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001].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097764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0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0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0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001].doc(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001- -日期:37 / 37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体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跨越崛起、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实现“后来居上”的发展思路。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突出前瞻性、全局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全市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2、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政府将通过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保证实现“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第一章 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在全省奋力崛起中争先进位为主题,坚持融入浙沪经济圈、“一主两翼”、以民营经济为主三条经济工作指导方针,抢抓中部崛起和扩大需的重大政策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功战胜各类自然灾害,主要经济指标与“十五”末相比均实现翻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

3、值525.7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多;固定资产投资730.4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230.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6倍;财政收入84.7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8亿元,是“十五”末的4.4倍;规模工业增加值288.7亿元,是“十五”末的6.7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41元,比“十五”末增加718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650.9元,比“十五”末增加3493.9元。“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市抢抓机遇、加速崛起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是聚信心、外树形象的五年。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

4、新的历史平台,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为“十二五”跨越崛起,富民强市,建设皖浙交汇区域宜业宜游宜居的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表1:“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 标“十一五”目标2010年“十一五”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2151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1.6212.6财政收入(亿元)5584.732.3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170288.726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2002230.4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28194.717.8城镇化率(%)4245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00015141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600

5、6650.916.1五年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46.826.5五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亿元)300154458.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46.928.1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3.63人口自然增长率()5以3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0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89.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28以1.28以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1.98以1.98以“十一五”经济发展成就第二章 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经济发展奋发有为的上升期、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提升的攻坚期、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黄金期、区域中心城

6、市建设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并加速发展;二是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是自主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绿色发展紧迫性更强;五是和谐发展要求更高。“十二五”时期,我市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拥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有利条件:一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调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改善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把扩大需作为长期战略,有利于我市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国家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我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中的重要一翼,将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竞

7、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四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正在谋划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推动我市转型发展。五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将不断增强我市加快发展的在动力。六是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主要体现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禀赋,能源供给充足,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明显改善以与中心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中心地位进一步突出,区域性产业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地位已初步显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市本级经济尤其是市开发区仍需加快发展;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8、,土地资源制约更加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足,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繁重;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综观全局,“十二五”时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围绕跨越崛起、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三章 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跨越崛起、富民强市为目标,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建设为平台,

9、坚持跨越发展、统筹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区域联动、全面开放和绿色发展六大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在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壮大市本级、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着力打造创新、文化、秀美、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战略定位: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建成皖浙交汇区域宜业宜游宜居的中心城市、新兴制造业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基地。第二节 基本原则和发展战略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跨越发展。坚持扩大经济总量不动摇,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主要

10、经济指标翻一番,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二是坚持统筹发展。做到“五个并重”,即:工业化与城镇化、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强市与富民、跨越发展与和谐发展并重。三是坚持转型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四是坚持和谐发展。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示区建设,主动开发开放,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按照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着力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发展战略:一是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专业化、集群化”发展道路,将打造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新兴中心城市。二是城乡统筹战略。在突出中心城市建设、提高中心

11、城市的首位度、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强化创新主体、构筑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推动产业发展由资源要素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四是区域联动战略。加强市域部的城市、产业、要素协调与统筹,加快市区一体化建设,增强市本级综合实力;加强和全面推行区域营销,突出中心城市的定位和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都市群、皖江城市带、宁湖杭发展带、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的大联动,吸纳新的要素资源,提

12、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五是全面开放战略。统筹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区建设,大规模、高起点承接国外产业转移,以大承接推动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六是绿色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目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按照“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原则,重点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点的突破”。第三节 发展目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达到一个高于(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个

13、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一个确保(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表2:“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 标2010年2015年目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25.71000左右15左右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2415预期性财政收入(亿元)84.721020预期性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288.770022预期性服务业增加值(亿元)18940015左右预期性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230.45000以上18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94.745018预期性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92027预期性五年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6.81520预期性城市

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1413000015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6650.91300015预期性城镇化率(%)45提高8个百分点左右预期性市区建成面积(平方公里)4355预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3以3.5以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3.634.2以预期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15.112年均增加2.4万人预期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390以上预期性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预期性森林覆盖率(%)55左右约束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完成“十一五”目标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1.98以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氨氮排放量(万吨)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二

15、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28以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完成省下达任务约束性第四节 产业空间布局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对市的主体功能定位,结合地域分异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全市产业空间布局如下:专栏1 市产业空间布局市本级:重点发展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培育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汽车零部件、LED、卫浴洁具、铝型材等产业集群。宣州区:重点发展电动汽车、特种设备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郎溪

