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_张振敏.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400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_张振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_张振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_张振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_张振敏.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6 期 总第 122 期 2012 年 11 月 山 东 财 政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No 6 Vol 122 Nov 2012 金 融 机 构 对 于 绿 色 金 融的 经 营 战 略 张 振敏 ( 山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 , , 摘 要 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同时 绿色经济的发展也呼 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不断 健全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则是其核心举措之一。构建完善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必须要不

2、断健全绿色 金融市场、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创新绿色金融工具; 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制度 中图分类号: F83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670( 2012) 06 0034 06 一 、 引 言 , 。 寻求世界经济在重振增长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 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 各国 政府为同时解决现经济存在的两个问题 即就业和发掘新增长动力而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 为了同时解决就 业岗位少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经济动力不足现象,并以追求减少碳的消费为方向的绿色增长在全世界主要国 家克服全球经济危机中备受瞩目。金融危机催

3、生了以低碳为代表的绿色革命,为世界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可 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绿色增长的意思是把经济系统低碳化和以绿色产业 化为基础加速经济成长力。这里 所说的低碳化是减少在经济活动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我国要积极面对和对应温室效应问题。通过绿色产业化 环境亲和商业模型开发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绿色金融是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的新经济增长动力。绿色增长( green growth) 是在保护环 境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 是全球金融危机后, ,国际社会所呼吁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即生态环保性的新的经济, 增长机会。新增长机会包括环境和增长这两个概念。支持这种绿色经济增长的金融就叫做绿色金融。绿色 金融

4、也是 支援绿色经济活动的金融产业的一部分,可把它看成同时追求在金融产业发展的同时改善环境及经 济增长综合性目标面向未来的金融形态。即,支持绿色增长的金融和防止环境恶化的金融。对恶化环境的产 业减少支援的结果,就是转换成增加对和谐环境产业的支持。 20 世纪后地球的平均温度在持续上升,地球的温室化引起北极冰川融化结果海平面升高,世界气候异 常。环境科学家们指出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因为产业化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所以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社会为了持久对应气候变化,从很早以前就开始通过如同全球协议一样的京 东协议减少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京都协议书适用时间到 2012 年结束的以后,将开始新的全球

5、协商,按现状来看我国不会被排除在适用对 收 稿日期: 2012 09 04 作 者简介 张振敏 : ,女 上海人, ,博士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多国贸易中 的绿色金融协作: 。 34 第 6 期 。 2012 , 张振敏 金融机构对 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 。 象国的行列 因我国从 年开始就被指定 和其它发达国家一样把碳排放量要减少到特定水准下 届时 会对我国的企业按企业类别或产业的类别不同给予不同标准的碳排放量。这样的话可能会把商业模式从以 前的一元体系变成要同时考虑货币和碳排放量的二元体系。为 了把这种二元模式转换成过去以货币为中心 的一元化体系我们要通过交易碳排放量的

6、市场机制来进行。 碳价格模式的转换对企业是把双刃剑。既有机会、也会使企业面临风险。如过去市场占有率高收益好的 企业会因碳排放费用而使竞争力下降 而过去因收益不好连投资价值的都没有的项目也许会因这个模式而使, 其竞争力上升 。 低碳化政策加剧了碳排放量限制,因这种限制企业会努力去适应和面对这种模式。这种努力会以绿色市 场( Green Marketing) ,绿色产品设计 ( Green Product Design) ,绿色供应 链管理( Green Supply ChainManage- ment) 等形态出现。为适应气候变化的碳价格决定政策 将使某些产业和企业加剧自身的风险, 。同时另外一

7、 些产业和企业会加以利用这一机会。分析哪类企业和产业可利用这一机会情报,也是下一步金融机构和金融 市场在收集企业情报时应增加的内容 以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 。 本论文将探讨在绿色金融体制下海外 金融机构控件中有多少是和绿色金融相关联的。金融机构中绿色 金融控件构成的决定因数主要是由企业董事会和企业结构决定的。看发达国家支持绿色金融的企业控件基 准评价( 标杆瞄准) ,在我国的金融机构控件( 公司治理) 方面,对比绿色增长时代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要做哪 些准备。 二 、 先 进 金融 机 构 绿色 金 融经 营 战略 、 。 以发达国家先导的金融机构已经对碳价格的投资 贷款和其它相

8、关经营活动制定了决策 发达国家努力 开发与温室碳排放相关的新市场,并同时努力向世人明示减少碳排除,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重要性。美国 非官方的色瑞斯 对环境负责的经济联合公司 总部在德国的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早在 2008 年 1 月就对市值基准前 40 位的大型金融机构从企业治理侧面做 了调查研究。他们研究了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对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并对此 进行了评价并发表了报告书。这 40 家金融机构的市值总额占全世界金融机构市值总额的 60% 。 这 40 家大型金融机构中由综合性银行( 如: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 UBS,美国花旗银行 Citi 等) 29 个,投资银

