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5190460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2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导【单元导教】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 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所 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生在中年级已经过了查 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重点是引导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 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或时代背景,查阅资料有助于生 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甚至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中应有意识地培养生查找

2、资料的能 力,与此同时一,也应指导生如何有目的的查找资料,将资料用在习需要的地方。在教中,教 师也应注意资料使用的时机,应起到点拨作用,而不能喧宾得主代替课文。本单元在习作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一会列提纲,分段表达。教时需要生在习作前先对 文章进行整体的构思规划,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这样有助于生习作的层次性、逻辑性。在 习作完成后,还要引导生进一步修改,使生在这个过程中再一次梳理思路、组织材料、明确 主旨。板块教关注点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会借助资料理解文章古诗三 首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 朗读古诗,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情 感。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 料,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从而理 解古诗,

3、体会情感。少年中 国说(节 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 盼,以此激励自身发愤图强。1 .借助注释和资料,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2 .能结合资料进行拓展延伸,了 解更多人物故事,进一步感受中国 人的强国梦想。圆明园的毁灭1 .感受作者对昔日圆明园的赞美, 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2 .激发我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 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能结合资料,感受昔日圆明园 的辉煌,丰富对文章内容的认知。 2.借助资料,体会圆明园惨遭破 坏的痛惜。小岛(略 读)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人物心理, 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故事。借助资料,感受驻岛战士们扎 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

4、神和热爱祖2 .(出示课件42)教师总结:同们,这节课我们习了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古诗, 感受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借助资料,我们了解了南宋时期的历史,查找资料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背景,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下节课我们继续习。3 .(出示课件43、44)课堂演练。4 .布置作业。(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2)背诵题临安邸示儿,默写示儿。第二课时【教目标】1 .会认“亥、恃、擞” 3个生字,会写“亥、恃、哀、拘” 4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习

5、了示儿和题临安邸,谁背一背?找两名生背诵。教师过渡:同们背得很熟练。感受了宋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后,这节课我们走进清代, 看一看诗人龚自珍又对国家有着怎样的期盼,我们习己亥杂诗。教师板书诗题(己亥杂诗),生齐读诗题。二、习己亥杂诗1 .介绍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7)道光十九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经48岁,对清朝统治者已经大失所望, 于是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后又悲伤迎娶眷属,往返途中,将所思所感,写于纸上,形成了由 315首诗组成的巨型组诗。这就是己亥杂事那一年是己亥年。2 .介绍作者。(出示课件48)龚自珍,字瓒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 愤

6、然辞官南归。3 .初读古诗,习认字。(出示课件49)教师提出要求:朗读己亥杂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50)教师展示生字,引导生自主交流认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51)教师提出要求:听录音,再次朗读古诗。(课件播放古诗范读音频) 生听完音频,教师指导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生根据范读和教师指导再次朗读古诗。指名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4 . 一起解诗题。(出示课件52)教师引导生了解“己亥”指己亥年,“杂诗”是“组诗”的意思,从而 指导诗题是“写于己亥年的组诗”的意思。5 . 一起解诗意。(出示课件53)教师提问:我们看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谁能结合注释说一说你的理解?教师点拨:生气

7、:朝气蓬勃的局面。恃:依靠。喑:寂静无声。究:终究。基 :悲0预设:中国大地上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的激荡。所有的马都寂静无声终究是 一种悲哀。教师相机板书(九州风雷)(出示课件54)教师引导:结合注释想象“万马齐喑”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教师板书 (万马齐喑)(出示课件55)点拨:“万马”是一幅非常壮观的画面,气势很大,“万马齐喑”那么让 人感到有些压抑。那么多马在一起却是沉默的,没有一个发出声音。教师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局面“可哀”?教师板书(哀)预设:国家想要有朝气蓬勃的局面需要依靠风雷,然而现在所有的人都沉默不语,不敢 发表意见。(出示课件56)教师追问:此处的“风雷”仅仅是

8、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想表达的是 什么?预设: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 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掀起了瓜分风潮。教师点拨:通过同们所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龚自珍所处时代,清王朝正在走向衰 落,西方列强即将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侵略中国。龚自珍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 通了,于是他主张变革。了解了时代背景后,谁再说一说,“风雷”指的是什么?预设:是指社会变革。(出示课件57)教师引导:“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及尖锐猛烈的变革。中国朝气 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可此时社会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文章中用了一个词 形容一一“万马齐喑”。想

9、象一下,风雷欲、一切生机勃勃的山河壮景,而在这充满生机的 场景中,马儿却低着头不敢鸣叫,从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心情?预设1:我感觉作者很急切,特别渴望能进行变革。预设2:我还能感觉到作者很悲哀,因为大家都沉默不语。教师点拨:诗人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多么的愤懑啊!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 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难怪作者会说这终究是一种悲哀啊!(出示课件58)教师引导生理解前两句诗的深层含义: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 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生再次朗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感情。(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的习,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习基础。设置核心

