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压力压强.docx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395127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讲 压力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6讲 压力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讲 压力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讲 压力压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六讲 压力和压强专题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 定义: 叫压力。(2)重为G的物体在下列情况下静止不动,计算接触面受压力的大小。FFFFF 2、压力作用效果与 , 有关。本实验采用了 法。 (1)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法。3、压强: 定义: 叫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 物理量压强公式 单位: 特例:对于放在桌面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 P=.104Pa 它表示: 增大压强的方法: 或 减小压强的方法: 或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2、液体压强的特点: 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 和 有关。 压强

2、越大 压强越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液体压强公式 :三、液体压力和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先用公式: 算 ,再用公式: 算固体压力和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先用公式: 算 ,再用公式: 算 二.考点导析例1一块长文体肥皂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P,若沿竖直方向切去,则剩余部分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 ):A、 P B、P C、P D、2P例2如图,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的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半高度,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P甲P乙 D.无法判断变式1:甲竖直切去3/4;乙竖直切去1/4变式2

3、:都水平切去相同的高度h例3:如图,三个容器质量相同,底面积相等到,将里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后,试比较:水对底的压强: P甲 P乙 P丙 水对底的压力:F甲 F乙 F丙变式1:若在这三个容器中装入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液体对底的压强: P甲 P乙 P丙 液体对底的压力:F甲 F乙 F丙变式2:若在这三个容器中装入质量相同的酒精、水和硫酸液体对底的压强: P甲 P乙 P丙 液体对底的压力:F甲 F乙 F丙例4一个纪念碑的质量是100吨,立在一块基石上面,基石高1米,它的密度是2.0103千克/米3。如果地面所受的压强不超过6.86104帕斯卡,求基石的底面积至少要多大?甲乙例5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两容

4、器甲、乙,容器重力相同,两容器中装有同样深度的同种液体,则两容器中液体对底部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的关系是( )A、P甲P乙 P甲P乙 B、 P甲=P乙 P甲=P乙 C、P甲=P乙 P甲P乙 D、P甲P乙 P甲 P2; P1/ P2/ B.P1 = P2; P1/ P2/C.P1 P2; P1/ P2 B.F1=F2,P1F2,P1=P2 D.F1G2,F1F2 BG1G2,F1F2 CG1G2,F1F2 DG1F2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

5、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甲乙 5.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如图所示,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A、P1+P2 B、P12+P22 C、(P13+P23)/ P22 D、(P13+P23)/ P126.如图 所示,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取走金属块A ,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2 , 边长之比l1l2 = 23 ,已知P1 P2=32 ,则金属块A 与金属块B 的

6、密度之比为 .7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已知: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cm、10cm, 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4, A对B的压强是2000Pa, B的密度是3103kg/m3.求: (1) 圆柱体A的密度;(2) B对地的压强(g10N/kg).h图148.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14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

7、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小组槽中液体密度(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深度h(米)管口面积S(10-4米2)质量m(10-3千克)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帕)甲0.810.0552039220.154078430.2580156840.2101601568乙1.050.0552549060.155098070.251001960丙1.280.0553058890.15601176100.25120

8、2352在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 初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 (选填“有关”或“无关”)。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甲、乙、丙)满足关系 ,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9.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长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 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2/5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发生形变(不计弹簧受到的浮力,g取10Nkg) (1)求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求木块A的密度 (3)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木块A 的作用力为F1,在原图上画出此时水面的大致位置 (4)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离开水面时,立即关闭阀门B,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2,求F1、F2之比8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