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90879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年至2015年)规划纲要是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和深刻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我县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的基础上编制的,是未来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编制未来五年其他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争创一流“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富民强县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争创一流。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

2、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GDP)累计完成191.7亿元,2010年完成54.1亿元,年均增长15.7%。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8.45亿元,2010年完成6.46亿元,年均增长38.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6.75亿元,2010年完成64.3亿元,年均增长47.85%。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25549元,2010年达6491元,年均增长13.2%。规模以上工

3、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3.29亿元,2010年实际完成14.7亿元,年均增长34.7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46:34。基础设施大为完善。正在建设中的向莆铁路、已通车的福银、鹰瑞2条高速公路和206、316国道以及丰德线、里崇线省道在境内交汇贯通,构成了XX通江达海的大通道,使XX30分钟可到达抚州、2小时可到达南昌昌北机场、6小时可分别到达海西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武汉经济圈,成为抚州最具吸引力的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人才转移、资金转移的地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536.1公里、通达率达100%,其中水泥路达680余公里,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随着11座渡改桥的全面建成通车

4、,我县公路网结构将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和优化。一个“以县城为中心,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干支相连、村村相通、循环联通”的交通网已成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3.29亿元,年均增长34.74%。“十一五”期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亿元。一是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服装鞋帽、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主体。我县已被授予省级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基地。二是工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全县工业产品有八大类百余种,“阿颖”牌淮山制品、“麻姑”牌米粉、“洪门”牌蛋制品和锦丰方便面等4个品牌分获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活血止痛胶囊

5、、100T/淮山羹、二羟甲基丁酸等5个产品获省优新产品。三是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在原规划面积5000亩的基础上,又规划四期12000亩工业园,入园企业109家,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服装鞋帽、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五大产业。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逐渐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农业产业化逐步提高。一是主导产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县已形成了区域布局相对集中,规模化生产、产品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即以优质稻、南丰蜜桔、麻姑仙枣、水产、畜禽、商品蔬菜等六个产业为主体,以其他产业为补充,重点突出,多种经营的主导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取得重大成果。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崛起,农副食品加工产业规

6、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为引领、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取得重大进步。我县洪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麻姑米粉有限公司、江西阿颖金山药食品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的产品相继获得江西著名商标;有4个企业的产品获得江西名牌农产品;有2个企业27个产品获得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5个企业12个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7个企业12个产品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县域内全部食品加工企业均已获得QS认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建设加快发展,城区建成区面积可达12.9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44.8 %,比上年增加3.3

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5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41.9%,比上年增加5.6%。城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进度加快。招商引资成效卓著。“十一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累计6432万美元,年均增长26.4%,出口创汇累计完成23109万美元,年均增长18%。连续6年荣获“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全市外贸出口先进县”。2008年荣获“全国商务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同时还全面完成了我县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任务,取得显著成绩。年产200万吨干法旋窑水泥厂、抚州锦丰方便面有限公司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成投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深入

8、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普九”债务化解全面完成。“十一五”期末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阶段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63.7%,三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88.7%。文化体育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参合率达95.15%。人口自然增长率7.5,成功创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 “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平安XX建设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严厉打击各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等专项斗争成

9、效明显。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过去的五年,是建国以来XX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最明显的时期之一,发展日新月异,成就有目共睹,经验弥足珍贵。最根本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这个主要矛盾,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建设。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入了一个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经济提速、社会稳定的新阶段。展望未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指标

10、名称计算单位2005年2010年规划目标2010年实际值较“十一五”完成情况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1.136.554.1年均增长15.7%,净增3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675616801年均增长19.43%,净增10045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3.3114.7年均增长34.74%,净增11.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9.14564.3年均增长47.85%,净增55.2亿元财政收入亿元1.282.36.46年均增长38.2%,净增5.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48550006491年均增长13.2%,净增300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881719.5年均增长19.8%,净增11.62亿元实际利用

11、外资万美元5101650年均增长26.4%,净增1140万美元出口创汇万美元24015500年均增长18%,净增3099万美元人口(抽样)万人31.3332.2净增87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267.5下降0.76个千分点森林覆盖率%59.762.5提高2.8个百分点城市化率%15.844.8提高29个百分点第二节 发展背景我县处于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海西经济区和中部地区崛起三大发展战略规划区范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随着鹰瑞高速公路和向莆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发展动能必将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迸发,XX已进入了进位赶超、加速崛起的全新时期。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

12、看到,我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双重压力;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在要求更加迫切;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全县上下务必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摇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争创一流。第三节 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13、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委全会精神,围绕建设赣东南次中心城市,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前沿阵地的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扬优成势,争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彰显两大特色(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推进“三化”进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四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绿色生态建设),以大开放、大投入、大创业促进大发展、大提高、大跨越。 第四节 主要目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总量超百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前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

