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质量事故.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525252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质量事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结构质量事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质量事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质量事故.ppt(9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骨料中含过量杂质事故案例图片,事故分析及原因,分析如下: 屋面局部倒塌后曾对设计进行审查,未发现任何问题。在对施工方面进行审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 进深梁设计时为C20混凝土,施工时未留试块,事后鉴定其强度等级只是C7.5左右。在梁的断口处可清楚地看出沙石未洗净,骨料中混有鸽蛋大小的黏土块、石灰颗粒和树叶等杂质。 (2)、 混凝土采用的水泥是当地生产的400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后经检验只达到350号,施工时当作400号水泥配制混凝土,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受到一定影响。,综合以上施工问题,可以认为进深梁的断裂主要由于该梁受有扭矩和剪力产生的较大

2、剪应力,而梁的混凝土强度又过低,导致梁发生剪切破坏的缘故。其中混凝土骨料含过量的土块等有害杂质,又是混凝土强度过低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事故案例,某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纵墙承重、灰土基础(图2.13)。施工后于当年10月浇灌二层楼盖混凝土。全部主体结构于第二年1月完工。在4月间进行装修工程时,发现各层大梁均有斜裂缝。其现象: 裂缝多为斜向,倾角5060,且多发生在300mm的钢箍间距内。近梁中部为竖向裂缝,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纵筋截断处都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多地在中和轴以下,个别贯通梁高。 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

3、m,近跨中约0.10.5mm;裂缝深度一般小于1/3,个别的两端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为1015根。,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事故案例图片,事故分析及原因,施工原因:浇灌二层梁板时,未采用专门养护措施,浇灌后2h就在板面铺脚手板、堆放砖块进行砌墙。11月初浇灌三层现浇板时,室内温度为01C,未采取保温措施。根据试验资料,混凝土在21d后的强度只达28d理论强度值的42.5%,一个月后才达到52%。因此混凝土早期受冻是这起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低(只有210kg/m3,略少于225kg/m3的最低值)也是因素之一。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

4、混凝土早期受冻是产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 主要原因。,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且V0.07fcbh0时,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为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1.5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事故加固方案,由于梁上有大量斜裂缝,很容易发生脆性截面破坏,引起梁的断裂,故必须进行加固。加固方案是在

5、原大梁外包一U形截面梁,该梁按承受原来梁的的全部弯矩和剪力进行设计,并在U形截面梁的端部沿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基础,作为加固梁的支承。,混凝土初期收缩事故案例,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达到预定混凝土强度拆除楼板模板时,发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图2.16所示。裂缝宽0.050.15mm,有时上下贯通,但其总体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板下裂纹,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查得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上午9时气温13C,风速7m/s,相对湿度40%;中午温度15C,风速13m/s(最大瞬时风速达18m/s),相对湿度29%;下午5时温度11C,风速11m/s,相对湿度39%。灌注混凝土就

6、是在这种非常干燥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异常干燥加上强风影响,故使得混凝土在凝结后不久即出现裂纹。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16m/s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4倍;当相对湿度10%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9倍以上。根据这些参数推算,本工程在上述气象条件下的蒸发速度可达通常条件的810倍。,因此,可以认为与大气接触的楼板上面受干燥空气和强风的影响成为产生较多失水收缩裂纹的主因,而曾受模板保护的楼板下面这种失水收缩裂纹会比较少一点。经过对灌注楼板是预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试验,均能达到设计要求。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板的承载力并无影响。但是为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7、,还应使用树脂注入法进行补强。,混凝土麻面掉角蜂窝露筋和空洞事故案例,某剧场挑台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如图2.19(a)、(b)所示。在14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窝面积有7.41 m2,占5.2%;其中最严重的是K4,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 m2。露筋位置在地面以上1m处,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图2.19c).,事故原因分析,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倒混凝土时未用串筒、留管等设施,违反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使混凝土在灌

8、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施工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为准(约厚40cm),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此规定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事故处理方案,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C20)豆石混凝土;养

9、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当事故案例,某会议室门厅,屋面板为预制楼板,而大梁、圈梁、雨罩均为现浇C20钢筋混凝土构件(图2.27)。施工时,大梁混凝土先灌筑,圈梁、雨罩混凝土因故后浇灌,但却不适当地将施工缝留在大梁梁端与圈梁交接处(图2.27甲),而且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没有妥善处理,又由于该处混凝土没有侧向限制而无法振捣,实际上形成松散的一堆 。,事故原因分析,施工缝留在梁端剪力最大部位;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等级显然不满足设计要求,甚至不足C10,严重影响梁端抗剪能力和粘着力强度;新旧混凝土无法连接。,

