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调查报告4篇 .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812449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调查报告4篇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贫困调查报告4篇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困调查报告4篇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调查报告4篇 .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贫困调查报告4篇关于贫困大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或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阔中国家长的心里仍旧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实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学问,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化人心。对于家庭不富有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逆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果好的似乎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

2、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夫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果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得学问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状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果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困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化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果特别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到

3、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也许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始终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望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忱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高校读书。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高校,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林青在高校的成果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中学。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

4、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好像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也许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娴熟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经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意林青的高校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高校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学生的调查报告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牵强能够支配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

5、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终于是金榜题名,跨进了高校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果又不怎么志向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这样的状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储娜(化名)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终演化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2022年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中学时储娜学的始终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与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

6、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今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始终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状况怎么样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确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2022年,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化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

7、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化费用,10.2%的家庭的教化支出比例高达 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化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假如说高考是进入高校校门不行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高校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行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当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高校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化范畴的社会问题。二、进入高校之后的困扰。今年来,党中心、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

8、、学校担忧、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究竟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高校生的问题呢?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高校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情愿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觉,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分析认为,这种状况的缘由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须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实力更强,对还贷实力的自信确定了他们更情愿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

9、说,上高校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终归家庭的经济承受实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惊讶。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8月,我国一般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高校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 26%。然而,截至2022年底全部高校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高校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的供应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通过分析探讨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确定着贫困高校生高校梦圆或破裂.在获得调查数据并依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

10、会探讨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高校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高校;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高校期间的学费.进入高校后,正如前面所说的,高校期间的学费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很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需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在浙江高校新闻传播学院

11、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意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供应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 还有17%的家庭不供应生活费.而贫困生四周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当代贫困生现状调查报告政和县位于闽北山区偏北处。由于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多年来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因此,在

12、不足三千学子的政和一中贫困生人数就高达总数的10%。现作如下调查:贫困生的构成一、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成员众多,压力沉重难以担负学费,农村安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缘由。二、贫困生的另一大来源地是下岗职工家庭,由于他们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导致儿女的学业难以接着。这是下岗问题所造成的另一隐患。三、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政和一中从初中到中学共六个年段。其中大多数的贫困同学是靠学校、县团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实行发送补济金,设置奖学金,以及减免学费等手段来帮助同学减轻困难。其它的均由亲属或“一帮一”结对子等手段来解决。在校被列为补助对象的同学大多是学习勤奋刻

13、苦、名列前茅者。如荣同学家庭突然变故。父亲丢失劳动力,在读高校的哥哥又因病休学在家。全家人仅靠爷爷微薄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然而荣同学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依旧咬紧牙关刻苦学习,始终保持年段前五名的成果,但他每月的生活费仅仅只需30余元。再如张同学因母亲病重,家庭需巨额的医疗开支,由学校学生会组织献爱心活动,广阔师生踊跃支持,为此该同学解决了部分费用。因此,张同学心怀感谢。不仅勤奋学习更发挥自己体能的优势,在各大赛势上都取得优异成果,为母校增光。四、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救济团县委的“希望工程”,妇联的“春蕾”安排以及很多方面胜利人士的慷慨解囊都为贫困生解决了物资方面的巨大困难,并在精神方面赐予莫大的

14、支持与激励。如县妇联就发动女干部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不仅赐予女同学经济方面的支援。更让他们体会到亲人的关爱与暖和。我们信任政和一中贫困生的状况会越来越好。城镇贫困人口调查报告范文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华蜜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刚好支配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加进行了深化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状况汇报如下:一、贫困现状xx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2022年全县农夫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5、。1、农村贫困现状根据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根据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

16、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中学及其以上学历占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2022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2、城市贫困现状根据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肯定劳动实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

17、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2022户,5240口人。3、贫困主要缘由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许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缘由: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

18、、饱而复饥的状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实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多,整体素养差。贫困人口由于学问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峻,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实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特别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须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

