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91371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宁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宁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宁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宁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 言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宁农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比较小,但是,农业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对安宁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市化推动三大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在安宁未来发展中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加快建设安宁现代农业和都市型农业,既是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安宁的要求,也是安宁城市发展、工业发展生态保障和食品安全的需要。“十二五”对于安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一是“十二五”是安宁农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宁连续10多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安宁农业的发展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二是“十二五”是安宁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安宁正步入建设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的重要发展时期,城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的需求正从单纯产品型向产品、生态、服务型转变。随着 “三个集中”步伐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必将带来生产方式的改变。因此,“十二五”期间,安宁农业必将加速实现分散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生产型向生态型、产品型向服务型的战略转型。三是“十二五”是安宁农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的重要时期。安宁农业综合竞争力,既是农业现代化

3、的重要标志,又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安宁品牌农业建设,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农业是“十二五”安宁农业发展的主线,也是全面提高安宁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安宁农业现代化水平必将得到全面提升。根据安宁现阶段农业发展实际和未来现代农业及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制定本规划。第一章 编制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一)规划依据1、安政通200930号安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2、安宁市农业发展规划3、安宁市畜牧业发展(20102015)规划4、安发20091号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

4、5、安发200911号中共安宁市委安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意见6、安发200912号中共安宁市委安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二)基本原则注重科技、政策支撑作用的原则。在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设施等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统筹协调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对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业园区和农业企业,采取适当的政策引导,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体,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园区集

5、中,形成各具特色相对集中的农业园区。改革创新的原则。把改革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机制创新,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框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以突出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发展为重点,确立重点优势产区,调整品种结构、种养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结构,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回顾(一)农业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9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3元,农业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

6、我市粮食生产在农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粮播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从依靠扩大面积逐步走上主要依靠提高单产的轨道。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135777亩,总产57000吨,粮食亩产420千克,保证了粮食总量的稳定。畜牧业生产。2008年,出栏肥猪25.58万头,其中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出栏10.78万头,占肥猪总出栏的42.1%,出栏肉羊20613只,出栏家禽837万只,其中规模养殖户出栏量占家禽总出栏的95%;牛奶产量3815吨,禽蛋产量3170吨;全市肉类总产3.71万吨;全市畜牧业总产值5.58亿元,2009年预计出栏肥猪28万头、家禽1000万只、出栏肉牛65

7、00头、肉羊2.5万只,全市肉类总产量4.2万吨,全市牧业产值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蔬菜生产。2008年全市共完成蔬菜播种面积8.78万亩,总产量达15.53万吨,实现总产值1.34亿元。发展鲜销和定单蔬菜10949亩,实现总产14319吨,平均亩产值1925元,实现总产值2108万元。发展优质脱水葱1870亩,产量3863吨,实现产值270.4万元。全市浅水藕种植面积18783亩。水果生产。2008年我市共计组织营销优质红梨3560吨,全市红梨实地测产平均亩产达796千克,总产量达10477吨,产值达2899.5万元,优质果率达61.5%,优质果产量为6443吨,产值达257

8、7.3万元,实现了提质增效目标。(三)农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我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进步为依托,综合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政策、区位、资源、技术、资金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市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花卉、水果等,使种植业结构更加优化、更加合理,粮经比例达到3:7。畜牧业方面,各镇、街道办事处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畜禽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推广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引进推广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品种。畜牧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已建成我

9、省重要的饲料工业基地和畜禽优良品种繁育基地。通过优质服务和政府扶持,目前已有惠嘉育种有限公司、利之源公司、正大公司、神农公司、新希望公司、华港饲料有限公司、金江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入驻我市,加快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市在过去5年中引进了一批有实力、设备先进的饲料生产企业,设计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以上。已建成了惠嘉托佩克1000头原种猪场、正大13万套父母代肉鸡场、惠嘉两个2000头父母代猪场、金江600头良种肉牛繁育基地、神农公司PIC父母代700头母猪的养殖小区三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有: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及2万吨肉食品加工项

