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句疑问词.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54797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疑问句疑问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疑问句疑问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疑问句疑问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疑问句疑问词.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献诗说: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删诗说: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3、这个说法不准确;吴越春秋: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2、作者是越晔;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古文运动: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2、主张“主以明道”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九歌的艺术特色: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2、神灵的价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疑问句、疑问词一、疑问句宾语的位置提出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句

2、有三种表示法:一是语调,二是语气词,三是疑问代词。在甲骨文中,也许因为刻起来费劲费事,所以疑问句中几乎不用疑问语气词,也很少用疑问代词,再加上没有标符号表示语调,故陈述句与疑问句往往同形、需要根据上下文加以分辨。如:(1)乙亥卜贞王其田,往来亡災?(2)丑卜贞今岁无大水?说文卜部“贞,问也。”据此,上述两句为疑问句。但就一般书面文献讲,疑问句一般需要借助疑问词,或者是疑问代词,或者是疑问语气词,或者二者兼用,例子看材料。疑问句动宾结构的语序就一般情况来讲,有现代汉语一样的“动宾”,但当宾语为疑问代词时,上古却为“宾动”,即宾语前置。如:(1)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君实不才,又谁敢

3、怨?”楚归晋知罃(2)子路宿于石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论语宪问(3)“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许行(4)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有小人言于侧,故撞之。”韩非子难一(5)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如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劝学(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宋人有酤酒者(7)当察乱何自起?起(自)不相爱。墨子兼爱上(8)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楚归晋知罃(9)吾敢谁怨乎?史记吴太伯世家(10)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庄子徐无鬼以上十例,前七例都含“宾动”和“动宾”两种截然相反的语序

4、:动 宾(介宾), 宾动(宾介)(1)怨 我 乎(疑问) 谁 敢怨(疑问)(2)自 孔氏 (陈述) 奚 自(疑问)(3)冠 素(陈述) 奚 冠(疑问)(4)撞 之(陈述) 谁 撞(疑问)(5)(终) 乎为圣人(陈述) 恶 乎(疑问)(6)患 社鼠(陈述) 奚 患(疑问)(7)(起) 自不相爱(陈述) 何 自起(疑问)前五例为动宾结构,后二例为介宾结构。例(2)至例(7)宾语后置者都不是疑问句,且宾语都不是疑问代词,例(1)宾语后置者虽然也是疑问句,但宾语“我”不是疑问代词。但右边一列七例全部都是疑问句,且宾语为疑问代词(谁、奚、恶、何)。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必须同时满足疑问句和疑问代词两个条件

5、,宾语才前置,缺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行。例(8)和例(9)都有助动词,宾语有的在助动词前,有的在助动词后,相对而言,由于放在助动词前的宾语与主语语序相同,都是“名词助动词动词”的形式,很容易把前置宾语误认为是主语,例(1)亦然。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个规则在先秦时代比较严格,很少有例外。例外的如:(11)子夏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论语子张(12)所谓伊人,于焉逍遥。诗经小雅白驹(13)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左传僖公九年(14)荀息谓何?国语晋语二上面四例,例(12)其实也可认为是叙述句而不是疑问句,“于焉”的“焉”就不需要前置了。汉语以后,宾语后置的情况才逐渐多起来。例如:(

6、15)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明月何皎皓(16)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17)夫如是,累害之人,负世以行;指击之者,从何往哉?论衡累害篇(18)是独遵何哉?同上祸虚篇但是直到清代,文言文中疑问句中疑问代语宾语仍遵守宾语前置这个规律。二、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及其用法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与现代汉语在词形上大不相同,古代汉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安、恶(w),焉、胡、奚、曷”等,除了“谁”(后一个出现在书面语中外),其他都不再使用。这些疑问代词中,问人的有“谁、孰”,问事物的有“何、孰、奚、曷”,问处所的有“安、恶、焉、奚”,问原因的有“何、奚、胡”等。问人 谁 孰 谁,哪一个问事物

7、 何 曷 奚 胡 什么孰 哪一个问处所 安 恶 焉 奚 哪里问原因 何 曷 奚 胡 为什么反问 何 曷 奚 胡 乌 焉 怎么 为什么(一)问人(1)桀溺曰:“子为谁?”论语微子(2)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3)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子丑上(二)问事物(4)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5)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6)“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许行(7)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尽心下(三)问处所(8)沛公安在?鸿门宴(9)路恶在?孟心尽心上(10)夫子将焉适?吕氏春秋士节(11)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四)问

8、原因(12)夫子何晒由也?论语先进(1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14)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五)表示反问(15)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16)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史记游侠列传(17)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桓公十五年(18)齐晋之事,又乌足道乎?汉书司马相如传(19)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三、古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及其用法在讲到“也”“矣”“焉”的时候我们讲过,古代汉语的句末语气词可以分为两类,也可以分为三类,两类是指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作为疑问语气词,古今差异很大,现代

9、汉语主要是“吗”“呢”“吧”,而古代汉语是“乎”“欤”“耶”“哉”。“欤”“耶”原只作“与”“邪”,“与”“欤”、“邪”与“耶”是古今字。“欤”“耶”意义相近。疑问句类型 古代汉语所用词 现代汉语所用词是非句 乎(纯粹疑问) 吗欤耶(要求证实)特指句 乎 欤 耶 呢选择句 乎 欤 耶 呢反问句 乎 哉 欤 耶 吗 呢猜测句 乎 欤 耶 吧(一)用在非句中(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2)乐正夔一足,信乎?察传(3)是鲁孔丘与?论语微子(4)子非王闾大夫欤?史记屈原列传(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庄子秋水(6)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苏询六国论前二例是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发问,故用“

