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记忆歌谣(楠楠).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71037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中考记忆歌谣(楠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历史中考记忆歌谣(楠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中考记忆歌谣(楠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中考记忆歌谣(楠楠).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历史记忆歌谣 历 史 歌 谣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 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 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 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 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 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

2、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人文初祖”是黄帝, 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 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开国是夏禹, 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 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 暴君夏桀被商取。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 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 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 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 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 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原始社会到末期, 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 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

3、造型巨, “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 “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生命不如牛和马, 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齐国君王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 城濮之战称英雄, “退避三舍”诱楚军, 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 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260战又起, 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 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 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

4、江堰, 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 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 孝公治国有心计, 商鞅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 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权力, 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得到大发展, 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 商鞅变法了不起。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文字可考在商朝, 甲骨文字算最早, 青铜器上刻金文, 周晚大篆形成了。 (二) 古人观天很注意, 日食月食书中记, 夏朝历法叫“夏历”, 战国二十四节气。 (三) 最早名医是扁鹊, 针刺汤药和按摩, “望闻问切”诊疾病, 中医沿用真不错。 (四) 楚国诗人叫屈原, 上了世界名人篇, 抒情长诗有离骚, 思想艺术传千年。

5、 (五) 孔子相传为圣人, 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张“爱人”察民情, “为政以德”反酷刑, 办学收徒三千人, 因材施教出贤能, 启发学生多思考, 主张温故而知新, 言行收录在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 (六) 老子道家创始人, 学说记在道德经, 主张事物对立面, 正反两面要想清。 (七) 百家争鸣好形式, “墨儒道法兵”在此, “兼爱”“非攻”墨主张, “仁政”治国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庄子, 主张“无为”而来治, 法家代表韩非子, 反对空谈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孙武, 孙子兵法论军事。 十、“秦王扫六合” (一) 前 230 221(年), 秦灭六国大统一, 嬴政咸阳来登基, 至高无上大权集。

6、(二) 丞相、太尉和御史, 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统一度量衡, 还有货币和文字, 为了思想大控制, “焚书坑儒”有得失。 (三) 蒙恬抵胡筑长城, 开发南疆修灵渠, 十一、“伐无道 诛暴秦” (一) 秦朝暴政民激愤, 反于大泽来起义, 势如破竹建政权, 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 破釜沉舟207(前), 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 短命秦朝就灭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 刘邦长安建政权。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 (一) 刘邦用人“张萧韩”, 前202(年)建西汉, 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百姓的负担。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 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

7、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 (二) 雄才大略汉武帝, 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 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读五经, 一统江山鼎盛期。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武帝治河有高招, 文武官员背柴草, 亲临工地看治理, 八十多年无灾涝。 (二) 东汉明帝修黄河, 筑起大堤千余里, 被淹土地变良田, 八百多年无水祸。 (三)西汉耕犁装犁壁, 耧车播种新工具, 丝绸织布提花机, 杜诗冶铁用水排。 (四)武帝集权有经验, 统一铸造五株钱, 盐铁经营归中央, 城市繁荣已出现。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冒顿统一蒙古盛, 汉初被迫去和亲, 卫、霍领兵破匈奴, 昭君

8、出塞传美名。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追溯历史两汉期, 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 那时小国被胡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 派出使者入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胡去夹击。 (二) 张骞出使西域后, 丝绸之路通欧洲, 出发长安经走廊, 直到西亚通大秦(罗马),陆海贸易大发展, 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 社会面貌大改观, 设立西域都护符, 总管西域的事务。 (三) 前138、119,张骞两次到西域, 带去牛羊和布匹, 铸铁凿井和开渠, 织布漆器金工具, (四) 海上丝路也不差, 广东沿海大出发, 中南半岛往南下, 马来半岛马六甲, 继续通往孟加拉, 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

9、 十六、十七、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东汉蔡伦“蔡侯纸”, 张衡发明地动仪, 九章算术了不起, 均在世界创奇迹。 (二) 华佗外科是名医, “麻沸散”是好药剂, 世界医学有创举, 还编体操“五禽戏”。 (三) 东汉末年张仲景, 写了伤寒杂病论, 医德高尚医术精, 后人尊称为“医圣”。 (四) 司马迁撰写史记, 记述炎黄到武帝, 编写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五) 秦始皇陵兵马俑, 雕塑水平显神功, 艺术群像势磅礴, 造型精美又生动。 十八、三国鼎立 (一) 200年战官渡, 曹、袁力量有悬殊, 许攸秒计烧粮草, 统一北方定根据。 (二)老骥伏枥志千里, 208年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