10、目、利之源公司6万吨饲料厂及1000万只土杂鸡研发中心、正大公司700头父母代猪场、云南惠嘉36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四)农业生产条件逐年改善 “十一五”期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显加大,主要资金重点投入到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修建引水灌溉渠道、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治理,以及建设生态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上。新增灌溉面积近万亩,恢复或改善灌溉面积2万多亩。2007年以来,扶持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建设冷库60座,库容900吨,冷库已全部投入运行,总贮量达3000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预案,不断完善和加强了强制免疫工作,加大了动物检疫工作力度

11、,努力实现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免达到100的目标,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畜禽的综合免疫密度不断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初步建立起了免疫、监测、督查为一体的重大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得到发展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市政府2003年出台了以企业贷款政府全额贴息,企业上交税收实行先缴后奖、品牌注册和质量认证奖励为核心的农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各级集中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加快了引进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短短几年共投资1278.3万元,使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商

12、品鸡、养猪业成为农民增收发展重点,红梨、鲜销蔬菜、脱水葱、浅水藕等农产品在历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受到青睐,走向了国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农业企业投资规模已达4亿多元,年产值1.36亿元,年上缴税收1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农户2.3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户数的62,吸纳农村剩余劳力1086人,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增强农户与企业的对接能力,我市还加快了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发展的步伐,先后扶持组建了红梨、食用玫瑰、浅水藕、安宁弯葱、茶叶、蔬菜、养猪、养鸡、农机等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了农户与市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过去几年是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迅速发展

13、,庭院散养比重迅速下降的时期,其中禽类产业化所占比重已达95%,养猪业已具备了迅速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条件。目前全市已有年出栏6000只以上规模养户800户,年出栏500头以上商品猪养殖户83户,年出栏5000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小区12个,养鸡小区1个。这些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的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户和养殖小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为我市畜牧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的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六)科教兴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十分重视科技兴农工作,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转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促进农业

14、产业的优化和升级。通过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极大地推进了我市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畜牧业主要畜禽品种由单一品种向多元杂交和配套系发展,如生猪品种PIC和托佩克、二元和三元杂交肉牛、土杂鸡等,猪的良种覆盖率达95%,禽类的良种覆盖率达98%,肉牛良种覆盖率达40%,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培育规模养殖大户;种植业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生物多样性栽培、包衣技术推广、杂交玉米、优质粳稻、物理防治技术、扶持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等一批先进技术和种养模式,实施农业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10多项,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每年培训上万人次。极大地推进了全市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

15、水平的发展。科技进步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产品优质率、科技普及率、贡献率都比“十五”期间高出5-10个百分点以上。第三章 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一)有利条件1、安宁城市总体规划把南部两镇定位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南部水资源保护区”。境内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水质、土地条件优良,加上耕地、水利、劳力等资源丰富,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安宁市委、市政府加大“以工哺农”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已出台土地流转、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业园区建设扶持政策以及农业产业重点发展向南部倾斜等政策,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市实

16、施“工业强市,环境立市,城镇化推进”三大战略,启动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了云南惠嘉集团、昆明锦苑花卉公司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烤烟、红梨、蔬菜、畜牧、花卉等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安宁市着力打造环滇池经济圈绿色工业城市,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镇化推动三大战略和思想解放、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乡统筹、和谐构建、执政能力六大工程,加上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工业园区、体育、旅游小镇和职教园区建设,将快速推进全市城市化发展,为发展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4、我市多年来坚持开展“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

17、作,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到2010年,将实现“农村子女高(职)中不毕业不返乡,青壮年掌握一门以上从业技能的目标,为今后农业发展提供了劳动者素质保障。(二)限制因素1、随着大工业强势进入和职教园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城市建设的扩张和生态环境整治,使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容量的矛盾日益加大,农业生产空间将受到制约。2、优质农产品少、产品知名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无公害蔬菜只能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在市内批发上市;红梨生产果农管理水平低,优质果率低,红梨收益不高。 3、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民了解掌握的农业科技、市场信息较少,生产

18、有一定的盲目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队伍少,规范程度不高,广大农民群众没有组织起来,仍是以分散的单家独户小规模生产,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市场竞争形势,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一条龙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致容易造成生产出来的产品销不出去的被动局面;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经营面窄,辐射带动能力弱。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市从事农科工作人员少,且不稳定,编制在人不在、混岗、转岗情况突出,且专业素质水平不高,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5、农民增收渠道少,增收速度缓慢,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多年来,我市每年对农业都有一定的投入,但投入的

