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课标卷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5797717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课标卷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全国卷课标卷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课标卷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课标卷诗歌鉴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全国卷课标卷古典诗歌鉴赏2021课标 海南/宁夏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表达。5分9.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简析】这首词题为“代人赋,实际上是借为农家代赋,表达词人对农村风物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上片写柔

2、桑破芽,蚕种生些,细草黄犊,寒林暮鸦,构造成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初春生活图画。下片进一步描写农村风情的优美欢愉,自在闲适。末尾二句,将“城中桃李及“溪头荠菜相比,意谓桃李之娇弱不如荠菜之顽强,言外之意,也就是城市生活不如田园生活也。另外,词人对质朴平凡而生命力旺盛的荠菜花的赞颂,也表达了词人顽强进取的人生观与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观。【参考答案】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这初春黄昏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9.6分运用了对照或比照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

3、,及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视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那么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译文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风光。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卖酒的招牌。山城中桃树李树正风雨中沐浴着春愁,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鉴赏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场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

4、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与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与“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故曰“点这不得不使人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的警句“枯藤老树昏鸦。两相比拟,给人的感受很不一样

5、,马致远是在消沉地哀吟,而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阕那么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山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在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及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及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人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不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标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词人在一首丑奴儿近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只写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个“有字透露出词人欣喜的心情。

6、眼前的农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种道理,在结尾两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似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那么忧风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那么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这首词通过写景与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与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荠菜花的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一般

7、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表达了一种安康的审美观。词中关于“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的比照,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表达了一种人格精神。联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幽默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答复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及友人共勉。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及新鲜生动的艺

8、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词及诗在语言运用上是有差异的。这首词大局部用了对句,并且很注意动词的运用与某些副词、介词的搭配,词的上阕“破、“鸣、“点以及下阕202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表达。(2

9、)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解析】范成大书扇的原作已佚,姜夔这首次韵却留下了石湖悠然意远的风致。淳熙十四年1187的夏天,姜夔从湖州赴苏州谒见范成大。范的生日是六月初四,姜夔创作歌曲石湖仙为他祝寿:“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浮云安在,我自爱、红香绿舞。这首书扇次韵,及词意相关,盖即一时所作。这28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笔画难以表现的情韵。虽然范成大晚年营建的石湖别墅,经过七八百年的桑田沧海,早已化为劫灰,但石湖这片水域与湖堤上的九环洞桥依然存在,诗中的意境多少还可得到点

10、印证。可以想象,姜夔当年造访石湖,是坐船来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密,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与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里流出来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果然,“家住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郎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他视富贵如浮云,唯恐缁尘再染素衣,

11、所以“家住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够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隐居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值得注意的是,范成大自己以石湖景物为题的诗中,写到的花木不少,并没有像姜夔这样突出地写荷花。被杨万里誉为“山水之胜,东南绝境的石湖,也不以荷花擅胜。姜夔把荷花从石湖景物中特地拈出,就使这首诗呈现出诗人很有个性的感情色彩。从他的诗词中看出,除了梅花,他对荷花倾注了深情,有独特的赏好。他可使“冷香飞上诗句,形成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这首诗

12、便是很好的例证之一。【参考答案】1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气氛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华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2)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及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及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

13、度相契合。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解析:分析“思想感情与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202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

14、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赏析】: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与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降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

15、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根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局部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与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我们如果把一、二句与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

16、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与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与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参考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

17、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决心,显赫必胜的信心。 2021全国卷 I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响

18、来描写的。【分析】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注意动词“绕、隐、争、归、见、飞等。【考点】鉴赏诗歌意象及其作用。解析此小题两问,第一问要求从全诗穷尽筛选素蝶的全部动态,关键是要表述全面,不可漏掉一个。第二问问得模糊,像是在问表现手法,但第2小题明确问了表现手法,因此,第1小题第二问必须紧扣“描写这个表现手法,结合具体的描写情形来作答。注意审题,特别要留心题干中的核心词。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与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分析】从注释看,作

19、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考点】鉴赏诗歌的手法与思想感情。解析第2小题共两问,第一问要求答复诗的主旨。其一般表述方式为:通过表现了。答此类题时,必须结合作者,结合注释,透过诗句的表层义理解其深层含义。第二问只明确地问此诗的表现手法的名称,考生要立足全诗选择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来作答,而不宜盲目地堆砌多种表现手法。【译文】 白蝴蝶随着蜜蜂围绕着碧绿的蕙草飞,有时为了躲避鸟雀而隐藏在青薇间。白蝴蝶映照着日光争着起飞,有时因为突然大风袭来而一同返回。白蝴蝶在花丛中出没,忽隐忽现,有时在参差的密叶间飞来飞去。香花啊

20、希望你不要凋谢,美树啊我白蝴蝶要依傍着你。【鉴赏】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素蝶,即白蝶。这首咏蝶诗体物入微,描摹传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诗的前六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素蝶的动人形象。你看,在那风光旖旎的大自然中,一群素蝶忽儿似及蜜蜂相依相伴在绿草从上盘旋,忽儿为躲避鸟雀的追逐在微叶之下隐蔽,忽儿映着明媚的阳光翩跹起舞,忽儿顺着与畅的春风飞向远方,忽儿在锦簇的花团中假设隐假设现,忽儿在参差的密叶里穿进穿出。这些诗句犹如电影里的镜头,伴随着由绿蕙、青微、阳光、春风、红花、碧树组成的背景的不断变换,展示出了素蝶轻盈飘然、千姿百态的身影。不仅如此,诗人