10、事故处理措施,将梁端混凝土用工小心地凿成如图2.27乙所示形状,并将部分预制楼板,以加强梁端的抗剪能力。,钢筋配置不当事故案例,某百货大楼一层橱窗上设置有挑出1200mm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雨篷,如图2.36(a)。待到达混凝土设计强度拆模时,突然发生从雨篷根部折断的质量事故,呈门帘状如图2.36(b)。,事故分析,受力筋放错了位置(离模板只有20mm,如图2.36c)所致。原来受力筋按设计布置,钢筋工绑扎好后就离开了。打混凝土前,一些“好心人”看到雨篷钢筋浮搁在过梁箍筋上,受力筋又放在雨篷顶部(传统的概念总以为受力筋就放在构件底面),就把受力筋临时改放到过梁的箍筋里面,并贴着模板。打混凝土时,

11、现场人员没有对受力筋位置进行检查,于是发生上述事故。,水泥和骨料含有害物质事故案例,山西某厂有9幢4层砖混结构住宅,均采用预制空心楼板。该工程1984年5月开工,同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翌年内部装修。在1985年6月进行工程质量检查时,发现其中一幢(12号楼)有多处预制楼板起鼓、酥裂情况。随后,该楼楼板损坏愈来愈严重,其它四幢(11、13、16、17号楼)也有相继不同程度地出现破坏迹象。,事故案例分析 及原因,从预制板普遍破坏迹象看,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品质不良引起的,而且显然是因为混凝土内含有害物使材料逐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体积膨胀所造成的。于是,从破坏最严重的楼板以及尚未出厂的楼板上取样20

12、00余个,筛选10,再从中抽出部分样品作材料的化学分析和岩相分析检验。检验时按粗骨料的不同颜色分类。,由此可见,过量的游离SO3(大大超过规定的含量标准13.5,且SO31的占总分析样的78.9)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继续与水化铝酸钙作用形成水化硫铝酸钙,未耗尽的石膏也可能在混凝土硬化后继续生成水化硫铝酸钙,而水化硫铝酸钙生成时的体积约达原体积的2.5倍,这就是造成预制板混凝土膨胀、酥裂、破坏乃至倒塌的主要内在原因。,梁根断裂事故九,该工程某县公路段的机修车间(底层)和宿舍,为2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56m2,屋顶局部平面与剖面见图3-62 屋顶层的挑梁尺寸与配筋情况见图3-63,混凝土C18,在

13、拆模时发现7根挑梁根部断裂。,事故九原因分析,1.混凝土实际强度无试验资料,发现混凝土密实度很差,有很多空隙,当时的水灰比不是由试配决定的。 2.挑梁的主要受力钢筋严重往下移位 3.悬挑部分比设计要长 4.屋面超厚,自重加大。 5.拆模时间过早,事故九处理措施,1.将墙上残剩的挑梁根部打掉500mm,露出全部钢筋 2.在墙内100mm处将挑梁的主筋锯断,重新焊接新的主筋 3.修改设计,将悬挑结构改为全现浇,空洞露筋事故十一,南京某单位办公大楼为5层现浇框架,其平面示意图见图3-90,2层框架柱浇注后,拆模时发现有6根柱存在空洞,烂根,露筋等严重缺陷,事故十一原因分析,1.柱浇注时分层厚度太大

14、2.混凝土浇注后漏振或振捣不实,由于空同,漏筋,烂根十分严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混凝土内部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决定立即全部拆除,绑扎钢筋后,重新浇注混凝土。,梁开裂事故四,某工程为混合结构,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梁跨度9m,为矩形截面,高800mm,宽400mm,混凝土为C18。配筋情况为:梁跨中受力钢筋4 25,支座受力钢筋2 18,浇筑后14d拆模,发现梁上由0.1-0.35mm宽的裂缝,事故四原因分析,规定中大于8m的梁,拆模时的强度要达到100%才可以,而现实才达到80%,于是因强度不足导致开裂。,事故四处理措施,检验发现裂缝没有明显开裂,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所以可以采用

