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关于语文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专题研讨.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512321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关于语文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专题研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五章关于语文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专题研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关于语文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专题研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关于语文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专题研讨.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第五章 关于语文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专题研讨第一节 关于“语文素养”的讨论但凡重大的课程改革,因其理念变化,目标调整,方法更新,总会出现一些使用频率甚高的名词术语。它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智慧;也可能带来新疑惑、新问题、新批评。 围绕这些新提法、新术语产生的讨论,是正常而有益的。一、有关“语文素养”的讨论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将“语文素养”作为重要概念提出。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里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四条,第一条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个提法在实验的初始期引发一些讨论 。有论者赞成,认为以前的语

2、文教学大纲里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 , “使人觉得不如语文素养涵盖面广,概括性强 ”。 “ 语文素养要表达的就是语文修养 语文水平 语文能力 语文素质等概念的总和 ,它是一个比前述几个单一概念更妥帖更科学更新颖生动的集合式短语。 ”1有论者反对,认为“语文素养一个怪胎” ,批评“课程标准抛弃 80 年代以来的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提法,造了一个新词,叫做语文素养 ”;批评“语文素养”的内容太广,似乎有了语文素养, “别的课尽可以取消了,别的课尽可以休息了” 。 2 也有论者认为要用“交际能力”取代“语文素养” 。 3但是,这个意见也很快受到批评,因为“交际能力”仅是语文“工具性能力”的一部分,

3、无法涵盖“文化积累、文学修养、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习惯态度”诸多语文学习要素。1兰瑞平:“语文素养”之我见 , 中学语文教学2003 年第 3 期,第 6 页。2古源:语文素养一个怪胎 , 中学语文教学2003 年第 3 期,第 3 页。3雷良启:用“交际能力”取代“语文素养” , 中学语文教学2003 年第 3 期,第 4 页。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有论者要求确定“语文素养的核心” ,认为“以能力发展作为语文素养的核心” 。这是在方法论上希望突出重点的诉求。更多研究者希望给“语文素养”给一明确定义。二、 “素养”一词在多门课程标准里广泛使用其实, “素养”一词并不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独创。翻阅

4、各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 ,可以看到“素养”一词的运用普遍 ,如“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技术素养、数学素养、艺术素养、美术素养、音乐素养 ”等等。 其中, “科学素养”使用得最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 年级、7-9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科学素养”是其核心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 年级 )课程标准(实验稿) 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相关的解读对“怎样理解科学素养”有专题论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7-9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里提出课程总目标是提高每个初中学生的科学

5、素养,并根据科学素养的的构成和内涵,分解成四个分目标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 年级、7-9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有专章论述“科学素养的构成与内涵、科学素养的依据” 。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 “科学素养”也是其核心概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阐述其课程性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即是:“在课程目标上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 “课程目标”部分首先就说该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

6、于提高 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略有不同的表述是在“科学素养”前加了限定词,如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课程理念第二条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并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课程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

7、人文素养” ;而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里则直接提出“地理素养”作为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其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即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 相关的解读就地理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说明,1992 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发表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为其论述依据。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里, “素养”的使用也较普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将“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作为课程性质的一个要义,将“提高美术素养”作为一个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提出“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8、 。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 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即是“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其相关的解读中,认为“人文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具有文化交流的情结和能力” ;“具有文化承继和超越的情结和能力” ;“具有文化批评与创新的情结和能力” 。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信息技术”部分的课程理念第一条是“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 “通用技术”部分的课程理念第一条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里有“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 “具有健康素养”等目标要求。有些学科是将“素养”与“素质”两个词

9、一起使用。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里既说“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也讲“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对其课程性质的定义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是将“数学素质”与“数学素养”混起使用,其“前言”部分讲“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而在“课程总目标”中则言“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所必备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

