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硫化氢中毒及实例详解.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5311644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硫化氢中毒及实例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硫化氢中毒及实例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硫化氢中毒及实例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硫化氢中毒及实例详解.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平安治理职业卫生硫化氢中毒及实例详解 硫化氢,H2S,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蛋味。工业消费中特别少使用硫化氢,接触的硫化氢一般是某些化学反响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或以杂质方式存在。本市接触硫化氢较多的行业有污水处理、造纸、石油加工、化肥制造、化学纤维制造以及某些化工原料制造等。 人体吸入硫化氢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急性硫化氢中毒可分为三级,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异。轻度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病症,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

2、、肺部干性罗音等,此外,还可有轻度头昏、头痛、乏力病症,中度中毒表现为立即出现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病症,可有短暂认识障碍,同时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病症和眼刺激病症,检查可见肺部干性或湿性罗音,眼结膜充血、水肿等。重度中毒表现为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症,首先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而出现烦躁、认识模糊、呕吐、腹泻、腹痛和抽搐,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在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突然倒下,呼吸停顿。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硫化氢可引起嗅觉减退,以及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患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

3、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和严峻的神经官能症、明显的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从事硫化氢作业。 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前,特别是下水道、蓄粪池、井底等场所,可先进展强迫性通风,再放入小动物观察有无中毒现象,或用直读式测定仪或醋酸铅试纸测试一下现场空气,确认作业场所平安或不存在硫化氢气体时方可进入作业。一污水处理企业发生的急性硫化氢中毒 为了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城市一般均设有污水处理企业和污水输送泵站和管道。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中有时富含蛋白质等有机物,因此,在自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在这些场所作业时,稍不留意,便会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甚至引起死亡。实例1 某污水处理厂张厂长是

4、位风华正茂,年轻有为的厂长,年仅26岁,同济大学毕业。1986年4月7日,张厂长带着几名技术人员来到下属某污水泵站测量泵站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并理解设备运转情况,但是张厂长根本没想到,现在死神已在向他招手。当日上午9点左右,当张厂长和其他5位同志关闭水泵,进入室内污水池,进展室内污水池排水二阀的测量时,突然大量硫化氢气体伴随污水涌入室内污水池中,似闪电一击,众人悉数倒下,泵站其别人员见状,急忙呼救。邻近一工程队闻声赶来,立即组织十多人的抢救队和泵站的同志一起投入抢救,从室内污水池救出4人,其中3人送往医院途中已经死亡。经在场人员核实,觉察仍有两人下落不明,当即又组织人员佩带防毒面具下池搜索,在

5、污水中觉察了一具尸体,随后消防人员赶到,下池后又捞起一具尸体。至此,6人中,已有5人死亡,其中包括那位年轻的厂长。同时,在抢救过程中,又有4人先后中毒,送往医院抢救,急救铃声骤起,三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先后投入抢救,幸存者才脱离了危险。在整个事件中,有10人中毒,其中5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卫生部门迅速派员赶赴现场,一方面组织抢救,一方面开展调查,事故元凶确实是硫化氢气体。现场检测显示,在事故发生三个半小时后,硫化氢浓度仍高达600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60倍,可想而知,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度有多高。要明白,硫化氢浓度到达1000mgm3时,接触者便会发生“电击样”中毒,瞬间死亡。硫化氢来自何

6、方?原来该泵站排水阀门已关闭数周,室外污水池内积聚的污水达56米深,污水腐败产生大量的硫化氢,而张厂长等人在室内污水池测量时,由于进水阀门未关紧,导致硫化氢伴随污水冲入现场。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因此,从事污水处理的人员对硫化氢的危害是不会陌生的,然而有着名牌大学学历的年轻厂长仍然无视了,进入作业场所不采取任何相应的防护措施,事故发生时又无有效的应急救援方法,结果大家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5条生命被硫化氢气体夺去。实例2 1996年5月16日中午12时左右,某污水处理厂张某等3位职工来到马路上,先后打开了6只窨井盖抽取污水,下午1时半左右,张某等4位外地民工到达现场预备下井作业

