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具体训练方法.pdf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5724551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7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5岁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具体训练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5岁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具体训练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5岁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具体训练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岁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具体训练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17 05 岁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岁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一、大运动训练一、大运动训练 抬头训练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 家长拉住孩子的双手, 用物品吸引孩子自然抬头。 孩子俯卧在床上,家长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们玩躲猫猫的游戏,吸引他们抬头,并左右来回转动。 仰卧位运动训练仰卧位运动训练: 支撑孩子的背部, 让其下颌内收。 可以将一块折叠好的小毛巾或小毯子放在孩子的头下面,帮助其内收下颌,以便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和环境。用大腿支撑孩子的背部,使其头部靠近你的膝部。将膝部抬高,鼓励孩子增强肌肉力量。给孩子提供支撑,使其头部高过身体(形成斜面) ,看到周边的环境。孩子仰卧位,将

2、玩具放到孩子的任意一侧,使其能够看见,但刚好够不着。鼓励孩子用任意一只手去够玩具,可以扭转身体用手去够另一侧的玩具,也可以通过向有玩具的那一侧伸展来够玩具。将手放在孩子臀部下面,将臀部的一侧向另一侧翻转。抬起臀部一侧,向另一侧翻转。两侧轮流进行。拿一个玩具,放到孩子的脚可以碰到的地方,鼓励孩子踢腿。音乐玩具可能会更有吸引力。让孩子的两只脚相互拍击,跟孩子一起玩。将孩子的脚放在地下使孩子通过双脚体会来自地板或其他物体表面的压力。将你的手放在孩子的脚上,轻轻地往下压。 俯卧位运动训练俯卧位运动训练:在你仰卧或背靠别的物体作为支撑时,让孩子俯卧在你的胸部,面向你。让孩子俯卧在地板上。如果孩子不能抬起

3、头,或不愿意维持这样的姿势,你可以卷一个小毛巾或毯子放在孩子的双臂和胸部下面。当你坐在地板或椅子里时,让孩子横向俯卧在你的大腿上。让孩子俯卧在一个小坡面上,肩和胳膊要超过坡面顶部。让孩子俯卧在治疗球或治疗滚筒上。慢慢向前滚动孩子的身体,鼓励孩子伸展双臂,并通过张开的双手承重。向一侧慢慢倾斜治疗球或治疗滚筒,鼓励孩子伸展同侧的胳膊,并通过张开的手承重。你坐在地板上时,让孩子趴在你的一条腿上,使孩子的膝盖和手能够触到地板。 轴心转体训练轴心转体训练:家长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家长的腿上,家长双手握住孩子胳膊,适当左、右转动,增强孩子的轴心转体意识。 前倾训练前倾训练: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或类似

4、玩具上,身体向前倾,用手摸玩具的前部。 位置感觉训练位置感觉训练:家长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住孩子双手,做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 2 / 17 翻身训练翻身训练: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吸引他们翻过身来拿玩具,必要时可协助其翻身。孩子俯卧时, 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吸引他们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们的肩部或臀部。 坐姿稳定性训练坐姿稳定性训练: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吸引他们,让孩子将一只手向前伸。 爬行训练爬行训练: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的资势, 用一条大浴巾兜住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 1 米处放置玩具吸引孩子。家长将浴巾适当上提,令孩子向

5、前爬。直线爬行熟练后,还可以训练孩子钻笼、拐弯、绕障碍爬行等。 站立训练站立训练:1)站起来:你坐在地板上,直腿坐姿,双腿呈“V”形,让孩子背对着你,坐在两腿之间。一件玩具放在你的腿上或地板上,鼓励孩子伸手去够玩具,此时,轻轻地用手引导孩子转为四点跪位的姿势,让孩子的手放在你的腿上或地板上,用以支撑身体。孩子玩耍的时候你扶着,让其保持这个姿势。逐渐减少所给的协助,让孩子自己转为四点跪位的姿势。直跪位是将宝宝的双手放在椅子或沙发上。将玩具放在椅子或沙发上,逐渐升高表面高度,鼓励孩子向上伸手够取。在椅子或沙发边拉住东西使自己站起来。将玩具放在椅子或沙发上,这样,孩子只有站起来才能够得着。2)站立位

6、移动:扶着椅子或沙发慢慢移动。将玩具放在沙发、小桌周围,这样,孩子必须移动才能拿到玩具。逐渐放一些障碍物(如书或软垫) ,这样,孩子必须踩在上面或跨过去才能拿到玩具。扶着孩子的手跳舞。扶着椅子蹲下去捡玩具。 行走训练行走训练:孩子抓住一根拉直的绳子,向左或向右移动。行走稳定后,可让孩子沿直线行走、托球行走、 在 10 厘米宽的木板上行走等,锻炼其平衡能力。 踢球和抛球训练踢球和抛球训练:踢球。11 月龄时孩子已经能够扶着床栏、凳子、沙发等由蹲着到站稳,家长可在距离孩子脚的前面 35 厘米处放个球,让孩子踢,在踢来踢去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到有无穷的乐趣。此方法可锻炼孩子大脑的平衡能力,促进眼、足、