10、关的解读 ,有专节论述“数学素养是一种基本的文化素养” 。至于在各科课程标准中,为什么不怎么用“素质”而用“素养”?笔者私度,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教养效果”的意味,课程标准的编制者使用这个词时,有意无意地在强调课程的育人能动性,企望通过课程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课程育人环境” 。于是,涌现了“人文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技术素养、信息素养、音乐素养、美术素养、地理素养、健康素养、语文素养 ”,类似一个“素养系列” 。二是反映了课程编制者都在强调发展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 “科学素养”的使用,则

11、早就有之。国内外有关“科学素养”的阐述,早就见诸于报刊、杂志和专业书籍。将国外文本中的“scientific literacy” 翻译成“科学素养”也得到认同。在其他学科里, “素养”一词都没有引起争议,都是很快地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可能与这些学科在课程改革之前,常常使用或常常见到“某某素养”有关,如多年来的“公民科学素养调查” , “艺术素养比赛”等等。多见了,自然少怪。三、 语文课程标准里对“语文素养”所作的内容概括经过近十年的实验和讨论, “语文素养”一词在语文学界也得到了认同。2010 年在 29 省 42 个国家实验区开展的有关语文课程标准的问卷调查中,没有否定“语文素养”的意见。

12、需要重视的是,反馈意见中,有的要求对“语文素养”内涵作出界定,或者作出具体的解说,有的希望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学习方法、习惯”等纳入语文素养之中。这些要求是合理的。鉴于课程标准里许多概念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后紧接着作出如下论述: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13、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认为这段论述即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里特指的“语文素养”基本内涵作出了简要说明。这种表述符合许多国家课程标准对“核心概念”的表述习惯。如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 采用“应然式”的要素罗列 :“有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有科学素养还包括一些特定门类的能力。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内容标准给有科学素养作过定义。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接触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

14、。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已有能力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读懂通俗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的问题所作的社交谈话。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识别国家和地方有关科学的决策,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来。有科学素养的公民能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有科学素养还意味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论据的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从这些论点得出的结论。 ”4我国基础教育的理科课程标准解读,大多引用了美国的这个论述,接受这个明确而有号召力的论述。当然,也有些文件对“科学素养”也有简要的界定。这可能说明两种表达形式都是需要的。

15、四、试对“语文素养”作一个简要的界定4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戟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8 页。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文本不是长篇的科研论文,不可能对重要概念都作出简要明确的界定。我们也试图在语文课程标准里对“语文素养”的概念作出“准确而简要的”界定,最后感到还是难以获得统一认识。如果勉强地作出界定,放进由国家公布的正式文件里,可能会引起更多的无谓争论。如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之争,至今仍未停息。不少老师仍然希望对“语文素养”一词作出明确解说,我们认为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可以在本解读里,先作一点分析和解说,然后试着做一个界定尽管大家都

16、知道,准确的、为大家公认的界定从来就极少。 先说说“素养”与“素质”的相同之处及微妙差异;“素养”与“素质”有着紧密联系。中国教育界在近十余年里频频使用的这两个词,不仅词义相近,而且目标大体一致,都是在追求广大学生最基本“发展因素”的全面提高。但是“素质”与“素养” 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按一般辞典的解释, “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 ,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素质”既可等同“素养” ,也可以指“事物本来的性质” ,而在心理学中, “素质”主要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 。原先,我国心理学界有人认为影响“素质”的主要因素是“遗传” ,而不是“环境

17、” 。 “素质教育”刚刚提出时,有些心理学学者不甚理解,可能感到“素质是先天的,怎么教育?”当然,大多数学者后来也认为“素质是先天和后天 、 遗传与环境的合成” 。至于在各科课程标准中,为什么不怎么用“素质”而用“素养”?笔者私度,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教养效果”的意味,课程标准的编制者使用这个词时,有意无意地在强调课程的育人能动性,企望通过课程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课程育人环境” 。再试着给“语文素养”作出一个简要的界定。“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这一界说,需要强调几