19、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快复原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城镇贫困人口贫困缘由: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须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来源。二是城区失地农夫,从业难,生活无来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难。二、实行的主要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政府非常重视贫困人口工作,主动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实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2022-2022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

20、,农村平安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夫好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实力,全县贫困人口由2022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2022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3.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

21、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并主动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主动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三、看法和建议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缘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旧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决策、支配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看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殊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

22、是实现农业增产、农夫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化、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夫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对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根据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需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安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3、加大对农夫好用技术培训和教化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

23、训的投入,开展农夫好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驾驭一至二项好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夫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建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一般高校的,每学年赐予一次性补助或供应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化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变更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4、创建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实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二是依据社会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驾驭肯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三是对确无劳动实力的,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关于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i.引言人口老

24、龄化是社会进步过程中必需面对的现实,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时,标记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999年中国政府宣布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而贫困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结构并不是依靠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的生活水平提高而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反,却是依靠强制性的人口政策降低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从而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趋增大。这是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方式,我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这并不能正确反映我国经济发

25、展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截至2022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与202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67个百分点,而其中也许有8500万人生活在农村。因此,贫困老龄化问题主要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农村,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排列其次,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又是城镇居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几倍。人口老龄化,尤其是贫困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国家政策制定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人口贫困老龄化产生的农村养老

26、问题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是社会发展到肯定阶段的必定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使其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6.29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联合国预料,到2050年,全世界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接近20亿,超过14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到2150年,每3个人中就将有一位老人。日本现有人口将近1.277亿,其中65岁以上的人占19.5%,随

27、着人口诞生率的下降,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日本的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到65岁以上,出现了职工超年龄负荷工作的现象,日本的老龄职工占总职工人数的7.4%,这使得这个世界上其次大经济大国的养老保障资金吃紧。在法国,近年来虽然总人口数在不断上升,但人口老龄化趋势还是在不断加强。截止2022年1月1日,法国本土人口达6020万,假如加上海外领地和海外省的人口,法国人口总数超过了6200万,而7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约占人口总数8.7%,是1962年时的两倍,与此同时,20岁以下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从1962年时的32.2%降至23.8%。这只是几个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实例,各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都到了非限制

28、不行的地步。为了了解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形成的缘由以及当代农夫生活的现状,为解决现阶段的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供应一些建议,笔者于2022年7月20日至8月5日走访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路边村的十几户农夫家庭,对农夫的家庭收入和支出、老人的养老状况、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是采纳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的调查对象都是60岁以上老人,受到文化水平和视力条件的限制,笔者就通过问询的方式记录下了主要的调查参数。同时,由于该村村长外出的缘由,就只能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了解了当地主要的经济状况和人口结构。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考虑到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而儿子又是赡养老人的主要担当者,因此选取

29、了老人的儿子在家务农、外出务工、在本地务工以及儿子还在上学等几种家庭的类型作为调查对象,而在儿子外出务工的家庭中,又选取了儿子收入凹凸不同的家庭作为样本,主要是想反映不同的赡养实力是否对老人赡养状况存在差距。由于此次调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因此就没有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只是抽取几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但这并不影响调查报告的参考价值。ii.调查结果及分析一、被调查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路边村位于湘西,距离省城长沙380公里,距离洞口县城26公里,离广东800多公里,近年来,湖南省加强了道路交通建设,320国道和即将开通的邵怀高速马路从洞口县经过,但路边村因为离县城位置较为偏远,并没有真正享受

30、到交通便利所带来的好处,但对于该村外出务工人员来说还是大大便利了他们的出行,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路边村坐落在雪峰山脚下,翻越雪峰山即可到达怀化市溆浦县,因为四面环山,森林绿化较好,该地区自然气候宜人,盛产柑橘,柑桔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但近年来由于该地区不注意柑桔品种的改良,传统柑桔受到了改良后的新品种的严峻挑战,并因为价格低廉、口感欠佳,加上交通运输不便,使该地区的柑桔缺乏竞争力而慢慢退出市场。桔农的种植主动性大大受挫,原来用来种植柑桔的土地都换种其它的农作物。据统计,2022年该村柑桔种植面积228亩,到2022年已削减为62亩,种植面积缩减了72.8%。如今,该村种植的柑桔主要是供自