7、脑的协调发展,还能建立“球形物体能滚动”的形象思维。正常孩子 78 月龄时就会用脚踢球了。拋球。给孩子一个玩具球,教孩子举手过肩用力将球抛出,反复练习,直至能向前方抛球。以锻炼孩子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掷球。与孩子一同掷球,并说“扔到我这边” 。父母各站一边,孩子站中间,让孩子学着向两个方向扔球。踢球练习。让孩子练习踢球,如爸爸、妈妈分别站在他们的左前方和右前方,边喊口令“把皮球踢向爸爸或妈妈” ,做对了则给予表扬。 上下台阶训练上下台阶训练:孩子由家长拉着手,两步一级上(下)台阶。 3 / 17 跳的能力训练跳的能力训练: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家长先做示范,手扶着跳,一

8、边做一 边说“屈膝” , 然后站在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也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 跑步训练跑步训练:会跑步。妈妈拉着孩子一只手教他们慢跑步,或者与孩子一起跑,或者让孩子模仿妈妈跑,慢慢地过渡到妈妈站在孩子前面拍手叫孩子跑过来。练习跑和停。在追逐玩耍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跑和停,孩子会逐渐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稳。逐渐使孩子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至于因速度快,头重脚轻而向前摔倒。跑步练习。如把小球滚出 2 米之外,让孩子跑过去拾回来,再滚出去,再拾回来,反复练习。 放松肌肉训练放松肌肉训练:让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让其有惧怕感。 运动耐力训练运动耐力训练:让孩子多

9、长途旅行,让孩子站着或蹲着玩,让孩子常坐在无靠背的椅子上,让孩子多练习提重物行走等。 二、精细运动训练二、精细运动训练 抓握训练抓握训练:抓握。让孩子用手抓握毛线、橡皮或皮手套,还可使孩子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以促进感知觉的发育。准确抓握。把孩子抱至桌前,桌上放几种不同的玩具,让其练习抓握。每次练习 35 分钟。玩具应经常变换,可以从大到小,反复练习。伸手抓握。将孩子抱成坐位,面前放一些彩色小气球等物品,物品可从大到小。开始训练时,物品放置于孩子伸手即可抓到的地方,便慢移至远点的地方, 让他们伸手抓握,再给第二个让他们抓握。 引导孩子把物品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伸手够物训练伸手够物训练:够取悬

10、吊的玩具。够取眼前用绳子系着的晃动的玩具,先让孩子用手摸玩具,接着把玩具推远,引导孩子再伸手,接着又把玩具晃动到更远处。悬吊玩具可以是小气球、吹气娃娃、小动物玩具、小灯笼、彩色手套、袜子等,形状、颜色、质地应多样化,利于手部触觉训练。引导孩子经过多次努力终于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将它抱住,但一般要到 5 月龄时孩子才能用单手准确够取前方的物品。够取小物体。继续让孩子练习够取小物体。物体要从大到小,从近到远,让孩子练习从满手抓到拇指和食指抓取。 玩具换手训练玩具换手训练:在和孩子玩玩具时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或食物。妈妈示范让孩子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反复练习,孩子就会快速做到“玩具

11、换手” 。 4 / 17 玩具对击训练玩具对击训练:继续训练孩子双手玩玩具,并能够对击。例如让孩子一只手中拿一只带柄的塑料玩具,对击另一只手中拿的积木,敲击出声时,妈妈鼓掌奖励。选择各种质地的玩具,让孩子对击发出不同的声音,促进手、眼、耳、脑等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捏取物品训练捏取物品训练:让孩子练习用手捏取小的物品,如小豆、花生米等,开始孩子可能会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后逐渐发展到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在训练时妈妈需在旁陪同,以免孩子将小物品塞进口、鼻而发生呛噎,在训练结束后要将小物品收拾好。 放手训练放手训练:向孩子展示不同的玩具, 指示孩子有意识地将手中的玩具放在指定的地方,

12、 妈妈可给予示范,让其模仿,并反复地用语言示意孩子“把 xx 放下,放在 xx 上”此时孩子由握紧玩具到可受意志控制地放手,或在指定位置放置玩具,这标志着手、眼、脑协调能力又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孩子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内, 所使用的小物体和容器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声响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全面性发育迟缓的孩子会不厌其烦地继续投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家长也可同他们一起做“投物”游戏,谁投得准就鼓励谁。在做游戏的过程

13、中,既训练了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穿珠子训练穿珠子训练:教孩子用铁丝或较粗的电线做穿珠子、穿扣子等游戏。家长要教他们具体的方法,由家长帮助做到后再让孩子自己做。可锻炼孩子双手和手眼的协调性。 翻揭训练翻揭训练: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画册或相册等, 鼓励孩子自己用手去翻揭。 最终目的不是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而是在翻揭中锻炼孩子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论孩子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他们能一直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好几页。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逐渐就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一页地翻了。 撕扯、搓揉训练撕扯、搓揉训练:拿一些用过的纸,或过时的书、画等让孩子去撕扯,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撕,且撕得越碎

