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 材料.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36365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沟通 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际沟通 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沟通 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沟通 材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 要:网络交往这一新的沟通方式在给大学生交往带来方便、高效、快捷、广泛的同时, 也对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产生不利的心理障碍, 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 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在现实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际沟通是大学生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互联网普及之前, 传统的人际沟通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写信、参加集体聚会等形式进行。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上网便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另一种重要的生活形态与文化。网络交友开始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人际沟通方式。网络交往在给大

2、学生交往带来方便、高效、快捷、广泛的同时, 也对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界定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因此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心理接触上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从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 过度沉迷于网络交往(网络聊天室、网恋、网婚等)的大学生容易患上网络综合症, 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障碍, 这种心理疾病正在吞噬着上网者的身心健康, 削弱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使

3、其对网络产生依赖,缺乏恒心, 产生惰性,引起情感自我的迷失,不喜欢与身边的人交往, 不参加集体活动,并导致学业出现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交往,还可以使大学生的集体与社会归属感消失, 心理幸福感降低, 孤独感与抑郁感增加,在现实世界交往中产生人际关系障碍。这种现实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知障碍。首先表现为疏于交往。由于网上交往的种种优势,使得大学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意义认识不足,以为这种虚拟世界的交际活动就可以满足人际交往的种种需要。他们在网上交往得越多, 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就越少。这种过重地依赖网络的间接交往而疏于现实的直接交往的人际交往方式,必然会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心灵孤寂

4、、自我封闭。其次表现为自轻自贱。愈是沉迷于网络,就愈是感到网络的深不可测, 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助,也就愈感到害怕与狂躁。于是,网络痴迷者常常出现自我评价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不能悦纳自己等现象, 严重的甚至有自杀的意念和行为。、个性障碍。首先表现为角色混乱。大学生在网络交际中以虚假的身份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体验着新的多重角色的乐趣。但这种多重角色的相互冲突、虚拟身份与真实身份的相互矛盾, 极易使他们无法将网络中的虚拟影像同现实中的真实自我统一起来。其次表现为感情虚伪。由于网络人际互动的符号化交流与面具性人格, 使得网络情感常常是虚假的, 这种网上交往的情感体验会被移植到现实人际交往中。

5、其三表现为孤独自得。沉溺于网络交际者, 下网即烦躁不安, 与人无语, 出现了所谓的“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这种现实人生中的“独孤大侠”式的生活, 会导致他们社会心理的分离, 集体观念的淡漠。其四表现为自我中心。由于他们在网络交往中应对自如, 在现实生活交往中处处受挫, 孤独感日益加重, 促使他们在网络虚拟人际互动中自我放纵、自夸自尊, 以引起网友的注意, 甚至不惜采取过激的言行。这种“自我中心”心态的日益膨胀, 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障碍的产生, 又使得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陷入束手无策或格格不入的窘迫境地。 、情绪障碍。网络世界是高科技筑成的虚拟空间, 最缺少的就是现实世界的人情

6、味。长期沉迷网络的网虫们甚至连基本的感情判断都会日益淡化, 人性的东西会逐渐减少。这种情绪体现在现实人际交往中, 势必导致他们的情绪过于内隐与稳定, 缺乏情感的感染力, 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 、语言障碍。一些沉迷于网上交际的大学生, 往往因为疏于现实交往, 将所有心事都交给了网友, 缺乏现实交往的动机, 导致其现实人际交往的勇气与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培养。他们在网上可以与网友甚至陌生网民侃侃而谈, 而在网下现实交际中却不善言辞, 他们感到只有网络交际才能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智慧与幽默的交际才能,于是, 他们更加青睐网络交际而回避现实交际, 其结果是,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 羞怯心理得

