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_曾煦欣.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22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甘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_曾煦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余甘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_曾煦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甘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_曾煦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甘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_曾煦欣.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DOI:10.13820/ki.gdyx.2012.23.006 广东医 学 2012 年 12 月 第 33 卷 第 23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Dec 2012 , Vol 33 , No 23 余甘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 曾煦欣 , 岑志芳 , 李海燕 , 柯秀玲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 ( 广东佛山 528000) 【 摘要 】 目的 探讨余甘子不同部位提取物 的 抗炎镇痛作 用 。 方法 小 鼠 与 大鼠 均随 机 分为空白 对 照组 、 余甘子甲醇部位组 、 余甘子石油醚部位组 、 余甘子乙 酸 乙酯部位组 、 余甘子正丁醇部位组 和 余甘子

2、水相部位组 。 空白 对 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 , 其余各组造模后分别给予相应 的 药物灌胃 。 其中小 鼠 增设吲哚美辛阳性组 ( 给予吲 哚美辛灌胃 ) , 给药后进行热板 、 醋 酸 诱导扭体与二甲苯诱导耳廓肿胀实验 ; 大鼠 增设模型组 ( 给予生理盐水灌胃 ) 和 秋水仙碱阳性组 ( 给予秋水仙碱灌胃 ) , 除空白 对 照组外 , 其余各组于给药后 制 作急性痛风关节炎模型 , 随后 检 测 关节组织前列腺素 E2 ( PGE2 ) 和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TNF ) 。 结果 余甘子甲醇部位组小 鼠 在给药 60、 90 min 后痛阈提 高 百分率 显著降低 ( P 0. 05

3、) ; 余甘子各提取部位组小 鼠 扭体反应次数 显 著减少 , 耳廓肿胀 度显 著 降低 ( P 0. 05, P 0. 01) ; 余甘子甲醇部位组 、 余甘子正丁醇部位组 大鼠 关节组织中 PGE2 的 释放 显 著降低 ( P 0. 01) ; 余甘子正丁醇部位组 、余甘子乙 酸 乙酯部位组 、 余甘子石油醚部位组 大鼠 血清 TNF 含量 显 著下降 ( P 0. 05) 。 结论 甲醇部位 、 乙 酸 乙酯部位 、 石油醚部位 、 正丁醇部位为余甘子抗炎镇痛 的 有效部位 , 其中以甲醇部 位与正丁醇 的 作 用 最强 。 【 关键词 】 余甘子 ; 提取物 ; 抗炎 ; 镇痛 35

4、33 余甘子 又名山油 柑 、 油甘 子 、 余甘果 等 , 为大戟 科 叶下珠 属 植物余甘 子 ( Phyllanthus emblica L ) 的干 燥 成熟果 实 1 。 在民 间 , 余甘子常用于 治疗胆道疾 病 、 支 气管炎 、 糖 尿 病 2 等 。 现代药理研究 证明余甘子甲醇 和 水提取物对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小 鼠有明显的镇痛 作 用 3 ; 余甘子 粉能显著抑制大鼠琼脂性足跖 肿胀 和 二 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 胀 , 显著抑制组胺所致的毛 细 管通透 性 增强 和白细胞游 出 4 。 2010 年 7 月 至 2011 年 12 月 , 本研究通过观察余甘子 的不同提取

5、部位对小 鼠 、 大鼠的抗炎镇痛作 用 , 从药理学角 度阐明余甘子抗 炎镇痛的作用部 位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药品与试 剂 余甘子药 材 ( 经佛山科学 技术学 院 李海燕副教授 鉴 定为 广东余甘 子 ) 。 取余甘子置于锥 形 瓶 中 , 加入甲 醇 。 加热连续回 流 4 次 , 1. 5 h / 次 , 趁 热过滤 。 将 4 次所得滤液减压 蒸 馏 , 回收甲 醇 , 得到 余 甘 子醇提浓缩 液 , 呈浸膏 状 。 取甲 醇部位适 量 , 加适 量 蒸馏水溶 解 , 再依次用石油 醚 、 乙酸乙 酯 、 正丁醇分 别 提取 出 3 个 极 性部 位 , 最后的部分静置使其

