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05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说明:下划线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双划线的部分为补充内容。1.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3)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4)学科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5)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范化。2教师劳动的特点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

2、个方面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一)专业理念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行。(二)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三)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5.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1. 本体性知识2. 条件性知识3. 实践性知识4. 文化知识|6.教师专业能力的

3、内容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 教学设计能力2. 教学语言能力3. 教学交往能力4. 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5. 教育研究能力6. 创新能力7.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3. 进行专门训练4. 进行教学反思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二)文献检索(三)提出研究假设(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六)得出结论(七)撰写成文9.文献检索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

4、,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同时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4)善于思索。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找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10.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2)拟订研究计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11.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1) 题目(2) 前言(3) 正文(4) 总结(5) 附录1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

5、(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1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1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15.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16.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

6、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17.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1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19.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

7、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20.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2)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3)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他们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身心素质教育。(4)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也就是美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他

8、们养成劳动的观点和劳动的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劳动素质的教育。【补充】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21.注意的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2. 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 有意后注意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22.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

9、)恒常性|23.运用遗忘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24.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2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2

10、6.马斯洛需求层析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7.不同气质类型在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第二,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可以分别采取各种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品格。第三,教师只有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28.课程内容的三个文件 (一)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

11、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三)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2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30.新课改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12、;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1.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

13、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32.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2)教师行为的转变(3)教师教学观的转变33.新课改的评价观 第一,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第二,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第三,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第四,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第五,在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第六,在评价方法

14、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第七,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3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2)环境(3)个体主观能动性(4)学校教育3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6.个体身

15、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五)个体身心发展的

16、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37.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具体表现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是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二是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2)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3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材料

17、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9.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 1.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2. 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 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 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40.学习兴趣的特点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1.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

18、趣(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4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小学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43.德育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二)疏导原则(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五)因材施教原则(六)知行统一原则(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八)依靠积极因素,克

19、服消极因素的原则44.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小学德育的途径1.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 课外、校外活动3. 劳动4. 少先队活动5.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 班主任工作(二)小学德育的方法1. 说理教育法(又叫说服教育法)2. 榜样示范法3. 陶冶教育法4. 指导实践法5. 品德评价法6. 品德修养指导法45.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1. 基本含义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的活动。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

20、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46.家校联系的常用方式 |(1)家访(2)班级家长会(3)家长学校(4)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47.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8.形成良好班风的措施 (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2)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3)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49.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二)目标管理法(三)榜样示范法(四)情境感染法(五)规范制约法(六)舆论影响法(七)心理疏导法(八)行为训练法50.班主任的角色 (一)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二)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三)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四)班主任是班级普通的一员5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 了解和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 建立学生档案4. 开展班会活动5.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 操行评定7.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二)个别教育工作1. 先进生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