31、己食用,流通到市场的数量极少,因此,在此次调查期间,许多家庭都没有关于柑桔产量的相关数据。路边村总人口256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620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4.2%,是全国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的两倍还多。全村人均收入1948元,其中农业产值大约占2126%,其他收入有80%来自务工收入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大约900人,主要的务工地域为广东、福建沿海省份的大中城市,在本地或本省的务工人数极少。通过调查发觉,许多务工人员都是通过亲属介绍进入工厂工作,很多子女为上个世纪80年头诞生的家庭由于父母年纪尚轻(均在三五岁至五十岁之间),劳动实力较强,加上子女正是劳动壮年时期,在接受初中或中学教化后干脆跟

32、随父母或他人南下打工,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务工家庭,因此,也就出现了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子人烟稀有,童叟相依的情景。路边村耕地总面积1927亩,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该村旱地面积较少,人均不到0.4亩,旱地主要是田埂和一些小山坡,用于种植蔬菜、花生、土豆等农作物。由于湖南省位于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丘陵地带,而路边村又坐落在雪峰山脚下,一年四季雨水丰沛,耕地成狭长块状分布,且面积狭小,不适于机器耕作,但现在基本普遍能够采纳柴油机动力收割,这为减轻农夫负担作出了贡献。此外,油菜、玉米、高粱、小麦等旱地作物也有所种植,但种植面积不大,仅仅有很少一部分家庭在收割完晚稻后种植一点点旱地作物,以喂养家禽或用

33、于榨油。而近年来,由于粮食价格偏低,但用于粮食种植所需的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物价局高不下,粮食种植无利可图,再加上劳动力大部格外流,粮食耕作辛苦劳累,农夫的种粮主动性大大受挫,而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支柱,农夫对农作物收入不再形成依靠,大部分农夫都不再种植两季,而是改种一季稻只满意全家一年的口粮,因此出现了夏耕季节良田荒闲的现象。在笔者所调查的家庭里,有85%的农夫只耕种一季稻,或种植小部分双季稻。笔者认为,良田的闲置不仅给农夫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削减,更是成为国家粮食减产的重要缘由。此外,当地乡镇企业数量为数不多,因此并不能像江浙一带的乡镇企业一样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以农副产品

34、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乡镇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农村产业化经营、变更农夫收入的增长方式对该村来说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可以确定地说,路边村的状况只是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一个缩影,要贯彻执行中心的三农政策,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二、对被调查地区贫困老龄化现状和成因分析如前文所述,贫困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不同,主要是指一国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的趋势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由于该国经济实力有限,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老龄化人群的社会福利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显著提高。通过调查,笔者发觉农村的贫困老龄化问题比城镇人口的贫困老龄化要严峻得多。我国的社会保

35、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初步在城镇得到落实,而要建立农村的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对拥有8亿农夫的中国来说也只是一个设想。(一)被调查地区贫困老龄化问题的特点1、贫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依据笔者的调查,路边村2022年总人口达到256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620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4.3%,总人口比202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2397人增长了6.8%,年均增长1.1%,高于全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0.63%,60岁以上人口数与2022年的556人相比增长了11.5%,高于全国0.76%的增长水平。由此可见,农村贫困老龄化的速度要高于城市,这样一高一低,才使全国60岁以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维持在

