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及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5406348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及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及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及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及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峡及课外对比阅读 一、(2021安徽)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6分)【甲】三峡第1、2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不以疾也。)【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油盎:油瓶。罅:裂缝。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 沿:_(2)不以疾也 疾:_(3)发大溪口

2、发:_(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_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等到夏秋水涨时,_ 。(2分)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注:【甲】文画线句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二、【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0分)三峡全文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自三峡七百里中太守自谓也自力更生B. 略无阙处略无慕艳意雄才大

3、略C. 隐天蔽日若隐若现隐姓埋名D. 属引凄异引喻失义抛砖引玉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作者在描写三峡春冬之景时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2分)4. 水经注中,不同的水有不同的姿态。请你根据三峡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水各有怎样的特点。(4分)【链接材料一】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节选自水经注黄牛滩,有删改)注:径:经过。成就:

4、造就。这里是“自然”的意思。纡:弯曲、绕弯。信宿:连宿两夜。【链接材料二】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险四绝。南有夷望溪水,南出重山,远注沅。沅水又东得关下山,东带关溪,泻注沅渎。沅水又东历临沅县西,为明月池白壁湾。湾状半月,清潭镜澈,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响不断。行者莫不拥楫嬉游,徘徊爱玩。沅水又东,历三石涧,鼎足均峙,秀若削成,其侧茂竹便娟,致可玩也。又东带绿萝山,绿萝蒙羃,颓岩临水,实钓渚渔咏之胜地,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节选自水经注沅水,有删改)注:沅(yun):即沅江,发源于贵州,流入湖南。渎:大河,大川。鼎足均峙:三石并立,距离匀称。便娟:轻盈美好的样子。蒙羃(m):覆盖

5、,遮掩。【拓展设问】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B. 回清倒影 清:清澈C. 莫得究焉 莫:没有谁D. 沅水又东 东:向东2. 三峡与链接材料一的篇末都引用了歌谣,请分别简析其作用。(4分)三、【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三峡全文(二)孤帆落照中,见青山映带,征鸿回渚,争栖竞啄,宿水鸣云,声凄夜月,秋飙萧瑟,听之黯然。遂使一夜西风,寒生露白。万山深处,一泓涧水,四周削壁,石磴崭岩,丛木蓊郁,老猿穴其中,古松屈曲,高拂云巅,鹤来时栖其顶。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风声鹤唳,隙呖惊霜,闻

6、之令人凄绝。(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有删改)注:征鸿:远飞的大雁。渚:水中的小块陆地。飙(bio):狂风。呖(l):拟声词。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略无阙处必能裨补阙漏B. 沿溯阻绝追本溯源C. 或王命急宣乃丹书帛曰“陈胜王”D. 争栖竞啄沉鳞竞跃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语段(一)为什么先写夏景而后写春冬、秋之景?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2分)4.语段(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语段(一)中的哪个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知识积累:富贵不能淫及课外对比阅读一、(2020河南1

7、417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富贵不能淫全文(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 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矧(shn):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这里指被流放。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丈夫之冠也 冠:_(2)得志,与民由之 由:_2. 把下面的句

8、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二、(2021湖南衡阳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富贵不能淫全文(二)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 “微与!其嗟也,可去; 其谢也,可

9、食。”(节选自礼记檀弓)注:饥:饥荒。黔敖:齐国富商。 蒙袂(mi) 辑屦(j): 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从:跟着, 追着。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B.安居而天下熄 不可久居 居安思危C.戒之曰 必敬必戒 戒骄戒躁D.行天下之大道 独行其道 道听途说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以顺为正者 以至于斯也往之女家 曾子闻之A.相同,相同B.相同,不相同C.不相同,相同D.不相同,不相同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1)得志,与民

10、由之。 (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4.下列对语段(一)(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语段(一)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B.语段(一)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C.语段(二)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D.语段(二)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语段(一)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及课外对比阅读【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二)成都之围也,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

11、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时议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诸将。赵云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备从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预:干涉,参与。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人深思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一反三C.行拂乱其所为 春风拂面D.国恒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语段(一)中作者

12、认为造就人才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4.语段(二)中赵云的治国观点是什么?他的治国观点让你联想到语段(一)中的哪句话?(2分)【解检新题型】下列对语段(一)相关内容的解说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指出了经受艰苦磨炼的益处:一是培养坚强的意志,二是强健体魄。B.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炼。C.文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D.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0分)生于忧

13、患,死于安乐全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B.衡于虑 衡:平衡C.而后喻 喻:了解、明白D.人恒过 过:犯错误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 文章第2段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是怎样证明论点的。(2分)4.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提到了本国稳定与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关系。请简要分析二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的。(4分)【链接材料】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羁旅侨士,重帑在外,上间谋计,下与民事者,可亡也。民信其相,下不能其上,主爱信之而弗能废者,