14、越好, 因为撕得越碎, 对孩子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 他们两手的拇指、 食指之间的对捏力就要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孩子去搓揉或搓卷, 这既可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 又可锻炼孩子的腕力。家长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孩子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训练他们的手指技巧。 夹物训练夹物训练:家长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小的物体,如豆子、石子、花生米等,让孩子用镊子或筷子夹出 5 / 17 放到地上,夹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夹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复。在此过程中被夹出的物体应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同时,家长也可以训练孩子使用筷子。 拧旋训练拧旋训练:如拿一些带螺旋的空饮料瓶,让孩子拧紧或旋开瓶盖。 拨算盘训练拨算

15、盘训练:拿一个算盘,让孩子用手把算盘珠拔上拨下,既可一个个地拨,又可同时拨动几个、一排或几排;既可用一只手去拨,又可双手同时拨。拨动时,算盘珠碰撞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使他们乐意用手去拨。 插孔训练插孔训练:用一较长的、有一定厚度的木条,在上面钻一些大小不同的孔(大的能插入筷子,小的能插入吸管) 。开始让孩子先用筷子向大孔插入,继而练习把吸管插入小孔中。 揉面训练揉面训练:准备一些面粉、水和盆,与孩子一起在盆中把水和面粉掺合并反复揉搓。面揉好后,可以往里面加一些红色添加剂,指导他们用手做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狗、小人等。 折纸训练折纸训练: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刚练习折纸时,孩子可能会由于手

16、指软弱无力、不听使唤,动作不灵活,对此家长不要着急,慢慢地教他们一步一步地去折。最好是家长折一步,让孩子模仿一步,每次只教一个步骤。当他们每一步都学会了,家长可从头至尾把几个步骤连起来折成一件成品。折纸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孩子智力程度及每个孩子所完成的情况而定。 画线练习画线练习:教孩子画线的方式多种多样。 刚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握笔,家长首先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用笔在纸上随便乱画,只要能画出任意线条就行,克服其害怕写、画的心理,进一步再教孩子画点、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 。当孩子具备控制手指动作的能力后,教他们画复杂的线条。具体方法有以下 5 种:在已画好的直线上用与

17、原直线颜色不同的笔去描,如原先是用蓝色笔画的,让孩子用红色笔在上面描。让孩子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虚线(垂直线、水平线)上描。家长用疏密不同的点,画一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形状,如桃子、苹果、茄子、香蕉等,然后让孩子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去将点连画成物体。 画两条平行线, 让孩子在已画好的限定线内画水平线或垂直线,两条限定线的距离可由窄到宽,逐渐增加至没有限定线。让孩子与家长交替画线。如家长画一竖线或横线,让孩子挨着画一条竖线或横线;家长画一竖线,让孩子画一条水平线,家长画一条水平线,让孩子画一条竖线;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双方交叉画线,如家长画一横线, 让孩子画交叉的斜线等。这样画线更

18、带有游戏性、趣味性,孩子也更愿意与家长合作。 6 / 17 画圆和画弧线训练画圆和画弧线训练:家长画一个圆,让孩子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圆上描。家长用虚线画圆,让孩子沿虚线画。家长用点画圆,让孩子连点成圆。让孩子与家长交替画圆。例如,家长先画一个圆,然后让孩子也画一个圆;家长画一个大(小)圆,让孩子画一个小(小)圆;家长画一个大圆,让孩子在大圆内画小圆;家长画一个小圆,让孩子在小圆外画大圆,用大圆去套小圆。 当孩子学会画圆后,再教他们画弧线。弧线有大有小,初学时可把弧线画得大点,孩子容易辨认,也容易画, 以后慢慢画短、 画小。 一边教孩子画弧线, 一边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 如 “这条像小桥

19、, 小桥弯弯,跨河两边”等,这样容易调动孩子对画画的积极性。 画图形训练画图形训练:当孩子学会了画点、线、圆和弧线以后,要不失时机地教会他们画图形。一开始所画的图形不要太难,要尽量简单,如太阳、月亮、饼干、牙刷、茶杯、钢笔、小刀等。以后根据孩子所画的情况适当加大图形的难度,如小动物、人、房子、桌子、凳子等。 在教孩子学画图形时,要尽可能地画一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或用到的物体。例如,水果中的苹果、桃、梨、香蕉、西瓜等,蔬菜中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南瓜等,家具中的桌子、凳子、椅子、床等,动物中的狗、猫、鸡、鸭、鹅等,衣服中的上衣、裤子、帽子、袜子、围巾等,炊具中的锅、碗、勺子、筷子、盘