7、,2时左右,井内污水抽至露管口,民工张某本人用绳子绑住腰部,没有佩带防毒面具先下井作业,下井后张某用榔头、凿子等敲凿管道内的石块,这时一块砖块被敲落,管道内的污水冲了出来。民工杨某在井口上守望,觉察张某靠在井壁不动了,觉得情况有异,便想拉张某出井,但这时绑在张某身上的绳子已经松开,无法拉张某出井,杨某便在不采取任何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也即刻昏倒在井内。在井上的程某等另2名民工看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用绳子系住本人的腰部下井救人,先将杨某救出,程某再次下井救人时,由于没有佩带防毒面具本人也昏倒在井内。这时污水厂职工张某见状系绳下井,先后将程某和张某救出井外,现在本人也昏倒在路边。在场的其他

8、职工将4人急送医院抢救,第一个下井作业的民工张某已不治身亡,另3名工人出现脑水肿等病危病症,经医院抢救脱险,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 污水腐败产生会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堵塞的窨井导致硫化氢气体滞留的,身为污水处理厂的职工应该明白这一道理。然而疏通堵塞的窨井时,在污水处理厂职工在场的情况下,见到雇佣的民工不佩带防毒面具下井作业却不予阻止,致使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发生后,下井救人的人员,包括污水处理厂的职工竟然都不佩带防毒面具,结果相继中毒倒下,扩大了事故的范围。此事说明,污水处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和平安制度,对职工开展职业卫生和平安教育,加强工人自我保护认识,才能杜绝硫化氢中毒事故

9、的发生。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急性硫化氢中毒 消费过程中的硫化氢一般是某些化学反响的产物,或以杂质方式存在。如染料合成、催化剂合成和化学纤维制造中有些工艺会产生硫化氢,石油加工、煤气制造中的脱硫过程中也会产生硫化氢,这些企业是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多发企业。因此,企业应当把防止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作为职业卫生和平安工作的重点之一。实例3 1983年12月30日,某染料化工厂分散兰车间硫化碱工段,大学毕业刚进厂尚未分配工作的洪某来到该工段劳动,工作中硫化碱工段长高某见硫化碱沉降槽发生堵塞现象,便用大量的水冲洗硫化碱沉降槽,冲洗后的废液流入了硝酸废液贮槽内,立即发生酸碱中和反响,产生了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并

10、迅速逸入工段内,洪某和高某因吸入过量硫化氢气体而引起急性硫化氢中毒,另一名工人发生硫化氢吸入反响。1988年6月2日上午9时左右,另一家染料化工厂1012工段深红色基染料精制岗位,操作工杨某将桶粗料(包括从阴沟和地上清扫搜集的回收料)投入精制桶内,参加盐酸升温溶解。由于粗料中混有硫化碱,在升温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响,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杨某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昏倒在地,经医务室医务人员紧急处理后,送入医院抢救脱险,医院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 两起中毒事故均发生在染料化工厂,主要缘故是企业治理松懈,缺乏职业卫生和平安操作规程,作业工人自我保护认识淡薄。硫化碱遇酸会产生硫化氢,应该是染料化工厂

11、的常识,然而,操作工人不管是冲洗硫化碱沉降槽,仍然粗料加酸升温精制,明知存在产生硫化氢危险,仍然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结果导致硫化氢大量产生并迅速逸出,当事人猝不提防,吸入过量硫化氢气体而中毒。实例4 1984年8月11日上午11时左右,某电化厂三车间二硫化碳工段,曹某等6名农民工在鼓风机房内从事酸剂油化作业时,鼓风机房因故停电,用于排除硫化氢废气的鼓风机突然停顿运转,致使大量硫化氢气体从风机口倒灌至酸剂油化作业操作场所,在场的6名农民工均因吸入高浓度硫化氢而引起急性硫化氢中毒,其中曹某等4人当即昏迷、呼吸停顿、瞳孔散大,病情十分危急,幸亏现场救援及时,将病人迅速送入医院抢救脱险。 将排除硫化氢废气的鼓风机房用作酸剂油化作业场所,本身就特别不恰当,由于一旦出现意外发生硫化氢泄漏,酸剂油化作业工人首先将无辜受害。另外,排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