10、问题引导生思考,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59)教师引导:在这样急切、愤懑的心情下,作者有着怎样的呐喊呢?谁能 结合注释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点拨:天公:自然界的统治者;暗指当政者。抖擞:振作。不拘一格: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预设: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种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教师相机板书(天公 抖擞 人才 不拘一格)教师引导:诗人期盼着能有杰出人物涌现,改变社会现状。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 情感?预设:我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的深切担忧。(出示课件60)教师引导:根据这两句诗想象诗人与天公对话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气魄。(出示课件61)教师指导生朗读古诗:

11、要读出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 愿望。教师板书(希望变革 期待人才)生根据提示,自主朗读古诗。6.指导背诵。(出示课件62)教师引导生借助关键词背诵古诗。依次出示“九州”“万马”“劝”“降生练习背诵己亥杂诗。教师小结:同们,了解了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往往更有助于我们去了解古诗的内容和 诗人的情感,这样习古诗的方法你会了吗?(设计意图:本环节生借助资料,对古诗的创作背景有了相应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 古诗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也帮助了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四、习写字(出示课件63)教师:请同们自本课生字。你认为需要特别注意字,或容易写错的字, 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请勾画出,一会儿

12、我们全班一起交流。生同桌间交流,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哀:撇的起笔从“ 口”的左侧,而不是从中间。(出示课件64)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生自生字为主,培养了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通过对个别易错 字的指导,帮助生更好的掌握生字。)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65)教师展示图片和己亥杂诗其五,帮助生积累古诗。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 .(出示课件67)主题概括。2 .(出示课件68)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品读了己亥杂诗,并感受 到作者恢宏奇特的想象和诗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怀。自古以,

13、有很多诗人都借诗抒发了 对祖国的热爱,课下同们可以继续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积累。3 .(出示课件6971)课堂演练。4 .(出示课件72)布置作业。(1)认真练习本课生字。(2)背诵己亥杂诗。(3)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本课练习。七、板书设计万事空 示九州同 儿定中原 一告乃翁万事空 示九州同 儿定中原 一告乃翁爱国情怀题临安邸山湖风州青西暖杭人州游汴己亥杂诗己亥杂诗九州 风雷万马齐喑哀希望变革天公 抖擞期待人才人才不拘一格【课后反思】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国情怀” 为主题,通过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展现了不同年代、不同人物深深的爱国情怀。对五年

14、级的生说,古诗并不陌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习基础,所以在本 单元的开篇,以生最容易理解、接受的三首爱国诗揭开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同时,本单元 强调培养生结合资料体会情感的能力。在课前,我让生对三首古诗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查找 了相关资料,这都为更好的理解古诗、体会情感奠定了基础。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古诗简单易懂,且所处年代相同,在教中,我根据两首古 诗的时代背景,将两首古诗放在同一课时讲。通过对示儿的习,初步感受了诗人的爱国 情怀。在此基础上,题临安邸的教相对说更易读懂,我让生自主习,围绕中心问题进行 交流。己亥杂诗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更加复杂,诗人所表达的思想不易理解。我让生结合资 料和

15、注释理解诗意,适时点拨,帮助生读懂古诗。在此次的教中还存在一些缺乏,如果可以再给予生更多交流资料的时间,相信效果会更 好。国的高尚情怀。语文园地1 .交流平台对借助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的习方法进 行了总结。2 .“词句段运用”体会、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会正确运用。体会顿 号的用法,能正确使用顿号。3 .“书写提示”指导生习书写古诗的两种不同行款。4 .“日积月累”积累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习列提纲,分段表达要点教关注点明确任务1 .能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从不同方面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2 .能列出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表达,把重点局部写具体。3 .能根据同的建议修改习作。

16、了解方法1 .交流资料。有关技日新月异变化的资料,感受技给人类带的变 化,为写作提供素材。2 .翻开思路。畅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变,围绕不同方面进行交流,打 开写作思路。3 .列出提纲。自主习提纲范例,列出提纲。4 .完成习作。根据提纲完成习作,将重点局部写具体。5 .修改建议。通过交流,互相提出习作建议,根据建议修改习作。考前须知提纲不要过于简略或过于详细。【单元教目标】 字词句:认识3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3个词语。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少年中国说(节选)。默写示儿。2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 .结合相

