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5391697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是所有细胞生存直接环境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2下列物质中,正常情况下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甲状腺激素 D血红蛋白、呼吸酶3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

2、受伤的区域是( )AS区BH区CV区DW区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B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C饥饿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血糖稳定D剧烈运动乳酸增加体液中的某些离子缓冲pH相对稳定5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B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而副交感神经不活动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通常相反D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动,饭后立即运动不利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6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过度分泌。多巴

3、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多巴胺在释放前位于突触小泡中B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C多巴胺可以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D多巴胺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不需要能量7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a点,电流计的指针可发生2次偏转B在c点的神经纤维上给一个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C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D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适宜刺激、时,均不发生信号转换8如下图-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乙表

4、示下丘脑,过程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9免疫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肿瘤的发生可能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引起的B皮肤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免疫系统能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D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并分泌10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

5、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了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11科学家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分离了生长素,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B由于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因此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一定不同 D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的分布不均造成的12对行道树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可促使侧芽发育成枝,增大遮荫面积,这是因为整枝修剪可( )

6、A增加侧芽部位营养物质B增强侧芽部位光的强度C升高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D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13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减少损失的是(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都可减少损失B番茄能减少损失C瓜子能减少损失D两种植物都无法减少损失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C植物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D顶端优

7、势体现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15关于植物顶端优势的最新观点认为:来自顶芽的生长素(IAA)通过抑制IPT基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和促进CKX基因(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降低侧芽细胞分裂素(CK)的水平,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如图)。依据该观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观点的核心是顶芽产生IAA运至侧芽直接抑制侧芽生长B根据该观点推测细胞分裂素具有解除顶端优势的作用C根据该观点推测侧枝上的顶芽也会抑制该枝条的侧芽生长D该观点认为植物顶端优势的强弱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有关16如图所示,a、b、c表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

8、,纸盒的一侧开口,另一侧用单侧光照射。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b、c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均发生了横向运输B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C若固定d中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若将d中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小孔弯曲生长17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利用低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的生长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18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

9、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19在一片约33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用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易被调查者捕捉),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大约是( )A大于165B小于165

10、C大于5D小于520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C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不发生改变21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B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C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D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2如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的有关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b、c、f点种群

11、都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a点和e点的增长速率与c点对应Db、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23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24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如图所示三种类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结构稳定不变B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增长率C类型A的种群数量将会越来越小D类型C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25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

12、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C去除甲后,乙的数量仍然可能呈现周期性波动 D该模型能精确反映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变化情况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11分)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b点生长素浓度为m(mol/L),c点为g(mol/L),d点为2m(mol/L),e点为h(mol/L)。请据图回答:(1)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其中_(填字母)点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好;b、d两点促进效果_(填相同或者

13、不相同)。(2)图乙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茎促进作用最佳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表现为_作用。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顶芽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限制,植株表现出_。图丙表示_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更高。(3)若幼苗出现向光性生长,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用n表示)范围应为_。(4)将植物水平放置:若植物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测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用i表示)范围应为_;若图甲表示作用于根的生长素浓度,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用p表示)范围是_。27(8分)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研究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

14、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照射,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长度(单位:mm),结果如下表所示。处理时间/min306090120红光向光侧020040060080背光侧020040060080蓝光向光侧020026033042背光侧020055090122(1)蓝光照射的30min内,大麦胚芽鞘没有表现出向光性,原因是与向光性的产生有关的 (填激素名称)在 产生,而起作用的部位是 ,其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单侧蓝光照射60min后大麦胚芽鞘两侧的长度增加值不同,这是由该激素在胚芽鞘两侧的不同引起的。(2)由实验结果可知,单侧红光照射(填“能”或“不能”

15、)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若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该胚芽鞘将(填“向光”或“背光”)弯曲生长,从细胞水平分析,该过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是 。28(10分)如图1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的对应图2中的_点,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是第一年的倍,则为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2)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最初_(填“一定“或“不一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原因是_。(3)图1中,人们在进行捕捞作业时,应该使种群数量保持在 左右,

16、原因是 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_点进行捕捞。29(11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取A、B两个锥形瓶,分别放入适量的等体积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瓶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B瓶不做处理,再将A、B瓶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析回答:(1)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冷却后才接种酵母菌可防止 。(2)每天定时取样,用浊度仪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以推知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中设置B瓶作为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有关叙述正

17、确的有 (填字母)。a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b活酵母菌可以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c先向计数室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d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4)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 再计数该实验中A瓶的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表: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 _万个/mL。据表分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第6到7天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点),在下图画出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30(10分)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

18、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 _ 。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 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 (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

19、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答案一、选择题1-5 CDADB 6-10 DDDBC 11-15 BDBAA16-20 DCCCC 21-25 BBCBD26(1) c (2) 相同 (3) 抑制 (4) 顶端优势 (5) 双子叶 (6) mn2m (7) im (8) ph(后3空,每空2分)27(1)生长素 尖端 尖端以下部位(伸长区) 浓度(分布)(2)不能 背光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生长)(2分)28(1)a 大于(2)不一定 生物适应环境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不适应环境就不会呈现(2分)(3)(2分)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能持续获得较大的捕捞量(2分) b29(1)消灭杂菌高温杀死酵母菌(2)葡萄糖溶液浑浊度变化(3)ad(4)稀释 128 S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降低(2分)(2分)30(1)属于不同物种且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 (2)有限的 (3)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或占有优势,另一方(大草履虫)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4)部位(或部位、高度等)(合理即可) (5)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