7、不到纠正,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在现实人群中更加沉默寡言, 性格更趋内向。、行为障碍。网络人际交往具有自由性、平等性、弱社会规范性的特点。大学生们参加网络人际互动没有社会角色的义务, 没有道德伦理的规范, 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管理, 更没有老师的监督, 这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社会规范性和道德约束力, 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也恣意妄为, 这势必造成他们不被他人接纳处处碰壁的尴尬局面。二、健全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素质 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 沉溺于网络交往并导致网络综合症的大学生比例虽然不是很大, 但网络交往导致的心理障碍的危害性却极大,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正常的学习

8、生活, 也对大学生现实的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交往发展友谊, 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提高其网络交往道德的自律性,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使用能力, 使网络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和全面发展, 是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重视网络心理教育, 搞好网络心理咨询大学的网络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对于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增进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提高学生人格水平和心理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网络的隐秘性特点, 大学生更愿意说出心里话, 而且由于网络交往时空的及时性、无限性和普遍

9、性特点, 更便于进行团体咨询、心理互助、多样化心理知识的普及等。因此, 可以在网上设立心理咨询主页, 定期更新有关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 并由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对访问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解答问题。当然, 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也应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因此,不但要重视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和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还应重视网络心理教育, 搞好网络心理咨询。 、对网上情感行为进行合理引导消极情绪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 大学生无论在网上或网下交往中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 寻找宣泄负面情绪的合理途径, 加强自己的修养, 开阔心胸,

10、冷静克制, 合理疏泄, 保持平和良好的心境, 才能在网上与网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情感环境, 大学生一方面可以在网上大胆而直接地与异性交往, 但另一方面, 这种真真假假的网婚、网恋又给大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了解网恋、网婚、网上交往特点,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恋、网友交往原则和观念, 教育大学生对其情感要进行合理控制、宣泄与适度调节, 使情感朝积极化、理性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同时, 还要在大学生中加强网上与网下婚恋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素质 克服自卑、悦纳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

11、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既能了解自己, 又能接受自己, 有自知之明,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不会因为自己的长相、经济条件、家庭背景而在社会交往中出现自卑心理, 逃避与人的现实交往。不能悦纳自己、有自卑心理的人, 在与他人交往时其常见的表现是犹豫、悲观、孤僻、自我封闭、言行被动, 在社交场合表现拘谨, 不敢抛头露面, 生怕当众出丑。这样的形象是不利于交往双方相互之间的关系正常发展的。过度沉溺于网上交往的大学生容易导致现实人际交往的冷漠。冷漠、孤独状态往往是个体压抑内心愤懑情绪或消极悲观情绪的一种表现, 他们表面孤独、冷漠, 内心却倍受痛苦、寂寞、不满、悲伤的煎熬,

12、 有强烈的压抑感。因此, 大学生一定要克服这种冷漠、孤独的心理状况, 打开闭锁的心灵, 积极投入到现实世界中, 与身边的同学、朋友发展友谊与爱情, 体验到真实世界生活的多姿多彩和温暖关怀, 摆脱冷漠与孤独的困扰。塑造健全人格, 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塑造健全的人格, 必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对自己人格的缺陷与弱点(如自卑、胆怯、抑郁、冷漠、懒惰、任性、自我中心等)予以纠正。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三)网络背景下人际交往范围的变化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从过去的宿舍交往为主,以班级交往为中心的学院式的现实为主的交往向以网络交际为主的

13、社会性方向发展,从校内向校际发展,从省内向省际发展,从国内向国际发展。交往的目的不仅局限在学习上,情感交流,游戏娱乐,也逐步扩展为利用信息资源和社会关系上。 交往模式的多维立体化,交往范围突破传统必然使交往对象多样化,也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同学,师生,父母子女之间的交往。网络时代的交往交流是主要从传统的同学关系向同龄关系发展,从单一的教育界向社会各界发展,交往层次多样化,交往特色同同性交往向异性交往发展。 (四)网络活动符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特征 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而相对年轻的特殊社会群体,富有敏感,自尊,活跃,好奇的心理特征。而网络活动具有以下的特征,正好符合大学生交际的心理需求:(1)平

