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 开拓奋进.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70698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面挑战 开拓奋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直面挑战 开拓奋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面挑战 开拓奋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面挑战 开拓奋进.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直面挑战 开拓奋进努力实现遵义城市经济跨越发展在全市城市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晓光(2008年10月13日) 同志们:为认真落实市委的决策,扎实抓好“三抓六创、一建双创”工作,加快推进“三新一强”战略实施,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专题研究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我市城市经济发展新跨越。下面,我着重讲三方面的意见。一、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坚定不移主攻城市经济发展关于对城市经济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解释为: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经济聚集而成的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结合体,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本质内容。另一种解释为:城

2、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从以上两种解释,再看看古今中外的发展历史,都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唐朝贞观之治,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长安城的繁荣景象;没有纽约、华盛顿等城市经济群支撑,美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日本东京、坂神、名古屋三大城市群,占据全国65%以上的经济比重;长三角、珠三角经济的崛起,依靠的是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带动。林树森省长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战略问题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是有梯度的,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

3、,就看他的中心区、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不提高、城市功能不强,整个区域经济就发展不起来。”从这一意义上讲,现代经济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也是城市经济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当前,研究城市经济发展这一课题,题目很大,内容很多,标准很高,迫切需要我们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宏观全局来思考和把握问题,不断增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对城市经济发展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从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立城市经济主导地位、形成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三大历史任务”,到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建设现代化

4、的经济强市”“三化一强”战略,再到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创新型城市、打造文化旅游强市”“三新一强”战略,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始终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为“四个明显”:一是城市经济总量明显增加。1997-2007年,全市GDP总量由153.78亿元增加到540.54亿元,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530元增加到11340元,年均增长9.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1.78亿元增加到165.46亿元,年均增长12.3%。两城区经济总量由26.75亿元增长到191.85亿元,年均增长12

5、.3%。二是城市规模明显扩大。十年来,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85.6平方公里增加到270平方公里,增加了3.1倍;城镇人口由140.43万人增长到227.23万人,增长了1.6倍;城镇化水平由18.55%提高到34.9%,年均提高1.64个百分点。三是城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旅游、商贸、房地产等产业兴起,能够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9%、12.6%,分别快于GDP增速4.9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向2000年的“二一三”再向2003年以来的“二三一”转变。四是城市功能明显完善。全市城市体系逐步形成,道路、电

6、力、通讯、供水等设施逐步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总量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使遵义拥有了10张国家级城市名片。成功举办了“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启动了“一建双创”工作,遵义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以上成绩,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艰辛努力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为我市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看到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市城市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面对全国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我们正面临着“四重危机”:一是认

7、识危机:思想解放不够导致活力不足。到遵义工作后,我深刻感受到遵义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很高的,但研究干部结构和深入了解就发现,多数干部对农业农村工作如数家珍,但对城市化、工业化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尤其对城市经济发展思考较少。由于这方面的人才缺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深度和工作力度,致使全市主攻城市经济发展的氛围不浓,力度不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有的工作按部就班,创造性不强;有的跟着喊经济发展过热,房地产市场过热,却忽视了我市实际情况;有的习惯于紧盯文件“红线内”的禁止区域,看重的是政策限制了什么,而不是政策没有限制什么;有的习惯于说不行、不能办,而不是怎么能行、怎么能办,在这样的讨论声

8、中,我们丧失了发展机遇,丧失了发展的活力。二是速度危机:推进力度不够导致城市主导地位不强。全市“小城市、大农村”的格局明显,城市规模小,中心城区人口不到全市总人口的10%,承载力和辐射力弱。近年我市经济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体现了全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从省内分析,“十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1.86%,比全省平均增速快1.69个百分点,但比六盘水、贵阳、毕节分别慢1.8、0.89、0.57个百分点。从西部城市发展绝对值分析,2002年我市GDP为267.44亿元,比贵阳少68.93亿元,比曲靖市多13.04亿元,比延安市多148.64亿元;到2007年,我市GDP为540.54亿元,

9、比贵阳少155.86亿元,差距拉大;曲靖、延安两市均实现赶超,分别多109.88亿元、53.49亿元。以房地产市场分析,2007年贵阳市房地产投资额为135亿元,同比增长25.7%;我市仅为32.67亿元,同比增长18.9%,投资额贵阳是遵义的4.13倍。与省会相比,我们固然有诸多劣势,但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我们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距。从市内分析,城市经济主导作用不突出,在有的地方甚至呈减弱趋势。2000年至2007年,两城区对全市GDP贡献率由51.12%下降到33.7%、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由43.42%下降到19.27%。这充分表明,在我市城市经济发展较慢而周边城市和同类城市发展强劲的情况下

