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9776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桃花源记教案 3 篇桃花源记教案桃花源记教案 篇篇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切身体验桃花源的自然美、风俗美。教学重 点 掌握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重视对注释的识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个人备课一、课前检测:一、课前检测:5 5 分钟分钟三、分步品味课文三、分步品味课文 1.1.想像桃源之“美”。想像桃源之“美”。学生争相回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明确: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

2、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2.理解桃源之“乐”。提问: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

3、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学生明确:男女、老幼、渔人提问: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学生明确:(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学生小结:桃花源乐

4、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评读桃源之“奇”。提问: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奇,那是因为”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明确:景奇、人奇、踪奇。(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

5、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

6、鲜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教案桃花源记教案 篇篇 2 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园”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预习要求预习要求:1,给下列字注音:缘旷豁髫诣骥2,朗读并试背课文。教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7、教学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 1-2 节的词语。一,导入新课:1,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2,板书课题:桃花源记强调:源:水的源头。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头。指导: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二,检查预习:1,找学生朗诵课文。2,给下列字注音:缘旷豁髫诣骥集体订正三,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 1-2 节的词语。四,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疏导:总结可以讨论问题: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2,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3,据此划分课文的层

8、次。明确:12 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五。五,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1-3 题:总结明确:1,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2,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板书: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教案桃花源记教案 篇篇 3 3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联系(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联系本单元在文体上属于“记”一类的文字,四篇都被选入古文观止作为传诵千古的美文,学习、背诵这样的文章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很有帮助。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在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

9、握的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几篇文言课文。(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而作为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因此,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把握“记”文体特点,疏通文意并熟读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文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这是第一课时。(三)教学目的(三)教学目的1、掌握“交通、问讯、绝境、间隔、无论、妻子”等词的古今异义,掌握“志、寻”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2、初步了解“记”的一般特点。3、疏通文章4、

10、流利运用普通话朗读(四)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部分虚词2、顺畅朗读并熟读成诵3、领会本文按渔人所经历的顺序记叙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且详略得当的写法。二、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存疑质疑 解疑的模式解决字面上的翻译。2、运用归纳教学法学习实词、虚词,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同类知识点。3、边读边译,反复朗读增强语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规律并形成习惯。三、三、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养成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

11、翻译全文。2、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读。四、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布置预习、准备课文录音带、录音机,并准备好天仙配音乐磁带,小黑板。(二)设置情景导入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天仙配-(曲终)你从歌曲中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归结)歌曲描绘的是一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现在有吗?将来有吗?(学生作出回答后)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比喻?“世外桃源”。是的,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在我们一起跟陶先生走进世外桃源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音乐渲染情境,美好的音乐能

12、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三)预习检查1、全班齐读课文。2、教师出示卡片指名解释字词。3、让学生说说对“记”的理解。4、指名概述课文内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朗读一是为了检查学生预习时关于字音的掌握情况;二是引导学生初步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地熟悉课文。卡片解词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符合初二学生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原则。概述内容符合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四)阅读课文1 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及朗读节奏,进一步感知全文。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录音示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专注阅读课文。2、了解作者及背景以

13、爱莲说及饮酒两篇诗文回顾作者,并让学生借助资料进一步介绍作者。之后,教师强调与本文创作有关的内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分裂崩亡时期和晋末的换代之际,社会矛盾尖锐,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他对东晋的黑暗现实不满而归隐,而对这些惨痛的现实,越来越坚决地否定自己所处的社会,不断构思和向往理想的生活图景。桃花源记就是他亲笔绘出的理想社会图景。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简介作者是为了让学生养成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习惯并形成能力。教师的进一步补充强调则是为了后面文章主旨的理解打下基础。3、解疑、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把预习中碰到的不理解的词句指出来,同学间互相解疑,未能得到解决的疑问由老师解答明确。设计意图设计意

14、图:符合课标的阅读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5、在个别字、词、句排除疑难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并反复朗读。方法:同桌一人读原文一人口译,逐句疏通文章。对于串译有不妥之处,师生共同加以纠正。设计意图设计意图:6、默读课文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武陵人一路上见到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作者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个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五)课堂作业(出示小黑板)1、给划线的字注音:便舍()船 屋舍()俨然 间()隔2、解释词义:寻向所志()寻病终()3、理

15、解古今异义词: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鲜美4、补充省略的成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能正确区别多音字,多义词并初步树立古今汉语存在差别的意识,掌握文言句式,通过练习一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作用。(六)课堂小结这一节课通过我们的合作学习,我们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学到了不少文言实词、虚词。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随着古人去寻幽访古,感受祖国文化的美丽和伟大。(七)布置作业、翻译全文、思考课后练习二、背诵课文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翻译既巩固了课文知识,又培养了书面表达能力。背诵突出了本课的教学目的。思考题则是为下一课作准备。课后说明:板书是随着课堂进行和学生需要而逐步书写的。由于有死的教案,没有死的教法。具体课堂操作要随机应变,其结果不是这一篇说课稿所能预料的。敬请各位老师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