6、 分出水 相 部分 。 得出各 部分提取液后减压蒸馏除 去溶 剂 , 所 得 浓缩液即为用 于 实验 的不同提取部 位 。 冰醋 酸 ( 分 析 纯 ) 为 天 津 市 富 宇 精 细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产 品 , 批 号 091015; 二甲 苯 ( 分 析 纯 ) 为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 产品 , 批 号 20081106; 吲哚美辛肠溶片为广东华南药业 集团有限公司产 品 , 批 号 100401。 1 2 仪 器 FA2104B 电子天 平 (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 有 限公司 ) , YLS 6A 智能热 板仪 ( 山东省 医学科学院 设 *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立项资助

7、课题 ( 编号 : 2009056) 通信作 者 。 高级实验 师 ; E mail: 13827777744 163 com 备站 ) , UV 2450 /2550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 日本 岛津集团 ) , TGL 16G A 台式离心机 ( 上海安亭科学 仪器厂 ) , SN 695B 型放免 测量仪 ( 上海原子核所 日环仪器厂 ) 。 1 3 动 物 小 鼠 : 昆 明 种 , 雌 雄 兼 用 , SPF 级 , 体 重 18 22 g,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合格 证号 SCXK( 粤 ) 2008 0020。 雄性 SD 大鼠 : SPF 级 , 体 重

8、180 220 g,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合格证号 SCXK( 粤 ) 2008 0020。 1 4 方 法 1 4 1 余甘子提取物 对 热刺激 所 致小 鼠 疼痛 影响 的 检 测 在灌药 前 , 把小鼠置于智能热板 仪 ( 温度设 定 55 ) 上 , 记录小鼠 第 1 次舔后足的时 间 , 作 为给药 前 痛阙 值 , 时间 在 5 30 s 内为合 格 , 可用于实 验 。 小 鼠 随机分 为 7 组 , 分别为空白对照 组 、 吲哚美辛阳性 组 、 余甘子甲醇部位 组 、 余甘子石油醚部 位 组 、 余甘子乙 酸 乙 酯部位 组 、 余甘子正丁醇部位组和余甘子水相

9、部 位 组 , 每 组 10 只 , 称重并 编 号 。 适应性喂 养 3 d 后 , 空 白 对 照组给予蒸馏水灌 胃 , 其他各组分别于上午给予 相 应的药 物 ( 20 mL / kg, 即余甘子提取 物 10 g / kg, 吲哚 美 辛 75 mg / kg) 连续灌 胃 5 d。 采用热板 法 , 分别在末 次 给药 后 30、 60、 90、 120 min 时 , 将小鼠置于热板仪上 , 记 录 小鼠 第 1 次舔后足的 时间作为药后痛阈 值 ( 超 过 60 s,按 60 s 计 算 ) 。 按以下公式计算痛阈提 高百分率 并 统计比较 各 组差 异 : 痛阈提高百分 率 (

10、 % ) = ( 用药 后 痛阈 值 用药前痛阈 值 ) / 用药前痛阈 值 100% 1 4 2 余甘子提取物 对 冰醋 酸 所致小 鼠 疼痛 影响 的 检 测 小 鼠随机分 为 7 组 , 组 别 、 喂 养与给药方式 同 1. 4. 1。 采用冰醋酸扭 体 法 , 末次给 药 60 min 后 , 每 只 小鼠腹腔注 射 0. 6% 冰醋 酸 ( 0. 1 mL /10 g) , 观察并 记 3534 录小鼠 15 min 内扭体次数 。 广东医 学 2012 年 12 月 第 33 卷 第 23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Dec 2012 , Vol 33

11、 , No 23 取上清液 0. 5 mL, 加入 0. 5 mol / L 氢氧化钠 甲醇溶 1 4 3 余甘子提取物 对 二甲苯所致小 鼠 耳廓 肿胀 影 响 的检 测 小鼠随机分 为 7 组 , 组 别 、 喂养与给药方式 同 1. 4. 1。 采用二甲 苯 致炎 法 , 在末次给药 后 60 min, 将 100% 二甲苯 按 30 L / 只 涂抹在小鼠右耳两面 致 炎 , 30 min 后处死动物 , 剪下左右两耳 , 用 6 mm 打孔器分 别 在同一部分打下圆形耳 片 , 精密称 量 , 计算两耳重量 差 异作为耳肿胀度 , 统计比较各组间耳肿胀度的差异 。 1 4 4 余甘子