21、在描摹素蝶时,还融入了感情色彩,既写它飞花舞叶的喜悦,也写它映日顺风的欢快,还写它须躲避鸟雀追逐的不安,从而赋予了素蝶栩栩如生的神情。这些传神的刻画,固然得之于表现手法的精巧,但假设诗人不做细致的观察,不做设身处地的体验,恐怕不可能如此形神俱妙地将素蝶的风姿表现出来。 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素蝶作穷形尽相的描摹,“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二句,进一层展示了它的情感。诗句以素蝶自诉的口吻说:“百花万万不要凋谢,这嘉树乃是我所要依靠的啊。这一情感的表白,透露出素蝶内心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对生活的追求,全是由此而更显蕴藉深厚。 沈祥龙曾指出:“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

22、斯寄托遥深,非沾粘焉咏一物矣。论词随笔联系诗人刘孝绰的生平,当可看出,此诗并非泛泛咏蝶之作,而是寄予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于此诗中,诗人一方面借洁白的蝴蝶以表示自己的品质的高尚及纯洁,另一方面借蝶之口表示自己在遭受到官场的屡次沉浮之后依然对仕官的渴望及追求。然而诗人素物寄意,已将物象及意念融为一体,故既得题中之精蕴,又有题外之远致,读者或作咏蝶欣赏,或作寄慨体味,均可感其妙,这正是一般咏物诗所难以企及的。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比照手法, 以及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 十分形象与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

23、态,情感表现出来, 让人如于风与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 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 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及自然与谐相处的良好愿

24、望。【解析】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l蕙:即蕙兰,一种兰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花常为浅黄绿色,唇瓣有紫红色斑,香气浓郁,可供欣赏。此处的“蕙也可视为用典,语出语文教材离骚篇:“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替,废弃。蕙,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兰。纕,佩带。申,重复,再三。揽,采集。茝,香草名,即白芷。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l薇: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结寸许长扁荚,中有种子五六粒,可吃。又名“野豌豆。此处的“薇亦是用典,语出伯夷、叔齐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闲适:往去归矣?于嗟徂于x虚嗟:叹息声。徂c:往。或以为

25、借为“殂。死。兮,命之衰矣!薇,比喻高洁的品行。l直译:白蝴蝶随着蜜蜂围绕着碧绿的蕙草飞,有时为了躲避鸟雀而隐藏在青薇间。l赏析:首联通过用典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向往及追求。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l 映日:映照着日光。 l 乍:突然 l 直译:白蝴蝶映照着日光争着起飞,有时因为突然大风袭来而一同返回。l 赏析:颔联通过白描、比照的表现手法,暗示了诗人起伏跌宕的仕途生涯。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l 见:通“现。l 直译:白蝴蝶在花丛中出没,忽隐忽现,有时在参差的密叶间飞来飞去。l 赏析:颈联通过白描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格的喜爱。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26、。l 芳华:亦作“ 芳花 。香花。 l 幸:希望。 l 嘉树:佳树,美树。l 相:偏指副词,表示动作指向一方,代“嘉树。l 直译:香花啊希望你不要凋谢,美树啊我白蝴蝶要依傍着你。l 赏析:尾联通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坚守之情。十四、全国卷 II 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

27、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解析:此题考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那么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与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与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解析此题考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译文】夜

28、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鉴赏】梦中作这首诗写的是“梦境。梦境的特征是恍惚迷离,无须明确的具体内容与内在的逻辑性,但作为诗,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立意、情感与审美的特征。欧阳修的这首诗还是做到了的。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四句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正是“梦中作的特点。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写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焦虑、失意之情;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第四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与厌倦,从

29、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 在这首诗中,既有风光的凄清及绚丽,又有情感的悲伤与喜悦;既有空间的无由转移,又有时间的莫名变幻然而在每一个情境中,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美。从奇怪的梦境之中,流露出思念亲人的情怀。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 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似四幅单轴画。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穿。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与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

30、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那么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与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鉴赏2这首诗作于1049年皇祐元年,乃记述梦中之所见。首句写静夜风光。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已经空旷,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31、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那么此时的季节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风光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衬托作用。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梁代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完毕,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这句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末句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说明作者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及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

3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与谐的统一体,暗寓作者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思想。“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及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这诗在居士集卷十二,它前后的两首目录原注都标明为1049年皇祐元年,可能为同时所作。这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终究。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曾对此诗作过分析。他认为古

33、人绝句诗一般有两种不同特点:一种是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如古时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欧阳修此诗都属此类。另一种是“意连句圆,四句意思前后相承,严密相关,如金昌绪的春怨即是。这首梦中作,如杨慎所说,写的乃是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又是浑然天成,所以陈衍说:“此诗当真是梦中作,如有神助。十五、全国卷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试题。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参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

34、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辛的边塞的思乡之情。【注释】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

35、塞。此处代指边塞。参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苍苍:空旷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译文】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渐渐变低。漫漫路上愁云出现,苍苍道途,可不要迷路。雨雪曲是乐府横吹曲辞其中的一曲。横吹曲辞是乐府,来源却是胡曲,本是军中之乐。“雨雪隔榆溪,参军度陇西。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气氛。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36、。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及荒凉形成比照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及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那么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与“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

37、绪的传达。2021【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

38、半寂静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译文】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场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赏析】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黄昏,天气特点时晴时阴。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

39、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

40、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及上句联系起来,提醒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及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

41、一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黄昏,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及物、情及境,浑然融为一气。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宋七家词选序202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

42、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与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参考答案】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

43、抒哀情。【注释】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残阳:夕阳。【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风光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及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风光,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

44、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标准,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那么蕴含了一种消沉、落寞的思想情绪。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45、。落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及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及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及“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此题考察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与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答案】(2)(4分)以松“王及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比照,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解析】此题考察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与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比照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