14、可亡也。境内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课试,而好以名问举错,羁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节选自韩非子亡征,有删改)注:帑(tng):收藏钱财的库房。相:相国。下不能其上:下面不服从君主。课试:指考核政绩。问举错:指任免官员。陵:侵犯,欺侮。【解检新题型】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为人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文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明理由。(3分)【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然后能改 改:_(2)征于色 征: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阅读文章,以“舜发于

15、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句子为例,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2分)4.结合本文及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认为成为人才应该具有哪些品质。(4分)【链接材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乃发兵伐吴。吴师败。(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黄池:又名黄亭。在今河南封丘县。【解检新题型】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句话的理解。(4分)饮酒(其五)【常考名句理解】(

16、1)陶渊明饮酒(其五)以“_,_”写出了人之闲逸而自在,山之静穆而高远,创造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鸟儿结伴归巢的诗句是:_,_。(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_,_。1.诗人在开篇提出“结庐在人境”,后面紧接着写“而无车马喧”,既在“人境”,为何又无“车马喧”。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2分)2.(2018备用题)“淡而有味”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简要分析。(2分)3.(2010河南)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4.(2

17、010河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5.(教材思考探究)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2分)6.(教参问题探究变式)(2018备用题)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该如何理解?(2分)7.一位同学想知道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桃花源记的创作顺序,下面是他找到的资料,请你据此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分)链接材料:陶渊明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他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义熙元年,他辞去

18、了彭泽县令,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在刘裕杀害晋恭帝后,陶渊明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春望【常考名句理解】(1)春望中,写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生出感时伤世的感情的句子是:_,_。(2)春望中写战火连绵时,强烈思念妻子儿女的句子是:_,_。(3)杜甫在春望中“_,_。”两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以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的悲凉景象。1.(2013河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2.在班级的“诗词大会”“你说我猜”环节,要求

19、同学们根据所给出的线索猜出某两句诗歌,请你在下面的三条线索之外再添加一条线索,让同学们将答案锁定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分)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本诗的作者被后人称为“诗圣”。B. 这首诗是诗人于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C. 这两句诗中有两个词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D._。3.对诗歌颔联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落泪,二是花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3分)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该诗结尾两句。(2分)6.(教材积累拓展)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

20、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4分)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7.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次北固山下春望渔家傲秋思天净沙秋思几首古诗词曲。请根据诗词曲所抒发情感相近的特点,给诗集命名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雁门太守行【常考名句理解】(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_,_。(2)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直接表现将士忘身报国之情的句子是:_,_。(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_,_。1.请从炼

21、字或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进行赏析。(2分)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进行赏析。(2分)3.(教材思考探究)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面面。(3分)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不断,故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诗歌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C.“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

22、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最后两句运用燕昭王在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5.(2021平顶山二模改编)本诗与过零丁洋的最后两句都表达了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2分)赤壁【常考名句理解】(1)杜牧在赤壁中写兴感之由,显示他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的句子是:_,_。(2)赤壁中诗人反说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影响,含蓄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之气的句子是:_,_。1. 请结合“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诗词中“借物起兴”的特点。(3分)2. 请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

23、。(2分)3.(教材思考探究)赤壁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分)4.请结合赤壁和泊秦淮的具体内容,分别说出作者是如何借“东风”和“商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4分)渔家傲【常考名句理解】(1)李清照渔家傲中的语句“_,_”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2)渔家傲中表明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国难当头而文章无用的句子是:_,_。(3)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_。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展现的画面。(2分)2.“星河欲转

24、千帆舞”中的“转”“舞”二字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任选一字进行赏析。(2分)4.(2020广西柳州)“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2分)5.(2021郑州二模)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用“接”“连”二字连接多个意象,展现出一幅浑然无际的壮美画面。B.这首词以天帝与“我”之间的问答勾连上下两片,衔接紧密,一气呵成。C.“日暮”与前文的“晓”字照应,突出跋涉寻觅之久,暗寓年华老去之感。D.“谩有”意为徒有、空有,这是

25、作者的自谦之辞,表现了她对天帝的敬重。6.李清照的诗词以婉约细腻为主,但本首词却雄奇奔放,请阅读下面这首如梦令,简要分析本首词与如梦令风格的不同。(2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浣溪沙【常考名句理解】(1)晏殊在浣溪沙中感慨时光流逝,透露出某种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2)晏殊在浣溪沙中以“_,_”两句写对酒听歌,也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2.请从意象或修辞的角度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进行赏析。(2分)3. “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