9、 行 5 个,资产管理公司 6 个组成。中北美籍的金融机构 19 个,欧洲籍 15 个,亚洲籍 5 个,再有其它地区籍 1 个等组成。 为了能说明问题,色瑞斯( CERES) 锁定了 14 项与气候变化相关联的金融企业机构中主要要件。报告书 以被锁定这 14 个项要件为基准对金融企业机构逐一调查并予以评价。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将调查结果公布于 众。 14 项与气候变化关联的调查项目中 主要的金融企业部门包括, : 监督 委员会 ( Board Oversight ) ,管理运营 ( Management Execution) ,公示( Public Disclosure) ,碳排放权会计( Emi

10、ssions Accounting) ,战略计划( Strategic Planning) 等。 色瑞斯( CERES) 的评价结果: 据调查结果显示,就在应对气侯变化的对策方面,监督委员会( Board Over- sight) 的部门,优秀的金融机构有,荷兰银行 、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汇丰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瑞士联合 银 行集团等金融机构。特别是汇丰银行在 16 分为满分情况下,得了 13 分。汇丰银行情况是,赋予了企业责 任委员会环境及气候变化相关的监视责任,积极参与公司的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就管理运营( Management CERES 总部在德国的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目前 荷兰最

11、大的银行,它的经营范围遍布世界。目前在全球 60 多个国家拥有超过 3000 个服务据点。35 1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Exection) 、 、 ( ) 、 、 2012 年 方面的优秀金融机构有荷兰银行 美国花旗银行 农业信贷银行 法国 高盛银行 苏格兰哈里法克 斯银行、汇 丰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 。 , 。荷兰银行的情况是在理事会议程中直接提出制定了减少了碳排放数 2 4 , 4 。 量 因此 在关于碳排放量的控制指标的项目 中以 分为满分 荷兰银行得了满分 分 高盛银行在最高 经营中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得到了肯定,在 3 项目中得了以 6 分为满分的 6 分。在环境市场危险管理中加 拿大

12、皇家银行 美洲银行 美国 美国花旗银行 富通集团 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 汇丰银行 高盛银行 美林集团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 、加拿大皇家银行、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从 1992 年就开始 建立了环境风险管理的专门担当部门 得了 分满分的 分 瑞士信贷集团 把职员的评价成果与能源节 约相关联的 5 项目中得了 2 分满分的 1 分。 在公开披露信息( Public Disclosure) 方面,丰业银行 ( 诺伐斯科西亚银行,加拿大) 在项目 6 中得了以 8 分为满分中的最高分数 4 分 在项目, 7 中美洲银行( 美国) 得了以 10 分为满分的 10 分。碳排放权会计( Emis

13、- sions Accounting) 相关联项目中,美国花旗银行实施方案得到了承认并获得以 14 分为满分的 10 分,是这个领 域的最高分。 在投资商品方面,荷兰银行、瑞士信贷集团、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 、汇丰银行,荷兰国际集团 、摩 根大 通银行( 美国) ,美林集团还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等金融机构比较突出。零售商品的情况,美洲银行( 美国) 和英国巴克莱银行 和法国巴黎银行 ,富通集团等金融机构比较突出,与碳排放交易关联的金融机构有美洲 银行,巴克莱银行。根据金融机构综合成绩来看,从金融机构气候变化的应对部门所得分数来看银行比证券 投资( IB: Introducing Broker) 和

14、资产运用公司所得分数更高。这是因为银行贷款给与了暴露在气候变化风险 下的产业或企业 。 三 、 对 我国 金 融 机构 经 营的 启 示 、 , 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绿色经济发展呼唤着与之相 加拿 大皇家银行成立于 1869 年,是加拿大市值最高、资产最大的银行,也是北美领 先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公司之一。 富通 集团( Fortis) 富通集 团成立于 1990 年,是一家活 跃于世界保 险,银 行和投资领 域,享誉全球的 国际性金融 服务 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美 林集团成立于 1885 年,是一家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公司 其 资本额高达,

15、 235 亿美元,在幸福杂志全球 500 家大公司排名 中,位列证券业第一。 2000 年 9 月 29 日由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组成,于 2003 年 1 月成立,资本金 1 兆 5409 亿日元,为世界 金融集团 之首。 全球 知名金融机构, 2001 年度全球财富 500 强排名第 38 位。 全球 知名金融机构, 2001 年度全球财富 500 强排名第 404 位。 德意 志银行股份公司( Deutsche Bank) 是一家私 人拥 有的股 份公 司,是德国 最大 的银行 和世 界上 最主要 的金 融机构 之 一,总部设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荷兰 国际集团( In

