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诗句.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58056592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诗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诗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诗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诗句.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辩证法篇 辩证法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事物都是变化开展的。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 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拟完善的过程。 奢靡之始, 危亡之渐; 十年磨一剑; 二句三年得;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事 物的开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场,量变引起质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东流去,来者 方不息;事物都是运

2、动、变化、开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曲那么全,枉那么直,那么盈,敝那么新,少那么得,多那么惑。;乱 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 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学贵知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没有否认就没有开展,辩证否认即“扬弃。 1、联系的观点 、 假设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假设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 指上听? 【哲理】 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 而整体都是由假设干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局部、要素构成的。在乐曲

3、、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 思想感情,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存在着严密的联系。 2、开展的观点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哲理】世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开展的,事物开展的总趋势是前 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矛盾的观点 、 “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梅花虽然不如雪花那样洁白,而雪花那么缺少梅花那种扑鼻的芳 香,却深刻说明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世界 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的矛盾,人们只有具 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4、【哲理】说明办事要抓住重点,寻找到突破口,解决矛盾要分清主次, 主要矛盾解决好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1.瑞雪兆丰年: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2.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无视联系的客观性 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局部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4.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5.舍卒保车: 整体处于统帅与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联系的普遍性与有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互 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5、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 转移 方法论: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或割裂事物的固有联系 3.联系的条件性 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以及事物的联系是千差万别的 方法论:必须对各种不同的联系进展具体分析 5.联系的可改变性 :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6.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原理:整体由局部构成,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 到整体的功能。整体统率局部,离开了整体,局部就不能称其为局部 方法论:办事情

6、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 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树立整体观念与全局思想 7.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 原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 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根本特征是整 体性、有序性与内部构造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构造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构造的优 化趋向。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断章取义: 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割裂了整体局部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凡事预那么立不预那么废: 联系具有普遍性 鸟在林那么乐,离群那么悲: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事物的局部离不

7、开整体。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与“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

8、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根底。“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混乱与有序,害怕与勇敢,弱小与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乱与治、怯与勇、弱与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

9、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一样,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该名句表达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 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开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开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解读:国家每一代都有才华出众的

10、人出现,他们都可以凭自己卓越的才能名扬数百年。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与开展着的,开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与永恒开展着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开展观点的表达。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解读: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它们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与远大开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拟完善的开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的灭亡与新事物的产生。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

11、音声相与,前后相随 解读:有与无相伴相生,难与易相互形成,长与短互相对照,高与低互相依附,音与声互相应与,前与后互相跟随。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该句中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10.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开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开展起决定

12、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为次要矛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读: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开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开展的道路那么是曲折的,事物的开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与曲折,不能灰心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1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解读:其寓意在赞扬那种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高尚

13、情操。 哲理分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该句反映的是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13.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解读:堆积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从量变开场,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句寓示人们,量变只有到达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14.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解读:君主就像船一样,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水能够承载船,也能够打翻船。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荀子把君王与老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船与水的关系

14、,意在告诫统治者,要想坐稳江山,就要对老百姓施行仁政,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只有这样,才能得民心,老百姓这片水才能承载君王这只船。反之,横征暴敛,严刑峻法,鱼肉百姓,老百姓就会打翻君王这只船。 1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解读:过去我看人,听了他们的言辞就相信了他们的行动;现在我看人,不仅听他们的言辞,也观察他们的行动。 哲理分析:“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认识应当与实践相结合,也表达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解读:宇大得没边没沿,宙长得无始无终。 哲理分析: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神居住的天国。自然界

15、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解读:不同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会有差异。 哲理分析: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18.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解读:面对干旱的天气,种田人焦急万分,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祈雨。而那些朱门富户却在家中欣赏歌舞,还害怕真的春阴下起雨来使乐器受潮,发不出清脆的声音。 哲理分析: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 1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那么神存,形谢那么神灭 解读: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阴

16、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根底,气是变化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哲理分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上述两句话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0.“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 解读:一个人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哲理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就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反思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行动。 21.富润屋,德润身 解读:正确的意识对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重视精神文明建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哲

17、理分析:意识不仅对人之外的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也对人自身具有调节作用。错误的意识不利于人的安康成长,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人的安康成长。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读: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说明对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敢于成认自己的缺乏,也是一种正确的心态,是有智慧的表现。 哲理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人之外的客观事物应当如此,对自己也应如此。对待自己,同认识周围的人与事一样,都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读:事物的未来是由现在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其结果既有好的可能,也有坏的可能,如果没有“远虑,

18、对坏的可能估计缺乏,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到时候真的出现了坏的结果,那就变成了“近忧。 哲理分析: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将某一事物当做原因来对待,预见它可能产生的结果,尽力争取未来好的结果。2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解读:在对弈中、战争中都会出现由于局部的失误而造成全局失利的情况。 哲理分析:整体与局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这要求我们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到达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与的理想效果。 24.不谋全局者,缺乏谋一域 解读:不会谋划全局的人,也就不会谋划一个局部或单位的开展。 哲理分析: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

19、率地位。这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中综合考察对象,统筹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25.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解读:从国家的法规、时代的趋势,到人伦事理、社会风气,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 哲理分析: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开展的过程之中。这句话表达了用变化开展的观点看问题。 2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读:(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动,一去不复返。 哲理分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开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开展的历史。孔子的这句名言表达了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

20、27.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解读:自然界生物的活动与环境之间具有某种确定不移的根本秩序,是有规律的。 哲理分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开展都是有规律的。 2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解读: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不因为尧是圣人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灭亡。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取消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而缩小面积。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上面两句名言提醒了自然规律不以人

21、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29.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解读:专心致志地思考,思绪连接古今,心为所动,情为所感,自是动人心弦,于是,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 哲理分析:事物是变化开展的,都有其过去、现在与将来。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当前,也要考察过去、预测未来。 30.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解读:(人们)只要遵循事物运动变化开展的规律,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哲理分析: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开展的,事物的变化开展又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按照事物变化开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是做事成功的前提。 3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为,那么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22、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学,那么易者亦难矣 解读:这段话提醒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是这个道理。 哲理分析: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32.吃一堑,长一智 解读: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份才智。 哲理分析: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实现挫折向智慧的转化,必须善于分析导致失败与遭受挫折的原因,吸取教训,并在实际行动中加以改正。 3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解读:金子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度,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哲理分析: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解读:没有“跬步的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外的目的地;没有“小流的会聚,就不能形成浩瀚的“江海。骏马飞奔,也要一步一步地跑;劣马虽然走得慢,但只要不停地走下去,同样能够到达目的地。 哲理分析:事物的变化开展始于量变,量变到达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我们不能无视那些看起来不显著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第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