26、,请简要赏析。(2分)4.下列与“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都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的一项是(2分)()A.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黄鹤楼【常考名句理解】(1)黄鹤楼中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的句子是:_,_。(2)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使用叠字,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的句子是:_,_。(3)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游子之身凭栏远望,故乡却为

27、雾霭所隔,望而不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句子是:_?_。1.这首诗从神话传说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2. 诗歌中有两个“空”字,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3分)3.请分析颈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2分)4.(2021许昌二模)请选取一个角度,赏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5.(教材思考探究)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2分)6.(教参问题探究)本诗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啰唆之感,是什么原因?(2分)7.(2021平顶山三模)王湾次北固山下和本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分析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思乡之情的。(2分)8

28、. 请结合诗意,分别对“白云千载空悠悠”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中的“悠悠”进行赏析。(2分)使至塞上【常考名句理解】(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实写所见景物,即景生情,并以景物自比,抒发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_,_。(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_,_。(3)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_,_。(4)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_,_。1.“单车欲问边”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2分)3. 下面是学习本诗时,老师在课件中插入的一幅图片,请你说出这幅图的

29、对应诗句,并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其所展现的画面。(3分)3.请找出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相呼应的诗句,并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2分)4.(教材思考探究)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3分)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B.本诗描写了“蓬草”“大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雄奇、苍茫的意境。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景象与渔家傲秋思中

30、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相似。D.诗歌尾联暗用“燕然山”的典故,既表现了边塞战争的胜利,又符合诗人出使劳军的目的。6.本诗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都以比喻来书写自己的身世,你更喜欢哪种比喻?请说明原因。(3分)7.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请简要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王维鹿柴中“返景注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意境创设上分别是如何体现“诗中有画”这一特点的。(3分)注:返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钱塘湖春行【常考名句理解】(1)钱塘湖春行中用动态美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景图的句子是:_,_。(2)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

31、收和诗人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_,_。(3)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_,_。1.这首诗以“_”字为线索,处处紧扣环境和_特征,描绘了春水初涨、_、_、花迷人眼、草没马蹄等五幅迷人的西湖早春图。(4分)2.(2019备用题)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3.颔联中的“谁家”如改为“数家”,似与“几处”对仗更工整,效果更佳,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理由。(3分)4.古代诗词讲究炼字,颈联中的“乱”和“浅”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5.(2019)“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句中的“行不足”三字最有表现力,请结合整

32、首诗赏析。(2分)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等。B.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C.颔联用“早”和“新”形容“莺”和“燕”,抓住了初春的季节特征,描绘西湖的盎然生机。D.尾联用“最爱”一词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7.(2021云南省卷)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2分)14八年级上册(易错字)14. 三峡北魏郦道元

33、(1)两岸_山,略无_处。(2)重岩_ _,隐天_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_月。(3)至于夏水_ _,沿_阻绝。(4)则素_绿_,回_倒影,绝_多生怪_。(5)_荣_茂,良多趣味。(6)常有高_长_,_引_异。15.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1)两岸石_,五色交_。(2)_林_竹,四时_备。(3)夕日欲_,沉_ _跃。16.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1)怀民亦未_,相_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_、_交横,_竹_影也。17. 富贵不能淫孟子(1)一_而_ _ _,安居而天下_。(2)富贵不能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_。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困于心,_于虑,而后_;_于色,

34、发于声,而后_。(2)入则无法家_ 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_亡。19. 黄鹤楼唐崔颢(1)黄鹤一去不复_,白云千_空_ _。(2)晴川_ _汉阳树,芳草_ _ _ _ _。(3)日_乡关何处是?_波江上使人愁。20. 使至塞上唐王维(1)征_出_ _,归_入胡天。(2)大_ _烟直,长河落日_。(3)_关逢_骑,都护在_然。21.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1)孤山寺北_亭西,水面初平云_低。(2)几处早_争暖树,谁家新_ _春泥。(3)乱花_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_。22.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1)结_在人_,而无车马_。(2)问君何能_?心远地自_。(3)采菊东_下,_然见南山。(4)此中

35、有_意,欲_已忘言。23. 春望唐杜甫(1)感时花_泪,恨别鸟惊心。(2)_火连三月,家书_万金。(3)白头_更短,浑欲不胜_。24.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黑云压城城欲_,甲光向日金_开。(2)_声满天秋色里,塞上_ _凝夜_。(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_玉龙为君死。25. 赤壁唐杜牧(1)折_沉沙铁未_,自将_洗认前朝。(2)东风不与周_便,铜_春深锁二乔。26.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1)仿佛梦_归帝所,闻天语,_问我归何处。(2)我报路长_日_,学诗_有惊人句。(3)九万里风_正举。风休住,_舟吹取三山去!27.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无可_何花落去,似曾相识_归来。小园香_独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