16、ternationale Nederlanden Group) 是在 1991 年由荷兰国民人 寿保险公司和荷兰 邮政银行集 团合并组成 的 综合性财 政 金融集团。据美国财富( FORTUNES) 杂志统计,以资产净值计 算 荷 兰国际 集团位 居全球, 500 家 大企业 的第 9 位。 在提供综 合性金融财经业务方面( 银行与保险业务) ,居世界第 3 位。 巴克 莱银行是位于汇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的英国 第三大银行 公司。 1998 年 总资产 为 3652 亿 美元。巴克 莱银 行在全球 约 60 个国家经营业务,在英国设有 2100 多家分行 。巴 克莱银行经 营消费及 公司

17、银行 、信 用卡、抵押贷 款、代管 、及租 赁业务 ,此外还提供私人银行业务。 法国 巴黎银行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全球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获标准普尔评为全球四大银行之一,集团业务遍及全球 逾 85 个国家 ,在企业及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服务,以及零售银行三方面均稳占重要位置 。 36 2 第 6 期 。 , 张振敏 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 , 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 毫无疑问 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 , , 。政府为了解决由于全球经济低增 。 长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

18、响 及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萎缩 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的新模式 在全世界 一同 对抗气候变化的前提下,低碳绿色增长很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再度出现活力的突破口。为了转换成这种经济模 式,从资本主义模式的方法论上看,金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跟进时代脚步,我国金融机构在市场上 供应了多种绿色金融商品并已受人们瞩目。但我们现在的绿色金融产品,从支援绿色产业的绿色金融本质上 看,其作用还是非常有限。在碳价格决定的新模式中 我国金融机构要确实做好风险管理和增长追求, ,防范和 控制各种风险。绿色金融,特别是碳金融属于新的业务领域,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不仅存在市场风险( 包括 市场利率和汇率风险) 、信用风

19、险和操作风险,而且也存在着政策风险、法律风险以及项目建设风险、涉及相 关核证机构的道德风险等。另外 值得关注的是, ,当前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 还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因此,金融机构应主要采取事前性的风险防范手段,降低和转移风险。这就需要我 们 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等方面做好适应这种模式的准备。我们要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侧面,尽快对应发达 国家金融机构气候变化的测试基准,使我们金融机构得以尽快地建立应对气候的金融法律体系。 虽然最近国内金融机关也准备了绿色相关金融产品及各种制度,还出现了支持绿色增长产业的绿色金 融,但因存在内在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性,未准备绿色企业指定制度的

20、多样性,可以说是处在还没有制度性基础 设施的初级阶段。以银行为中心出现了关于绿色金融的商品,给予对参加低碳经济活动的加入者提供优惠, 或把银行收益的一部分转换为支持低碳团体的支援金, 或对支持绿色增长企业提供优惠,或新生能源等,对关 于低碳企业给出贷款,但还是缺乏在民间银行关于绿色金融的存款,和通过存款连接绿色贷款的银行起引导 作用。缺乏以政策金融形态的政策金融公司进出口银行等,对于绿色产业的政策支持。 我国金融机构及以后发展方向应该是: 第一,确立对绿色金融的正确概念并提高全社会的认识。要正确区分以改善绿色金融环境为中心的 “ 环 境风险管理 ” 的概念和通过绿色技术等支持增长为中心的 “

21、绿色增长金融支持 ” 的关系。同时要整个社会达 成共识。认识到绿色增长是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 绿色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第二,为了促进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的建立,有必要设立通过政府和监督机关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首 先政府和政府相关各部门要为绿色增长的基础设施的建立,做好充分完善的前期工作。有必要形成政府各部 属间的相关数据统一管理。在信贷的审查时,公布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的情报,反映银行信贷管理非财务风险 的制度、贷款者责任制度等,为灵活性、多样化的绿色金融战略措施确立和实行政府部门高效率的团队合作。 特别是要确保与其它国家环境制度和金融商品的贯通。通过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来达到

22、对环境制度和金融法 律商品 的市场信赖性、公正性及透明度。再者,除了政府预算支持外,整个社会的责任投资和金融机关的绿色 增长资金也要给予支持。要考虑建立绿色增长的概念政府。政府应该对金融机关对政府所属金融机构的贷 款资金流程和分配的方案进行必要指导和监督。 第三,强化绿色金融机构的作用。金融机关通过增大收益、管理风险、采购资金,节约成本等效率的改善, 维持可持续经营。即,金融机构要以手中金融权为创立绿色金融实践机会,在规划好金融记过的事业战略前 提下,系统化地整合和支持金融机构的绿色增长项目的发展。应通过公开情报信息、对绿色项目的评价 等方 法,确立绿色金融的投资原则为: 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绿