20、子、菜刀等,茶具中的茶杯、茶壶、茶碗、茶盘等。这样,孩子在画时就可以与其已有的心理表象产生共鸣,他们容易去想,乐意去做,并且画起来也形象逼真。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培养了对生活的热爱。 学写汉字学写汉字:汉字的笔画复杂,其空间配置和结构也不一致,因此,汉字笔画和结构的不同为锻炼孩子手指的灵巧性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每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横、竖、点、撇、捺组成的, 正如前所述, 写“一”画“1” ,这本身就是训练手指技巧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汉字结构、搭配的不同,要求孩子在写字时运用的手指技巧能力也不同,汉字结构越复杂,要求控制手指的精确性越高。 在教孩子写汉字时,最初可让他们去描红

21、,但描红的模子开始不可太小,应从大到小、循序渐进。汉字的难易程度、笔画多少要根据孩子完成的情况而定,也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经验后,进一步指导孩子把字写到方格即田字格中去。开始家长可自行设计田字格,其规格也是由大到小,最后达到田字格的书写标准。 家长所教的汉字最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简单物体的名称,如“米” “瓜”等,并配以适当物体图片或实物,充分给以“标记” 。另外, 还可学写 100 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和大写“一、 二、 三、 四十” ,以及自己的名字等。对于一些较难写的汉字,可采取分步教学法进行。 7 / 17 剪纸训练剪纸训练: 教孩子用剪刀剪纸也是训

22、练手指功能和灵巧性的重要方法。 使用剪刀的重点是拇指和食指的配合,拇指、食指在整个手指抓、握、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使用剪刀的意义重大。同时,使用剪刀剪纸也是很好的视、动协调过程,它需要眼与手指动作密切配合,才能剪出所需要的样子。 在训练孩子剪纸前,先学会使用剪刀的姿势和手指用力的大小等。在此基础上,用秃头(圆头) 、刃较厚但能剪纸的剪刀来剪。为安全起见,切不可用过于尖利的剪刀。具体剪纸方法如下:拿一张厚薄适中的纸让孩子用剪刀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去剪,只要能把纸剪开就行。在纸上画一横线或斜线,让孩子沿线把纸剪开。此种剪法的难度较之前加大,孩子的手指不太灵活,剪时往往偏离所画的线。对此家长

23、不要指责孩子,要耐心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剪。家长在纸上画一弧线或圆,让孩子沿线剪开。刚开始时,弧线或圆不要太小,慢慢由大变小,循序渐进。在纸上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勺子、筷子及其他一些小动物的大体轮廓图形,或者在废旧画报上找一些简单图形,让孩子剪下来。 拼图形练习拼图形练习:在较硬的纸或纸板上用铅笔或钢笔画人或各种小动物的简单图形,然后分几个大的部分沿线剪开。拿这些被剪开、打乱的图形让孩子用双手去拼,以此来锻炼孩子手指的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认知训练三、认知训练 视觉刺激视觉刺激:人脸注视练习。孩子仰卧位,头部处于中线位置,妈妈手拿人脸面具,在与孩子平视1520 厘米的距离发出声音,吸引孩子

24、的注意力,在孩子看到后再轻轻移动人脸面具(左右水平方向 180移动) 。红色视觉刺激。孩子仰卧位,在距离孩子眼睛 25 厘米左右,用红色小球左右水平方向移动 180。 听觉刺激听觉刺激: 觉醒时用能发出 “格格” 声的玩具、 拨浪鼓等在孩子左右耳旁约 10 厘米的距离进行刺激。注意视听训练的声响不能太强、太刺耳,要柔和,否则就会形成噪音,妨碍孩子听觉系统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拒听的后果。 两眼注视并跟随两眼注视并跟随: 在孩子床边挂色彩鲜艳的玩具, 鼓励他们来看, 然后把玩具缓缓地从一侧移向另一侧,边移动边使玩具发声,诱导孩子用眼睛跟踪物体,逐渐训练孩子用眼睛上下、左右、前后地追视玩具。 用眼睛

25、找东西用眼睛找东西: 教孩子辨认屋内的物件, 待基本掌握后, 说出一件让他们找, 如 “你的床在哪里?” ,他们的眼睛会在屋里找,当他们看到后,就表扬他们、抱抱他们。这样既锻炼了眼睛的灵活性,又提升了孩子的认知力。 8 / 17 寻找声源寻找声源:让孩子寻找声源,如“奶奶在哪里叫你呢” “小鸟在哪里唱歌呢” ,找对了给予表扬,找不到时可以提醒一下。反复更换声音的来源、远近和强度,可以提高孩子对声音的敏感性及寻找声源的反应速度。 用手摸东西用手摸东西:经常让孩子摸质地不同的物品,如柔软的毛巾、长毛绒动物玩具、较硬的积木、小勺、流动的水等。告诉孩子什么是软的,软的东西有什么;什么是硬的,硬的东西有