15、环氧胶泥涂抹表面,封闭裂缝,大梁裂缝事故五,某车间12m钢筋混凝土屋面大梁,平卧生产,起吊后发现50%吊环附近混凝土局部压碎,吊环偏斜,混凝土裂缝,,事故五原因分析,1.上翼缘裂缝 吊环安装时箍筋被碰撞发生位移,未恢复原状,因此,平卧起吊是仅有两个钢箍其作用。 2.大梁腹板裂缝 腹板侧向刚度本来很小,翼缘开裂后,上部梁的侧向刚度大为减少,所以引起腹板开裂 3.吊环偏斜 两台吊车的吊环受力不均匀,受力较大的吊环,残余变形也大,因此吊环发生偏斜。,事故五处理措施,对翼缘处的倾斜裂缝,凿去斜缝范围内的混凝土并凿成直槎,然后用C40细石混凝土重新浇筑养护,腹梁裂缝事故六,某煅工车间跨度10m,屋盖梁采

16、用双坡T形截面薄腹梁,共4榀,其形状,尺寸与配筋见图3-42,梁内无弯起钢筋,混凝土设计强度C18,实际试块强度为12-15N/mm2,在检查时发现梁支座附近有斜裂缝出现,并不断增加和扩大。,事故六原因分析,原设计无弯起钢筋,箍筋断面及数量均不足实测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事故六处理措施,由于薄腹梁的承载能力不足,必须加固,加固方案在原有的薄腹梁上加钢筋混凝土,加固后的断面见图3-43,增设箍筋来承担斜截面强度,并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砼柱偏斜事故七,江苏某冷作车间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柱距6m,跨度18m,主要构件为矩形柱,钢筋混凝土屋架,大型屋面板,吊屋面板时发现1根柱向内倾斜,柱顶向内

17、位移50mm。,事故七原因分析,柱吊装后没有认真校正,当屋盖吊装时,发现了屋盖与柱连接处有错位,但未及时查明原因,直到吊装完后才发现有内倾现象,事故七处理措施,由于柱的偏差太大,必须进行纠正,纠偏方案有两个:一是大型屋面板与屋架焊接处割开后,再对柱纠偏;二是把屋架连同屋面板等整体顶起,然后对柱纠偏,楼板开裂事故三,某学校为3层混合结构,纵墙承重,外墙厚37cm,内墙厚24cm,灰土基础,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在装饰工程时发现大梁两侧的混凝土楼板上部普遍开裂,裂缝方向与大梁平行,凿开后发现负钢筋被踩下。,事故案例三 原因 分析,1.施工方面 1)浇筑混凝土时,把板中的负弯矩钢筋踩下,造成

18、板与梁连接处附近出现通长裂缝 2)混凝土每立方用量少于250kg 3)在第二层楼盖浇筑后没达到规定强度,就在其上堆放施工工具,导致荷载超载。 4)混凝土在冬季施工而没采取任何施工措施。,框架梁开裂事故案例 二,某邻街建筑的底层为商店,2层以上为宿舍,是7层现浇框架结构,纵向二跨,其第7层平面图如图3-11所示。 室内粉饰时发现顶层纵向框架梁KJ-7,KJ-8上有15处裂缝,其位置如3-11,裂缝情况见图3-12,事故案例 二 原因分析,1.混凝土收缩 2.施工图漏画附加的横向钢筋。,拆模过早引起的倒塌,事故概况某轻工厂为二层现浇框架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单位在浇筑完首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及

19、吊装完一层楼板后,继续施工第二层.在开始吊装第二层预制板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将第一层的大梁下的 立柱拆除,以便在底层同时进行装修,结果在吊装二层预制板将近完成时,发生倒塌,当场压死多人,造成重大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经调查分析,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底层大梁立柱及模板拆除过早.在吊装二层预制板时,梁的 养护只有3天,强度还很低,不能形成整体框架传力,因而二层框架及预制板的重量及施工荷载由二层大梁的立柱直接传给首层大梁,而这时首层大梁的强度尚未完全达到设计的强度C20,经测定只有C12.首层大梁承受不了二层结构自重及结构辎重而引起倒塌.,因锚固长度不足而引起大梁折断,某煅工厂车间屋面梁为12米跨

