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78565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要点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2、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

2、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1)真诚;(2)尊重与接纳;(3)同理心。|5、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

3、过程。7、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难度;(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地运用表扬;(8)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8、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9、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0、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2)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4、(3)注意检查和持之以恒,随时总结。11、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12、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13、简述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1)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2)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3)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

5、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14、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贯彻次原则的要求如下:(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15、简述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5)社会性16、简述品德的结构(1)道德认知,是指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

6、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2)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3)道德意志,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17、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18、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7、教育性规律) 。19、简述激发和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20、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21、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内容: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 、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 、课时分配(教学时数)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

8、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2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23、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24、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有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

9、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和健全的人格。八个阶段分别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1.5 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2 3 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 5 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 11 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 18 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起)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25、简述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1)中学生情绪非常丰富;(2)中学生的情绪反映强烈,易动感情;(3)情绪理解力增强,学会运用情绪表达规则;(4)能采用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5)

10、中学生情绪的延续性较长,心境化;(6)出现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7)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26、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7、简述必修课程及其特点必修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必修课程的特点如下:(1)必修课程对学生高效、扎实地掌握人类社会积累起来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2)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系统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作用;28、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11、的处置:(1)运用先入为主的策略,事先预防课堂问题行为;(2)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1)控制策略;(2)矫正策略。|29、简述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把这种促进作用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1)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通过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12、;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和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30、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新课程倡导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新课程背景下学科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倡导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是学科。(4)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5)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新的教学目标体系,必须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人文环境

13、和物理环境两种。(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学的组织形式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多样化;综合化;社会化。(8)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由甄别走向发展;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9)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效果。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要达到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提高质量;个性化的实现。31、简述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历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尝长时记忆;(3)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的内容

14、不同,可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4)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32、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1)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3)自我调控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薄弱性|33、简述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1)互访;(2)书面联系;(3)召开家长会;(4)成立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6)举办学校开放日;(7)班级网络;(8)家教咨询。34、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

15、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35、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地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36、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37、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

16、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3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39、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自我意识正确;(8)生活平衡积极;(9)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40、简述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与内向型;依据有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性和顺从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