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55898185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一、单选题117世纪时期,随着中国茶叶在欧洲的传播,英国人发明了下午茶,但当时还只是上流社会的专属享受,直到18世纪中期以后,下午茶才开始进入平民的生活。这说明茶叶的传播()A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习惯B消除了阶级差别C促进了英国商品经济发展D传播了中华文化21492年以来,全球人口增加了45倍,其中16501850年实现了倍增。对其原因分析,学界提出了不同看法,但大都不回避玉米和马铃薯在其间的贡献。这种认知实际上()A肯定了物种交流的意义B体现了全球市场的扩大C揭示了殖民扩张的危害D反映出人地关系的

2、紧张3“马铃薯和甘薯,玉米和花生,四季豆,辣椒,南瓜,还有草莓,菠萝,番茄!遍地都是芝麻粒。”这首菲律宾民歌中出现的主要农作物原产于()A美洲B非洲C亚洲D欧洲4阅读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美洲外传的物种以农作物为主B欧洲向美洲输送廉价的工业品C交通工具革新推动了物种交换D物种交换改变了各洲人口结构5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来自美洲,下列属于美洲特产的是()玉米南瓜棉花可可ABCD6如图早期英属北关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据此可推知,当时北美()A物柳交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B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C自然地理环境制约农作物种植D普遍建立了种植

3、新作物的农场7如图为新旧世界物种交流示意图。这种交流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十四世纪B十五世纪C十六世纪D十七世纪8食物物种的培植和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下列关于人类重要食物物种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有()小麦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原住民最早种植了甘蔗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的原产地咖啡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到欧洲A1处B2处C3处D4处916世纪以来,外来物种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传入中国的外来作物计有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近30种。这些物种的传入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明清政府对外开放的结果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果10新航路开辟后,美

4、洲的玉米和马铃薯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重要的食物来源。欧亚大陆的牛、马、猪等家畜在美洲找到了生存空间,为印第安人提供了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利于文明的交流融合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未给殖民地造成破坏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11咖啡是热带作物,新航路开辟后传到英国,到19世纪40年代前后,它已成为英国普通大众的日常饮品。下列关于咖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殖民掠夺而普及英国B表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最早应由美洲传入欧洲D反映了商业革命得到扩展12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

5、草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甘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13查尔斯曼恩在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指出,为了装载更多美洲的烟叶运往伦敦,欧洲水手们抛掉了船上的泥土,而抛下的泥土中藏有美洲缺少的物种蚯蚓。蚯蚓每1020年就能将土壤翻动一次,这些微小的生态工程师重塑了整片大地。据此可知()A物种传播是殖民侵略的有效手段B物种交流促成美洲地区社会转型C物种传入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D外来物种导致了美洲文明的覆亡14“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花生和番茄在东

6、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表明()A物种交流丰富了亚欧社会生活B外来物种引起了当地环境恶化C物种交流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D外来物种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二、材料分析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织绢技术在魏晋南北朝时传入新疆,然后传到波斯和罗马帝国,我国的切脉术和一些重要医书传到中亚和西亚,影响了阿拉伯医学,唐朝时,陶瓷器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输出物产。其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也在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对外传播。中原各种科学技术、动植物物种以及先进的礼俗文化也传入西城诸地。南北朝至隋唐,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天山以南及河西走廊一带传教,已经盛极一时,修寺凿

7、窟成风,其后,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也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进入隋唐时期,中国丝绸在花纹、图案方面的西城文化色彩浓厚,花纹结构上显然不是汉族风格、大约是波斯文化影响的产物,西城绘画系技法的传入,也促使中国绘画进入一个新时期,唐朝人将康国出产的马引进唐朝,以此作为繁殖唐朝战马的种马,使唐代在与游牧民族战争中获胜,此外,通过丝绸之路大规模引入外来动植物及各种游牧民族的体育活动或节日项目。摘编自贺茹、朱宏斌、刘英英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

8、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进行。摘自【美】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性特点。(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影响。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

9、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朝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苞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的与“交流和联系”主题相关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三、论述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以上两幅图片,从图中提取世界农业变迁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10、(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试卷第5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2A3A4A5B6A7B8A9C10A11D12C13C14A15(1)中华文化的输出丰富了各国思想文化,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欧洲脱离黑暗的中世纪。外来文化的传入,在生产技术上为中国丝织业等注人新鲜血液,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社会生活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佛教传入,佛教艺术也在中国开花结果;三教合一趋势明显,思想自由开放;中国文明先后融入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欧洲基督教文化,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和繁荣。(2)积极影响:为人口增

11、长提供了实物保障;丰富了饮食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开发;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消极影响:导致了各种疾病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结构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16(1)历史信息: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换、疾病传播;物种交换密切了各地区的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17例文:世界农业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并在交流中发展。农业文明最早产生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长期独立发展,各有特色。西亚主要是小麦、大麦的

12、原产地,东亚是粟、稻发源地,中美洲则最早种植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这些地区领先世界的早期农业以及在区域内的扩展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希腊文明和玛雅文明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代新航路的开辟,农牧业物种和生产技术的传播由区域范围走向全球。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欧洲殖民者带到欧洲,并进一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区,欧亚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及一些家畜家禽品种也被带到美洲。食物物种的世界性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促进了世界人口的激增,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以及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食物的发展史折射出文明的演进,食物物种和生产技术的交流在改变着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答案第7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