20、度的 T型薄腹梁,在车间建成后使用不久.梁端头突然断裂,造成厂房部分倒塌,倒塌构件包括屋面大梁及大型面板.,事故分析事故发生后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混凝土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从梁端断裂处看,问题出在端部钢筋深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至少150毫米,实际上不足50毫米,梁端部至柱端外边缘的 距离为400毫米,实际上去只有140150毫米.如图 因此,梁端支于柱顶上的部分接近于素混凝土梁,这是 非常不可靠的.加之本车间为锻工车间,投产后锻锤的动力作用对厂房振动力的影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梁的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才引起了大梁的断裂,水泥过期和受潮案例一事故过程和原因,事故过程:此车间于1983年10月开

21、工,当年12月79日浇筑完大梁混凝土,12月2629日安装完屋盖预制板,接着进行屋面防水层施工;1984年1月3日拆完大梁底模板和支撑,1月4日下午房屋全部倒塌并发现大梁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分析倒塌原因如下:钢筋混凝土大梁原设计为C20混凝土。施工时,使用的是进场已3个多月并存放在潮湿地方已有部分硬块的325号水泥。这种受潮水泥应通过试验按实际强度用于不重要的构件或砌筑砂浆,但施工单位却仍用于浇筑大梁,且采用人工搅拌和振捣,无严格配合比。致使大梁在混凝土浇筑28d后(倒塌后)用回弹仪测定的平均抗压强度只有5MPa左右;有些地方竟测不到回弹值。,砖柱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倒塌事故,某学校的教学楼,二层

22、砖混结构,工程已接近完工,在室内进行抹灰粉刷突然倒塌,造成多人死亡 工程概况 该建筑的平面 、立面、剖面、及主要尺寸如图 .教学楼为二层砖混结构,基础为水泥沙浆砌筑的毛石基础,墙厚180MM.顶头大教室中间深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三个月后拆除大梁底部支撑及模板,开始装修发现墙体有较大变形,工人用锤子将凸出墙体打了回去,继续施工.第三天发现大教室的窗墙在 市内窗台下约100MM处有一条很宽的水平裂缝,宽约20MM.整个房屋就全部倒塌,两层楼板叠压在一起.未及时撤离的工人全部死亡,砖柱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倒塌事故,事例分析 本工程并无正式设计图纸,只是由使用单位直接委托某施工单位建造.根据现场情况参照

23、一般砖混结构草草画了几张草图就进行施工的.施工队伍由乡村瓦木匠组成,没有技术管理体制.事故发生后测定,砖的等级为MU0.5,沙浆强度只有M0.4.在拆模的第二天发现险情后,还不采取应急措施.才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结构安装事故案例,某单层厂房柱吊装开裂事故某厂机修车间的预制混凝土柱尺寸形状如图5-2所示。原设计吊装位置在牛腿下面。施工时随便将吊点移至牛腿上边的A点。起吊时,柱子刚刚离地,吊点绑扎绳突然由A点滑到靠近上柱顶的B点,这时吊车司机立即刹车。,经检查,发现上柱根部已经开裂,拉区裂缝贯通柱的全部厚度,裂缝宽度达5mm,高度达360mm,压区混凝土被压碎,上柱柱顶向一侧偏斜80mm,吊装无法

24、进行。只好重新浇灌柱子,整个工程为此拖延近三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某厂大头柱倒排事故,事故概况1982年秋季的一天夜里刮起了6-7级的大风,第二天某单位的吊装施工人员一上班,就发现了前几天吊起来的20根柱子有4根“推排刮倒”。4根柱子全部折断报废,造成了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施工准备时,技术人员所作的措施不妥善。对于350350mm的柱身、3501500mm的牛腿的这种大柱头,不是常规施工,应有保证在结构安装过程中的特殊措施。措施中也提出了除用楔子作为临时固定工具外,还要在每个柱子的四面拉上缆风绳。然而缆风绳的规格选为8铅丝拉锚,其强度不够,事故后被拉断的缆风绳足以证明这一点。,钢筋

25、混凝土结构工程挑梁板支模错误引起的倒塌事故,事故概况某四层内框结构,外墙一层窗上设有挑出80c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遮阳板(图4-5)。,该工程在浇筑遮阳板的过程中突然发生局部外墙倒塌事故。倒塌物有遮阳板及全部一层窗间墙,倒向室外,倒塌线基本上沿脚手眼发生。倒塌后的吊架斜杆大部分发生严重的压曲变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挑梁板支模错误引起的倒塌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窗间墙施工中的受力分析和承载能力的验算得知,造成倒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新砌好的窗间墙承受不了施工过程中由吊架传来的倾复力矩。,钢筋工程,事故现象某教学楼屋顶为井字梁楼盖,平面尺寸为10.814.4m, 梁断面2570cm,受力钢筋为322。浇