17、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头表达:1.能说出诗文大意。2 .能以小岛中将军的口吻讲述故事。3 .能围绕“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展开交流。书面表达:1.能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4 .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表达,把重点局部写具体。5 .能根据同的建议修改习作。12.古诗三首【课前解析】关注诗人:陆游(11251210),南宋文家、史家、爱国诗人。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 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林升(11231189),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土,南宋诗人。生活在南宋孝宗朝 (1106-1170年),是

18、一位擅长诗文的诗人。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 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抗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那么徐 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 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第一流”。关注创作背景: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作。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 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 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 求苟且偏

19、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土;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 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 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 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 的本质。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 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教目标】1 .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背诵课文。默写示儿。3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重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查阅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目标】1 .认识“乃、熏” 2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 4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3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过程】一、解读主题,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孩子们,诗人艾青曾在诗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 为我对这土

21、地爱得深沉”这句话也出现在了我们书上的第49页。你知道这句话中的“土 地”指的是什么吗?预设:我们脚底下的大地。教师小结并过渡:艾青在写这首诗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在疯狂地肆虐中国大地,于 是艾青抱着对祖国的强烈热爱写下了这首我爱这土地。这个单元我们就要从诗文中去感 受自古国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要习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设计意图:通过对单元导语页的解读,使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为后续理解课文奠定基 础。)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出示课件3)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4)教师展示示儿中的生字,生自主识字,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请结合注

22、释理解三首诗的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 些信息,还有什么疑问。教师板书诗题(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预设1: “示儿”的意思是说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我想知道父亲为什么要给儿子 写诗,这首诗里都写了什么。预设2: “题临安邸”的题是“书写”的意思,结合注释我知道了 “临安”是指浙江杭 州,曾为南宋都城,而“邸”是指旅店。题目的意思是说,这首诗是在浙江杭州的一个旅店 写的。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在那里写诗,那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事情。预设3:结合注释,我知道了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课文中选取的是其中一首。我想知道己亥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

23、。(出示课件6)教师过渡并组织活动:同们说得很好,借助注释是我们习古诗的好方法。诗题给同们带 了这么多的思考,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古诗。(设计意图:结合着注释,理解题意并提出疑问,有助于调动生积极性和主动思考的能 力。初读古诗,解决字词读音,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三、习示儿1 .(出示课件7)教师引导:请你诵读示儿,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生自读古诗,教师相机播放课件中的范读音频。2 .作者介绍。(出示课件8)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在仕 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3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9)教师引导生根

24、据课件上的朗读节奏划分朗读古诗。同时提示生,朗读七 言古诗时,一般每句的节奏划分是二/二/三。生根据提示再次朗读古诗,教师相机指导。4 . 一起解诗题。(出示课件10)教师引导生了解“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从而明白这首诗是诗 人给儿子的遗嘱。5 . 一起解诗意。(出示课件11)教师引导:同们,这首诗比拟好理解,接下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结合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开始吧!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元:同“原”,本。万事:一切事情。教师引导:哪个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预设:我本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教师启发思考:如何理解“万事空”呢?哪个小组再说一说?教师板书(万事空

25、)预设:“万事空”就是指人死了之后所有事情都和我们无关了。(出示课件12)教师提问:“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究竟是什么事? 为何而悲?(出示课件13)教师展示资料,帮助生理解上面的问题。北宋宣和六年(1124)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同年十二月,徽宗向南逃窜。同月下旬, 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军占领开封城;靖康二年(1127), 金俘获徽宗、钦宗。三月下旬,金军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 押送回金,北宋灭亡。预设: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是祖国统一。他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 统一。(出示课件14)教师提问:哪个小组代表

26、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点拨:但:只,只是。九州同:国家统一。预设: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教师相机板书(九州同)(出示课件15)教师引导生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教师点拨:王师:宋朝的军队。北定:平定北方。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教师提问:哪个小组代表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预设: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教师:“北定”点出了作者对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板书(定中原)(出示课件16)教师引导生联系前两句思考: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 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教师相机板书(告

27、乃翁)预设:诗人虽然知道人死后,这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但还是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 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出示课件17、18)教师通过陆游写过的诗词帮助生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情。53岁写的关山月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62岁写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示课件19)教师提出要求: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同时提示生,边读边想象作者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理解他对祖国深沉、热 烈、真挚的爱,以及他对收复失地、平定中

28、原的殷切期望。板书(爱国情怀)生根据提示自由朗读古诗。6.指导背诵。(出示课件20)教师引导生借助关键词背诵古诗。依次出示“空”“悲”“北定”“家 祭”。生练习背诵示儿。四、习题临安邸1 .(出示课件21)教师过渡:题临安邸的作者林升和陆游生活在同一朝代,下面 我们题临安邸。(出示课件22)教师组织生根据课件上的节奏划分自由朗读题临安邸,相机播放课 件中的音频范读,帮助生朗读准确。2 .作者介绍。(出示课件23)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擅长诗文。3 . 一起解诗题。(出示课件24)教师点拨:“题”是“题写”的意思;“临安”指南宋京城;“邸”是 “旅店”的意思。教师引导:谁

