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1 古诗词三首.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7985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1 古诗词三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1 古诗词三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1 古诗词三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1 古诗词三首.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21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

2、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平舌音“孙、寺”、翘舌音“愁”、后鼻音“暝”,以及“更”等多音字的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榆”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孙、泊、愁、眠、寺、畔”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形近字歌示例:孙:孔子万世尊,儿孙家训遵。孜孜求进学,踏实又谦逊。(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孙”

3、的“子”横画变提,“小”字两点呼应。“泊”左边三点水最后一笔是提。“愁”的“心”的卧钩平而托上,三点相呼应。“寺”上面是“土”不是“士”,第二横最长。“榆”左窄右宽,“俞”撇捺伸展覆盖下部。“畔”左部偏上,右部“半”第二横长而托上。易错提示:“寺”上部是“土”,不是“士”,第二横最长。(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白:泊(停泊)伯(伯伯)怕(害怕)拍(拍打)秋:愁(忧愁)揪(揪住)啾(啁啾)寺:待(等待)持(保持)侍(侍奉)半:畔(河畔)伴(伙伴)拌(搅拌)(4)多音字。gng:打更少不更事更ng:更加更好gng:行动鱼贯而行x行ng:银行字里行间h(5)重点词语释义。浣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任

4、凭自己的意思。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关外。乡心:思乡之心。聒:声音嘈杂,词中指风雪声。故园:故乡。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山居秋暝这首诗从整体上看写了什么?明确:诗歌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首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明确:秋天的傍晚,高山寂静,雨后初霁,空气清新,天气凉爽。2想想看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明确: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的少女洗罢归来;荷叶摇摆,原来是打鱼船顺流而下。3尾联与前三联是什么关系?明确:前三联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优美的

5、风景画,也勾勒了一幅纯朴、和谐,幸福的生活画面,引人向往,它也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理想的寄托。因而诗人尾联化用典故,并反用其义,“王孙”是对“王孙”的呼唤,更是作者的自比。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山居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且学习了 山居秋暝这首诗。这首诗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雨:清新山居之景月:明净清新宁静松:清幽山居秋暝对山村生活的追求泉:欢快、清澈山居 浣女:纯真活泼纯朴之人 渔夫:勤劳、朴实 和

6、谐山:空旷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王孙停泊忧愁寒山寺榆树河畔2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山居秋暝,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剩下的两首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全诗的内容探究枫桥夜泊题目的意思:枫桥在哪里?“泊”的是哪只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一个“夜”字点明了什么?明确: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西郊,“泊”的是客船,因为作者在客船上。这个“夜”字点明了时间。2阅读长相思后思考:诗人的“身”在哪里?他的“心”又在哪里?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诗人的“身”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小河大川,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还经过了许

7、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诗人的“身”在征途上,而他的“心”在故乡。从“故园无此声”可以看出来。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习枫桥夜泊。(1)品读:霜满天。明确:霜不可能布满天空,这个“霜”字应当理解为“严寒”。“霜满天”是天气极冷的夸张说法。(2)面对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明确:诗人带着浓浓的愁绪。从“愁”这个字可以看出来。(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明确:当时正逢安史之乱,不少文人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包括张继。故诗人兼具羁旅之愁、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未归宿的忧虑。2学习长相思。(1)“山一程,水一程”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山一程,水一程”叠用,说明身离

8、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很大。(2)怎样理解:故园无此声?明确:“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连绵不绝的风雪嘈杂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能与温暖、宁静的故乡相比?况且又是暴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以往的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感受到思乡的情怀。该句直接表达了将士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今天我们学的两首诗词,都蕴含着共同的情感思乡之情,这也是古今文人的共同情感。让我们再一起来朗读这两首诗词,再次回味这浓浓的乡思吧!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所见: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凄苦哀怨枫桥夜泊所闻:乌啼、夜半钟声叙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山水重重,行军艰难上阕写景:夜深千帐灯长相思写景: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聒耳下阕叙事: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羁旅怀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