10、,必然产生强大的“空吸”效应,致使城市经济发展要素向“洼地”效应明显的地区流动,如不加快发展我们的差距还会扩大。三是结构危机:增长方式粗放导致发展质量不高。我市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层次比较低,主要依靠二产的支撑,而二产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消耗型企业,集约化程度低,致使城市发展面临严峻的环保、土地等问题的挑战。城市物流、金融、旅游、餐饮等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滞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始终在35%左右徘徊,尚未进入结构调整加快升级阶段。与全国相比,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相当于全国15年前的水平,城镇化率低10多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目前还没有一家四星级宾馆,没有一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没有一个全省叫得响的房开企业。四川宜

11、宾市经济总量与我市差不多,却拥有1个五星级宾馆、3个四星级宾馆,几十家三星级宾馆。六盘水市有假日酒店、雅园餐厅的连锁店,而我市没有,这也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留不住客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四是环境危机:发展环境不优导致竞争乏力。尽管近年来全市投资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不容乐观,有的问题可以说仍然严重。审批事项繁锁,办事效率不高,吃拿卡要,不拿钱不办事、拿了钱乱办事等问题客观存在,软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在城市特色文化、特色经济发展上挖掘不够,吸引力不突出。在硬环境方面,中心城区立体交通体系尚未形成,货物运输成本较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尚不适应发展需要。以上“四重危机

12、”,导致遵义在融入大市场、参与大竞争上乏力。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面对危机,我们该怎么办?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每一个快速发展的地区,都必须大力发扬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扬弃以往发展模式的缺陷,以科学态度去调整和适应。当前,我市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调整,奋力开创城市经济发展新局面。一要顺政治之势。遵义拥有革命老区、革命圣地这样厚重的政治品牌,拥有“一幢楼、一瓶酒、一道关、一条河”等独特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对遵义发展寄与厚望。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革命

13、老区发展的扶持,有利我们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黔北综合经济区,依托资源条件、农业优势和工业基础逐步建成有竞争优势的名烟名酒名茶基地、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红色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省主要领导要求我们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与“遵义知名度和影响力相称的城市”,我们只有大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才能不负重托。二要顺时代之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完成好这一神圣课题,需要我们从路径上大力探索。专家认为: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农村包围城市,第一次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家庭

14、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当前要统筹西部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实施“城市联网包围农村”战略,只有西部城市发展起来了,才能吸引外来客商进入,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增强辐射带动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城市带动农村的“宣纸效应”,加速转移农民、减少农民,逐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因此,我们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决不是弱化“三农”工作,而是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三要顺资源之势。遵义既是人口大市,也是农业大市、能源大市,这是谋求跨越发展、加速赶超的最大比较优势。经过多年来的打基础、快发展,我市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在今后发展中,我们必须围绕资源优势的更充分发挥,加快资源开发步伐,

15、提升开发水平,致力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努力构建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产业体系,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四要顺区位之势。遵义扼守黔渝交通要冲,位于重庆、贵阳两大城市之间。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处理不好会导致我市城市经济发展要素向两大城市外溢,处理得好则可发挥我市优势和特色,更好承接两大城市的辐射,成为连结两大城市的区域发展中心和增长极。随着贵遵高速、遵崇高速公路开通,遵义至茅台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杭瑞高速、黔北高速和黔渝快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遵义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遵义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将缩短与发达地区时空距离,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区

16、,参与泛珠江区域经济协作,实现快速发展。五要顺民意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开发建设、城市环保等问题十分关注,要求不断完善设施,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城市配套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创业、发展机会,正是民心所向。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不断深化对城市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把城市经济发展作为遵义今后发展的最大项目,最大潜力资源,结合实际,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实现遵义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二、突出重点,突破瓶颈,努力构建城市经济发展新体系基于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新一强”战略目标和市委“三抓六创、一建双创”的决策,明确我市

17、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一建双创”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产业、夯实基础、丰富内涵、改善环境”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经济基础和独特的文化元素,注入现代活力,优化生产布局,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城市个性,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打造与遵义知名度和影响力相称的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红色圣地、国酒之乡。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基本思路,我们需要深刻领会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要把握“做大总量”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没有经济总量,就不能成为强势的经济中心,就难以形成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当前竞争空前激烈,可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拥有诸