16、县:重点打造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箱包产业集群、轻纺工业园。广德县:重点打造新型建材、机械电子产业集群,建设光气产业园。宁国市:重点打造汽车橡胶密封件、电子元器件、耐磨材料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园,发展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业。泾 县:重点打造电机、轻重钙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宣纸衍生产品。绩溪县:重点打造链条、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茧丝绸、生态农业、旅游文化产业。旌德县:发展装备制造、药用胶囊、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 第四章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第一节 推进市区发展一体化强力推进市本级发展,加快宣州区发展,实现市区一体共同发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一是组织力量一体化。按扁平化管理模式,在机构

17、设置和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市区一体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产业布局一体化。对市区两级所属开发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实现错位发展。三是建立市区发展成果共享机制。改革现有财税体制,促使市区两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编号管理布局调整的招商项目,制定增加值和税收统计、分成办法,实现市区利益共享。在执行产业布局规划、实行错位发展、避免产业同构的前提下,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市、区两级开发区管理和考核办法,明确权力边界和责任边界,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营造市、区两级开发区“你追我赶”的氛围,加速推进市、区两级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导向、产业布局和人口集聚等需要,适时适度调整市域行政区划,整合经济

18、社会资源,消除部行政壁垒,发挥市区整体优势。第二节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按照“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大力建设中心城市,壮大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提升产业结构、文化品位和辐射能力。“十二五”期间,力争每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少于25亿元。到“十二五”末,市基本建成皖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专栏2 中心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主城区+南漪湖休闲运动度假新区+彩金湖政务文化新区”的中心城市功能分区。主城区:划分为“一城四片区”,即:老城区、东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北部片区。老城区: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CBD)、商业步行街、金融一条街、美食一条街,

19、形成商务、金融、购物、娱乐、餐饮等主体服务功能突出,相对集中和较高密度的服务业集聚区。东部片区(交通物流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双桥物流园区,建成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南部片区(科教文化创意新区):建设扬子鳄湖景区和宛溪河观光休闲生态走廊,突出建设城市人文景观、道路景观、公园和文化体育设施,重点规划建设生态型居住小区、高校科教园区。西部片区(新型工业新区):加快开发区西扩,高水平规划建设市承接产业转移示园区,建成以现代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体功能的西部新城。北部片区(新型工业新区):加快宣州开发区向北扩区和转型,建成生态型现代工业园区。加快敬亭山风景区规划和建设。南漪湖休闲运动度假新区:按照新的城市综合

20、体定位,规划建设南漪湖景区,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度假、运动目的地。彩金湖政务文化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政务新区,完善功能性配套设施。一、完善城市交通设施,提升运输承载能力继续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拉开中等城市路网框架。加快老城区路网改造和道路整治,规划并整治好城市出口道路。建成宣南铜高速北环段等高速连接线,扩建宣广高速东、西出入口。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密公交线网,完善公交站场,开辟公交优先通道,建立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与引导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建火车站、客运总站、公交总站等城市客运枢纽,实现“零距离”换乘。规划并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的公共停车场,基本

21、满足静态交通需求,改善城市停车状况。二、完善城市公用设施,提升综合保障水平适应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提升公益设施水平,形成保障有力、持续发展的公益服务设施体系。完善供排水、污水管网和环卫等设施,城市供水能力力争提高到2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力争提高到15万吨/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力争提高到500吨/日。增强中心城区供电保障能力;提高燃气普与率,推进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和清洁能源公交发展。加强城区抗震、消防、防洪设施建设,持续提高中心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三、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拓展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老城区与四个片区相互之间以绿色走廊间隔,建好城区铁路生

22、态分隔带、宛溪河与其支流生态休闲带。改造建设城市重点景区,着手整治城区与周边中小河流、湖泊等,力争每年建成一个公园、整治一条河流。编制西部新城、环扬子鳄湖、环彩金湖等城市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整体规划建筑形式、建筑色调、建筑高度、绿地空间,形成和谐有序的城市外部景观。大力运用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和方式,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公益设施市场化进程,推行管养分离、事企分开,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依法加强特许经营的政府监管,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扩大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四、培育城市文化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按

23、照“建设高品质城市,培养高素质市民”的总体要求,在重视城市外延扩的同时,注重培育城市文化涵。在继承城市历史文脉、延续民俗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文房四宝文化、敬亭山诗歌文化、梅氏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的有效利用。同时,加强城市文物古迹和历史遗产的有效保护,适时启动脁楼改建工程。专栏3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完善“三环八射”道路框架(三环:环城大道、高速公路、水大道,八射:向阳大道、响山路、薰化路、宝城路、宣古路、宣水路、阳德路、鳌峰东路),新建客运枢纽(含火车站、客运总站、公交总站等)。改造建设好一山(敬亭山)一河(宛溪河)一湖(扬子鳄湖)一园(梅溪公园),着手整治五河(道岔