12、提 取 物 对 急性痛风关节 炎 大 鼠 关节组 织 前列腺素 E2 ( PGE2 ) 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TNF ) 影响的检 测 取 SD 大 鼠 80 只 , 雄 性 , 180 220 g, 随 机 分 成 8 组 , 每 组 10 只 , 即空白对照 组 、 模型 组 、 秋水 仙 碱阳性 组 、 余甘子石油醚部位 组 、 余甘 子乙酸乙酯部位 组 、 余甘子正丁醇部位 组 、 余甘子水相 部位组和余甘子 甲醇部位 组 。 各组均灌胃给 药 , 其中空白 对照组和 模 型组给予生理盐 水 , 秋水仙碱阳性组给 予 0. 8 mg / kg 秋 水仙碱 , 其余各组均 按 5 g

13、/ kg 给予相应药 物 。 1 次 / d, 给药容积 为 10 mL / kg, 连 续 7 d。 取尿酸钠结晶加生理盐水 , 再加 1 mL 吐温 80, 加 热搅拌 , 配成 25 mg / mL 尿酸钠溶液 。 在末次给药 1 h 后 , 每只大鼠左后足趾皮下注射 0. 2 mL 尿酸钠晶体溶 液制作急性痛风关节炎模型 , 空白对照组则注射生理 盐水 0. 2 mL。 注射后 48 h 乙醚麻醉并从腹静脉取血 , 全血以 3 000 r / min 离心 10 min, 吸取上清于 20 中 保存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 TNF 含量 。 同时 距右踝关节上 0. 5 cm 处剪

14、下右足 , 称重 , 剥皮后浸泡 于 5 mL 生理盐水中 1 h, 以 1 500 r / min 离心 10 min, 吸 液 2 mL, 在 50 水浴箱中水浴异构化 20 min, 加甲醇 稀释至 20 mL 后 , 于紫外分光光度计 278 nm 处测定其 光密度 ( 吸收值 , OD) , 以每克炎性组织相当的吸光度 值显示 PGE2 的含量 。 1 5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SPSS 13. 0 统计软 件 ; 多组 间 比较采用单 因 素方差 分 析 ( one way ANOVA) ; 若方 差 齐性 , 多 重 比 较 采 用 LSD 法 ( least signif

15、icant diffe- rence) ; 若方差 不 齐 , 则改 用 Dunnetts T3 法 与 Dunnetts C 法 ; 组 内 ( 各时 间 点 ) 效应与交互效应的分析采用 重 复测量方差分 析 ( repeated measures) 。 2 结果 2 1 余甘子提取物 对 热刺激 所 致小 鼠 疼痛 的影 响 与 空白 对照组比 较 , 余甘子不同提取部位 组 30、 120 min 后痛阈提高百分率差异无统 计学意 义 ( P 0. 05) ; 与吲哚 美 辛阳性组比 较 , 差 异也无统计学意 义 ( P 0. 05) ; 给 药 60 min 后 , 吲 哚美辛阳性

16、 组 、 余 甘子甲 醇 部位组的 痛 阈提高百分率显著高于空白对 照 组 ( P 0. 05) , 其余各组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 义 ( P 0. 05) ; 给 药 90 min 后 , 吲哚美 辛阳性 组 、 余甘 子 甲醇部 位 组的痛阈提高百分 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 组 ( P 0. 05) , 而且只有余甘子甲醇部位 组 与吲哚美 辛 阳 性组差异无统计学 意 义 ( P 0. 05 ) 。 重复测量统 计 显 示 , 同 组内各个时间点的数据差 异有统计学意 义 ( P 0. 01 ) , 但 时 间 点 与 各 实 验 组 不 存 在 交 互 效 应 ( P 0. 0

