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5125486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44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中的典故,积累文化常识。把握怀古诗用典的手法,以及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01感受用典、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的作用。02理解重点词语,感受用典、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南宋时,有一个人,他是一员武将,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有一个人,他是一位词人,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呀,是他一生的牵挂!这个人是谁?辛弃疾01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

2、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郭沫若为辛弃疾题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02写作背景u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侘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 年韩候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傧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傧胄

3、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教学过程作者介绍u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词作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其词气势雄健、意境深远、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的风格。他的爱国词作情辞慷慨,爱憎分明,艺术感染力很强。他还以多彩的画笔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描绘农村风光,赞美壮丽山河。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推动了南宋前期词风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题目解说永遇乐:词牌名

4、;0 1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0 2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0 3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0 4教学过程层次结构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01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02全文分析https:/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感情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了什么感情?04同样都是当权者,南宋小朝廷政绩如何?05下片用了哪些典故?06上片:01作者登亭都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02孙权和刘裕有什么共同点?03全文分析作者

5、借用这些典故分别要表达什么?有何意图?刘义隆这个典故中“赢得仓皇北顾”可否改成“落得”?本词为暮年英雄的叹息,仔细阅读本词,思考作者都发出了哪些叹息?作者登亭都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u明确:u景: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u人:孙权、刘裕全文分析孙权和刘裕有什么共同点?u明确:u孙权:在京口建立吴国首都,击退北方来犯的曹操;u刘裕:出身寻常人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率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u共同点:1、都在京口起步;2、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全文分析全文分析 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感情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了什么感情?明确:英雄、觅、风流、金

6、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和向往之情。同样都是当权者,南宋小朝廷政绩如何?u明确:u偏安一隅,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又一年”,而南宋统治者却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管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对于当权者的讽刺跃然纸上。u下片:全文分析下片用了哪些典故?u明确:u封狼居胥、佛狸祠、廉颇老矣全文分析全文分析作者借用这些典故分别要表达什么?有何意图?明确:封狼居胥:告诫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不然也会落得跟宋文帝刘义隆一样下场。体现作者正确的抗金思想。佛狸祠:小民无知,不知道当年的历史,看到神就拜求

7、祝福,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就连43年前悲惨的景象也忘了。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的隐忧: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要尽快谋求恢复,不然百姓可能会安于异族统治,忘了自己是宋的子民。廉颇老矣:自己虽年迈,但依然能够为收复中原失地而效力,只可惜,自己的处境,犹如当年的廉颇,空有满腔豪情却无人真正赏识,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的悲愤是那个时代的悲愤:前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徒留“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千古遗恨;后有爱国诗人陆游,临终时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叹我们这位爱国词人在作本词后两年后,临终时连呼数声“杀贼,杀贼!”才含恨而死。刘义隆这个典故中“赢

8、得仓皇北顾”可否改成“落得”?u明确:u不能,刘义隆费尽心力,大动干戈,兴师北伐,却只“赢得”一败涂地,仓皇逃窜,作者借用词典,表达了对韩侂胄草率出兵的警醒和讽刺。改成“落得”而字就少了这层讽刺的意味了。全文分析本词为暮年英雄的叹息,仔细阅读本词,思考作者都发出了哪些叹息?u明确:u一叹世无英雄;二叹当权者无能;三叹怀才不遇;四叹老大无成。全文分析写作特点善用对比,词丰意曲。本词极善运用对比,产生了很强的表达效果,如刘裕、刘义隆对比,“四十三年”前之景与眼前之景对比,廉颇的处境与自己的处境对比,颇有深意。用典贴切,寓意深远。在诗歌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9、、耐人寻味的效果。辛弃疾在本词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人的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词人借助这些历史故事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抒发对孙权、刘裕这些成就大业的英雄的景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渴望实现收复中原的夙愿;运用刘义隆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劝阻当权者的意图;借佛狸祠一事,表示若不迅速收复中原,沦陷区的人民会安于异族统治,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后用廉颇的故事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愤藏,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写作特点借古讽今,理隐事中。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优胃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