26、什么;什么是光滑的,哪些是粗糙的。让孩子经常摸,反复体会,然后让他们指出来,以训练孩子触觉的灵敏性。 触摸孩子触摸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触摸孩子,时而轻拍,时而稍用力拍,时而抚摸,时而挤压,让他们体会不同的肤觉;母亲还可以在孩子清醒且愉快时,用直径 10 厘米左右、表面突出的小触摸球轻轻地刺激孩子的手掌、足掌,促进孩子触觉发育。 指认物名指认物名:鼓励孩子在听到物名后不但要用眼睛看, 还要用手去指。 指认物名是 5 月龄孩子的训练重点。开始时扶着孩子的手去指,去触摸,以促进手、眼、脑的协调发展。语言能力的发育过程是先听懂后才会说的。指认物名是学习将物品的名称与影像相关联,记住学过的东西。 认识身体

27、部位认识身体部位:认识第一个身体部位。妈妈与孩子对坐,先指住自己的鼻子说“鼻子” ,然后拉住孩子的小手指着他们的鼻子说“鼻子” 。每天重复 12 次,然后抱孩子对着镜子,拉住他们的小手指他们的鼻子,又指自己的鼻子,重复说“鼻子” 。当妈妈再次说出“鼻子” ,孩子会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时,妈妈应亲亲他表示赞许。继续认识身体部位。妈妈用游戏的方法教导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让孩子用手指指着洋娃娃的眼睛,妈妈说“这是眼睛,宝宝的眼睛呢” ,并帮助孩子指自己的眼睛,逐渐练习,孩子就会在听到相同问题的时候用手指指向自己的眼睛。 感知学习感知学习:给孩子提供抚摸、亲吻,如在配合儿歌或音乐的拍子时握着孩

28、子的手,教他们拍手;或按音乐节奏模仿小鸟飞;还可以让他们闻闻香皂和牙膏的气味,尝尝糖和盐,培养嗅觉和味觉的感知能力。握住孩子的手触摸热的东西, 然后告诉他们 “很烫” , 多次练习后能形成条件反射, 再遇到热粥、 热水时,他们就知道烫而缩手,还能说出“烫”这个词。再让孩子尝冰棍说“真凉” ,用对比强化感觉。让孩子通过手的触摸猜出用布盖着的东西,如碗、勺子及玩具等。 寻找小物品寻找小物品:将漂亮颜色的糖豆投入透明的瓶内,盖上,孩子会拿着瓶子摇,看着糖豆;如果将此瓶放入大纸盒内,孩子会将瓶取出,看糖豆是否仍在瓶内。在寻找小物品的游戏中, “物质永久性”的概念就 9 / 17 在无意识的探索中建立起

29、来了。 接近陌生人接近陌生人:妈妈抱起孩子,让他们接近陌生人,妈妈、孩子、陌生人同时相处一会儿后,陌生人可给孩子一个小玩具,并同孩子玩一会儿或对孩子笑,让孩子逐渐感到放松,当孩子报以微笑时,陌生人向孩子伸手。在陌生人接抱孩子时妈妈需在近旁,不要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外,若孩子感到害怕,仍可随时再向妈妈伸手。哪怕一次陌生人只接抱几秒钟,有过几次类似体验之后,孩子就敢于接近陌生人了。 模仿动作模仿动作:与孩子一起玩,训练孩子有意识地模仿一些动作,如自己拿着碗喝水,拿勺子在杯中搅一搅等,每次可教一个动作,反复训练,直至孩子学会。 认识物品认识物品:认识图卡及各种物品。待孩子认识 45 张图卡后,让孩子从

30、一大堆图卡中找出他们熟悉的那几张。一旦孩子找出来,妈妈就要表扬和鼓励孩子。在图卡中加入 12 张字卡,孩子也能找出。让孩子指认身体部位 35 处,通过镜子做游戏,与妈妈面对面地学习,孩子可以认识脸上器官、手、脚、肚子等。与孩子一起看图片,让他们熟练说出各种物体的名称,告诉他们每种物品的简单用途及与其他物品的关系等,并经常带孩子出去玩,让他们认识外界更多的东西。 认颜色认颜色:孩子首先对红色较敏感,所以先从红色开始,将红色、黄色、蓝色的积木各一个混在一起,挑出红色的对他们说: “这是红颜色的积木,红颜色的。 ”之后让孩子按照这种颜色,自己找出红色的积木。待其熟练后,增加积木的数量,让他们将所有的

31、红色积木挑出来。掌握一种颜色后再更换另一种颜色。 当孩子学会辨别颜色后,再要求他们“把红色积木给我” ,让他们通过辨别挑选出来。 模仿操作模仿操作: 妈妈每日用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动手玩玩具, 如搭积木、 插板等, 可先给孩子做些示范,再让孩子模仿。还可以用不同大小形状的瓶子配上各种瓶盖,或将每套玩具放回相应的盒子内。插板:取一块几何形板,妈妈先示范将圆形、方形、三角形板放入相应的洞内,再让孩子开始模仿。先让孩子拿一个圆形板,孩子开始可能放不准,往这里放一下,往那里放一下,最后总算放进去了,孩子感到兴奋,此时妈妈应及时鼓励孩子, 孩子也会十分高兴地跟着拍手带笑。 兴趣促使孩子继续放方形、 三角