18、多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理应为全市经济发展多作贡献,而不是贡献率逐步减小,两城区对这一问题要认真研究。根据全市发展规划及预测,到2010年,全市GDP达到800亿元以上,其中两城区经济总量要达到275亿元以上,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34%以上;到2012年,全市GDP突破1000亿大关,其中两城区经济总量要达到350亿元以上,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35%以上。这只是常态的工作要求,也没有考虑行政区划的调整问题,在工作推进中必须以更高的目标来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200万人口大城市框架,实现强市升位目标,城市发展主题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经济主导作用更加明显。二要把握“提升质量”是城

19、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取向。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力求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大力促使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发展模式更加科学,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努力做到大中小企业、内外资企业竞相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为补充,研发转化制造衔接配套,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到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7:43:40;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比例提高到90%以上。三要把握“优化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拥有一流的环境,才能聚集一流的资源。我们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发展质量、环境就是发展速度的意识,围绕“一建双创”,着力“三抓”

20、,致力打造“六大环境”,努力把城市打造成聚集生产素、聚集产业、聚集财富的经济增长极,把遵义建设成为宜业、宜游、宜商、宜居、宜学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目标上,要着力打造“一大五中心”城市,“一大”即200万人口大城市;“五中心”即黔北地区和黔渝结合部的工业中心、旅游中心、会展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在发展重点上,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第一,坚持以发展为要,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一是加大主导产业培植力度,壮大城市特色经济体系。城市发展不是简单的人口累加,不是农民群众“洗脚”进城,而必须依靠产业支撑。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构建以工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城市经

21、济发展体系,优化城市生产力结构布局。一要主攻工业经济发展。工业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动机,城镇化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强磁场。要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坚持以特色优势资源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大项目为支撑,以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工业“六大基地”建设,重点在城市培育和发展制造业、机电工业、食品加工、新材料加工、中药业等“三低一高”(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的企业,努力构建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在今后十年内,要力求规模工业增加值保持16%以上的速度增长。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实施旅游精品带动战略,以

22、“一点一环一线”为重点,整合各类旅游资源,重点培育以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为主的红色旅游和以赤水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依托国酒茅台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加快开发东部、东北部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旅游跨区域合作,立足川渝黔“金三角”,放眼国内外,建立完善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城市要着力围绕游客的“吃、住、行、购”提供配套服务,加快相关服务业发展,使游客愿意来、留得下、玩得开心。在今后十年内,要力求全市接待游客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三要积极拓展房地产经济。房地产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企业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经济实体。当

23、前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谷时期,各地要认真研究扶持房地产经济发展问题,千方百计帮助房地产企业解决资金链断裂、拆迁难等问题。同时着力从规范房地产市场入手,通过引进、培育一批实力强、信誉好的房地产企业,促使房地产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四要积极发展会展经济。会展经济与旅游经济一样是无烟产业,它既是朝阳产业,也是“门槛”相对较低的产业。研究表明,会展经济可以拉动旅游、物流、餐饮、装潢等10个相关产业发展,发展较好地区投入1元可以拉动10元的增长。我市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政治优势、旅游资源、文化沉淀、经济基础和气候条件,我们要围绕打造“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目标,加快高星级酒店、会展中心建设,解决好场馆“短腿”问题

24、,完善综合配套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接待水平,吸引和争取国际性、国家级和省级会展活动来我市举办。要坚持办好“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提升办会水平,努力打造成遵义特色会展品牌。五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经济。遵义作为人口大市,同时又覆盖周边地区,有着加快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要认真制订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促使其健康发展。要以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指针,不断吸引知名商家、名商大店、名品精品入驻,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区;以“树立对外形象,丰富文化内涵,形成品牌特色”为目标,打造一批特色街区,以群众进货有路、用货放心、流通有平台为目标,建立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如依托“国酒之乡”品牌,在中心城

25、区规划建设一个国内外知名的白酒交易市场是完全具备条件的。要通过大胆尝试,努力把遵义建成覆盖黔北地区和黔渝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六要积极发展教育经济。教育本身不提倡产业化,但教育业的发展会促进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要探索建立多元的教育投入和产出机制,在大力抓好基础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新蒲科教园区建设,积极抓好遵义大学、遵义干部学院申报工作。依托现有教育资源,积极谋求与知名院校合作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多渠道努力,逐步把遵义建成覆盖周边的教育培训中心。在着力抓好以上产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市投资,开设分支机构;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建设具有

26、较高水平的商务区和商务大楼;积极发展社区经济,建立健全社区商业性服务网络,拓宽社区经济领域。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打造城市经济发展引擎。项目是集聚生产要素的载体,要把项目作为落实总体思路的核心之举,以主攻项目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一要加强项目库建设。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重点,努力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围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规划一批产业支撑项目;围绕壮大经济总量,规划一批生产性项目;围绕增强发展后劲,规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对接国家扶持政策,规划一批战略投资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准备的水平和质量。二要改善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全球定位,开门纳客,创新招商方式,把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基地型、旗舰型

