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同步提高.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38283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册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同步提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册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同步提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册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同步提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册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同步提高.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五单元同步复习以及提高一、会写会记又会读1、重要生词徜徉(chng yng) 供应(gng yng) 脂肪(zh fng) 解剖(ji pu) 造诣(zo y) 殷切(yn qi) 挫折(cu zh) 驰骋(ch chng)国子监(jian) 仓颉(cang jie) 记载(zai) 瑰宝(gui)删改 舅舅 拘留 典范 蛀牙 横竖撇捺 韵味 魅力 压抑 浩瀚2、近义词奔放豪迈 付之东流前功尽弃 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3、反义词广泛狭隘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僵硬灵活 流畅生涩 端庄轻浮 紧凑松散4、多音字薄 bo _ 削 xio _ 监 jin _ 几 j _ 禁 jn_ b _ xu _ ji

2、n _ j _ jn_5、词语解释结绳记事:用绳子打结以记事,是文字产生前的一种帮助记忆的方法。迂回绵延:形容回旋、环绕、连绵不断。井然有序:形容排列整齐、有秩序。造诣:学问、艺术等达到的程度。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浩瀚:广大、繁多。 鸿鹄:天鹅。驰骋:骑马奔驰。在此指汉字书法让你尽情挥洒自己的情感。徜徉:悠闲自在的行走。二、知识链接谐音: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由于汉字在发音上的这种独特现象,就产生了使用谐音的语文形式。歇后语:隐去后文,以前文表示意思的幽默语言。歇后语的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贴切自然。如: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

3、冻)了三、课内阅读 有一年他生了病,医生给他开了一个药方,让他按方服药。他见药方里有一味药叫龙骨,觉得很奇怪,吃了药之后,他就翻开药渣看了一看。这一看不要紧,却看出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来。原来,龙骨上有一些刻痕,通晓艺器、铭文,对古文字学有很深造诣的他,他想,莫非这是一种文字?王懿荣眼睛一亮,马上来到抓药的药铺。他把药铺里的龙骨全买了回来后,仔细一看,(几乎、可能、确实)每片上都有刻痕,他把刻在痕上的字写在纸上,仔细研究,发现在龙骨上的(几乎、可能、确实)是一种文字,而且是比较完整的文字,盛行于殷(yin)商时期的年代,那龙骨又是什么东西呢?原来,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之类的东西,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文

4、字叫做甲骨文,可以说,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古代刻在碑板或器物上的文字。( ) (2)学问、艺术所达到的高度。( )2、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并打上对号。3、文段中句“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是指:_ 句中“这”是指:_ 4、下列甲骨文的有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骨”其实就是龟甲和兽骨。 B.王懿荣堪称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C.“甲骨文”尽管是一种文字,但是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四、课外阅读 一字之差 一字之差,毁掉千军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

5、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qn)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m)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一字之差,哭坏全家从前,有一户人家,父子俩在外做生意,婆媳俩在家里种地。父子俩忙不过来,就雇了一个帮手。一天,老父写了封信寄到家里。婆媳俩都不识字,就请人念信。那人看了信

6、,说:“生意不错,只是死了一个人。”婆媳一听,就痛哭起来。 同村一个人正准备外出,听到哭声,就问一个小孩是怎么回事。小孩信口答道:“他们家死了一个人。”后来,这个人碰巧遇到了做生意的父子俩,连忙说:“你们还不赶快回家!你家死了一个人。”父子俩一听,泪如雨下,立即连夜往回赶。 回到家里,四个人一照面,都感到莫名其妙。互相询问了事情的原由,才知道是因信中写错了一个字引起的。信中把“雇了一个人”写成了“故了一个人”,就认为是死了一个人,结果害得婆媳俩以为父子俩死了一个,而父子俩以为婆媳俩死了一个。一家人白白伤心了一场。读文章,回答问题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莫名其妙:_贻误战机:_2、从