19、资金都不多;社会资金和民间融资少,投资渠道不多,受市场信息不畅及农产品附加值低的影响,农民的投资也很少。这些因素也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全市农业生产的发展。6、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项目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时机,但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管理粗放,广种薄收,产出率低。重用地轻养地,地块零碎;二是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收集、整理、公布渠道滞后,难以发挥引导服务作用;三是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缓慢,专业化水平低。烤烟是全市的一个支柱产业,虽能确保农民有稳定收入,但增收潜力小;农作物茬口矛盾突出,种植烤烟时就不能种蔬菜

20、,不能形成稳定的蔬菜市场;季节性劳动力缺口大,每年3-10月农村劳动力转向种植烤烟,烤烟收购结束后出现劳动力过剩,田块闲置,从而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7、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有待加强。目前全市农业对外开放、宣传力度不够,农业中介组织和外贸人才少,“走出去、请进来”工作进展不大,由于受土地等资源制约,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度较大,工作收效甚微。第四章 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布局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昆明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规划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民生产生活方

21、式的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以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根本要求,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坚持“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走优质高产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道路,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二)工作思路稳定粮烟生产,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主攻畜牧业,巩固浅水藕面积,突破鲜销蔬菜,打造红梨、浅水藕和畜牧业三大品牌,发挥比较优

22、势,积极发展名特优新项目,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规模经营为突破口,推进土地流转,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要求,实现农业的各项目标任务。(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基本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为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形成一大批管理规范、科技含量高、综合实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达80%以上,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农业总产值15.3亿元以上; 5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体系和渠道更加健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以上。(四)发

23、展目标1、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15.3亿元,年均增长5%,其中:畜牧业产值达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50%提高至5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00元以上,年均增长8%;2、2015年粮油生产指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次,粮食总产保持在4.5万吨,优质稻比例达到80%以上;油菜面积稳定在1.8万亩,总产保持在2700吨。3、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10万亩次,蔬菜总产量20万吨,年均递增3%;花卉(切花)面积达到5000亩,年递增15%,鲜切花产量12500万枝,年递增15%。4、水果总产量5万吨,红梨总产量实现2万吨,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5、经济结构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比

24、重由2008年的42%调整为36%;粮经比由3:7调整到2:8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由“十一五”期末的90%提高到95%以上;优质品率提高5-10个百分点。6、产业化经营。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基本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拥有品牌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比重扩大,加工农产品比重提高十个百分点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数占全市农户数的8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来自产业化经营,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个,昆明市级龙头企业10个,安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个,上规模有带动力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25、织50个。农产品加工营销产业链得到提高,带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2015年在县街规划建设具有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镇(街道)以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逐步改善设施,扩大规模,使之符合现代大市场的管理和流通的要求;结合旅游农业开发,新建安宁本地土特产品专营市场。进一步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和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培育和扶持流通大户及经纪人队伍。“十二五”期间新增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合作经济组织20家,农民经纪人200人。 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安宁农村信息网,重点建设好镇(街道)、村、农户三级信息网络,

26、建立信息收集、分析、整理与发布制度,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指导生产,引导销售。年发布各类产品供求信息2000条,网络订单1000万元以上。7、科技水平。到2015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8、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农田得到严格保护,农区环境不断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基本农田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要求,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达到90%以上。9、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十个百分点,机耕田地面积提高到80%。10、畜牧业产值:到2015年达到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以上。年均增长10。

27、到2015年发展到年出栏肥猪60万头(全市农民人均5头),年均增长15;出栏家禽1200万只(全市农民人均100只),年均增长8;出栏肉牛1万头,年均增长8;、禽蛋产量:到2015年发展到4000吨,年均增长5;肉类总产:到2015年发展到6.3万吨,年均增长10;良种推广:到2015年生猪和家禽的良种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牛良种推广覆盖率达到80;养殖小区建设:到2015年规划建设养殖小区15个,规模养殖户800户,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商品猪养殖户300户,出栏商品禽6000只以上养殖户500户;到2015年实现全市肉类产品加工达到1万吨以上。11、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到2015年,按照