24、河、梅溪河、青溪河、泥河、解放河),启动一江(水)一湖(南漪湖)整治开发前期工作。建成新港国际城、市奥体公园、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规划并力争开工建设市科技馆、大剧院等。建成城市第二水源地。建成中心城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三节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各县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以错位发展和彰显特色为原则,中心城市与县城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提升县城整体功能,加快形成特色发展格局。到“十二五”末,宁国、广德建成以工业为主的新兴工贸旅游城市,郎溪建成皖边界新兴工贸城市,泾县、绩溪、旌德建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型工贸旅游城市。全力打造省级扩权试点镇和沿

25、、边界经济强镇。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提高重点镇集聚程度和建设水平,形成一批有产业支撑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古镇和卫星城镇,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活力。第五章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总量扩和产业升级并举,着力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新兴制造业基地。实施“5+3”工程和“千亿产业”计划,即:做大做强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产业全部达到百亿级以上规模,其中力争打造1个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产业。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3个500亿元的工业园区、1个500亿元的企业集团、5户以上100亿元企业、10户以上50亿元企业、30户以上10亿元企业、200户以上

26、亿元企业。第一节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到“十二五”末,五大产业全部达到百亿级以上规模,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100亿元,其中汽车与汽车零部件产业力争打造为千亿产业。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中鼎、洲际涌动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发挥地缘优势,围绕、等地的整车企业,引进长三角地区零部件企业,依托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和宁国开发区等建设集生产、销售、储运和研发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加强与国外整车和零部件巨头的合作联动,围绕为整车企业提供零部件配套、参与整车的同步设计两大基

27、本战略,大力发展发动机、无级变速器、汽车电子、纯电动助力(EPS)转向器、独立悬挂系统、高强度铝镁合金件等关键零部件,实现汽配产品由外围件、配套件向核心件、主机件延伸。做强中鼎、鑫鸿、亚新科等企业集团,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专业化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机械电子: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机械基础件、工程机械、机电装备、电子元器件等,培育电机、工业链条、泵阀、电子元器件、工程机械等产业集群。发挥机械工业传统优势,推进机械制造向装备制造转型升级,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以皖南电机、莱恩电泵、聚隆机械、恒久链、泰科铁塔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增强研发能力,推

28、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电机、核安全三级泵、高工位异形链等高附加值产品;以飞达实业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加快片式元器件、机车电容器、高压电容器和汽车电子应用产品的开发。以郎溪压力容器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产业集群。医药化工: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依托同济堂、胶囊、新和成、双津塑业等重点企业,加快新型化学药品制剂、现代中药、药用胶囊、药品包装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依托广信农化、江南化工、司尔特等重点企业,实施5万吨光气下游系列产品、15万吨颗粒磷酸一铵等项目,发展生态型化工和资源型化工,开发光气与下游精细化工、化肥农药、环保型颜料涂料等化工产品。建设宣州生态型精细化工

29、园、广德光气产业园。新型建材: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依托生信铝业、徽铝铝业、广德金鹏等重点企业,发展新型铝材、PVC型材、木塑复合型材等产品;综合利用煤矸石、磷石膏等工业废渣,发展环保、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利用石英矿资源,发展代铂坩锅特种玻纤和下游产品。水泥。扩大水泥生产能力,提高水泥产量比重,延伸发展新型水泥制品。实施海螺二期工程,推进大型水泥企业余热发电项目建设。金属耐磨材料。做强凤形耐磨、碾磨等龙头企业,加快行业整体技术升级,推进要素资源优化整合,发展高铬等高端耐磨产品。打造全国最大的耐磨材料生产基地。非金属矿深加工。合理有序、高效开发碳酸钙、膨润土、石煤等非金属矿资源。打造泾

30、县云岭、宣州狸桥轻重钙深加工产业集群。农副产品深加工: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家禽、粮油、特种养殖、竹木制品、中药材、茶叶、烟叶、林特山珍、茧丝绸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扩量为导向,实施农业“全产业链”经营。通过构建加工型企业和农产品基地联盟、加工型企业和销售型企业联盟、加工型企业之间的代工联盟,整合优势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上游种养业延伸,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保障产品安全和优质原料的有效供给;加快饲料企业向下游养殖业延伸,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终端产品差异性。以提质为导向,推进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壮大和威集团、五星食品、太阳禽业、华卫集团、立大公司、詹