14、义的基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5%,到2015年GDP达135亿元;人均GDP突破5962美元,年均增长19.3%,接近全省平均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以上,到2015年达到2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到2015年达到2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到2015年达到46.5亿元;出口创汇年均增长26%,到2015年达到1746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到2015年达到5670万美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二产提速,三产提质,一产提效,二、三产业贡献度不断提高,“二三一”型结构更加突出。

15、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3:50:37,二产占据半壁江山,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将XX县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古今文化融合的赣东风景秀丽城市,山、水、城、人和谐发展的具有XX特色的赣东南次中心城市、赣东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市。XX县城和中心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十二五”期末超过56%。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上争外引,精心策划一批牵动全县发展大局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库,想尽一切办法,采取多种形式,竭力争取

16、到位。“十二五”期间储备重大项目102个,总投资4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到2015年累计突破1000亿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得到发展,清洁生产得到加强,“生态XX”建设取得突破。万元GDP能耗下降10%以上,森林覆盖率维持在62.5%以上,城市绿化率提高到46%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内。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管理体制、医疗卫生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等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年均增长20%。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公

17、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事业得到加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就业渠道明显增加,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以上。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城乡三项医疗保险率达98%。社会安定和谐幸福。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更加

18、健全,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乡风文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计算单位2010年2015年十二五年均增长%属性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亿元54.113516.5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美元2471596219.3预期性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4.328835预期性财政收入亿元6.4620.526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9.546.519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650567028预期性出口创汇万美元55001746626预期性经济结构三产比例%20:46:3413:50:37预期性城镇化率%44.856提高11.2个百分点

19、预期性科技对经济贡献率%46.351提高4.7个百分点预期性社会民生全县总人口万人32.233.30.7预期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4911150012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0.290.3210.3预期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2.254.9118约束性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9298提高6个百分点约束性资源环境耕地保有量万亩34.7634.62-0.1约束性森林覆盖率%62.562.5持续稳定约束性 注: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为2010年价格,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6.8:1的汇率折算;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二

20、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现代工业新城坚定不移地实施“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做大经济总量和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工业强县、经济大县。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3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0户。 第一节 推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依托向莆铁路、济广高速公路,银福高速公路,主动承接南昌、抚州产业延伸、海西经济区产业转移,促进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骨干龙头企业集聚。以县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工业园区为主轴,把XX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新城。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发展新型交通运输设备、风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建筑、化工及

21、食品加工等产业;形成分工合理、主业突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区域布局。 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围绕打造特色园区和生态园区的总体要求,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提高工业园区容积率、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规模;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增强产业协作配套能力,降低商务成本,提升竞争力,加快形成吸纳能力大、综合竞争力强的成长型工业园区。到2015年,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我县农副食品加工等省级产业基地。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调整产业

22、结构。纺织服装业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升工艺水平,实施品牌战略;机械制造业突出技术进步,提高机械装备水平,发展机电一体化工业;化工建材业发展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高档建筑陶瓷;食品加工业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基础,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技术进步。引导和帮助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建立与特色产业相匹配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重点企业“四率”水平明显高于全市同行业平均水平。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培育洪门蛋业、阿颖淮山和麻姑米粉等知名品牌;推动一批企业成功上市;加快企业技术创新

23、步伐,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建立与特色产业相匹配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培育出主营业务收入达50亿元以上的旗舰企业、10个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50个以上超5亿元企业;加大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发展一批“专、优、特、精”中小型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第三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统筹产业布局,掌握核心技术,促进裂变扩张,培育引领支撑未来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培育生物医药、风能发电、绿色食品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壮大一批先导性支柱产业,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食品加工产业达

24、75亿元以上。实施风能发电等新型能源产业、陶瓷产业等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增长机制,对重点企业投资扩能、重大技改在现有流动资金、技改贷款贴息政策基础上,适当提高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年限;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放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支持企业在国内主板和海外上市;加大市场准入、示范应用、政府采购、财税补贴等方面支持力度。专栏:重点发展工业产业纺织服装业:培植隆诚制衣、新羽实业、恒丰制衣、麦根服饰等企业开

25、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形成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力争纺织服装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机械制造业:依托赣闽压力容器、江西二压制造、格雷特、昌盛压缩机等企业,大力发展大、中、小型空压机,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空压机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以上,省级著名商标3个。医药化工业:依托昌诺药业、建洪中药饮片等重点企业,重点规划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生产加工项目。重点实施江西扬江生化医药集团的年产10吨新型“人造牛黄”和5万吨“扑热息痛”及生物医药研究项目,总投资约 1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20亿元。建筑建材业:依托XX南方水泥,重点规划相关配套项目及新能源新型墙体材料项目。重点