28、昆明市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完成9大片区共48780亩的改造目标,每片区在统一勘测、设计的前提下,按照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金、规划一片、建成一片、不重复建设的要求,按片区建设规模和内容,各部门资金整合后亩均不足2000元的,由中低改办配套补足2000元,按此标准一步到位建成“渠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田园化、生态化”的高标准农田。12、土地流转和园区建设。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布局要求,“十二五”末农村土地流转占总耕地面积的50%,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市场化经营”的原则,采取扎实有力措施,用35年时间在全市建成510个现代农

29、业园区。力争一年启动,两年初见成果,“十二五”末全面完成。(五)规划布局规划期内,安宁市的农业产业将形成“三个一”的总体格局。即一个特色精品农业区、一个特色生态农业区、一条特色观光农业带。1、一个特色精品农业区布局区域:八街镇、县街镇和禄脿镇。功能定位: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展示与推广平台。特色产业:集农业生产基地、养殖小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特色种养业、品牌产业、红色旅游、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具有安宁特色的现代农业区。区域概况:八街镇和县街镇位于安宁市南部,禄脿镇位于安宁市西部,其中八街镇和县街镇是安宁市的水资源保护区,现已形成

30、以红梨、浅水藕等为主的规模化品牌生产基地,已具备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条件。同时,禄脿镇的农业发展也已形成一定的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方向:积极实施“科技先导”和“以品牌闯市场”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和延伸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蔬菜、名优水果和优质畜禽等精细农产品,做大做强具有安宁特色的精品农业,借助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产品丰富的优势和红色旅游线路的打造,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一个特色生态农业区布局区域:太平镇、连然街道办事处、金方街道办事处、草铺镇。功能定位:具有安宁特色的生态农业区;

31、安宁市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中心。特色产业:以公路沿线为中心发展园林绿化苗木、草坪、花卉,且公路沿线面山全面进行绿化。区域概况:紧临昆安高速公路,其中连然街道办事处为市政府所在地。本片区共辖22个村民委员会、23个社区居委会,共有耕地40790.78亩。根据安宁市相关文件精神,本片区沿线的农田将全面退出粮食生产,将以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等为主,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将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这些均为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发展方向:借助安宁大工业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推动农业发展,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农产品加工、生态林业等产业,不断拓展农业经济功能,增强其为城市配套、工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和生态防护

32、功能。3、一条特色观光农业带布局区域:温泉镇、青龙镇和连然街道办事处部分地区。功能定位:具有安宁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度假区、安宁市自然生态保护区。特色产业:在巩固“金色螳螂川之旅”的基础上,发展观赏作物的规模种植,营造四季花开、瓜果飘香的农业生态风光。片区概况: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螳螂川流经全境,已发展有一定规模的油菜、樱桃等特色农业。本片区在区位、环境、产业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了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发展方向: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利用本片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温泉旅游、螳螂川风光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使之成为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第五章 农业发展的重点(一)

33、稳步调整种植业结构1、粮油生产粮食生产:稳定大麦、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积极发展名特优杂粮生产,在推广品种上,大力发展饲用型大麦、饲用型玉米、杂交水稻、鲜销蚕豆、优质粳稻等品种。“十二五”期间稳定粮食生产面积10万亩次,总产4.5万吨以上。油料生产:稳定油菜播种面积1.8万亩,促进优质专用油菜的区域性规模化种植,对油菜优势产区给予相应的产业发展扶持。2、烤烟生产:基本稳定3万亩面积,并根据农户意愿、土地流转和园区建设的需要,逐步减少种植面积,用于发展花卉、蔬菜等高效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3、蔬菜生产:突出我市蔬菜生产亮点,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和农

34、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积极发展鲜销蔬菜、蔬菜保鲜包装和脱水蔬菜加工,蔬菜种植面积稳定10万亩,总产量20万吨。4、园艺作物:“十二五”期末全市鲜切花卉种植面积5000亩,规划建设依托鸣矣河锦苑花卉公司,形成鲜切花卉产业园区,带动全市鲜切花生产。绿化苗木以安石公路、安楚公路、昆安公路以及省级公路主干道两测,形成10000亩的绿化苗木种植基地。5、茶果林生产。继续巩固20000亩红梨产业的管护水平和质量提升工作,大力发展特色水果和时令水果,面积扩大到1万亩。整合各镇、街道的坡耕地资源,带动全市发展经济林果5万亩。(二)主攻畜牧业1、继续加强畜牧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