27、项目作为城市招商重点,招商资源向科技、服务、税收项目转移,促使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和招才引智转变。要坚持以商招商,依托现有企业,着力把产业链做长,把产业弧做宽,大力发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如茅台集团、钢绳集团、遵义钛厂、遵义铝厂等企业在这方面都大有文章可做。要注重招商实效,依托小分队、专业化队伍和在外办事处,定向、定点、定务招商。要坚持对外招商与向上争取有效结合,打好革命圣地这张牌,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扶持。要大力营造亲商、扶商、安商的环境氛围,创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安定有序的法治环境,使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三要进一步强化项目跑办力度。大量事实证明,项目是谋出来的,是

28、抢出来的,是争出来的,是拼出来的,更是跑出来的。对重点项目,要集中资源,落实责任,狠抓项目跑办,意向的抓签约,签约的抓履约,履约的抓进度。要使用浑身解数,不放过每一条项目线索,不放弃每一次招商机会,锲而不舍地跑,竭尽全力去拼,百折不挠地去争。四要奋力破解项目建设土地等难题。抢抓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机遇,争取相关用地政策,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途径,为发展留出空间、扫清用地阻碍。要统筹调剂使用全市用地指标,对项目较多的地方在用地指标上予以倾斜,对项目少的地方则支持其多造地,这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建立统一土地交易平台,规范土地市场秩序。要千方百计盘

29、活土地存量,用好用活企业搬迁、破产和改制而产生的土地存量资源。三是加大园区规划建设力度,搭建城市经济发展平台。一要抓好工业集聚区建设。要将工业集聚区建设纳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实施,加快推进“十大工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在规划中要力求做到“五个衔接”,即做到与国家产业政策衔接、与周围大经济圈衔接、与城镇建设规划衔接、与资源利用衔接、与企业发展规划衔接。要积极探索集聚区建设投入多种模式,将集聚区建设包装成项目招商,引入企业参与集聚区建设。要扎实抓好中心城区污染企业的“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工作,既要为城市置换出良好的环境,也要为企业置换出新的生产力。二要抓好物流园区建设。要按照

30、经济合理、环境合理、突出重点、适当超前的原则,结合城市整体规划的完善,抓好物流园区规划。要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多渠道投入建设物流园区。中心城区南部企业退出后,要考虑将部分现有厂址用于发展现代物流业。三要抓好金融支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一条街建设,改善金融业发展硬环境,引导金融企业加速集聚。加强引导和协调服务,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环境,不断改善银政、银企关系。建立银企恳谈会、联席会等制度,加强经常性沟通,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速组建和完善各县域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政府控股的担保机构,通过资产营运来激活银根。要通过多渠道努力,有效改变巨额存贷差问题,增强金融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四要

31、着力构建全民创业平台,大力发展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创业是活力之源、富民之本、崛起之路。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差在全民创业;我们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潜力和希望也在全民创业。1997年至2007年,我市工商户数由82469户增加到户,年均增加2;从业人员从人增加到人,年均增加3,这充分反映出我市全民创业氛围不浓。然而,我市却拥有推进全民创业的巨大资源。如全市存贷差高达100亿元以上,大量的社会存款未能投入到创业之中;再如我市外出务工人数达120余万人,通过多年拼搏积累了创业的经济基础和管理经验,他们有着回报桑梓的迫切愿望。因此,各地要因势利导,加强引导,强化扶持,优化服务,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要认

32、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研究和启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创建一个种植业带、一个养殖小区、一个工业园区、一条商业服务街),大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组建中小企业局等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着力催生和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形成“小老板铺天盖地、大老板顶天立地、投资者欢天喜地”的全民创业格局。第二,坚持以基础为先,为城市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一是做大城市规模。认真落实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按照“南北拓展、东扩西控、优化中心、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基本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规

33、划和建设中心城区。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分区,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拓展城市空间,致力打造200万人口城市,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把新蒲新区建设作为今后中心城区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加快规划制订,尽快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5-10年时间,形成中心城区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县城、重点小城镇建设,着力构建功能分区明晰、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力争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二是做优城市交通。大力实施“交通引领经济”、“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围绕构建黔北交通枢纽目标,大力推进杭瑞高速、遵赤高速、黔北高速和通县二级公

