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5805575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31心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031心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31心理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31心理学复习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031心理学复习资料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它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伦理道理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觉察到。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阀限:是

2、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刺激强度的临界值。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

3、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觉印象。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的核心。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思维:是以人的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

4、级形式。概念: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问题解决: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

5、面。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量度量。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量度量。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他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动机:是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

6、源泉。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本能理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情绪情感:人类在认识外接事物时,会

7、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管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

8、人格的测量单位。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它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种。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

9、程。在这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动。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从众: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心理健康:广义上,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是一个过程。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

10、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关键期:认为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物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他们的存在表明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

11、激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非语言沟通: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语言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概括:是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有可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简答题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1.观察法: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

12、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测验法:要求适应群体。3.实验法:条件限制。4.调查法: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失眠的种类: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

13、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期-波、第二阶段-轻睡期-波、第三、四阶段-沉睡期-波、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失眠的种类:1.情境性失眠2.假性失眠3.失律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视觉的机制:1.眼睛:眼睛的构造、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2.色觉理论:三原色说、拮抗理论基本的听觉现象:1.声音的属性2.听觉的适应于疲劳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听觉机制:1.听觉与耳2.听觉的理论:位置学说、频率匹配学说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机制:1.深度

14、知觉2.运动知觉3.时间知觉社会知觉的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社会认知的过程: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信息的整合过程。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记忆的类型: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2.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储存方式:归类,概念的层次化组织,形成语义网络遗忘的原因:消退和干扰。有意遗忘的作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遗忘的影响因素: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如何提高记忆力:1.地点法2.韵律法

15、3.记笔记学习的分类:依学习方式划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依学习内容划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学习的策略与方法:1.复习策略,可以避免遗忘有利于信息的长久保持:复习时间、复习次数、复习方法。2.组织策略。常用的有群集、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思维的机制: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思维的种类: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一)算法式(二)启发式1.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 以退为进。3.逆向工作法(

16、目标递归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表征的方式2.无关信息的干扰3.功能固着性4.心向创造性思维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创造性的影响因素:1.智力因素2.人格因素3.环境因素4.动机因素创造力培养:1.建立目标与意向2.训练基本的技巧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12.运用例子能力的不同类型: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

17、能力;社交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发展的特征: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如何看待智力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两方面。首先,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及其不同。其次,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此外,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一是稳定发展;有一些人早熟;有一些人大器晚成。2、智力的团体差异最明显的是性别差异。除此之外,不同职业、种族之间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差别。在同一群体内部,人们在智力测验分数上的差异可能归因于遗传因素,但不同团体在智力测验平均IQ分数伤的差异则应更多归因

18、于环境的不同。同时,智力测验本身的文化部公平性也是造成不同团体间差异的原因之一。智力发展的特征: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智力测验的种类:1.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2.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3.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心理测验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是一种科学构想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智力测验与向性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成就测验(成绩测验或教育测验)同属于能力测验范畴,三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心理测验最早开始于为筛

19、选学习困难儿童而编制的智力测验,一般注重的是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稳定的一般能力。通用的智力测验都可视为对个体的基本能力素质的考察。性向测验泛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其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潜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成就测验主要考查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智力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动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的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需要是有机体内部

20、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外的的环境刺激也可能成为行为的驱动力量,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的特征: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具有坚定信念;正确的归因方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是人所特有的。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

21、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3.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4.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人格的特性: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功能性。人格的结构: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与性格的区别:1.气质由先天决定,性格由后天形成。2.气质体现人格差异,可塑性小;性格体现人格心理差异,可塑性大。3.气质反

22、映了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则反映对现实态度与相应的行为方式。4.年龄越小,气质作用越大;年龄越大,性格作用越明显。5.性格在人格系统中具有核心作用;气质的作用小于性格。自我调控的三个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性格差异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类型的三种模式:单一模式T型人格、对立型人格内向与外向人格、多元型模式阴阳五行说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起童年经验 5.自然物理因素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1.本能 2.合群需要 3.自我肯定需要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1.信息源 2.信息 3.通道 4.目标靶 5.反馈

23、6.障碍 7.沟通背景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1.相似性与互补性: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态度是最主要的因素。一般相似性起决定性作用,但当交往双方角色不同,需要不同时,人们倾向喜欢那些行为与角色相符合的人。双方角色不同,行为不同时,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能够互补。2.个人品质: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因素变得不再重要,交往者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尤是交往初期。群体特性:1.群体规范 2.群体的凝聚力 3.群体中的角色 4.群体的领导群体的功能:1.给成员心理上的归属感(情感方面

24、影响)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认知方面的影响)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行动方面的影响)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社会助长与社会堕化 2.去个体化 3.群体的决策行为:群体极化、群体思维 4.从众与服众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从众原因:行为参照。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服从原因:合法权力。责任转移。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的权威性,个体的人格,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与个体差异。影响服从的因素:命令发出者。命令的执行者。情境因素。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正常的智力水平、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有良好

25、的环境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压力的来源: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压力的影响因素:经验、准备状态、认知、性格、环境压力的应对策略: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

2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的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挫折的防卫方式:常见的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具体表现为十种方式: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挫折的应对策略:正确认识挫折;改变不合理观念;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优化自身人格品质焦虑类型: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症焦虑的应对策略:1.认清焦虑状况 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录) 3.学会放松自己 4.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5.进行理性思考 6.接受专业治疗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这一阶段,是

27、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明显的阶段。传统的心理发展观点认为,从婴幼儿期到青年初期是个体的形成阶段,成年期是稳定阶段,老年期是衰老和死亡的阶段。实际上心理的发展并不是随着生理的成熟而告终结的,心理的发展是从个体出生到成年再到老年的持续过程。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应该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体心理发展的每一个时期的重要的特殊的矛盾和质的特点,应该是划分心理年龄阶段的主要依据;第二,在划分心理年龄阶段时,既要看到重点,又应该看到全面。因此,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个体不同时期的主导活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

28、、感知运动阶段: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02岁儿童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发展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自我中心”程度下降,开始克服“片面性”,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进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口语习得的年龄,口语习得各阶段的特征;刚出生,能够分辨语音刺激与其他声音刺激;912个月,说出第一

29、个指示词;1824个月,出现双词话语;34岁,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的句子;7岁前,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青少年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典型的特点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对友谊非常重视;与父母产生冲突、代沟;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求职与升学、婚恋与生育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自身生理变化、家庭生活变化、事业变化中年危机的表现:1.人到中年无奈容颜衰老,功能衰退 2.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父母感到孤独、失落 3.事业的巅峰期后,对未来没有期待人格形成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