31、氏食品、绩溪丝业等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第二节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实现“点的突破”,加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到“十二五”末,三大产业全部达到百亿级规模,销售收入力争突破300亿元。新材料: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稀土耐磨材料、非金属与合金高温耐火材料、新型建材、超细与纳米碳酸钙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打造全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高性能复合高温耐火材料、工业铝型材、非金属复合新型建材、纳米碳酸钙产品的研发,延伸新材料产业和

32、产品链。节能环保: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绿色照明、节能装备和环保装备。加快开发区LED产业园建设,培育和引进LED外延片与芯片生产企业,做大做强LED封装与终端产品,加快形成LED上下游产业体系。支持源光亚明等节能灯具企业、博瑞特公司等节能装备企业做大做强。现代装备制造: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核电设备、节能环保、医疗器械、关键基础件等领域。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传统装备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素质。加快实现核二核三级电泵、核级电机、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化。建成宁国医疗器械工业园,打造全省重要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第六章 加快发展服

33、务业立足建设中心城市、对接皖江发展、服务长三角都市群,以大项目为引领、以软环境建设为基础,注重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集群发展,着力培育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力争打造国家服务业外包示城市。第一节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根据中心城市功能分区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市场主体,积极促进各种物流功能、物流资源、物流要素的整合,加快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和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物流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发展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努力把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逐步建成城东综合物流园区(宣州双桥)、城北货运仓储园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城西专业

34、物流园区(经济开发区)三大物流集聚区。鼓励建设一批以汽摩配、建材、农副产品等为主的特色专业市场。现代金融业:提升鳌峰路传统金融街功能,规划建设金融服务区。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提升地方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境外金融机构来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社区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融资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产权交易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形成多层次直接投融资体系。主动引导民间融资,积极培育小额贷款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等,健全民间投融资市场体系。商务服

35、务业: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评估、广告、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现代商务服务业,不断扩大商务服务畴,初步建立功能完备的商务服务体系。信息科技服务业:在汽车零部件、卫浴洁具、电机、压力容器等产业集聚区,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产品与技术研发、产品与工业设计、员工培训、服务外包等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以技术转让为核心的要素服务,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涉农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农业公益性服务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服务体系。重点发展良种繁育、农技推广、农机服务、渔技服务、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保险等涉农服务业。第二节

36、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按照“培育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完善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以大型购物中心、专业交易市场为主,以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网点为辅的商贸服务业。重点建设以国购广场、府山广场为核心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分步推进以麦莎广场为主的城西南商圈、以大型专业市场为主的城东商圈、以科教文化市场为主的城南商圈和以美食休闲娱乐为主的城北商圈建设,打造“一核四圈”的商贸服务主体格局。建设叠嶂路中心商业街。鼓励城市商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名街、名店、名牌,鼓励社区商业连锁化发展,倡导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快速配送等现代商业零售模式。社区服务业。积极创办养老、托幼

37、、文化、健身、医疗、家政、维修、配送、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业。以方便居民生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市、区、街道、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信息联网,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示社区。大力推广社会化养老服务。房地产业。建立合理健康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体、大学生、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规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加强住房公积金、商品房价格和交易费用管理,使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提升房地产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融资机制,促进住房消费。第三节 突出发展旅游产业积

38、极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建设,加快新港国际城、扬子鳄湖、敬亭山、南漪湖、青龙湾等核心景区建设,打响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城市名片和文化、生态、红色三大旅游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创新运作模式,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基地和全国优秀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集散地。打造特色旅游板块。立足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建设覆盖全市的环状旅游圈。大力发展以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为核心的红色经典游;以广德太极洞、板桥原始森林、障山大峡谷、徽杭古道、中国扬子鳄湖、恩龙世界木屋村等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游;以宣纸宣笔与徽墨制作技艺、胡氏宗祠、胡适胡雪岩江泽涵等名人故居、江村查济等徽派古村落

39、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宣州宣木瓜之乡、绩溪中国徽菜之乡、宁国中国山核桃之乡、旌德中国灵芝之乡等构成的山珍美味游。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旅游景区道路建设,提高餐饮、住宿、购物等硬件设施水平和宣传推介、游客接待等软件服务水平,建设一批规模化、规化的农家乐。加快文房四宝等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尽快规划并集中建设好若干重点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充分利用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平台,加强与长三角旅游城市区域合作,推进旅游区域性深度融合。推动旅行社做大做强,向规模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旅游建设,加快建设统一的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到“十二五”末,全市争创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心城市建成3所以上五星