14、等性。网络世界没有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方式,文化曾经等方面的差异显示,而是以互悦互重,平等友好的方式进行。(2)虚拟性。网友与网友之间可以不知哓对方的真实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生活经历,在现实社会中不发生任何联系,大学生可以选择这种交往方式向对方倾诉而并不用产生顾虑。一、问题提出:网络正在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的出现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网络正在日益深入大学生的生活。这个由鼠标、键盘和导线连成的网络世界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和负面两种影响,单就生活领域而言,网

15、络使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获得无限的提升和张扬,它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润滑剂的角色,缓解大学生的紧张心理,释放他们因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当大学生受到方方面面的刺激产生不良情绪时,心理学家所倡导的做法是适度适时地转移、倾诉与宣泄,而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打好基础。同时,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交流方式,它给人际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其内容。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充分肯定网络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奥尔特曼和泰勒(I. Al

16、tman & D. A. Taylor,1973)经过对人际关系的系统研究后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这四个阶段,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情感因素。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新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的同时,由于它自身的特点,给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确立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冲击了大学生之本应健康正常的情感发展与人际交流,从而导致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一系列人际障碍问题的出现。目前,关于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较多地注重于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对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等。而对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研究则较多地仅停留在网络对大

17、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这些现象之上。此类研究并没有深入讨论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原因。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并结合网络自身的特点,试图对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作进一步的挖掘,分析其产生影响的原因。二、大学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要分成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交往需要在人类需要层次中处于较高位置。研究表明,交往需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条件,长期缺乏交往需要会

18、导致个性变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的交往需要更为强烈、更为迫切。这是由其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所决定的。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7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的初、中期,这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与稳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大学生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要条件。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一份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成绩相比,如果前者不是更加重要的话,至少也是同样重要的。日本大型企业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注重独立人格甚于学习成绩。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

19、人的意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某种意义上讲是更好地关心自己。一个孤芳自赏的人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大学生应着力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着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精神上脱离对父母或成人的依赖,新的友伴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协调和适应,自我意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及对成人权威的抵触与反抗,竞争与对抗的激化等方面。因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和异性敏感性等特点。艾里克森(Erikson,1974)对青年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人际关系进行了长期研究,他认为这种人际关系建立在青年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情感焦点从家庭转向朋友,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就可能会有孤独、寂寞

20、的心理体验。对于大学新生,远离了亲人与中学时代的好友,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人际圈子,既缺乏心理准备,又缺少为人处世的经验。他们特别希望通过交往获得同伴的尊重和信任。对于高年级学生,即将踏上社会,面临更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重视人际交往,掌握各种交往技巧,成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品质。同时,随着性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向往美好的爱情,渴望与异性交往,与异性的关系也大大地发展了。总之,大学生交往的内容由娱乐型向知识型转化,人际关系也由玩伴向志同道合的生活之友发展。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封锁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

21、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都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现象,是其生理成熟与心理渐趋成熟的集中表现。而所有这些矛盾都贯穿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三、网络与大学生(一)网络迅速普及于高校,日益深入大学生生活1、网络使大学生如虎添翼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既取决于他们本身的条件,同时又取决于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时代的发展已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客观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日益发达,尤其是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为人们彼此间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网络空间好比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娱乐场所,也有各种各样的

22、人。在这个空间不仅可以获得和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Email、OICQ、IRC、BBS、网络虚拟社区等方式进行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等网络人际交往。高等学校接受高新技术成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互联网对高等学校的影响可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校园网的建设很快覆盖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高等学校周边地区针对大学生的网吧快速兴起。网络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人际关系空间和一个高速运转的信息系统,它不仅占据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休息时间,而且占据了部分大学生的上课学习时间。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成为大学生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使大学生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为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片土壤。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目前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20%,是上网用户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其中,高校学生达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