34、路、旅游公路、出境公路项目实施,早日形成“四纵三横三联二环线”骨架公路网络;积极推进渝黔快速铁路和遵义机场建设,抓好赤水河航道及配套港口码头建设,建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并举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使遵义更好地融入周边沿海,参与跨区域大流通、大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着力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通畅能力,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中心城区环城公路建设项目,要作为事关今后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全力争取,力争早日开工,早日建成投用,为打造旅游文化强市提供现代交通支撑。同时,要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三是做特城市

35、文化。城市规模和城市交通是城市的硬件基础,而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另一类基础,它是软实力,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我市开展了系列城市品牌创建活动,这是必须的,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但我们对城市文化的研究和彰显还不够。例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在全国各地都有,并不是我们独有的,而“转折之城”、“国酒之乡”等定位,无疑体现了遵义文化特色,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但走进遵义城区,除了在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外,这些城市特色文化元素却很少见。我们必须大力发掘和宣传好遵义城市特色文化,依托城市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城市品牌。如能不能把会址周围的红色商业文化氛围进一步扩大;能不能建设一条国酒大道,

36、把遵义各个名酒企业文化在某个区域集中展示;能不能打造“中国遵义杂技新都”品牌,让外来游客白天外出参观,晚上留下来欣赏一台精彩的杂技演出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都需要邀请知名专家认真策划。第三,坚持以协调为重,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合力。一要注重区域协调。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导向和调控,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着力建设中路通江达海大通道经济圈,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提高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建设西部赤水河流域经济走廊,着力发展白(白酒)、红(红色旅游)、绿(生态旅游)、黑(矿产资源)等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建设东部特色经济带,大力发展特色资源加工、绿色食品加工

37、和民族文化旅游,不断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二要注重城乡协调。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四在农家”创建工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更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腹地、资源和市场,城市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发展格局。三要注重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协调。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以建设“经济强县”为载体,实施非均衡推进战略,正确定位,强化特色,努力挖掘优势、创造优势和嫁接优势,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积极奋进、力争上游的发展格局,建成一批经济总量超百亿、十亿的强县强镇,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提高

38、在全省的排位,为我市实现强市升位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第四,坚持以人为本,为城市经济发展丰富内涵。一要加强城市经营管理。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统一规划,政府主导,法人开发,市场运作”,吸引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城市建设,盘活城市资源,有效破解城市建设的瓶颈制约。树立精细化管理城市理念,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管理网络,创新管理机制,细化管理标准,落实管理责任,构建城市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致力打造“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二要注重改善民生。坚持富民为先、惠民为要、利民为重,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

39、民生上。切实加强就业体系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加快城市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重视社会公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深入推进“四民社区”创建,努力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健全社保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城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努力提升城市人口素质。三、强化服务,探索创新,努力提升引领城市经济发

40、展水平第一,主动接轨,构建科学运作机制。一要在思想认识上接轨。坚决破除行政区划界限和部门利益的束缚,正确认识遵义“欠发达、欠开发”和“小城市大农村”的市情,解决好站位低、视野窄、魄力小等问题,真正树立起“不能慢”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民为本”的责任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振奋精神,在解放思想中营造环境,在解放思想中谋求新发展,摆正位置,甘当配角,主动承接辐射,主动提供服务。二要在工作措施上接轨。各地要认真研究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建立市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及相关县、区(市)领导同志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措施,加强工作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制约加快城市经

41、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三要在工作机制上接轨。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促使城市经济发展。深入推进户籍制度等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共同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共同发展商品、资本、产权、技术、劳动力、房地产等市场。建立健全城市经济发展考核体系,区别各地城镇发展水平,确定城市经济发展考核比重,对两城区要重点考核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情况。第二,积极融入,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一要在发展氛围上融入。要加大对城市经济的深入宣传,注重对全民创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宣传,促进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二要在产业发展上融入。按照产业发展“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总体

42、要求,瞄准周边城市及主导经济圈的市场需求,大力促进高附加值产业资源的不断积聚,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做大做强既有支柱产业,着力培养新的优势行业,逐步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三要在市场开发上融入。要积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合作、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突出“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建、旅游共兴、人才共享、生态共创”,积极主导参与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大合作、大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第三,优化环境,确保发展务实推进。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使政府机关由“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公开型”转变,从“高成本型”向“高效率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43、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二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认真执行“一卡通”收费制度,凡是收费项目一律报财政、物价等审核;凡是条件具备的审批事项一律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作业,规范管理”;凡是公布保留审批项目一律公布办结时限,未申明正当原因逾期未能完成审批的实行“超时默认”。三要进一步规范控制涉企执法检查活动,使企业能够安心抓好发展。同志们,加快我市城市经济发展,蓝图宏伟,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努力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新跨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