36、0.63%左右。到2022年,上世纪四五十年头处于生育高峰期诞生的人将进入60岁的人群范围,届时,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1.2亿。而农村是中国人口在生育高峰期的主力军,由于受到人多力气大等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以手工劳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村,能够哺育更多的子女以增加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从而谋求更多的工分成为人们在人口生育方面的主要追求,二老加三四个子女的家庭模式成为普遍的家庭人口结构。在笔者所调查的十几户家庭里,受访老人的兄弟姐妹平均在三个左右,且这些兄弟姐妹要么已经年迈60或者即将迈进入60高龄,有的甚至有五兄妹之多。足以可见,农村在推动中国人口老龄化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但是,中国农村农夫的生活

37、现状并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龄人,他们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获得的好处也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温饱问题的解决。由于中国的农业经济并没有得到像工业经济一样深刻的改革,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无论从技术革新、制度改革还是收入增长方面来说,农村经济都不及工业经济的成效显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这对农村的经济制度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农夫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难上加难。如此,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就不会像发达国家的老年人一样衣食无忧,贫困老龄化成为现实。此外,虽然医疗条件和医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只对城镇居民的

38、老年人才是福音,因为他们可以靠退休工资、或医疗保险、或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儿女的经济支持来享受先进的医学治疗,而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因而也只能望医兴叹。这对限制农村人口的死亡率的作用不及对城镇人口死亡率的显著。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子,80岁以上老人为61人,约占6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8%,低于全国12%的水平,这可以说明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并没有为提高该地区人口寿命起到预期的作用。2、农村的贫困老龄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总的来说,中国的贫困老龄化是在中国经济并不发达的状况下到来的,是中国特别的国情和特别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有着不同的成因。

39、在发达国家,一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和人口再生产现代化的出现而产生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加了社会福利保障实力,因而生育率持续下降,而现代科技的进步,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死亡率锐减,人口寿命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老化。人口的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而在中国,人口生育率的降低是长期贯彻执行安排生育政策的结果。在1999年中国政府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在70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也只有中国、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四个国家的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而当时日本的人均gdp为35567美元,美国为34047美元,这种收入之间的差距是特别悬殊的。时间已经过去

40、了七年,中国的城市化、商业化和工业化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各个不同城市的面貌可以说都面貌一新,这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飞涨就可以得到证明,但依据笔者之前在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与此次调查的对比,笔者发觉,农村生活面貌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村舍照旧维持着七年以前的样子,只是多了些许新楼房,而这种房屋的翻新并不占大多数。此外,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有限,该村道路多年失修而泥泞不堪、坑坑洼洼,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相差甚远。而在笔者调查的全部农户中,仅有三户家庭能够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但仍旧达不到2022年的全国人均2022美元的水平,而且在这些收入相对较好的家庭,其收入主要是家庭中的儿子儿媳在

41、广东打工获得,并不是依靠农业生产所得。尽管大部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广东务工,但各个家庭的务工收入却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在笔者所调查的农户里,务工年收入最高的可达30万,最低的不到2万元,11该村外出务工人员约有900人,占人口总数的31.2%,年龄大多在18岁至50岁之间,其中18至40岁之间的人口约占80%,因此留在家中的就只剩一些小孩和老人,由于缺乏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加上近几年农资产品价格高涨而粮食价格又偏低,农夫失去了种粮的主动性,也就出现了当地由双季稻改种一季稻的状况。这不能不算是当地劳动力流失的人口结构造成的,而与此同时也是适应了人口流淌发展的结果。3、贫困老龄化引起的农村养老问题亟

42、待解决由于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都呈上升的趋势,而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迟迟不能建立,加上农夫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日趋严峻。(1)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安排生育政策的挑战中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以传统孝文化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模式,子女一般是老人赡养义务的主要担当者,因此家庭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单位和核心,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收入水平和道德观念确定着老人的养老状况。而自从实行安排生育政策之后,国家加强了对农村人口的生育限制,传统的认为子女越多养老就越简单得到保障、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养老观念受到严峻挑战,四.二.一12的家庭结构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结构,而在农村,唯一的差别就在于一对夫妇

