1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生态瓶要放在光线 良好 ,但防止 阳光直射 的地方;讨论终止前 不要再随便移动 生态瓶;第五章 生态环境的爱护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担才能,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

33、了破坏;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土壤荒漠化 、海洋污染 、 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 、 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等3、生物多样性包括 3 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 (全部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 (指生物圈内全部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4、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进展 的的基础,对 生物进化 和维护生物圈的稳态 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 5、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措施:可连续 进展,必需爱护生物多样性;(1)就地 爱护:自然爱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爱护的场所;(2)迁地 爱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爱护中心;(3)加强 宣扬和执法 力度;(4)建立 精子库 、种子库 ,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爱护等;1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