17、5) 。 见 表 1。 表 1 各组小鼠痛阈提高百分率比较 ( x珋 s) % 组别 30 min 60 min 90 min 120 min 空白对照组 0 13 0 15 0 16 0 11 0 23 0 18 0 31 0 27 吲哚美辛阳性组 0 66 0 42 0 71 0 35 * 0 78 0 41 * 0 80 0 44 余甘子甲醇部位组 0 17 0 11 0 51 0 24 * 0 55 0 41 * 0 64 0 29 余甘子石油醚部位组 0 13 0 08 0 34 0 29 0 33 0 30 0 54 0 50 余甘子乙酸乙酯部位组 0 21 0 18 0 38 0

18、 22 0 40 0 31 0 61 0 34 余甘子正丁醇部位组 0 20 0 22 0 41 0 32 0 47 0 21 0 49 0 19 余甘子水相部位组 0 15 0 13 0 27 0 24 0 45 0 25 0 59 0 41 *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 0. 05; 与吲哚美辛阳性组比较 P 0. 05 2 2 余甘子提取物 对 冰醋 酸 所致小 鼠 疼痛 的影 响 表 2 各组小鼠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比较 x珋 s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吲哚美辛阳性组和余甘子各提取 部位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均显著减少 ( P 0. 05, P 0. 01) ; 与吲哚美辛阳性组比较 , 只有余

19、甘子乙酸乙酯 部位组扭体反应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 见表 2。 2 3 余甘子提取物 对 二甲苯所致小 鼠 耳廓肿胀 的 影 组别 扭体次数 耳肿胀度 ( mg) 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吲哚美辛阳性组和余甘子各 余甘子正丁醇部位 组 16 5 7 65 3 37 1 31 提取部位组小鼠耳肿胀度 显 著 降 低 ( P 0. 05, P 0. 01) 。 与吲哚美辛阳性组比较 , 除余甘子水相部位组 以 外 , 其 余余甘子提取部位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余甘子水相部位组 12 9 5 24 3 56 1 1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P 0. 05, P 0. 01

20、; 与吲哚美辛阳性组比 较 P 0. 05, P 0. 01 空白对照 组 吲哚美辛阳性组 24 5 6 26 6 9 3 48 4 89 1 39 2 45 1 10 余甘子甲醇部位组 15 8 7 60 2 69 1 24 余甘子石油醚部位组 18 9 5 90 3 05 0 96 余甘子乙酸乙酯部位组 11 0 4 40 2 92 0 67 广东医 学 2012 年 12 月 第 33 卷 第 23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Dec 2012 , Vol 33 , No 23 3535 ( P 0. 05) 。 见表 2。 2 4 余甘子提取物 对大 鼠 关

21、节组 织 PGE2 的影 响 实 验 中余甘子石油醚部位组的大 鼠死 亡 1 只 。 与空白 对 正丁醇部位作用最强 , 并且推断余甘子治疗痛风性关 节炎的 主 要 机制是抑制炎性介质 PGE2 和 TNF 释放 。 照组比较 , 模型组关节组织 PGE2 含量明显提高 ( P 研究 8 显示 , 从余甘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可分离 0. 01) , 提示关节局部炎症反应剧烈 , 即造模成功 ; 秋水 仙碱阳性组 PGE2 的含量虽比模型组低 , 但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0. 05 ) ; 而余甘子甲醇部位组和余甘子正 出没食子酸 、 鞣 花 酸 、 3 乙 基 没 食 子 酸 、 槲 皮

22、素 、 黏 酸 1 甲酯 6 乙酯 、 2 O 没食子酰基黏酸二甲 酯 、 香树脂酮 、 香树脂醇和 谷甾醇共 9 种化 9 , 丁醇部位组 PGE2 含量低于模型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合物 。 一些研究表明槲皮素具有抗炎作用 而且通 ( P 0. 05) , 其余余甘子提取部位组与模 型组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见表 3。 过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发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功效 10 。 同时没食子酸 、 谷甾醇也被报道具有良好的抗炎作 用 11 12 。 杨万政等 13 在余甘子石油醚提取部位中检 表 3 各组大鼠关节组织 PGE2 和血清 TNF 含量比较 x珋 s