7、文章中找出导致冯、闫联军在中原战场中全面失败的最终原因是什么?_3、为什么那户人家会白白伤心一场? _4、从这两则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_方法总结:先读题,再读文章,树立阅读目标。 将词语还原在上下文中,解释本意,以及文中意义。 整体分析文章,抓住重点概括总结。 根据文章主旨谈自己的启发,避免跑题。 五、说明文阅读 牛我一直想不通,当年十二生肖排名竞选的时候,老牛竟然没有斗过耗子,屈居第二。照我看,论本领,论贡献,牛占鳌头,当之无愧。牛属于哺乳动物,身体近一米来高,体重数百公斤至千余公斤不等,非常健壮。它有一对镰刀般锋利的大角,既美观,又是保卫自己的武器。在农村,我们经常看到“斗牛”及牛用

8、角对付“侵略者”的精彩场面。牛的趾端有角质的蹄,不但可以使走路时更稳健,而且能够减轻长途跋涉的劳累。可尽管如此,牛却不像驴子那样乱踢人。牛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夏天,牛常用它驱赶蚊蝇。牛的上颚无门齿,胃分四室,因此也就有反刍的习性。吃下食物后,并不立即消化,而是先贮于胃内,休息时再把食物送回嘴里细加咀嚼。牛的种类很多,有水牛、黄牛、菜牛、乳牛,还有产于青藏高原的牦牛等。牛的全身都是宝。牛肉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节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牛皮是制皮革的好材料。此外,牛骨可制骨胶,牛毛可制成毛刷,牛角可做成精美的雕刻品。哦,对了,我每天必喝的牛奶也是牛奉献出来的 人们常用“力

9、大如牛”形容人的力量大,这正好从侧面说明了牛的力气大。正因为如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世代用人畜耕作的国度里,牛自然受到人们的重用。说起人对牛的役使,当追溯到奴隶社会。古罗马作家瓦罗把当时的工具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就是“哞哞叫的工具”牛。牛翻山越岭,不辞劳苦,帮助人们搞运输;牛成年累月地在磨房里,低着头,步履艰难地走啊走,磨着豆浆;春耕秋播,牛要犁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战争年代,牛还是疆场英雄呢。传说三国时,诸葛亮设计“火牛阵”,将尖刀绑在牛角上,在牛尾巴上系上鞭炮,驱使牛群冲向敌阵,把敌人杀得人仰马翻社会发展到今天,牛作出的贡献的确很大,可它依然默默地为人类服务着。大文豪鲁迅把“俯首甘为孺子牛

10、”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倡导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说到这里,我若有所悟。看来,牛当年之所以不和耗子争“第一”,正是它甘于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表现。这种谦逊美德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提高训练1、请给下列词语连线 力大如牛 比喻占首位或者第一名 默默无闻 指没有什么名声 兢兢业业 比喻力量、力气很大 独占鳌头 形容做事情谨慎、勤恳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牛的特点? _3、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牛属于哺乳动物,身体近一米来高,体重数百公斤至千余公斤不等,非常健壮。 ( ) (2)在战争年代,牛还是疆场英雄呢。传说三国时,诸葛亮设计“火牛阵”( ) (3)可尽管如此,牛不会像驴一样

11、乱踢人。 ( ) (4)它有一对镰刀般锋利的大角,既美观,又是保卫自己的武器。 ( )4、这篇短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_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 _ 说明文总结:逐段寻找中心句,具体分析说明方法,全篇看说明顺序。 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作比较:说明某些难以理解的事物,可以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

12、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名人名言、神话传说等) 常用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上下、左右、前后。时间顺序:事件的发展。 逻辑顺序:事情的发展、推理。家庭作业: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仓颉(j ji) 记载(zi zi) 徜徉(tng chng) 迂回(y y)解剖(pu p) 国子监(jin jin) 瑰宝(gu gu) 脂肪(zh zh)二、辨字组词仰( )聘( )楷( )尊( )抑( )骋 ( )谐( )遵( )三、依样画瓢例:莫(沙漠) (薄膜) (抚摸) (模仿)俞( ) ( ) ( ) ( )隹( ) ( ) ( ) (