10、, 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 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赤壁之战分天下, 魏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 定都洛阳号魏帝, 次年刘备亦称帝, 定都成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孙称王, 定都建业吴旗举。 (四) 魏国重视抓水利, 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抓造船, 联系内地与台湾。 十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 淝水之战383(年), 苻坚领兵八十万, 妄图一举灭东晋, 投鞭断流有野心, 一战败北逃回去,风声鹤唳国家散。 (二) 追溯历史三国前, 江南落后少人烟, 土地肥沃无人垦, 雨热充足也置闲。 东汉末年北战乱, 各族人民迁江南, 带去劳力和技术, 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

11、修建水利多工程, 战乱少时齐劳作, 推广粪肥和牛耕。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有个孝文帝, 迁都洛阳定大计, 穿汉服又学汉语, 改汉姓还学汉礼, 汉卑联姻受鼓励, 使用汉制采令律, 以孝治国以孔尊, 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南朝“冲之”爱科研, 数学天文有贡献, 精确计算圆周率, 领先世界近千年。 著书缀术有功绩, 计算年时差无几, 造“千里船”行百里, 水碓磨面又舂米。 (二) 北朝有个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他写, 农林牧副渔五业, 不误农时抓季节, 改进技术和方法, 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 郦道元写水经注, 地理学中是专著, 江河水道为纲目, 地

12、形物产与风俗, (四) 东晋羲之写行书, 爱鹅同样书法行, 代表作品兰亭序, “书圣”天下第一名,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 形象逼真好艺术, 女史箴图是代表, 洛神赋图也不差。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岗”“龙门”最杰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北 周 到 了 581, 外戚杨坚大权集, 夺权定都在长安, 杨坚封为隋文帝。 589年 隋灭陈, 南朝北朝归统一, 文帝治国有功绩, 隋朝繁盛一时期。 改革制度显盛世, 发展生产重吏治, 提倡节俭反奢侈, 以身作则节衣食。 百姓负担大减轻, 社会经济大繁荣, 粮食布匹都丰盛

13、, 二十多年人口增。 (二) 隋朝到了隋炀帝, 巩固统治开大渠, 征发民工几百万, 开凿运河二千几(公里), 贯通海、黄、淮、长、钱, “天下转漕仰此渠”, 炀帝统治施暴政, 隋末农民大起义。 二、“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 李世民, 隋亡教训记在心, 轻徭簿赋重生产, 君臣廉洁又勤政, “房谋杜断”重贤能, 虚心纳谏用魏征, 政治清明国强盛, “贞观之治”真繁荣。 (二)唐朝有个武则天, 后宫之中掌大权, 晚年称帝国号周, 唯一女皇她为先, 弘扬“贞观”有政绩, 引出“盛世”到开元。 三、“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唐玄宗, 任用宰相名姚崇, 十项建议献良策, 玄宗一一都依从。 重视吏治

14、看政绩, 改革图新大手笔, 玄宗前期政局稳, “开元盛世”显生机。 (二)农田水利多工程, 水稻育秧产量增, 蔬菜传入新品种, 饮茶之风多盛行。 犁地改用“曲辕犁”, “筒车”灌溉新工具, 丝织陶瓷都出名, 城市发展鼎盛期。 (三)玄宗后期图享乐, 宠爱贵妃惹大祸, 安史之乱局势转, 唐朝从此渐衰落, 907年 唐朝亡, 后期五代又十国。 四、科举制的创立科举诞生隋朝时, 炀帝最先设进士, 实行“学而优则仕”, 公平竞争用考试。 太宗玄宗武则天, 完善科举是关键, 太宗重教扩国学, 进士第一称状元, 则天“武举”选武士, 诗赋考试玄宗时。 教育文艺大发展, 科举改善用人制, 此制延续一千三,

15、清朝末年才废止。 五、“和同为一家” (一)到了公元七世纪, 青藏高原大统一, 松赞干布求太宗, 文成公主嫁过去。 藏汉联姻传佳话, 促进经济和文化, 金城公主入土蕃, 藏汉“和同为一家”。 (二)渤海郡王管“两江”, 六诏统一云南王, 怀仁可汗治回鹘, 民族友好万年长。 六、对外友好往来 (一)中日关系渊源长, 日派遣使来隋唐, 鉴真东渡到日本, 文化交流美名扬。 (二)唐与新罗是邻居, 来往频繁好关系, 仿唐建制用科举, 中国文化传过去。 (三)高僧玄奘最杰出, 历经艰险到天竺, 西天取经有功绩, 写成大唐西域记。 七、八、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隋朝李春赵州桥, 世界现成最古老。 唐朝雕