10、乎”,后四例是大约已经知道这么一件事,但还敢确定,要求证实,故用“与、欤”“邪、耶”,二者不能互换。(二)用在特指句中(1)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史记陈丞相世家(2)孰谓汝多知乎?列子汤问(3)虎兕出于柙,龟王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4)问君为谁欲?田父有好怀。陶潜饮洒诗(5)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史记季布列传(6)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前二全是纯粹的疑问,后四例并不是纯粹的疑问,二者,一般不能代换。(三)用于选择句中(1)滕,小国也,问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梁惠王下(2)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说楚 王(3)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孟子滕文公

11、下(4)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欲?陶渊明五柳先生传(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耐我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6)知(智)不足耶?意知而力不能行耶?庄子盗跖前二例是纯粹的疑问句。(四)用于反问句(1)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4)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谏假道(5)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滕公上(6)子非三闾大夫欤?史记屈原列传(7)赵五届以一壁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8)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鲁仲连义帝秦(五)用于猜测句(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2)居

12、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论语雍也(3)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4)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5)得非诸侯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柳宗元封建论(6)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史记滑稽列传(7)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其乎(欤、耶)”疑问的色彩浓一些,“其也(矣)”则肯定的色彩浓一些。(8)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官之奇谏假道(9)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这里讲一下句末的“诸”。“诸”在古代汉语中很多时候是“之乎”的合音,它可以用在句中,也可以用在句末。作为“之乎”的合音,处在句中时“乎”是介

13、词,相当于“于”。如:(1)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2)昭王之不复,君其向诸水滨。齐桓公伐楚例(1)的“诸”和例(2)的“诸”都是引进行为的处所。处于句末的“诸”不同,作为“之乎”的合音词,“乎”是疑问语气词。如:(3)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之行之。”论语先进(4)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文王之囿(5)“不识有诸?”曰:“有之。”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梁惠王上上面三例,都是前问后答,问时句末用“诸”即“之乎”,答时不用诸(不能用)只用“之”,“诸”作为疑问语气词的作用非常明显。四、几种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古代汉语中,疑问句中有几种很常见的习惯说法,有些比

14、较好懂,有些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阅读古书时我们必须予以注意。1、如(奈、若)何“如何”是古代汉语表示疑问的一个惯用句式,中间可以加入名词或代词,其中的“如”也可写成“奈”“若”。如:(1)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4)若然者,吾奈之何?庄子人间世(5)且如今日蛮洞,能有几大,若不循礼,朝廷亦无如之何。朱子语类论文“如(奈)何”的“何”是疑问代词,“怎么样”的意思,“如名(或代)”是介宾法结构当“何”的状语,“如宋王何”意为“把宋王怎么样”,“

15、奈若何”意为“对你怎么办”。其余类推。“如何”之中的代词“之”本来是有实在意义的,但后来有时“之”变成无实在意义,“如之何”就与“如何”一样了。如:(6)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经齐风南山(7)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经幽风代柯(8)二,吾独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论语颜渊()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齐晋鞌之战前两例“如之何”“如何”同,都在句中作谓语,“怎么样”的意思。后四例“如之何”与“如何”同,都在句作状语。“怎么”的意思。2、孰与“孰与”开始时是两个词,“孰”为疑问代词,“与”为介词,为宾语前置。如:(1)(尉佗)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

16、”说范奉使(2)鬼神孰与圣人明智?墨子耕柱例(1)“我孰与皇帝贤”即“我与皇帝孰贤”。试比较:(3)咎犯与赵衰孰贤?说苑善说例(1)例(3)都同出说苑,例(1)“孰”“与”相连,例(3)“孰”“与”分开而且词序不同,而内容一样。“孰与”有时候已经完全凝固,不宜拆开解释,意同“何如”,用来比较二者的之下,它与前一种在语言形式上少了后面的形容词。如教材中“救赵孰与勿救(强)”,“廉将军孰与秦王(强)”,后面的形容词不用了,但比较的意义也隐含其中。又如:(4)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3、不亦乎这种句式用于反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也吗”。这种句式比较好理解,请看教材中的例子。4、何之

17、有这主要也用于反问句,乃“有何”的倒装,中间的“之”是复指“何”的。这种句式也比较好理解,请看教材中的例子。5、何(奚、安、焉、恶)以为(wi)这也是用于反问句中的一种常见句式,其中的“何”是疑问代词,“以”是介词,有时用“用”“为”已经虚化为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整个句式意思是“为什么用得着呢”。句式中的疑问代词以“何”为常见,也可以是“奚、安、焉、恶”等,中间插入的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如:(1)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2)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3)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晋书王湛传(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5)是社稷之

18、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五、语气词的连用句末语气词可以连用,有时是陈述语气词和陈术语气词连用,有时是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一般是两个语气词连用,也有三个语气词连用的。如:(1)君子食无其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亦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2)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与雌雄耳矣!荀子议兵(3)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论语先进(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5)善败由已,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6)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7)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8)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9)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论语阳货前三例是陈述

19、语气词和陈述语气词连用,其中(1)(2)是两个连用,(3)是三个连用。中二例是疑问语气词与感叹语气词连用,都是两个连用。后四例陈述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其中(6)(7)为两个连用,例(8)(9)为三个连用。从陈述疑问和感叹三类词气词的次序看,如果不同类别的语气词连用的话,那么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词气词往往在陈述语气词的后面,而感叹语气词往往在疑问语气词的后面。陈述词气词疑问语气词(矣乎)感叹语气词(也哉)疑问语气词感叹语气词(乎哉)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感叹语气词(也乎哉,也矣哉)语气词连用,不用的语气词各自表达各自的语气,不过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如例(4)为感叹句,例(5)(6)(8)为反问句,例(7)为疑问句,例(9)为感叹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