32、形, 最后总会放进去。如果买不到几何形板,可用硬纸盒如点心盒自己制作。 分清大小和多少分清大小和多少:先选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苹果或其他实物放在一起,告诉孩子哪个大,哪个小,并要让他们摸一一摸,比一比,然后让孩子把大的拿给妈妈,看他们会不会。妈妈还可以念个儿歌,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及其思维的能力,如排排坐,分苹果,大的给奶奶,小的留给我。把实物如水果分成数量差异较大 10 / 17 的两堆,让孩子认哪堆多,哪堆少,同时用手指数一数多多少。 认识自己的东西认识自己的东西:孩子的用品要放在固定位置,让孩子找自己的毛巾、水杯、帽子等,也可进一步让孩子指认妈妈的一两种物品。 认识图形认识图形:认识圆形。在孩

33、子学放形状板同时,让其找出哪一个是圆的。孩子最先会认圆形,但很快就能确认方形和三角形。认识其他图形。和孩子一起看图片,边指画面边说“这是一个方盒子,那是一个圆皮球” 。反复教认后,找实物让孩子辨认,如圆气球、方面包等。 画线画线:拿棍子在地上画线,比一比谁画得长。孩子开始时画得不直也不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画得更直、更长。 模仿游戏模仿游戏:继续和孩子玩各种模仿游戏。 如擦桌子时给孩子一块小布并让孩子模仿妈妈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和孩子边做家务边玩,或者妈妈边干家务边讲。提供条件让孩子模仿各种生活情境中的游戏,如给布娃娃喂饭,替布娃娃盖被子等。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说出

34、动物名称说出动物名称: 搜集动物图片若干张, 一张一张地教孩子认识图片中的动物, 注意把动物外形的主要特征讲解给孩子听。开始训练先教孩子认识一种动物,然后再教孩子认识第二种、第三种,观察孩子对哪一种动物最感兴趣,或者边认边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这可使孩子的训练学习变得十分有趣。 看书、翻书看书、翻书:多让孩子看图画书,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讲一些简单的事物间的联系。看书时教导孩子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并记住故事情节。同孩子一起看书时,孩子会边看边问。看书时可让孩子自己翻书。 翻书找画翻书找画:购买一些适合孩子的读物。每次翻开孩子读物中的某一页, 把书中的主要事和物讲给孩子听,然后把书合起

35、来,再让孩子找出那一页。开始时要帮助孩子回忆要找的东西,并培养他们从前往后逐页查书的习惯,再训练他们独立查找。 画画画画:继续让孩子学画画,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并让孩子模仿画出清楚的笔道。边教画边复习图形,握着孩子的手教他们画直线、竖线。 11 / 17 物品配对物品配对:将两个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再将完全相同的小图卡放在一起,让孩子学习配对。在熟练的基础上,将两个相同的汉字卡混入图卡中,让孩子学习认字和配对,也可用阿拉伯数字、图卡进行认字和配对训练。 玩插拔游戏玩插拔游戏:多与小伙伴玩插拔游戏,如在盛有沙子的盒子里,让孩子将 4 支红、黄彩笔一支支依次插入沙中。要求笔与笔之间有一定距离,如

36、间隔 23 厘米。先练习横排插入,然后拔出。或者使用牙签插泡沫板,但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插伤。 身体部位排位置身体部位排位置:在大纸上画一个脸,再画脸上的器官(眉、眼、鼻、口、耳) ,并依照轮廓剪出,让孩子将之摆在“脸”的正确位置上。然后再帮助孩子将画好的躯干、四肢、手足、衣服等摆正。 认识数字认识数字:18 月龄时孩子开始学习用两个手指表示 2,竖起拇指和食指表示要两块饼干及两块糖果。会摆两块积木表示 2。及时引导孩子认数字 1 和 2。引导孩子认识 10 以内的其他数字。引导孩子学会倒背数字。 认识自然现象认识自然现象: 继续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并启发孩子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 如

37、观察早上天很亮, 有太阳出来; 晚上天很黑, 有星星和月亮; 有时没有太阳, 是阴天, 或者下雨和下雪; 有时刮大风;在下大雨时会出现闪电和雷声。通过妈妈讲述,使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各种现象。 四、言语训练四、言语训练 事物、事态概念不清阶段的训练事物、事态概念不清阶段的训练: 此时期的语言训练的目标是掌握事物、事态的一些基本概念,以促进孩子语言交流。家庭训练可以从以下 4 个方面入手。 注视及追视的训练。 利用声音产生听觉刺激, 并用手触摸来促进孩子对事物的注视, 随着活动的事物持续进行追视的训练。孩子常对能活动又有声音的玩具感兴趣,如前后、上下、左右可活动的球及微型玩具车等。 对物品的持续记忆

