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554784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将以往的课程论与教学论两门学科进行整合而成的一门新的学科。与现有的课程论与教学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学科

2、教学论等课程都有一定联系。有些课程,中央电大的学员已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习阶段中有所学习,有些课程作为本学科的前置课程或后续课程将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安排。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

3、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应为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自学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6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

4、解、结合课程教学理论学习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此处,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5学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3教学环节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各办学单位利用中央电大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

5、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本课程的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考试命题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设计的规定。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份构成,具体办法由专门制定的课程考核说明作出规定。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按照电视大学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的特点,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并拟定课程相关内容的基本学习要求。第一部分绪篇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1课程与教学的概念2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实施与评价等。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6、1经验总结法2调查研究法3实验研究法4人种学研究法三、课程与教学的基础1课程与教学的文化与社会学基础2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3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本部分的主要学习要求是:知道课程与教学概念的历史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第二部分设计篇一、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概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当代课程设计发展的趋势;课程设计取向)2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模式)3我国课程设计的回顾与展望二、课程与教学的目标1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概念、分类、表述方式)2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布

7、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3生成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4表现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5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特征分析三、课程与教学内容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意义与功能2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3教师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调适四、课程组织1课程类型(课程类型的定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定义;课程结构的宏观设计;课程结构的微观设计)3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4我国新课程的类型与结构分析本编的主要学习要求是:知道课程设计要素、当代课程设计发展趋势、课程设计的集体审议模式和自然模式、表现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功能、显性

8、课程与隐性课程;理解课程设计取向、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分类、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取向及生成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意义、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课程类型的定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课程结构的宏观设计、课程结构的微观设计;结合实例运用有关原理分析我国课程设计的模式、目标、内容与结构。第三部分实施篇一、课程实施1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课程实施的含义;课程自身特征对实施的影响;教育内部对实施的影响;教育外部因素对实施的影响)2课程实施的层次与水平(教材的改变;组织方式的改变;角色

9、和行为的改变;知识和理解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3课程实施策略4我国新课程实施分析二、课程管理1课程管理及其模式(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混合型课程管理模式;课程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2校本课程及其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与功能;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三、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概述(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功能;教学过程的特点)2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3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教学过程的动力)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古今中外对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认识;教学过程的基

10、本阶段)四、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2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个别指导与现场教学;复式教学)3课堂管理策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恰当处理问题行为)五、课程与教学的评价1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课程与教学评价意义;课程与教学评价功能)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与分类(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课程与教学评价类型)3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自然评价模式)4教学评价方法(测验、档案袋、课堂观察)本编的主要学习要求:知道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课程实施策略、课程管

11、理模式的概念、校本课程的功能与支持策略、教学过程的功能与基本要素、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与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课程与教学的外观评价模式和自然评价模式;理解课程实施的意义、课程实施的层次与水平、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及影响因素、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的特征、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常用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管理策略、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意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与分类、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运用有关原理分析我国课程实施特征与校本课程开发问题,设计与分析简单的教学评价方案。第四部分方法篇一、教学

12、模式与方法1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结构;教学模式的作用;国内外教学模式及评价;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分类;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国内外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二、教学手段1教学手段概述(教学手段的含义;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特征;教学手段的作用)2教学手段的分类及其教学功能(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的一般原则;现代教学手段的形式)三、教学艺术1教学艺术概述(教学艺术的涵义;教学艺术的特征;教学艺术的功能)2教学语言的艺术。3教学非语言的艺术。4组织教学的艺术。5导课的艺术。6结课的艺术。7板书的艺术。本编的主要学习要求:知道教学模式的结构与作用、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发展趋势、教学手段的发展、特征与作用、教学艺术的特征与功能;理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的意义、常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常用的教学艺术;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教学的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结合实例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组织教学的艺术和导课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