23、出甾类 、 三萜类 、 挥发油以及脂肪成分 , 在醇提部位中 组别 PGE2 ( mg / g) TNF ( ng / mL) 空白对照 组 6 65 3 02 0 330 0 106 模型 组 46 91 20 31 0 489 0 119 秋水仙碱阳性 组 31 74 9 98 0 370 0 092 * 余甘子甲醇部位 组 19 07 6 01 * 0 430 0 109 余甘子石油醚部位 组 30 18 17 26 0 356 0 062 * 余甘子乙酸乙酯部位 组 31 38 13 75 0 374 0 102 * 余甘子正丁醇部位 组 20 04 4 51 * 0 336 0 11

24、0 余甘子水相部位 组 38 67 22 78 0 393 0 140 与模型组比较 * P 0. 05, P 0. 01; 与秋水仙碱阳性组比较 P 0. 01 2 5 余甘 子 提取物 对大鼠 血 清 TNF 含量 的影 响 实验中因部分样品有溶血现 象 , 故每组实际样品 数 为 8。 与空白对照组比 较 , 模型组血 清 TNF 含量 明 显提高 ( P 0. 01 ) , 提示大鼠由于急性 痛 风关节炎 导 致全身炎 症 反应明 显 。 余甘子正丁醇部 位 组 、 余甘 子 乙 酸乙酯部位 组 、 余甘子石油醚部位组和秋水仙碱阳 性组血 清 TNF 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下 降 , 差

25、 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P 0. 05, P 0. 01 ) , 而且余 甘 子各 提 取部位 组 与秋水仙碱阳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 P 0. 05) 。 见表 3。 3 讨论 痛风是长 期 嘌呤代谢障 碍 、 血尿 酸增高引致组织 损伤的一种疾 病 。 我国民间一直有服 用余甘子治疗痛 风的习 惯 , 并 且 常与其余药材一起配 制成复方使 用 , 目 前临床上含余甘子的痛风 治 疗药物就有十味乳香胶 囊 、 十五味乳鹏丸 、 奇正青鹏 膏 5 6 。 因此探讨余甘子对 痛 风的作用 机 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 由于痛风的临床 主要特点之一是急性关节 炎 反复发 作 ,

26、急性痛风发作 部 位通常会出现红 、 肿 、 热与剧烈疼痛等症 状 7 。 为 此 , 我 们使用多种 疼 痛和 炎症模型对余甘子抗炎镇痛作用进 行研究 , 筛选出有效部位 ,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本实验结 果 发 现 , 余甘子各提取 部位均有不同程 度的抗炎镇痛作 用 , 与研 究 3 报道 相 符 。 经综合比 较 , 我们认为甲 醇部 位 、 乙酸乙酯部 位 、 石油 醚部 位 、 正 丁 醇 部位为余甘子抗炎镇痛的有效部 位 , 其中以甲醇 与 检出甾类 、 三萜类 、 鞣质 、 黄酮类 、 蒽醌类 、 强心苷 、 香豆 素 、内酯成分 , 在水提部位中检出鞣质 、 糖类 、 蛋白

27、质 、 皂苷与有机酸成分 。 这些成分中甾类 、 黄 酮类 、 蒽 醌 类 、 三萜类均 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 , 而 且存在于石油 醚 、 醇提部位 。 由此可见 , 余甘子甲醇 、 正丁醇 、 乙酸乙 酯与石油醚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是建立在上述物质基 础之上 , 这也解释了余甘子水相部位抗炎镇痛效果不 明显的原因 。 另外 , 本实验中所有提取部位均来自余 甘子甲醇提取液 ,甲醇部位保留的化学成分最多 , 因此 该部位必然具有最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 我们计划在此 基础上对余甘子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 并进一 步研究其药理作用 , 为余甘子应用于痛风治疗提供更 多理论依据 。 参考文献 1

28、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 部 M 北京 : 中 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0: 167 2 侯 开 卫 余甘子化 学成分及在民族民间传统医药中的应 用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2, 11( 6) : 345 348 3 PERIANAYAGAM J B, PERIANAYAGAM J B, SHARMA S K, et al Evaluation of anti pyretic and analgesic activity of Emblica officinalis Gaertn J J Ethnophamacol, 2004, 95( 1) : 83 85 4