13、 )四、找出谐音写在括号里。外甥打灯笼照旧( )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 上鞋不用锥子真好( )骑自行车下坡睬都不睬( ) 膝盖上钉掌离题太远( )五、课文传真 1、_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_、韩国等国文字产生了深远影响。 2、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_和_上的甲骨文。 3、兰亭序是_的书法作品,他被后人誉为“_”,玄秘塔碑是_的书法作品。 4、在文字发明之前,古人采用的是“_”的方法,还有的人曾经使用“物语”。 5、汉字演变发展的过程_-金文篆文-_-_.六、课外阅读 模糊语言的妙趣读阿凡提的故事,真令人忍俊不禁。且看其中的一则: 大阿訇理发总不给钱。

14、 一次,阿凡提给他刮脸时问:“你要眉毛吗?” “要,当然要!这还用问!” 飕飕几刀,阿凡提把眉毛刮下来递到大阿訇手中,阿訇哭笑不得谁叫他说“要”呢。 “你要胡子吗?”阿凡提又发问了。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阿訇赶紧说:“不要,不要!” 又是飕飕几刀,阿凡提将胡子刮下来扔到地上。 阿訇火了,阿凡提却说:“我不都是照您的吩咐做的吗?” 故事中的几个“要和不要”,可以作不同的解释,换句话说,它的语义具有模糊性。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人们不约而同地应用它。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虞侯受高太尉的指使,要在草料场害死林冲。陆虞侯鬼鬼祟祟引起茶酒店李小二的怀疑,赶忙报告林冲。林冲

15、问:那人生的什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侯。那泼溅贼也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你!显然,李小二使用的是模糊语言,提供的是一组模糊数据。“五短身材”到底短小程度如何?“白净面皮”,究竟白到什么地步?“没甚髭须”,应该怎样估算?“约有三十余岁”,是31 岁,抑或是35岁?有趣的是,根据李小二提供的数据,林冲迅速做出了判断,随后的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准确无误的。在司法和外交工作中,模糊语言具有特殊的意义。相传包拯初为定远县知县时,有意运用模糊语言巧断一桩婚姻案。主告人李侃从小与王氏小姐订婚,正当李家筹办婚事即将迎娶

16、新人之际,一场大火将李侃家产烧得精光。于是,嫌贫爱富的王小姐赖了婚,与财主翟员外之子翟秀才订了婚。李侃到县衙状告王氏。了解实情之后,包公心生一计,他让翟、王、李三人依次跪下:前头是翟秀才,中间是王小姐,最后是李侃。这时,包公开言道:“今日由王小姐自择夫婿。公堂之上不得戏言!王小姐是愿与前夫结婚,还是与后夫结婚?择谁是谁,不得改口,落墨为凭。”王小姐抬头一看,翟秀才正站在自己前头,于是脱口而出:“大人,小女子愿与前夫结婚。”包拯让三人落了手印,便哈哈一笑:“好!好!王小姐到底慧眼识人,不嫌贫爱富,可敬可嘉!李侃,你把她带回去成亲吧!”等王小姐醒悟过来,已是无法挽回了。原来,“前夫”“后夫”之说,

17、妙在各自都可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包拯正是利用语义的模糊性,巧设了逻辑上称为二难推理的圈套,诱使王小姐就范。基础训练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不禁 鬼鬼( )( ) ( )( )无误 ( )( )补牢平易( )( ) 宽宏( )( ) 冰清( )( ) 持之( )( )契而( )( ) 废寝( )( ) 守株( )( ) 不屈(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模( )糊 模( )样 了( )解 翟( )员外提高练习3、结合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模糊语言的用法。(1)“你要眉毛吗?”这里的“要”,阿訇的理解为_;而阿凡提的理解为_。(2)胡子呢?阿訇的意思是_;阿凡提的理解为:_。4、用“_”划出文中的两个过渡句。5、包公断案的故事中怎样巧妙使用模糊语言的?_6、请用模糊语言描述班里的某位同学,看看大家可以猜出来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