35、方针,加强畜牧龙头企业项目的引进和发展,形成多家龙头企业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在惠嘉公司已建成两个存栏2000头父母代母猪场、神农三个700头父母代种猪场的基础上,再建成华港公司2500头父母代种猪场并投入使用,使六个父母代猪场存栏父母代母猪8500头,加已建成的昆明正大、惠嘉三期,每年可提供优质仔猪30万头,带动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600户。2、继续加大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大户扶持、发展推进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对接,提高养殖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重点扶持发展年出栏500头以上肥猪及养殖700头以上母猪的规模化

36、养殖户和养殖小区,力争我市的生猪产业有大的突破。3、强化环保及其设施建设实行规模养殖设计、养殖、环保“三同时”,必须建设以下环保设施方能进行生产:一是实行“清污”分流。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户)在排污上必须实行“清污”分流。二是建房间式贮粪池。所有的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必须建立房间式贮粪池,实行粪便集中、避雨、避光存贮,有利于粪便及时清除运走当农家肥使用,又完全避免了粪便雨淋日晒后产生浓烈异味和蚊蝇的大量滋生。三是建立沼气池。种畜禽基地、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户)必须配套沼气池建设,对粪便和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按照建设要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户必须配套建设20立方米

37、沼气池,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必须配套建设40立方米沼气池,养殖小区配套建设100立方米沼气池。沼气池建设纳入全市沼气池建设补助范围。四是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种畜禽基地和养殖小区必须建设封闭式化尸池,病死畜禽一律做无害化处理,规模养殖场做深埋处理。(三)建设农业生态屏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农网绿化。重点抓好速生丰产林、名优经济林以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农业生态体系。突出抓好林果基地建设和管理,加速品种改良换代,有计划地对劣质果园进行更新改造,力争“十二五”期间水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依法保护山林资源,搞好植树绿化,实施农田路网绿化工程、河道绿化工程,四旁

38、植树1000万株。重点打造车木河湿地工程,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得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四)发展农业产业化一是不断壮大企业龙头。以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业为重点,重点培育一批与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品相匹配的、有技术含量、有生产规模、有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形成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结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争当龙头,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1-2家规模较大的蔬菜、水果加工企业和1-2家禽畜肉类加工企业,并作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培育;二是不断延

39、伸产业链条。规范和新组建一批农村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三是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开展“安宁绿色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活动,发展产销直挂,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化物流方式;继续办好农产品各类展示展销活动,积极争创农产品品牌。“十二五”期间,在现有红梨、浅水藕等绿色认证农产品的基础上新增发展3-5个绿色品牌。安宁市“十二五”重点发展规划项目(1)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投入资金14500万元,在八街、县街、禄脿三个镇改造48780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建成沟路渠桥涵闸配套的高稳农田;(2)农业园区建设:为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发挥高效优质示范作用,在八街

40、、县街、禄脿、青龙等各镇以招商形式引进业主建设510个农业示范园区,500亩以上/个,市政府每个补助50万元,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由业主筹资配套喷滴灌、大棚等设施;(3)设施农业建设项目: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节水、高效农业生产目标,在八街、县街拟投资14000万元建设大棚配套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建设规模1万亩;(4)优质种猪建设项目:为确保生产优质仔猪,满足畜牧规模化生产需要,由华港饲料集团在八街投入资金3200万元,建设2500头规模化种猪场;(5)农业投入品专营市场和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为保证安宁常年播种各类作物30万亩,农资需求量大,为满足农业生产对农资需求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需要

41、,在县街建设农业投入品专营市场和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6)园林绿化项目:为满足绿化需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在公路沿线、螳螂川两岸由政府补贴400600元/亩,其余建设由业主自筹,发展绿化苗木1万亩。(7)养殖小区项目:在现有13个小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到2015年新建养殖小区15个,每年建设3个;(8)规模养殖户项目:在现有950户畜禽规模养殖户的基础上,至2015年,新建畜禽规模养殖户800户,其中,八街镇发展350户(规模养猪150户、养鸡200户);县街镇发展200户(规模养猪50户、养鸡150户);禄脿镇发展180户(规模养猪80户、养鸡100户);青龙及其它镇(街道办

