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劝学》学案(一).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50577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6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案《劝学》学案(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教案《劝学》学案(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案《劝学》学案(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案《劝学》学案(一).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学学案(一)劝学学案(一)一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二二.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2.背诵课文前三段。三知识链接:三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荀子(约公元前 313 一前 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2、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四四.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

3、)1.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假舆()马者假舟楫楫()者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二)速读课文,把握结构本文一共 4 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三)把握概括主旨(四)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

4、2.翻译重点句子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文段分析思考第一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第二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五)研读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句式。1.解释加点词语终日而()思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登高而()招而()见者远假()舆马者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生()非异也2.翻译下列语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文段分

5、析思考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本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4.背诵第三自然段。(六)学习反思(七)当堂检测1.默写课文第二段。2.准确背诵前三自然段。课外拓展课外拓展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

6、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12.时间在流逝。13.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17.教育程度代表收入。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劝学学案(一)答案及分析:劝学学案(一)答案及分析:四四.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1.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木直中(zhng)绳輮(ru)以为轮虽有

7、槁暴(p)金就砺(l)则利须臾(y)之所学跂(q)而望矣假舆(y)马者假舟楫楫(j)者蛟(jio)龙生焉不积跬(ku)步骐(q)骥(j)一跃驽(n)马十驾,锲(qi)而不舍金石可镂(lu)六跪而二螯(o)非蛇鳝(shn)之穴(二)速读课文,把握结构本文一共 4 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本文是围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展开的。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把握概括主旨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

8、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四)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学不可以已(停止)取之于(介词,从)蓝而青于(介词,比)蓝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弯曲)以为轮虽有(通“又”)槁暴(晒)金就(动词,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博学(广泛学习)而(连词,表递进)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连词,表并列)行无过(犯错)矣2.翻译重点句子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

9、为这样的。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3.文段分析思考 是全文的文眼。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比喻论证。本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五)研读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句式。1.解释加点词语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须臾之(

10、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学跂而(连词,表修饰)望矣登高而(连词,表修饰)招而(连词,表转折)见者远假(借助,利用)舆马者而致(到达)千里非能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2.翻译下列语句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3.文段分析思考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本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