29、说一说诗题是什么意思?预设: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4 . 一起解诗意。(出示课件25)教师引导:这首诗写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谁去过杭州?说 说杭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杭州的风景非常美丽,有著名的西湖,景色怡人。教师提问: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杭州的景色?结合书上的插图,说一说诗人描述了怎样的 画面?预设:作者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说明山和楼很多,山的后面还有山,楼的后面还 有楼。教师点拨: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秀美的江南山水图,鳞次栉 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仿佛出现在眼前。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在这样 的美景中,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的

30、?教师相机板书(青山 楼)预设:人们在西湖边唱歌跳舞,诗中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 ”。教师提问:“休”的意思是什么?预设:停止。教师引导:这么美的风景,跳舞唱歌不是很适合吗?为什么诗人会问出“西湖歌舞几时 休”呢?谁根据你课前查阅的资料跟我们说说此时的临安发生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西湖 歌舞)预设:我跟大家说说当时的历史背景,建炎元年(1127)五月,赵构即帝位于应天府, 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经历了 “富平之战”,金虽战胜但金军主力留驻西北,南宋得 以立足江南。教师点拨:临安就是南宋的都城,有一个成语叫做“偏安一隅”,指的就是在残存的一 片土地上苟且偷安。关于这段历史谁还有补充?预设:我通过

31、查阅资料,知道了(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被杀害 后,秦桧独相擅权终生,迫害抗金派,任用奸佞,贿赂公行。秦桧死后高宗仍实行降金求和 国策。(出示课件26)教师引导:是的,达官贵人在这里不是商讨恢复中原的大计,而是天天寻欢作乐,在诗 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快 停止呀!此时诗人内心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预设:我觉得是诗人内心很失望,很愤怒。(出示课件27)教师引导:请你体会着他质问、愤怒的心情,读一读前两句。生朗读第一、二句。(出示课件28)教师提问:谁给读读后两句?生朗读。教师点拨:直:简直。汴州:北宋京城。教师提问:谁

32、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预设: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游人们,简直是把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教师相机板书(暖风游人杭州 汴州)教师提问:你了解北宋时期的汴州吗?下面一起看看。(出示课件29、30)北宋天禧五年(1021)初,开封(汴州)城内约有百万人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宋末年京城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五更便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而一 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教师引导:通过阅读资料,汴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让我感觉十分的繁华!(出示课件31)教师引导思考:南宋权贵们为什么把杭州当作汴州?作者对达官贵人“直 把杭州作汴州”的现实持什么态度?预设1:因为杭州的风景很美,温暖的风都把

33、他们吹醉了,他们以为自己还是在汴州。预设2:因为当权者非常的腐败、昏庸,不懂得进取,没有抱负。预设3:作者持气愤和担忧的态度。(出示课件32)(出示课件33)教师点拨:“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只社会上颓废之 风;“游人”就是指达官显贵。教师提问:你怎么理解“暖风熏得游人醉”的“醉”呢?预设:游人都沉醉在了美景中。教师点拨:这里的“醉”不单单是被美景陶醉,更是“醉酒”的“醉”,也是“醉生梦 死”的“醉”,“纸醉金迷”的“醉”。醉了的不仅仅是游人,更是指那些当权者。(出示课件34)教师点拨:北宋灭亡,南宋的王公贵族们不是卧薪尝胆,不收复中原, 却在这里醉生梦死,作者是多么的心痛啊!难

34、怪他要问“西湖歌舞几时休”。请你体会作者 的这份着急、担忧和愤怒,读一读后两句诗。生朗读三、四句。(设计意图:结合资料,有助于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从而帮助生更好地体会诗人内心 的情感,同时也为生提供了新的习方法,为今后自主习奠定基础。)(出示课件35)教师引导:再次朗读诗歌,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预设:从中我读出了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对当朝者的挖苦。教师相机板书(爱国挖苦)教师引导:诗人对国家的命运是多么的担忧,对当权者的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又是多么 的悲愤啊!我们体会着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5.背诵指导。(出示课件36)教师引导生借助关键词背诵古诗。依次出示“山”“楼”“歌舞” “熏” “醉” “直把”。生练习背诵题临安邸。五、习写字(出示课件39)教师展示本课所两首诗中的生字,生交流写字方法。预设:熏的上半局部不要写成“重”。(出示课件40)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六、课堂总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出示课件41)主题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