38、训练。 让孩子注视到眼前存在的物品后,把物品用布遮住或藏在箱子里。虽然物品看不见了,但只要移开布或箱子,布下面或箱子中的物品仍存在,使孩子明白物品永远持续存在的性质。刚开始藏物品时,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如食物等)进行比较容易。 伴有运动的游戏。 12 / 17 对于不太注视人及物的孩子和物品操作不熟悉的孩子,家长可选择因身体接触及身体感觉变化而感到快乐的游戏, 如哄抱、 挠痒痒、 举高高、 转圈、追赶、 荡秋千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增加孩子对人的注视。这些游戏不需要持续玩耍,稍微玩一会儿后可以暂停,等待孩子“还想玩”的要求行为出现,再继续进行,有助于加强孩子与他人的交流。 事物的操作。 学习对

39、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从触摸、抓握、晃动、敲击、拉等单一事物操作,发展到用一物敲打另一物(如敲鼓) ,再发展到物品的拿出、放入等复杂操作。许多孩子难以做出正确的反应,刚开始家长可以进行协助,逐渐让孩子明白事物的用途。如在头上戴帽子、在脚上穿鞋等。 从事物的操作到分配、选择的学习训练从事物的操作到分配、选择的学习训练: 适用于能将水杯放到口边、将帽子戴到头上等符合事物用途的操作。 事物操作的扩大。 家长先不断增加日常用品(鞋、帽子、牙刷、杯子、电话、衣服、书包、笔、钥匙等)及玩具(喇叭、鼓等)的数目,再扩大地点(如公共场合、幼儿园等) 。 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分配到选择) 。

40、1)以事物的形式特征(形状、材料、色彩、类型)不同进行训练:事物可使用投环、球、容器与色环等。最初应对单一操作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辨别训练,先从容易辨别的物品开始,再进行同一范畴的抽象度高的物品辨别。例如,第一步先训练投环和球放入容器的操作;第二步是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相同形状的环进行投放;第三步是将不同颜色、相同大小、相同形状的环进行投放。 2)以事物用途的不同进行训练:如铅笔与牙刷两者形状上都是细长,但用途不同,一个是写字,一个是刷牙。不是根据形状辨别,而是根据用途来进行辨别学习。 手势语训练手势语训练: 手势语适用于语言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孩子,或者语言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孩子。家长

41、按照手势语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训练。 情景手势语的训练。 在训练手势语时,首先家长应训练情景手势语(如问候、给我等) ,先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关系。主要在日常生活及训练时的游戏中进行,例如,孩子要喜欢的东西(如玩具或食物)时,必须让他们看着家长做 “给我” 的手势 (两手放在一起拍打) , 然后让他们模仿, 逐渐通过模仿阶段过渡到手势语自发产生阶段,如果孩子手势模仿困难,可以进行适当的协助。训练时要用手势语和语言同时刺激孩子,为语言训练做准备。 13 / 17 事物手势语的训练。 表示事物的手势语训练用于语言尚未掌握的孩子,刚开始时家长要利用一定的道具(如玩具娃娃、图片等)进行选择,逐渐过渡到单

42、纯用手势语进行选择,从而促进孩子对手势语的理解。例如,在孩子面前放帽子、鞋、手套,家长拍打自己的头部,然后说“帽帽” ,促使孩子选择帽子,此时,必须让孩子充分注意手势语的存在。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孩子手势语的模仿,为孩子能利用手势语做准备。 利用手势语进行动词及短句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行为及要求,在言语刺激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手势语,并让孩子模仿手势语,渐渐将此动作固定下来作为此行为及要求的手势语。例如,孩子困了要睡觉,将孩子带到床边说“睡觉觉” ,顺便将孩子的双手合起放到孩子头部一侧,做睡觉的肢体语言,反复训练,直到此手势语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固定下来, 并用此手势语引起孩子的相

43、应反应。 要想方设法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要求和行动等用手势语来表达,如上厕所、穿脱衣、吃饭等,手势语要选用简单易行的动作及表情,将学会的手势语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并进行强化。 家长训练孩子语言及文字表达前,在组句训练时可以用手势语将句子的语序予以固定。例如,训练孩子掌握 “吃苹果” 语句时, 家长拿着吃苹果的图片, 先做吃的手势语, 再做 “苹果的手势语, 并让孩子模仿。顺序固定下来,在以后的语言及文字学习时,孩子自然会正确组句。 扩大词汇量训练扩大词汇量训练: 扩大词汇量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非常重要。 言语表达是以扩大词汇量的言语理解为前提的, 此阶段与手势语训练阶段最大的区别是, 手势

44、语训练阶段是通过动作来帮助孩子理解事物的名称, 而此阶段是家长只用口语使孩子做出反应。 名词的导入。 名词的导入适用于理解较好但语言表达未获得、 正在学习事物名称并形成肢体语言的孩子。 词汇的选择以日常的、接触机会多的、身边的物品(鞋、帽子、袜子)和食物、食物器皿、动物与交通工具等孩子十分感兴趣的词汇为主。顺序从早期已学会的肢体语言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语言方面过渡。使用常用的 23 类单词,每种出示 34 张图片让孩子选择,进行理解训练。 名词的泛化。 名词的泛化适用于可以理解名词的孩子。在增加词汇数量时,为了促进同一范畴常用词汇(食物和动物等)的学习,有必要先进行概念水平的学习。如把狗、象、猫