29、 高鹰 , 李存仁 余甘子的抗炎作用 与毒性的实验研 究 J 云 南中医中药杂志 , 1996, 17( 2) : 47 50 5 张志刚 , 李素 芝 , 杨永 勤 , 等 高原痛风临床研究进 展 J 西南军医 , 2010, 12( 3) : 499 501 6 邱 爽 , 吴学 苏 中药外敷法对痛风急 性关节炎期疗效研 究 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 2008, 22( 6) : 52 53 7 刘霞 , 祁兢晶 秋水仙碱脂质体凝胶对痛风模型动物 的抗 炎 作用 J 广东医学 , 2011, 32( 23) : 3038 3040 8 邓才彬 , 谢庆娟 , 曲中堂 余甘子化学 成分研 究

30、 J 中国 药 房 , 2009, 20( 27) : 2120 2121 9 STEWART L K, SOILEAU J L, RIBNICKY D, et al Quercetin transiently increases energy expenditure but persistently decreases circulating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C57BL /6J mice fed a high fat diet J Metabolism, 2008, 57 ( 7 Suppl 1 ) : S39 S46 10 黄敬群 , 孙文娟 , 王四

31、旺 , 等 槲皮素对大鼠痛风性关 节炎 抗 炎抗氧化活性研 究 J 中国实验方剂学 杂 志 , 2012, 18 ( 2 ) : 169 173 3536 广东医 学 2012 年 12 月 第 33 卷 第 23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Dec 2012 , Vol 33 , No 23 11 刘国 卿 , 王秋娟 , 杨宏 健 , 等 野葡萄成分没食子酸的 药理 研 究 J 南京药学院学 报 , 1983, 2( 22) : 45 47 12 陈蕙 芳 , 赵国强 谷甾醇的消 炎 、 解热作 用 J 国外医 药 植物药分 册 , 1980( 2) : 13,

32、 48 13 杨万政 , 刘新帅 , 白音夫 中国余甘子果实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 一 )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07, 13( 5) : 37 38 ( 收稿日期 : 2012 04 23 编辑 : 陈嘉伟 ) 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胃炎 1 例 吴辉 , 杨俊 , 丁家望 , 李松 , 陈勇 , 彭 家芹 , 杨简 , 童晓红 , 李莉 , 吕志阳 , 李稳慧 三峡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 443003) 患者 , 男 , 61 岁 。 因发作性胸痛 、

33、 腹痛 1 周 , 再发 3 h 余 , 于 2011 年 9 月 12 日入院 。 于 1 周前晨起后无明显诱 因突发胸痛 、 腹痛 , 为胸骨下 段后及上 腹剑突下隐痛 , 持续不缓解 , 阵 发性加 重 , 伴出汗 , 恶心 、 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 无咖啡渣样物 , 无 发热 、 腹 泻 、 黑 便 , 在 当地医 院 就 诊 , 查心肌肌钙蛋白 I 阴 性 , 血尿淀粉酶正常 , B 超示肝胆脾胰 未见明显异常 , 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 炎 , 慢性食管炎 , 考虑为胃炎 , 给予对症 处理后症状好转 , 未进一步 检查治疗 。 就诊日早 7: 00 患者起床后无明显诱因 再次突发胸痛

34、 、 腹痛 , 仍为胸 骨下段后 及上腹剑突下疼痛 , 性质较前次发病略 轻微 , 伴腰背部隐痛 , 恶心 、 呕吐胃内容 物 , 无咖啡渣样 物 , 无 出汗 , 无 发热 、 腹 泻 、 黑便 , 到我院急诊科就诊 , 心电图提 示不完全性右束 支 传 导 阻 滞 , 上 腹 部 CT 平 扫提示腹主动脉密度不均 ( 图 1) 。 既往史 : 否认高血压病 、 冠心病 、 糖 尿病病史 , 有慢性胃炎 、 食管炎病史 , 有 吸烟史 30 余年 , 30 支 / d, 有 饮酒史 30 余年 , 250 g / d, 已戒 1 周 。 体格检查 : 体 温 36. 7 , 脉搏 93 次