16、版金刚经, 世界最早印刷品。 (二)唐朝诗歌有成就, 唐诗艺术传千秋, 可查诗人两千多, 现存诗歌五万首,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唐诗“三杰”最优秀。 (三) 李白诗歌传千年, 诗歌作品万万千, “朝发白帝彩云间”, “蜀道难于上青天”, 豪放清逸意境奇, 后人尊称为“诗仙”。 (四) 杜甫诗歌写实情, 语言凝练讲分寸, “三吏”“三别”是诗史, 后人称他是“诗圣”。 (五) 唐朝中期白居易, 诗歌艺术讲讽喻, 秦中吟新乐府, 直白如话最简易。 (六) “颜筋柳骨”书法妙, 立本道子画艺巧, 名家辈出举世骄, 各具神韵领风骚。 (七) 甘肃敦煌莫高窟, 壁画雕塑是宝库。 隋唐盛世多乐舞, “千

17、歌万舞不可数”。 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 时间到了960(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 陈桥兵变当皇帝, 杯酒辞去石守信, 北宋大权集一身, 统一局面又形成。 (二) 辽军进逼澶州城, 真宗皇帝亲助阵, 士气大振宋军胜, 双方议和澶州城, 北宋给辽送岁币, “澶渊之盟”就形成。 (三) 南宋名将叫岳飞, 抗金之中扬军威, 郾城之战收失地, 精忠报国闪光辉。 最恨奸臣是秦桧, 陷害忠良千秋罪。 十、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唐朝、五代、宋时期, 经济重心向南移, 北人南迁搞开发, 带去技术和劳力, 水稻棉花发展快, 丘陵茶园遍地起。 (二)手工业 很繁荣, 丝织棉织高水平, 浙江哥窑冰裂纹, 著

18、名瓷都景德镇, 广州泉州造船业, 造船技术世人惊。 (三)开封杭州兴商业, “买卖昼夜叫不绝”, 海外贸易超前代, 广州泉州名世界, 北宋四川出“交子”, 纸币流通就开始。 十一、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 宋代气象万万千, 衣食住行多了眼, 风土民俗有情趣, 心旷神怡好新鲜。 (二) 宋代市民多层次, 娱乐商业兴“瓦子”, 说唱耍踢花样多, 市场繁荣大都市。 十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 成吉思汗铁木真, 游牧部落当首领, 1206 为 大 汗, 从此蒙古国建成, 战绩直到多瑙河, 一代天骄后人敬。 (二) 忽必烈 战功高, 1271 建 元 朝, 次年定都在大都, 1276灭宋

19、朝(南宋), 中央设立中书省, 省级行政始元朝, 西藏正式归元管, 琉球台湾也管到, 重视农业治黄河, 开通运河有两条, 海上运输大发展, 大都繁华景象好。 (三)抗元英雄文天祥, 广东兵败拒劝降, 坚贞不屈抒战歌, 正气歌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宁死不屈多悲壮, 浩气长存永不忘。 (四)民族融合日月新, 杂居相处又通婚, “胡人有妇解汉音, 汉女亦解调胡琴” 经济文化大发展, 促进社会向前进。 十三、十四、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北宋科学家毕升, 活字印刷他发明, 战国时期创“司南”, 北宋制成指南针, 古代炼丹制火药, 唐末宋元用战争, 西汉发明麻做纸, 东汉改进是

20、蔡伦, 四大发明传世界, 推动历史向前进。 (二)资治通鉴司马光, 战国五代编年详。 苏轼豪迈评“赤壁”, 清照委婉又感伤, 弃疾作品多豪放, 汉卿剧作善恶扬。 择端清明上河图, 孟頫书画人崇尚, 书法人称“宋四家”, 苏、黄、米芾和蔡襄。 十五、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1368 朱 元 璋, 建都南京元灭亡, “民政”“刑狱”和“军政”, 三司直属归中央, 废除丞相、中书省, 六部分理管朝纲, 特务机构锦衣卫, 皇帝指挥大权掌, 四书五经八股文, 明朝君权更加强。 (二)明朝有个建文帝, 下令削藩大祸起, 朱棣打起“靖难”旗, 起兵夺权称了帝, 1421 迁 都 城, 南京迁都到北京, 强化君权有谋心, 削藩“增特”搞专政。 十六、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 我国航海历史上, 郑和七次下西洋, 亚非经济大交流, 友好关系长又长。 (二) 民族英雄戚继光, 抗倭战斗是名将, 英勇善战戚家军, 九战九捷平浙江。 十七、君主集权的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