26、灌完混凝土拆模后,发现离支座2.5m的部位出现了大量的裂缝。见图4-12。,钢筋工程,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经过调查分析得知,事故是因为钢筋绑扎不当造成的。从设计图上看,受力钢筋为3根22的钢筋。施工中,由于22钢筋没有长于10cm 的料,在离支座两端2.5m处,将受力钢筋在同一截面切断,并搭接焊上119、222,致使该焊接截面同时有6根19-22的钢筋,钢筋间基本没有空隙。浇灌混凝土时无法保证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保护层,钢筋与混凝土间失去粘着力,钢筋的搭接失去作用。致使拆模后该梁在搭接部位严重开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地基与基础事故,房屋倾斜事故,南京某楼长15.4m,宽13.3m,高17m,

27、建筑面积1100m2,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底下有2-3m厚的大片石垫层,在建成后发现房屋向东倾斜。,事故原因分析,1.建筑地区属长江漫滩,有厚20m左右的软粘土层,承载力低,压缩性高2.地基开挖后,基底有低洼水塘,用大片石回填处理,因施工质量问题,形成东侧垫层厚而沉降大,西侧垫层薄而沉降小,因而导致建筑物倾斜。,事故处理措施,1.在沉降大的东侧压入20m左右长的桩共36根,以减少地基沉降 2.在沉降小的西侧采用钻孔抽水和掏土,以加大沉降施工中严格控制沉降速率 3.设置21根保护桩,水塔倾斜事故,青海某厂一座水塔50M3,水箱,塔架与基础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719所示,在水塔建成后发现向南

28、倾斜20.4cm,向东倾斜9.45cm,事故原因分析,由于C柱附近的给水管漏水,地基浸水后引起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下沉,导致水塔整体倾斜,事故处理措施,根据湿陷性黄土因含水率不同可引起不均匀沉降的情况,采用浸水法矫正,然后在浸水的一边用石灰桩加固地基,注水孔用混凝土捣实。,水塔倾斜事故,青海某厂一座水塔容积50m3,水箱,塔架与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7-19所示。水塔地基为2级湿陷性黄土,在建成后两年发生水塔整体倾斜现象,事故处理措施,根据湿陷性黄土因含水率不同可引起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决定采用浸水的一边用石灰桩加固地基,注水孔用混凝土捣实,“京光广场”基坑工程事故分析,1 工 程 概 况京

29、光广场位于广州市天河路。 基坑深16m,双排钢筋混凝土密布桩支护,桩径1.0M,一道锚杆加固。 1995年6月某日凌晨1时5分,基坑支护桩突然断裂,断裂部位在基坑底面以上,其高度不等,但两端头部位较高,中间接近基坑底面,造成长达40M的边坡大塌房,基坑边缘的两层工棚滑入基坑,造成2人死亡,17人受伤。4时许,继续倒塌的支护桩又导致两个移动式办公室倒塌。倒塌的工棚原为小卖部、仓库、材料库和工人宿舍,事故伤亡者多为外地民工。,2 事 故 分 析 2.1 讥基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各方面片面追求较低的工程造价,使得支护系的安全储备过小。 2.2 基坑边缘严重超载。,3 事 故 处 理 由于支护桩从基

30、坑底面以上不同高度断裂,事故发生时,基坑开挖也基本结束了,所以事故现场清理后,可以继续进行基础施工。,土方回填工程某厂的通廊基础下沉事故,工程概况某钢铁厂11号通廊,是排架式结构,钢筋混凝土的支架、梁及板。支架基础一支做在老土上,一支做在回填土上。,事故现象通廊使用后不久,发现支架下沉,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明显变形和开裂现象,当时立即布置观测,不到两个月时间,支架一支下沉8.2cm, 长度贯通梁高的2/3。情况很严重,如果继续下沉,整个通廊有下塌的危险。,原因分析为了分析事故,在基础附近钻了两个孔,因基底标高-1.3m当孔钻至-5-6 m 时,见到矿渣和老土,并发现基础底以下填土质量不好,土内夹有