43、可能会抚养一个或两个小孩。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结构的简洁化、核心化,不仅降低了农村家庭的养老实力,也在肯定程度上加重了家庭劳动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此外,社会化过程中带来的年轻人价值观和家庭观的改变,使年轻人和父母之间的代差越来越大,年轻人和老年人在生活方式和观念方面的差异,在强化老年父母独立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养老根基受到动摇,因此生活状况也将变得更加恶化。在笔者所调查的路边村,老人的养老状况令人堪忧。有一位近80岁的老人,领养了一个儿子,老伴因病早逝,由于难过过度哭瞎了一只眼睛,但儿子一方面由于经济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缺乏孝心,对老

44、人的病束之高阁,老人与之理论却遭到毒打致使其脑部严峻受伤而时常失忆。如今,老人生活虽能自理,但已丢失劳动实力,领养的儿子一年到头分文不给老人,只负责老人的伙食,但却必需以老人为其打理家务为交换,老人苦不堪言。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但据笔者调查,老人与儿媳之间的生活不和谐是普遍现象,这使得当地老人的养老保障受到挑战。有一对老年夫妇,虽然儿子在外的务工收入在当地是凤毛麟角的高收入,但对老人的赡养却只是基于基本的赡养义务给与老人肯定的金钱,对老人的精神慰问却少之又少,婆媳之间的冲突可谓日积月累,不行开交。许多老人因为养老得不到保障,70岁高龄了还要上田间劳作以维持生活。足以可见,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对

45、农村养老没能形成真正的保障作用,须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的养老现状。(2)贫困老龄化使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难度目前,我国城镇现养老保险体制主要包括三大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按本人工资肯定比例缴费,1997年不低于4%,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1%为每个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其养老保险费全部由国家或单位负担,个人不缴费,资金实行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给付以本人工资为基数

46、,按工龄长短计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基于自愿原则实施的一种雇主责任安排,单位和个人供款实行完全基金积累模式,并采纳个人账户管理。应当说,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是比较完善的,取得了肯定的胜利阅历。但在农村,基本上尚未出现养老保险体制的雏形,在调查中发觉,有70%的人情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参与养老保险,农夫对养老保险的观念有了变更,但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在笔者所调查的几户家庭里,购买养老保险的几乎为零。而依据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第三条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为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

47、工。同时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当地实际状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如此看来,占我国老年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中的老人根本不在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之内,因此也就不行能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农村的养老保险体制存在了政策缺失。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也未能得到落实。我国目前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把城镇居民纳入了低保范围,依据各个地方的消费水平、收入水平不同,各地的低保金额也不同。在笔者所调查的地方,最低生活保障金为80元,虽然金额较少,但当地生活水平较低,牵强能满意最低生活水平,而当地广阔农村的老人基本上享受不到这种政策的实惠,倒是国家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补助政策

48、获得了农夫的好评。1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没能在农村落实,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的财力有限,而农村人口却占据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之多,这财力缺乏与人口众多之间的冲突难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农夫的自产实力较强,基本上能自己解决温饱问题,而且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赡养老人方面还能起到肯定作用,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没能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二)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些建议1、正确相识农村贫困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老龄化问题虽然因为国家的人口政策导致的,但也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宝和资源,而非单纯的消费者。虽然农村老人的受教化水平较低,但他们仍旧是社会财

49、宝的创建者。在子女外出务工的状况下,老人就成了家庭生活和农田劳作的主角,他们年迈高龄却还要为子女抚养儿女,这使我国现阶段呈现的总人口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急剧下降的情形得到了缓解。因此,要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以孝为先的传统伦理道德,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充分认同老人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使其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慰籍。2、尽快建立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保障为辅的全方位养老机制如前所述,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还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减弱,因此,仍旧要强调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当前形势下把其作为养老模式的重点来抓。由于家庭养老效果的好坏与子女的收入及其对老人的看法干脆相关,农夫增收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农夫增收既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利器也是中心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