18、点: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里的“语文素养”是针对中小学生而言的;这些素养要求体现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学段目标内容里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语文学习领域的“学识、能力、技艺” 素养比较明确,较好把握;语文学习领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较为复杂,既包括学习习惯、规范意识、批判精神,也包括审美情趣、人生观、世界观诸多内涵。 。“比较稳定”是表明这些语文素养是逐步养成的“平日修养” ,如能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做到“谈吐文明、喜欢阅读、勤于动笔”等等。 “最基本的”是指出作为受过义务教育普通公民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通俗地说,如“一口普通话、一笔端正字、阅读过一定数量的名篇名著、能够顺利地完成日常写作,没有或

19、少有错别字”等等。或如美国加州英语课程标准所概括的:学生要成为“流利的阅读者,熟练的写作者,自信的演讲者和积极思考的听众” 。“适应时代发展”是指具有现代社会必备的、发展了的语文素养,如“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批判性阅读能力,现代传媒技术的使用”等等。同时还要说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个性差异的,因此,要“承认差别、因材施教”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注重“后天养成、循序渐进” 。五、是否有必要在“语文素养”里再确定“一个核心”关于“语文素养核心”的确立,以前有过“知识中心论” ,现在有“语文能力核心说” 、 “审美能力核心说” , “语感核心说” 。这些自有其道

20、理,但都未能成为共识。确立“什么最重要”很容易走向片面;针对现实的弊端,大家又需要着重对某些因素予以强调。这是一个两难问题。然而,在某些“权威文本”中还是可以找到明示“什么最重要”的先例。“知识就是力量” ,至今仍然有号召力;“对知识的强调,怎么也不过分” ,这是课程改革中仍然不乏响应的坚持。“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显然是把“会学”看得比“学会”更重要。“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这是强调“知识结果”不若“方法能力” 。新旧世纪之交,有不少学者将受教育者“态度和能力”的发展目标特别加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以强调。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 50 周年的教育丛书中,有

21、 S拉塞克 G维迪努著的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依照惯例,学校在安排教学过程时总是依据一种传统的教育目标三级层次。这种三级层次优先重视获得知识,在确立三级层次的地方,考试和会考仅仅是评价所得知识数量的依据。如果把十分复杂多样的过程简化,我们就可以按照学校教育目标层次的颠倒形式表现出行为培养的新趋势:传统的三级层次 新的三级层次1、知识 1、态度和技能2、实用技术 2、实用技术3、态度和技能 3、知识对这一简要示意图需做些说明和补充。新的三级层次绝不忽视在各层社会生活中传播的越来越多的信息,它与科学自身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生活产生的作用协调一致。现

22、在人们知道,具有坚实行为素养的人(关心变化和和革新,有批判精神和团结精神,富于责任感和思想自主的人)更适合于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和文化知识。 ”“在一些国家,这种新的三级层次不仅成为明显趋势,而且如人们所看到的,也成为经济领导人的信念、教师的活动特点和评价者关注的目标。 ”为此,有必要“重新制定教育方向和实用性目标。建立新的教育哲学;根据新目标选择和安排内容;改造和丰富教材、学习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技术、学校设施等” (S 拉塞克 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 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45 页。 )S拉塞克和 G维迪努所说的是各国的变革

23、趋势,是在作“实然描述” ,同时也表明了他们的倾向。在我国,作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文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要求。 纲要的倾向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十分明确: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的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等等。当初,讨论纲要草稿

24、时,大家不同意使用“从什么转向什么”之类的表述,就是防止出现“非此即彼”的片面性。“以知识作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观,肯定落后时代,恐怕没人赞成。但是,语文没有积累,没有“读书破万卷” ,也就无法提高语文素养了。即使许多国家的在教育目标上出现“态度”居于首位的认识趋势,我们也不宜提出“以态度作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观。否则,极可能造成基本语文技能素养的低下。“以能力作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观,还有响应者。因为,语文教学现状是仍然不重视能力,尤其不重视现代社会必备的语文能力。若在正式文本里这样阐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养很可能被忽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界定基本的语文素养,比较全面,因此没有必要在此三者之间再确立一个“核心要素” ,尤其在面向全国的课程标准中,一定要防止表述片面引起混乱。 (雷 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