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4748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

2、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选自韩非子喻老)【注】御:驾车。王子期:战国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调:协调。诱:引诱。所以:的原因。(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往事耳(了解)B.即更刮目相待(另外)C.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向)D.未尽也(尽头)(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此君之所以后也。(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_,【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

3、4)从【甲】【乙】两文中你各获得了哪些启发?【答案】(1)D(2)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3)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4)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在句子意思的理解基础上进行辨析。(1)D 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改为:未尽也(完全)。整句话的意思:没有完全教给我。(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才略”:才干和谋略。“复”:再。“所以”:的原因。还有“此君之所以后也”判断句的翻译。(3)甲文中吕

4、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蒙乃始就学”作为答案。而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作为答案。(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分别都表明了什么主要观点。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可从开卷有益,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等角度作答。乙文可从做事情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标明确的角度作答。故答案为:D;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蒙乃始就学;而先后

5、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点评】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理解,考生要首先理解整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在再进行国定词语的意思理解。同时要注意平时对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积累,能将课内的知识进行迁移。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注意关键字的正确理解,句意要准确。本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回答,找准答案,注意括号内的要求。考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阐述的中心,由此而写出感悟或者启发。注意要对两文分别阐述。【附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6、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

7、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

8、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康肃忿然(忿然:气愤的样子)B.以我酌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C.笑而遣之(遣:派遣)D.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夸)(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尔安敢轻吾射惟手熟尔C.但手熟尔但当涉猎D.徐以杓酌油沥之蒙辞以军中

9、多务(3)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意思是:“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B.“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意思是:“竟然(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D.“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意思是:“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而

10、自夸。”(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粗略的描述。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C.文末写道“康肃笑而遣之”,康肃公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了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D.作者借卖油翁对康肃公说的“无他,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答案】(1)C(2)B(3)D(4)A【解析】【分析】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11、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 项理解错误,遣:打发。(2)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 B 项,意思分别是:你/罢了。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在。C:只是。D:用。(3)。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D项正确,其他各项的应该分别翻译为:A:卖油的老头看他

12、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B: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C: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 项错误,略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故答案为:(1)C;(2)B;(3)D;(4)A。【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句意解释,词组有,忿然:气愤的样子,作动词,自矜:自夸,动词。(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

13、意义和用法。答题时应注意,虚词一般是一词多义,要根据整个句子乃至全文的意思加以辨析,特别要区分词性。(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答题时应注意,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和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还原到相关词句中去,逐项比对辨析正误。【附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

14、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

15、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C.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D.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何陋之有?D.康肃笑而遣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

16、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B.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C.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D.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解析】【分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

17、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 项错误,颔:点头。(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 D 项,都是代词。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的。B:的。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

18、析即可。B 项错误,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故答案为:(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

19、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判断。(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附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20、“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木兰诗【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_可汗大点兵但闻黄河流水鸣

21、溅溅朔气传金柝皆次当行数建奇功(2)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买)B.少习骑(练习,学习)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有两个成语出自【甲】文,它们是 _和_。“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中的主旨句,【甲】文与之相类似的句子是_。(5)怎样评价木兰这一形象?【答案】(1)k hn;jin;tu;hang;shu(2)D(3)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未必就不能做。(4)磨刀霍霍;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

22、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文言字词字音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可汗”的读音。(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D.易男装(换成、改成)。故答案为D。(3)此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一般都是文中

23、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和重点句式。这里要注意“戎机”“为”等词的翻译。(4)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对主旨句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研读短文,从文中找关键语句,得出答案。“扑朔迷离”是出自本文中的重要成语,它出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所积累并识记。“磨刀霍霍”,它出自“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句,磨刀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

24、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故答案为:(1)k hn;jin;tu;hang;shu(2)D。(3)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未必就不能做。(4)磨刀霍霍;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点评】赏析人物形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来分析概括。如“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

25、“孝顺”,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贤:贤者。本:根。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贞:坚贞。之:代词,指竹子。实:充实。(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竹本固_(2)用现

26、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竹似贤,何哉?(3)【甲】文从莲的_、_、_、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_、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4)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表现手法:_;表达方式:_。【答案】(1)亲近而不庄重;牢固(或坚固)(2)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和我一样呢?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3)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心空(4)托物言志(象征);议论【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注意“亵”的正确解释。(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

27、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做题时,要先认真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答题。答题时,如果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目,首选用原文语句,这样更准确,意思更完整。注意别抄写错误。(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要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

