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71702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文件精神,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建设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校企对接、工学结合,课岗融通”为理念,建立“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对接;深化“双主体”的“四体系一接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转变培养方式;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实施第三方评价。打造具有国际职教视野,电力

2、行业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一、专业建设基础电力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10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4700万千瓦,预计到2015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0万千瓦。单元机组集控运行是火力发电厂主要运行控制方式,因此本专业具有强大的行业背景和优越的发展前景,专业岗位定位明确,专业特色突出。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是我院2004年升格为高职后第一批招生的四个专业之一,是学院的主干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初见成效 按照“课、岗、证”融通、“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改革理念,以课程组合、课程内容整合为手段,形成了“素质拓展课程、理实一体课程、仿真与生产性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课程”的课程体系及“顶岗实习与就

3、业接轨”的“四体系一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技术标准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通过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融合进日常教学内容,实现了“课证融合”。现有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各2门。出版教材:电厂锅炉、热力过程自动化等6门。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初具规模 现有电厂仿真等12个校内实训室和26个校外实习基地。“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初步形成 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4人,双师素质教师7人,骨干教师7人。企业兼职教师7人。教学科研取得成效 近年发表论文20篇,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二、建设目标1.专业建设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与

4、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中电投临汾热电厂、山西兆光电厂、山东魏桥热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推进校企对接,深化“双主体”的“四体系一接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项目导向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推行“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联合教学形式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形成技术先

5、进、教学手段一流、服务企业能力强,具有国际职教视野,电力行业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2.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电力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从事电厂集控运行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发展目标:12年集控值班员,34年技术员、专工,45年班长、值长,510年车间主任。3.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建设“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组建专业建设工作组,定期开展工作,推进校企对接。深化“双主体”的“四体系一接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6、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开发建设6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乐学体系。以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为主线,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服务企业能力。聘请1名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及2名骨干教师;聘用企业兼职教师3名,使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兼职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60%。校内新建集600MW和1000MW机组的“虚拟发电车间”;与企业共建顶岗实习运行工作区。再建设12个深度融合的校外实习基地。人才质量实施第三方评价。三、建设内容1.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与企业专家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工作

7、组,制定章程和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对接,实现“五个对接”。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施深化“双主体”的“四体系一接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3.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以行动为导向,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2)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建设锅炉设备运行、汽轮机设备运行、热力系统分析及运行、热工参数测量与控制、发变组电气设备运行、单元机组集控运行6门优质核心课程。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培

8、养方式改革 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乐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学传输课堂,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教材建设校企共同完成6门优质核心课程行动导向的特色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教学管理文件;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等行业企业资料;学术论文、科研资料等教学参考资料;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试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料等;构建信息资源平台。4.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双师结构的团队机制建设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

9、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2)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通过到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培训、企业技术项目等方法,校内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聘请1名电厂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制定双师培养计划,教师每年到企业学习锻炼的时间不得少于30天,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工程实践、科研课题等。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由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师徒结对”,并签订“师徒协议”,进行“传、帮、带”。(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新聘请3名企业兼职教师,建立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加强教育理论、教学

10、方法、教师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4)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岗前、新技术、新工艺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5.实践教学建设校内新建集600MW亚临界机组和1000MW机组的“虚拟发电车间”。以满足锅炉设备运行、汽轮机设备运行、发变组电气设备运行、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等课程的“学、做、练”一体化教学要求。扩建泵实训室,以满足泵与风机等课程的学做一体教学要求。再建设12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立“厂中校”。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营造职业氛围。6.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由就业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

11、量评价制度,将“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为衡量核心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网络化信息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1.改革举措:解决校企融合深度不够的问题 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工作组;每年召开23次专业建设工作组会议,研讨和指导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兼职教师到学校任课;定期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学;专业带头人定期带领骨干教师到企业体验学习。解决教师服务能力提升问题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教师每年下现场实践不少于30天;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咨询;教师参

12、与企业员工技能比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鼓励教师申报专利。解决行动导向的教材编写及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 校企合作编写行动导向核心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引入企业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解决高危行业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益问题 电力生产安全第一,不允许实习学生操作设备,为此需在学校新建立一个600MW和1000MW机组的“虚拟发电车间”;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完善顶岗实习学生质量管理办法。解决教学信息化问题,建立开放的全方位质量评价体系 建设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利用教学管理平台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

1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2.保障措施思想保障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及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举措,深刻认识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意义。组织保障 成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保证项目按照建设目标实施,实行项目责任人责任制,并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保障 建立专业建设项目的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监控水平。资金保障 设立项目建设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根据建设方案中的预算,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年度、建设内容分别核算,实行项目资金管理。五、建设进度、预期绩效及经费预算1.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建设内

14、容2012年预期绩效2013年预期绩效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1.组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工作组,召开工作组会议;2.制定工作组章程,完善校企合作制度。1.召开工作组会议,指导并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2.论证制定人才评价办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施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完成6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和行动导向特色教材编写方案和初稿;2.完成教学管理文件资料;3.购置收集行业企业资料;4.购置教学参考资料;5.完成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试题库数字化教学资料等。1.完成6门核心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编写;2.探索“任务

15、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3.“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模式,建立考核与评价标准;4. 构建信息资源平台。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1. 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建立教学团队合作教学机制;2.聘请1名电厂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新聘请2名兼职教师;3.派教师到国外或企业交流、调研、学习;4.教师下现场不少于30天;5.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签订培养协议;6.教师获取考评员资格;7.培训企业职工或技能鉴定100人次;8.制定专业教师绩效评价文件;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或技术咨询1项。1.完成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培养,新聘请1名兼职教师;2.派教师到国外或企业交流、调研、学习;3.教师下现场不少

16、于30天。实践教学建设1新建集600MW和1000MW机组的“虚拟发电车间”;新增1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签订共建基地协议书;2.完善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和指导教师管理制度。1.完成仿真实训教材的编写;2.新增1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签订共建基地协议书;3.引入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2完善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3对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调查评价。1完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2建立网络动态评价信息平台;3对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调查评价。2.建设经费预算建设内容分年度经费预算(万元)2112年度2013年度合计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17、成立工作组,建立章程制度,定期运行。448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施明晰目标,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6410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锅炉设备运行、汽轮机设备运行、热力系统分析及运行、热工参数测量与控制、发变组电气设备运行、单元机组集控运行6门核心课程建设,开发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课件、在线自测等。121224教材编写校企共同完成6门优质核心课程特色教材编写。426教学资源库专业理论著作、专业工具书、行业规范、专业会议论文集、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专业报刊、数字化教学资料、信息平台。181533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青年教师培养。202040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学习。112服务能力建设参加企业科研开发和咨询6612实践教学建设新建600MW和1000MW“虚拟发电车间”600MW和1000MW机组仿真软件6565计算机2G内存(含服务器)58台3030交换机及网络配件11投影设备(4000流明)3台66扩建泵实训室购置多级离心泵103030检修工具55实训室内涵建设制度建设,营造职业氛围3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网络动态评价信息平台;对毕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调查评价。325总计214662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