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教案.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55572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二首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诗二首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 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上(六) 古诗二首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通过自己的合理想像体会诗歌的深邃意境。 3.用口头语言描绘想像的画面,营造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迢迢牵牛星 一.导入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相遇是惬意的,相守的温馨的,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无情的别离,难得的相会。这样一个传说早在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具雏形,一同学习迢迢牵牛星 二文学常识介绍 1.古体诗,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 2.内容大多写士子失意彷徨的苦闷,夫妻间的离愁别绪。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二读课文 要求:勾勒画面,复述情节 3.情节描述 要求:抓住人物、环境

2、、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 四.赏析诗歌 1.牛郎织女两个人物,主要写织女。 2.织女的活动(织而无丝) 3.为何无丝,又为何织?(思念亲人;排解内心苦闷) 4.对比天上的街市中天河“浅浅”“不甚宽广”,本文“清”“浅”却“相去复几许”。 天上的街市解放牛郎织女为写对光明、自由、幸福的追求与憧憬;迢迢牵牛星写夫妻间的离恨与相思。 5.三读课文,对比天上的街市迢迢牵牛星的情感 6.课文如何更好体会情感(叠字,并标出) 7.重读叠字,四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本文以织女为中心展开想像,请据此想像牛郎怎样思念妻子。 过度:世间的思念远非亲人之间,李白也有不少思念友人之作,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

3、、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二、简介写作背景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四、诗歌赏析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 参考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拟

4、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参考答案: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参考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

5、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6“杨花”和“子规”历来被诗人借用寄托( )之感、()之意。“过五溪”点出了()。 参考答案:漂泊离愁漂泊过的地点 7、这首诗中蕴含了作者( )情感。 参考答案: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诗歌六、课后作业:默写两首诗歌学习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通过自己的合理想像体会诗歌的深邃意境。 3.用口头语言描

6、绘想像的画面,营造意境。 8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运用了拟人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 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王昌龄是盛唐著

7、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即出自他手。 B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官的不幸遭遇后,写诗从远道寄给他,传递同情和关切之情。 C本诗前两句着力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D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寄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于无知无情的明月,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月人格化。 10、“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11、“

8、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参考答案:寄:寄托,托付。与: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思。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12、“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杨花和子规的啼鸣 作用:(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李菊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