28、,确定某些段落,或从文中找到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然后分析其写作特色。故答案为:(1)亲近而不庄重;牢固(或坚固)(2)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和我一样呢?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3)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心空(4)托物言志(象征);议论【点评】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在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题目时,难度较大,这就要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训练,可以联系所学到的课文进行分析。6阅读下面文言文(一)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

29、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二)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骗)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1)(一)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A.写老父见多识广,他的主意十分好。B.写鲁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C.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D.写愚人只要虚心好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2)(二)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A.死读书本,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物的真相。B.只信书本,不

30、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C.读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坏。D.书不可不读,但不可读得太多;书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答案】(1)C(2)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1)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2)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故答案为:(1)C(2)B【点评】中心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文段选自_,作者_,是我国_(朝代)著名_家。(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值得)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C.陶后鲜有闻(新鲜)D.亭亭净植(竖立)(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_ 而_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_ 甚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

32、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1)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哲学(2)C(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表转折,“却”;从;十分,很(4)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5)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寄寓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解析】【分析】选自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北宋。(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要注意识记爱莲说的作者、朝代等。(2)文言实词的考

33、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陶后鲜有闻”的“鲜”是“少,很少”的意思。(3)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表转折,可翻译为“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中“自”翻译为“从”。“甚”翻译为“很”。(4)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予”、“染”、“濯”、“妖”、“鲜”、“闻”的意思。(

34、5)此题既考查所使用的手法,也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文意可知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

35、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二石兽并沉焉_以为顺流下矣_棹数小舟_湮于沙上_(2)翻译下列句子。如

36、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 字以内)【答案】(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2)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37、,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并”解释为“一起”。(2)“转转”的意思是“翻转”;“已”的意思是“停止”;“遂”的意思是“于是,就”;“溯流”的意思是“逆流”;“

38、逆”的意思是“与顺相对”。(3)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文中语句即可。(4)从选文来看,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等因素。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5)解答本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及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及彼,谈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符合字数要求即可。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故答案为:(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2)像这样又冲刷,石

39、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点评】理解文言实词要遵照“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整句的意思来判断它的具体含义。在平

40、时学习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现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平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41、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 B.尔辈不能究物理/唯手熟尔C.遂反溯流逆上矣/肃遂拜蒙母 D.但知其一/但微颔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寺院的僧人一开始认为石兽顺流而下,往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B.讲学家认为沙性松浮,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应该在原地深

42、处找。C.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从上游寻找,最终果然找到它们。D.作者认为天下的事情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应该实事求是。【答案】(1)B(2)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3)A【解析】【分析】(1)A是:两个“是”都是古今异义词,是代词,解释为“这”“此”。B尔:第一个是代词,解释为“你”“你们”;第二个是语气助词,表限止语气,解释为“罢了”。C遂:两个“遂”都是副词,表承接关系,解释为“就”“于是”。D但两个“但”都是副词,表仅限于某个范围内,解释为“只”“只是”。故选 B。(2)本句中,“求之下流”,“求之地中”是倒装句、省略句,翻译时补充调

43、整为“(于)下流求之”“(于)地中求之”;“下流”指的是水的下游;“固”意思是本来;“颠”意思是“颠倒”“错乱”。(3)从文中第一段“众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可知,一开始,僧人们是在原地水中寻找石兽,没有找到后,才到下游去寻找,所以选项A 的表述错误。故答案选A。故答案为:B;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A。【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

44、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即可做出选择。【参考译文】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

45、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

46、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10课外文言文阅读卖蒜老叟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做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提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节选自清 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注释】睨:龊

47、睛斜着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句是()A.睨之久而不去B.但微颔之C.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D.奋拳击之(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叟能如是乎?(3)卖油翁和本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B(2)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对待别人要谦虚等。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解析】【分析】(1)B 项“之”是语气助词,不译,其他三项“之”均为代词。故选 B。(2)在此题中,要注意“叟(老头)、如(像)、是(这样)”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

48、“人外有人”的道理告诉人们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卖蒜叟一文则通过杨二和卖蒜的老人的故事,告诫人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据此理解,找出共同点作答。故答案为:B 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对待别人要谦虚等。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的道理,然后谈出阅读启示。【参考译文】南阳县有

49、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高傲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

50、的肚子里,动弹不得。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束氏狸狌宋濂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宋文献公集)【注】狸狌:野猫。甕(wng):瓮,一种盛东两的陶器,腹部较大。(1)下列划线词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