42、)发展70户(规模养猪20户,养鸡50户),并在建设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9)鹏程公司鸡粪便水沼气发电综合循环系统:在安宁县街镇上西元村建设标准化禽蛋养殖基地配套沼气发酵池、储气罐、输气管网、沼气发电设施等;(10)在安宁市八街镇一六村委会石鸡村民小组建设华港2500头种猪场沼气综合利用配套800立方米沼气池,内容:厂房、库房、大型沼气预处理池、厌氧池、酸化池、脱水装置、沼气管网建设。(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提高全市现有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等综合能力,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库区移民扶持、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和小型水

43、利工程群的建设力度,同时,根据中低产田地改造的规划,本着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以改造中低产田地和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为重点,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六)推进农业机械化“十二五”期间,围绕现代农业和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经济效益显著、适应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需要及发展工业型、城郊型、生态型农业所需的新机具、新技术,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七)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生态、绿色、观光农业,发挥农业休闲、培训、旅游等多种功能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布局要求,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市场化经营”的原则,采取

44、扎实有力措施,用35年时间在全市建成510个现代农业园区。力争一年启动,两年初见成效,“十二五”末全面完成。依托云南恒进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金鹏公司在八街建设设施农业园区,辐射带动摩所营和河东片区形成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以昆明神田开发有限公司为核心实施“安宁市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在已建成以各种水果、绿化苗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珍禽养殖、餐饮、会务休闲和旅游为一体的设施建设,形成功能齐全的都市农业园区;依托昆明锦苑花卉有限公司在鸣矣河村委会启动安宁玫瑰园区建设;依托昆明佰戴景观园林有限公司在安丰营发展绿化苗木400亩,草莓200亩,打造种植观赏为一体的都市农业园区;禄脿以艾家营千亩

45、优质葡萄基地及海湾1.1万亩鲜销蔬菜、鲜切花为载体,带动形成禄脿坝子现代农业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出安宁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标准。第六章 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一)切实加强领导,增加农业投入一是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深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决不能因为我市农业GDP比重小而轻视农业,放松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建立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三是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包括外资、国资、民营资本参与投

46、资和经营农业,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自身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四是明确农业投资方向。按照农业发展的布局板块、产业重点和产品结构,确定不同的农业投资扶持政策,重点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增加投入。五是调整农业投资政策。对各类公益性投资,实行以政府投资为主;对产业导向类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对竞争经营类投资,通过市场化运作扩大投资。六是认真贯彻中央和云南省、昆明市关于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昆政发200861号文件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争取中央和云南省、昆明市扩大内需、发展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继

47、续执行已出台的安政发200538号文件安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安宁市农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安宁市养殖大户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安宁市农产品营销奖励办法(试行),安宁市养殖小区、养殖示范村、规模养殖户扶持发展实施办法等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并不断加以完善,根据形势的发展有针对性调整规模养猪户扶持奖励政策,促进我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二)依靠科技进步,稳定粮烟生产组织实施良种推广工程,搞好粮烟基地建设。建立以良种、节本增效技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为重点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

48、积极发展名特优杂粮生产,在推广品种上,大力发展饲用型大麦、饲用玉米、优质水稻等品种。“十二五”期间稳定粮食生产面积10万亩次、油料作物1.8万亩和烤烟3万亩的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精准栽培、油菜育苗移栽技术、优质粳稻、节水栽培技术、生物多样性栽培、杂交水稻以及种子包衣技术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粮烟和油料作物生产水平。(三)调整内部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动本地农业与加工业的直接联接,建立工农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引导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发展城市外向型农业为方向,重点发展畜牧业、中高档蔬菜、水果、花卉为主。着重从三个层次上进行调整。一是优化种养业品种结构。粮食作物要大力发展优质稻和高产专用型品种,经济作物要大力发展具有安宁特色的无公害蔬菜、时令水果、花卉等产品,压缩劣质低效作物;畜牧业要重点推广标准化小区养殖模式和规模养殖大户建设和畜禽良种的推广;二是调整大农业结构。全市在确保10万亩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