35、/ min, 呼吸 22 次 / min, 右上肢血压 140 /80 mmHg, 左上肢 血压 120 /70 mmHg。 神志清楚 , 双肺呼 吸音 清 , 未 闻 干 湿 啰 音 , 心 率 93 次 / min, 律齐 ,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 A2 P2, 腹平坦 , 上腹压痛 , 无反跳痛 , 双肾区无叩痛 , 脾肋下未触 及 , 未 触及 包块 , 肠鸣音正 常 , 双 下肢无浮肿 。 入 院后行增强 CT 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 ( DeBakey 型 ) 伴假腔内血栓形成 ( 图 2) 。 治疗上给予控制血压 、 控 制心室 率 、 减低心肌收缩力 、 镇 静 、 止痛 、

36、 通便 及对症处理 , 择期在局麻下行主动脉造 影证实主动脉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 部 , 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 经皮植入主动脉 内覆膜支架成功封堵主动脉内膜破口 , 术后恢复好 。 随访 6 个月 , 患者无胸痛 、 腹痛 、 腰背痛等症状发作 。 讨论 主动脉夹层 ( aortic dissec- tion, AD) 是心血管系统危重急症 , 如 不及 时 诊 治 , 48 h 内病死率可高达 50% 。 美国心脏协会 ( AHA) 2006 年报 道本病年发病率为 25 /100 万 30 /100 万 , 国内无详细统计资料 , 但临床上近 年来病例数有明显增加趋势 。 本病系 主动脉

37、内的血液经内膜破口流入囊样 变性的中层 , 形成夹层血肿 , 随血流压 力的驱动 , 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 , 是主动脉中层的解离过程 。 本病起病 凶险 , 病死率极高 。 但如能及时诊断 , 尽早积极治疗 , 特别是近年来采用主动 脉内覆膜支架植入术 , 挽救了大量患者 的生命 , 使本病预后大为改观 。 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降低 AD 病死率的关键 。 有典型疼痛症状者往 往 不 难 诊 断 。 而 对 于 临 床表现不典型 通信作者 。 主任医师 , 教授 , 硕士研究 生导师 者 , 则极易漏诊或误诊 , 延误治疗而造 成灾难性的后果 。 本例患者胸痛症状 不典型 , 在外院初诊为

38、慢性胃炎 , 甚至 在发病后还进行了电子胃镜检查 , 且按 慢性胃炎处理后症状好转离院 , 所幸在 此期间未出现主动脉破裂而导致猝死 。 在本院急诊科行上腹部 CT 平扫检查 , CT 报告医师发现腹主动脉密 度 不 均 匀 , 建议行主动脉增强 CT 检查而得到 确诊 。 加深对 AD 的认识 , 在临床上对本 病保持高度警惕尤为重要 。 突发剧烈 疼痛是 AD 最常见的症状 , 可见于 90% 以上的患者 , 并具有以下特点 : 疼痛从 一开始即极为剧烈 , 难以忍受 ; 疼痛性 质呈搏动样 、 撕裂样 、 刀割样 , 疼痛持续 并伴有血管迷走神经兴奋表现 ; 常有血 压高 、 心率快 、

39、 双侧肢体血压不对称等 , 特异性诊断方法有增强 CT 扫描 、 MRI 和主动脉造影等 , 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 。 对于胸痛 、 腹痛 、 背痛的患者 , 均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 对于高度疑诊 或有 AD 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早 作特异性检查如增强 CT 扫描 、 MRI 等 以明确 , 以及时有效处理 。 AD 的治疗措施目前主要有内科 药物治疗 、 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 。 内科 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控制血压 、 降低心肌 收缩力及收缩速率 , 严格将血压控制在 110 /70 mmHg 左右 , 心 率控制在 60 70 次 / min 左 右 , 阻止夹层的进 展和 主 动脉破 裂 以及不可逆的终末器官 损 害 的 发 生 。 有 条 件者可行外科手术 和 ( 或 ) 介入治 疗 。 手 术方式选择取决于 主动脉夹层的临 床分 型 , 以 Debakey 分 型 , 、 型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 疗 , 如主动脉弓置换 等 ; 型患者优先考虑 介入治 疗 , 即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植 入术 , 创伤小 , 恢复快 。 ( 收稿日期 : 2012 06 06 编辑 : 庄晓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