40、级宾馆,每个县(市)区均有1所以上四星级或五星级宾馆。第七章 强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第一节 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四铁四高两水”等重大交通项目和市县镇快速通道,构建公铁水联运、干支线相连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实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铁路:加快4条高速铁路段建设,完成宣杭、皖赣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力争规划立项至、至(皖赣)铁路。开展至泾县、至宁国轻轨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3万平方米、1万平方米和1.2万平方米规模新建或扩建、宁国、绩溪火车站,进一步提高铁路站场运输服务能力。公路:重点打通东向发展大动脉。到“十二五”末,每个县(市、区)均通高速(高等级)公路,基

41、本形成皖东南区域高等级公路骨架网。通往浙方向的高速公路通道由目前的1条增加到6条,与浙相邻干线公路实现路线同标准、路面同结构。新建一级公路里程3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2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城到乡镇30分钟、乡镇到建制村15分钟到达。航运:加快建设水航道整治、芜申运河段等重点航运项目。重点建设海棠湾、定埠、狸桥等港区,全市主要港区新增10个以上5001000吨级泊位。到“十二五”末,建成全市河航道体系。专栏4 区域性交通枢纽重大建设项目铁路:加快至、至至、到、皖赣4条高铁段建设,完成宣杭、皖赣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力争规划立项至、至(皖赣)铁路;开展至泾县、至宁国轻轨项目的前期工作;新建或扩建、

42、宁国、绩溪火车站。公路:建成宁宣杭、扬绩、芜雁、宣南铜等4条高速公路段和至狸桥、至泾县、至古泉、绩溪至汤口等快速通道,加快启动建设徐福高速、申嘉湖宣高速段,力争开工建设扬绩高速鸿门至旌德至连接线。航运:加快建设水航道整治、芜申运河段等重点航运项目,建设海棠湾、定埠、狸桥等港区。第二节 构建水利支撑体系建设“四大体系”(区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较为完善的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体系),确保防洪减灾和供水安全。加大水、青弋江、郎川河等干流和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圩区堤防达标建设。全面完成重点病险水库与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建设重点圩区排涝工程。突出抓

43、好市区与6个县市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除涝能力。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4平方公里,生态修复20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城镇水源工程。专栏5 水利重大项目加大水、青弋江、郎川河等干流和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力度,完成市与各县市城市防洪、青弋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宣州区东大圩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启动汤村水库、牛岭水库、扬溪源水库、粮长门水库、港口湾水库灌区、徽水河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第三节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电力:建成国投电厂二期工程、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力争开工建设南漪湖风电场、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做好核电项目

44、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前期工作。合理规划、建设利用电力资源,力争做到电网建设主网、配网(含农配网、城配网)协调发展,建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运行灵活、节能强大的城市电网。“十二五”期间,建成500千伏广德输变电工程、宣四等6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心变等26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500千伏河沥变电站#1主变、枣园等4座220千伏变电站、宝城等2座110千伏变电站。供气:完善各气源接收门站和调压站点建设,形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等气源为辅的供气格局。加快建设“川气东送”天然气设施,逐步实现以“川气东送”为主气源、“西气东输”为辅助气源的格局。同时,加大城区周边供气围,不断满足居民生活用气

45、需求。第四节 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骨干网,整合城域网,发展接入网,建成覆盖全市、安全可靠、功能完备、业务面广的宽带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建立“数字”的支撑、应用与保障三大体系。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完善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文件管理平台和金融、税收、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旅游、公安、社会保障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速推进骨干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第八章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第一节 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区坚持“东向发展”,做到观念东学、体制机制东接、产业东联、市场东扩、要素东引,在基

46、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与长三角全面对接,推进经济社会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和载体建设。建设好市承接产业转移示园区并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加快构建市开发区“一区多园”格局,做大市开发区体量。各开发区要大胆探索尝试各种建设模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园区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工业向园区发展、向产业集聚,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各类开发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格局。大力推进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发展“飞地经济”。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加速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

47、建园区进程。积极采取引进战略投资者、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多种模式,推进园区合作共建。建立健全合作共建园区协调服务机制和考评机制,不断创新合作共建园区的运行机制。加强与皖江城市互利合作。与、马、池州等城市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要素互补,实现联动发展。专栏6 全市省级(含筹建)开发区发展目标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大到8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以上。力争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现代物流等产业,培育汽车零部件、LED、卫浴洁具、铝型材等产业集群。宣州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大到6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郎溪经济开发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