31、木屑杂质,土壤含水量很大,说明基础还会下降。根据以上分析,采用了扩大原基础底面积,并用四个爆扩桩支承,以防止基础继续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同时,又对上部通廊斜梁增设了钢珩架支托。处理后满足了生产要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屋面事故,屋面倒塌事故,广西某车间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车间平面示意见图3-59,车间檐高为5.87m,屋面大梁梁底板高为5m.屋面采用预制空心板,搁置在屋面大梁上,屋面大梁之间设有四道连系梁。大梁荷载传递到砖柱(490mm*870mm)砖壁柱(490mm*620mm)在拆除大梁模板和支撑后,发现屋面工程全部坍塌。,事故原因分析,检查未发现设计问题。而施工方面从组织机构,

32、人员配备到施工技术管理都存在严重问题,因而造成工程质量低劣,上海某旋索结构屋顶塌落事故,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现场后,发现90根钢索全部沿周边折断.因本工程于1960年建成,本为试验性建筑,因长期观测.但使用单位于1965年迁移外地,停止了专门观测.七十年代末迁回原址后,仅因屋面局部漏水做了修补,悬索部分因为上有油毡下有粉刷.如不专门去看,一般不会发生锈蚀现象,而实际上已锈蚀严重.专家讨论分析,一致认为:由于钢铰线长期被锈蚀.断面减少,承载力不足而一起塌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墙体、施工缝、骨架、装饰事故,砖砌体结构因抗压承载力不足事故案例,北京某校教学楼为二层渣混结构,370mm厚砖墙(MU

33、7.5,M1)钢筋混凝土楼板,木屋架,如图3.7(a)。屋架两端用螺栓固定在支承墙顶端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上,圈梁外每隔1m有一个外伸1.2m的挑檐梁(均见图3.8)。该楼建成后不久即发现在二层1m宽的窗间墙内侧有通长水平裂缝,约1mm宽,如图3.7(b)所示。发现裂缝后随即凿开抹灰层,在裂缝后贴石膏,两个月后,石膏又开裂,说明裂缝还在发展。从裂缝的位置、宽度和发展趋势分析,属砖砌体偏心受压破坏的前兆,墙体处于危险状态,必须立即进行加固。,砖砌体结构因抗压承载力不足事故案例,山东某新建包装车间为一栋单跨吊车墙厂房,与原有车间相接(图3.9)。,事故过程,该车间在施工过程中,设计负责人已发现结构设计

34、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固图纸,但未向建设单位提出停工加固,也未向施工单位交代保证加固工作的安全措施和施工方法。施工单位发现难以按加固图纸进行施工,就搁置了下来。约20d后,正值雨天,并刮有67级的东北风,其时正在做屋面炉渣保温层,室内正进行回填土,车间新建部分突然倒塌,造成重大事故,时值1980年12月25日。,弦杆断裂事故,四川某厂房24m跨预应力屋架预制时,采用高压胶管充压力水预留孔。混凝土浇注完尚未凝固时,发现胶管堵头失效,压力水流失。为防止预留孔缩小河以后抽拔胶管的困难,施工人员立即重新对预留孔胶管冲水,加压,结果造成下弦杆预留孔道部位出现断续的纵向裂缝。,事故原因分析,在下弦杆混凝土浇

35、注后不久,胶管内的压力水流失,造成胶管外径缩小,下弦预留孔也随之变形。施工采用重新充灌压力水,胶管再次膨胀,挤压已成型但尚无强度的新浇混凝土而造成裂缝。,事故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灌水加压,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 2.对裂缝区域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压抹,消除或减轻裂缝 3.孔道灌浆前作压水试验,未发现严重渗漏,仅有轻微渗水,墙顶倒塌事故,山东某中学体育场有一道石砌挡土墙,长100余米,高8m左右,挡土墙地基为风化岩,墙后5m范围内为回填土,在建成后不久发现很多竖向裂缝,从根部到墙顶全部倒塌。,事故原因分析,1.擅自减小挡土墙截面尺寸和降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2.未按设计要求作好墙后和墙身的泄水,排水。 3.墙后填土不符合要求 4.未按设计要求每20m长留30mm宽的变形缝 5.砌筑质量差,事故处理措施,1.对倒塌部分进行全部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重新浇筑挡土墙以及留设变形缝 2.对未倒塌部分用毛石墙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