45、混在一起,进行动物范畴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可用各种各样的狗、猫和象的玩具、照片和图片进行分类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动物概念的学习。然后再进行单词的声音和相似词的学习。 动词。 14 / 17 动词适用于名词的词汇已扩大,且可以理解同一范畴词语的孩子。可与事物的单词同时进行,从有肢体语言的幼儿词(咔嚓咔嚓、哗啦哗啦)和“洗手”等动词句的形式过渡到成人语的训练。不能只用图片来学习,简单动作的游戏方法也要一起使用,如吃、切的训练。 第一步:操作的模仿。家长做吃苹果和切苹果的动作,孩子模仿。 第二步: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关于“吃”的表示,家长做用手拿苹果且放入口中的肢体语言,孩子进行拿苹果放入口中的动作;同

46、样,孩子对照家长“切”的肢体语言,完成用刀切苹果的动作。做完动作后促进肢体语言的模仿。 第三步:对语言的理解。对应家长说的“吃” “切”进行操作。此时,要训练孩子用肢体语言诱导自发的言语表达。 第四步:表达。家长进行操作,然后问孩子: “我在做什么呀?”孩子能用肢体语言和语言来回答。 第五步:自发表达。家长和孩子互相交换位置,如果孩子能自发地发出要求,家长要按照发出的要求做出相对应的动作。 形容词。 形容词适用于可理解事物的名称和多数动词。如学习词汇“大” “小” 。 第一步:大小的分类(分配) 。在孩子的面前呈现大圆、小圆,孩子对照大小的指示选择大、小,并把大圆、小圆与纸上的大圆、小圆重合起

47、来,即匹配。在孩子做匹配任务时,家长可伴随用“大”或“小”的语言和“双手横向展开或缩小”的肢体语言,同时还须促进孩子肢体语言的模仿。 第二步: 选择。 在孩子面前放大圆和小圆, 家长跟孩子说 “把大圆或小圆拿起来” , 同时伴随肢体语言,促进孩子肢体语言的表达。 第三步:对声音的理解。在孩子选出大圆或小圆时,家长再次做出“大”或“小”的肢体语言,以此促进肢体语言的形成。在语言理解成立的状态下,对照家长的“大” “小”的肢体语言或语言,促使孩子对应地做出肢体语言的模仿和表达。 第四步:表达。家长出示图卡,问“这是什么样的圆?”要求孩子用“大” “小”的肢体语言或语言来回答。 第五步:自发表达。家

48、长和孩子互相交换位置,当孩子发出命令时,家长出示大、小圆的图卡;孩子做出肢体语言或语言的表达时,家长做出对应大、小圆的图卡选择。 句子训练句子训练: 句子训练适用于理解组成句子的事物名称、动词及形容词的孩子。从实物、模型、图片等选用可构成句子训练且感兴趣的用具。 完成后选用与句子的语言形式相应的图片进行理解训练, 促进孩子语言和文字等的表达。 15 / 17 动词句。 动词句适用于可以理解构成动词句要素(事物的名称和动词)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 两词句训练举例:动作对象(即谓语宾语) 。词汇:对象(苹果、香蕉) ;动作:动词(吃、洗、切) ;训练工具:图卡。 第一步:确认孩子认识香蕉和苹果。把

49、香蕉和苹果的图卡并排放在孩子面前问: “哪个是苹果?” “哪个是香蕉?”让他们选择。 第二步:确认孩子理解洗、切、吃的概念。在孩子面前呈现洗、切、吃的图卡,问他们“在干什么” 。 第三步:在孩子面前分别呈现洗苹果、切苹果等图卡,让孩子能读懂两词句的图卡,确认自己选择的图卡是否正确。 第四步:在孩子面前并排放四张选择项图卡,不能正确选择图卡时,出示示范卡。 第五步:在孩子面前呈现图卡并问, “这是在干什么?”让孩子说出“动作对象”的两词句。在只有一个词表达正确时,诱导问“干什么(什么东西)?” ,若还不能正确表达,家长示范,教孩子说两词句,促使其复述。 第六步:在以上步骤都能完成的情况下,家长和

50、孩子互换位置,孩子看图说话,家长选择图卡。确认选择的图卡与所要的图卡是否相吻合。 多词句。 多词句适用于对人名、大小、颜色、物品名称等构成句子的要素均可以理解,但组合多词句项目中的一个指示内容和对应关系掌握困难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可利用材料的大小、颜色等不同的物品,如特征、属性对比明显的模型、图卡等。 两词句训练方法举例:大、小事物名称。训练工具:两套不同大小的鞋、帽子的图卡。 第一步:确定构成名词句的单词是否可以理解。1)在孩子面前并列摆放大的鞋或帽子、小的鞋或帽子的图卡,家长问“哪个是大的” “哪个是小的” ,让孩子选择相应的图卡。孩子选择错误时,进行提示井确认正误; 2)大小两种事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