26、实施南方水泥的年产2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及9.0MW余热发电,江西中顺陶瓷有限公司的年产1亿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建筑装饰材料公司的建材加工项目,正邦集团的装饰材料加工项目,仿古家具及家具生产项目,华蕴环保贸易的卫生纸加工项目,水泥包装袋生产项目,建材设备制造项目以及丰利家私的家具生产线,总投资约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45亿元。风电新能源产业:形成完整的风电新能源产业链,建成发达地区风电新能源产业承接基地。到2015年,力争风电新能源企业达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新型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积极引进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方面成为全市先行先试的示范基地。到2015年,力争

27、新能源电动汽车、汽车零部件等交通设备配套企业达1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绿色食品及食品加工业:依托洪门食品、阿颖淮山、麻姑米粉等重点企业,重点规划水产品的养殖、深加工、畜禽的规模化加工、深加工以及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实施XX科技生态食品加工集团的绿色食品加工生产线,万吨麻姑酒、万吨白酒生产线、锦丰方便面有限公司的方便面及米线加工项目,年产水产品2万吨的水产养殖和深加工项目,江西洪门湖食品有限公司的年加工万吨鲜肉、禽肉、蔬菜生产线,年产10万吨大米加工项目,江西上仁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水面养殖、立体开发项目,总投资约22.6亿元。力争到2015年,绿色食品及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

28、入争取达到75亿元。质量检测站工程:筹建一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站。第四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现有物流、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不断壮大规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各形式,重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由分散经营向物流中心集中,建设一个集物流企业总部、货运配载、商贸物流、多式联运、城乡配送、物流金融、仓储服务、信息服务、展示展销等服务为一体,可容纳300余家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打造机构总部在XX、税金交纳在XX、运输经营遍全国的“总部经济” 物流运输大县,不断完善物流运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创优发展政务环境,加大推介和招商力度,吸引县外物流运输大户到XX集群兴业,到2015年,

29、拥有道路货运运力15万吨位,水运运力40万吨位,上交税金5亿元。第五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工程设计、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以XX城区为中心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积极拓展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养老护理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社区服务、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建立健全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贯彻落实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和体制环境。专栏: 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物联网建设工

30、程: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物联网应用基础框架,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研发,争取在无线传感网络(WSN)等多种关键技术方面达有新的突破。物流服务大通道建设工程:实施一批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工程,把XX建成全市规划建设的三大物流服务大通道之一。第三章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第一节 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把XX建设成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区、休闲观光旅

31、游区。 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新增千亿斤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工程,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强化我县粮食生产大县地位,五年累计新增粮食产量5000万斤。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严格保护耕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和综合整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实施沃土工程、良种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田。继续完善和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设施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规模化、农业服务多元化。实施科教强农战略,大力

3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3个,5000万元以上的5个,1000万元以上的20个。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搞活农产品流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实施以果业、蔬菜为主的优质高效大型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工程,以油茶、花卉苗木、毛竹、速生丰产林、生物能源林为主的特色经济产业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建设工程,以瘦肉型猪、鳜鱼、池蝶蚌为主的优质高效大型畜禽水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建设优势突出

33、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主产区,力争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5。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创建活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专栏:农业重大建设工程新增千亿斤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工程:重点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沃土工程、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良种推广工程、高产创建示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农机化工程、水源和灌溉工程、农业保障服务工程等9大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增加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耕地5千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

34、力达到5亿斤。绿色蔬菜产业工程: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发展以城郊为重点1万亩大(中)棚为主的高效设施蔬菜;以福银、济广高速公路和206、316国道沿线1万亩无公害蔬菜;建立冷链系统,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提高蔬菜深加工比例,实现品牌销售。南丰蜜桔品质提升工程:推广培肥土壤、良种覆盖、节水灌溉、生物防治技术等四大技术措施,提高南丰蜜桔品质。实施20万亩南丰蜜桔品质提升工程。农作物种子工程:建设良种引育中心、种子质检中心、农作物试点及展示基地。重点建设水稻、南丰蜜桔、西瓜、蔬菜、麻姑仙枣等良种繁育基地、中药材良种资源库。建设10万亩中药材生产区,。畜禽良种工程:建设100万头