23、色成长的项目。 要制定支持绿色金融的银行和金融投资公司的有效方案。银行以抑制企业破坏环境的项目投资。建立 可持续的银行信贷系统,以保证银行可持续经营风险和信贷 DB( 回收率及破产率等) 。金融投资公司应开发 支持绿色增长、绿色技术为方向证劵,通过证券化过程对环境技术企业供给资金,并且促进绿色产业股票指数 和绿色经营指数的开发等。 37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2 年 第四,要积极地培养绿色产业的投资者和绿色专门人才 。在国 外多数存在能源环境对冲基金 ( Energy Environmental Hedge Fund) ,要专门培养绿色增长内在的风险回报( risk-return profi

24、le) 投资者和与环境要素 相关环境审查员等专门人才。 第五,为了限制全球温室化的发展,减少温室化气体的排放,建立最有效率性 “ 碳市场 ” 机制 。要有效 利用 “ 碳市场 ” 减少温室化气体排放,首先要建立排放权制度,确立控制温室气体的体系,国家计划性的改善 和运营控制碳排放市场,要灵活应用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派生商品市场,发展 CDM 事业,鼓励碳排出权利的 进出口。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机构在目前的低碳绿色增长时代,应尽快做出反映气候变化的证券资产组合的再评 价体系,以便顺势创出对应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工具,并及时对这些金融工具进行恰当的分析、评价、交易和保 存,随时对冲( 被新的绿色金融工具

25、取代) 。 积极发展绿色保险、推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积极开发 绿色证劵,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企业中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绿色证券政策可从资金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发展,但这仅仅是从间接融资上来进行控制。随着 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上市融资。因此,绿色证券政策从直接融资的角度限制 了污染,并将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 还有银行要及时与相关企业互动 及时了解相关企业的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但是对气候变化, 金融机构内部的企业治理也是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反映气候变化的风险再评价投

26、资组合( portfolio) 中, 风险管理系统中碳排放风险也应该被考虑进去。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加入碳排放风险也是企业治理中董事会 最首要考虑的事情。要形成自我创新和品牌管理及利害关系者的互助,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起着基础作用。商 业银行可探索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用于节能减排和碳交易项目,给客户一定的优惠以鼓励其更多使用节能 产品。 金融机构不仅要参与限制温室气体 的排放还要参与温室化防治。温室效应还可能会影响到产品成本、证 券价格、信用,还涉及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金融机构会应以积极的姿态来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会。金融机构的经营者和理事会要 树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企业的公司治理原则。为

27、了实现支援绿色产业的绿色金融 有关金融机构的理事会能, 动地应对气候变化是最为关键的。在实现理事会提出的长远规划战略指标的同时,金融机构的管理团队应积 极响应董事会的战略目标。同时 董事会也要启动为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项目负责人的奖励补偿制度, ,以 促进长远战略目标的达成。 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面对全球标准的公司治理来看,现在我国金融机构正在对怎样应对在 气候变化中公司治理采取积极的对应战略。 参考文献: 1韩具真正 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 C 韩国 绿色金融协会研讨会资料 , 2009( 5) : 35 50 2 WORLD BANK State And Trend Of

28、The CarbonMarket 2010 R / OL http: / /www si tere sources worldbank org / 3曾刚 ,万志宏 国际碳金融市场: 现状、问题与前景 J 中国金融, 2009( 24) : 19 25 38 3 第 6 期 张振敏 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Regards to Green Finance ZHANG Zhen-min ( School of Finance, Shandong University o

29、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will be an important step in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which in turn entails the adjustment of the green financial system To constantly perfect and complete the green financial system is centr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30、 green economy which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build a sound system of green finance in China, it is of necessity to constantly develop the green financial market, gr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effective green finance supervision Key words : green finance;

31、green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no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green financial system ( 责任编辑 王向成 ) ( 上接第 12 页 ) Inclusive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Selection HE Zhong-hua (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Inclusive development refers

32、 to the relationship which can balance the man-man relationshi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man, so as to achieve a positive-sum game between the two relations, and meanwhile grasp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oday and future perfectly It requires an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33、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man and nature relationship; in the man-man relationship, it requires that the fruit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ust be shared by all members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ome peoples condi- tions should not be based on sacrificing othersbenefits; in terms of

34、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e have to maintain the shared competency of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among the contemporary; we have to achieve the balance and consideration between contemporary and futurity in the aspects of resources and in- terests ,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development chance and ability of the futurity to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contempora- ries Key words: inclusive develop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tually beneficial; equality; zero-sum game ( 责任编辑 李秀荣 )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