35、瘦肉型猪。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赣东黑猪、XX五黑鸡为重点,建设生猪原种场、生猪良种扩繁场、家禽原种场和扩繁场、人工授精中心站和服务网点。 水产良种工程:建设国家级池蝶蚌良种场和省级水产良种繁殖场,建设10万亩特种水产品生产区。 廖坊灌区节约环保型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结合灌区工程建设,推广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理念,打造节约型作物种植示范工程、节约环保型粮食高产示范工程、高效畜牧水产养殖示范工程、生态林业示范区工程、生态文化旅游工程、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工程等模块。基本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化,系统功能多元化,产业结构完善化,市场目标明确化,经济效益显著化,城乡社会和谐化,具有显著节能、

36、减排、降耗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节约环保型生态农业。第二节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幅提升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优化乡镇村庄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的原则,结合农村、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乡镇建设、村落分布、产业聚集、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发展,积极稳妥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探索村镇联动、联村整片推进模式,实现联村整片建社区,并逐步完善社区功能。加强古村

37、落和古民居保护。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增强气象对农业服务能力,加强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大力实施“千吨万人”、“百吨千人”工程,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沼气、秸秆利用、小水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完善农村信息通信和公路网络,实施渡改桥工程,新建一批乡镇客运站和候车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继续推进以“六改四普及”为主的村庄整治建设,进一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集中处

38、理,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科学合理、经济便利的多种垃圾处理模式。净化、美化、绿化村容村貌,初步构建农田林网体系,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农村生态美景。专栏: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工程 农村供电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逐步向智能化电网迈进。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发展大型沼气发电和小水电,推广光伏发电、小风力发电、微水电等小型电源。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增户用沼气用户3000户、小型沼气工程5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40处。 农村安居工程:在现有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国家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 1万户,改造林场职工危房150

39、0户。农村清洁工程:实施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和生活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建设农用残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和生活垃圾等无机废弃物收集转运工程,配套开展村庄硬化绿化建设。第三节 促进农民增收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推动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扶贫标准,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

40、地流转机制,确保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探索迁入城市定居的农民工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提高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标准,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收入增长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服务。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创业和就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业、就业帮扶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继续做好跨省劳务输出及跟踪服务工作。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扩大培训范围,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渠道,维护合法权益。减少贫困人口。坚持开发式扶贫,鼓励发展特

41、色经济,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支持力度,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注重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力争到2015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第四节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和保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户宅基地有偿流转改革试点,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42、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鼓励和支持农民互助保险、互助信用合作。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引导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第四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建城乡融合、工农互补、人口与资源自由流动的城乡一体化格局。第一节 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特色城镇化道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以点带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推动

43、历史文化生态名城建设。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壮大工业园区,以中心城区的发展,引领、带动、辐射小城镇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重点做好规划设计、项目带动、经营城市、征地拆迁、城市管理五篇文章,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全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达56%。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向莆铁路、济广高速公路和盱江河为轴带。实行东跨、西控、南拓、北进。东跨盱江发展新城区,西越原206国道适度拓展,南沿两条主干道拓展居住区和株良工业组团,北进发展工业组团。逐步形成县城向抚州靠拢、乡镇向县城靠拢的发展格局。第二节 促进县域经济超常规

44、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优化城市布局,注重小城镇协调发展,创建和谐社区,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需求,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城市建设与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区和各乡镇的梯度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打造若干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建设好5个示范镇。要重点围绕12个优势产业,把特色做优、做大、做强,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十二五”前三年内,全县所有乡镇要确保财政收入翻一番,五年内全县所有乡镇经济总量翻一番;所有乡镇要实现在全市位置前移,建昌、万坊、徐家进入“全省100强乡镇”,株良、上唐、里塔、洪门进入“全市20强乡镇”。第三节 有

45、序推进城镇化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创新城镇化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城镇健康发展。推进人口集聚。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时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增加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提高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体系,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城供水工程、城镇供电管网

46、建设工程、城市道路通达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防灾减灾工程、城市公交工程、城市无障碍设施工程等建设,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居民社区和中小学校,增强特色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探索行政区划体制创新,有序拓宽城镇框架,合理确定人口规模,把握开发节奏、时序和强度。加强城镇管理。逐步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力;推进园林城市、生态城镇建设,加强城镇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47、把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提高城市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专栏:城镇化重点工程县城供水工程:新建、扩建、改造取水、净水设施和输水管网,新建浮竹源水库工程引水入麻源水库,并在中心城区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新增供水生产能力10万吨日,扩建和改造供水管网50公里。 城市工业布局调整工程:改善城市环境,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将主城区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有计划转移,并逐步淘汰。城镇电缆下地工程:将现有城市主、次干道电缆全部移入地下,新建道路电缆设施全部入地建设。城市道路通达工程: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出城通道、新建和改造连接功能片区主干道路、打通断头道路,中心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