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5088438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1页2一、感觉的分类1.特殊感觉 嗅、视、听、味及前庭觉2.普通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2)深感觉-震动觉、位置觉(3)复杂感觉-皮肤定位觉、图形觉、实体辨别觉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1页3二、感觉的传导束(一)(一)痛觉、温度觉的传导痛觉、温度觉的传导(二)(二)深部深部感觉的传导感觉的传导(三)(三)触觉触觉的传导的传导(四)(四)面部面部感觉的传导感觉的传导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1页4二、感觉的传导束(1)(一)本体感觉(一)本体感觉 1.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

2、路2.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1.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2.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1页脊神经(周围突)感受器 肌、肌腱、骨膜、关节皮肤的精细触觉脊神经节第第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一)(一)本体感觉本体感觉 1.1.1.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1页内侧

3、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第第3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薄、楔束核第第2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后根 、薄、楔束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1页72.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感受器 肌肌腱骨膜关节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第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后根中枢突胸核、腰骶膨大层第第2 2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脊髓小脑前束、后束经小脑上、下脚旧小脑皮质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1页(二)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二)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1.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

4、觉传导路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第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后根中枢突皮肤 后角固有核(、层)第2级神经元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1页白质前连合交叉上升1节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触觉)经脊髓外侧索、延髓、脑桥、中脑腹后外侧核第级神经元第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1页.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感受器皮肤粘膜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第第1 1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第第2 2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现在

5、学习的是第10页,共41页 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第第3 3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1页12传导路共同特点传导路共同特点1.均有其特有的感受器2.均包括三级神经元(第1级神经元在神经节,第3级神经元均在丘脑内)3.均有一个交叉4.均经内囊、终止于皮层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1页13三、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一)皮节的重叠支配(一)皮节的重叠支配1.1.皮节皮节-每一个脊髓神经后根支配的皮肤区域,称皮节。2.2.特征特征-皮节的神经支配表现为重叠性,即绝大多数皮节由2-3个后根重叠支配。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1页14(二)脊椎与脊髓节段的关系

6、1、节段的区分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根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节段,因此,脊髓共有31个节段。颈段颈段8节(节(C18)胸段胸段12节(节(T112)腰段腰段5节(节(L15)骶段骶段5节(节(S15)尾段尾段1节(节(Co1)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1页152.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高于同序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高于同序数椎骨。数椎骨。颈颈14节(节(C14)平对同序数椎骨平对同序数椎骨颈颈58节节C58)胸胸14节节(T14)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节(-1)胸胸58节节

7、(T58)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节(-2)胸胸912节(节(T912)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节(-3)腰腰15节(节(L15)对第对第11、12胸椎胸椎骶骶15节(节(S15)尾节(尾节(Co1)对第对第1腰椎腰椎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1页16(三)脊神经根与周围神经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1页17(四)脊神经根的体表标志C5C5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上臂外侧T2T2锁骨下窝锁骨下窝锁骨下窝锁骨下窝L4L4拇指内侧拇指内侧拇指内侧拇指内侧C6C6拇拇拇拇 指指指指T4T4乳乳乳乳 腺腺腺腺S1S1小小小小 趾趾趾趾C8C8小小小小 指指指指

8、T7T7剑剑剑剑 突突突突S2S2足足足足 跟跟跟跟T1T1前臂内侧前臂内侧前臂内侧前臂内侧T10T10脐脐脐脐L1-S1L1-S1前前前前 面面面面T2T2上臂内侧上臂内侧上臂内侧上臂内侧T12T12腹腹腹腹 股股股股 沟沟沟沟L5-S3L5-S3后后后后 面面面面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1页18第二节 感觉系统病变时的症状1感觉消失:2感觉减退:3感觉过敏:4感觉过度:5感觉分离:6感觉异常:7感觉倒错:8疼痛:1.浅感觉分离性障碍2.深浅感觉分离性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1页19一、感觉消失一、感觉消失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引起感觉。临床上可分为全部感觉消失、痛温觉消失、触觉消失

9、及深部感觉消失。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1页20二、感觉减退二、感觉减退 对刺激的感觉反应迟钝,但并未完全消失。可分为全部感觉减退,通、温觉减退,触觉减退及深部感觉减退。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1页21三、感觉过敏三、感觉过敏感觉阈降低,对轻微刺激即引起强烈的反应。临床常见,包括痛觉过敏、冷觉过敏、热觉过敏,触觉过敏较少见。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1页22四、感觉过度四、感觉过度感觉过度的特点是兴奋阈增高,对刺激的精细辨别及分析力丧失。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方能感觉到。有一个潜伏期,并呈爆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定位不明确,具有扩散的趋势和除去刺激后的后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1页23

10、五、感觉分离五、感觉分离在某一区域内,某一种感觉单独障碍;脊髓空洞症时痛温觉障碍,触觉正常痛温觉障碍,触觉正常。脊髓痨是深感觉障碍,浅感觉正常,皆属于感觉分离。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1页24六、感觉异常六、感觉异常无任何刺激而产生的不正常的感觉。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七、感觉倒错七、感觉倒错对刺激的感受发生错觉,把触觉误认为是痛觉,把冷误认为是热,临床较少见。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1页25八、疼痛:据病变部位及性质不同可分为:1.局部疼痛2.放射疼痛3.扩散痛 4.灼性神经痛5.幻肢痛6.牵涉性痛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1页26第三节 感觉系统病变 定位诊断 孙忠人现在学

11、习的是第26页,共41页27临床常见的感觉障碍类型:A:周围型一、末梢型二、神经干型三、神经丛型四、后根型周围型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1页28一、末梢型一、末梢型1、双侧对称,四肢末梢为主,障碍时手套、袜套样的2、受损区域各种感觉成份全部障碍(有的消失、有的减退)3、越末梢端越重,往往下肢重于上肢4、出现感觉异常、疼痛、植物神经障碍及不同程度的瘫痪5、可出现受损区域的肌萎缩、瘫痪病因: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酒精中毒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1页29二、神经干型二、神经干型表现:1、神经干分布区域各种感觉都障碍2、感觉障碍的区域常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3、运动障碍、反射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

12、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1页30三、神经丛型三、神经丛型表现:1、有按丛分布的感觉障碍:各种感觉都减退或消失2、有按丛分布的运动障碍:肌萎缩3、有按丛分布的植物神经障碍:感觉异常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1页31四、后根型四、后根型1、感觉障碍成节段性分布:可见感觉减退或消失2、常伴有后根性疼痛:后根处痛,分布区域不痛3、有脊神经节的损伤时,在相应皮肤节段有带状疱疹。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1页32五、后角型: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丧失、深感觉触觉保存。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1页33六、脊髓白质前连合型浅感觉分离现象浅感觉分离现象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的痛觉及温

13、度觉障碍,的痛觉及温度觉障碍,而触觉大致正常,深而触觉大致正常,深部感觉完全正常。部感觉完全正常。多见于脊髓空洞症多见于脊髓空洞症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1页34七、脊髓传导束型1.脊髓后索损害(薄束及楔束的纤维受损)(薄束及楔束的纤维受损)病变侧病灶以下出现深部感觉障碍病变侧病灶以下出现深部感觉障碍(减退或消失减退或消失)。也。也可能发生触觉的轻度障碍。可能发生触觉的轻度障碍。深部感觉障碍时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深部感觉障碍时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深部感觉障碍对首先出现震动觉障碍,以后出现位深部感觉障碍对首先出现震动觉障碍,以后出现位置障碍。置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1页35 2.脊髓

14、侧索损害 3.脊髓半离段综合征 4.脊髓全离段损害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1页36八、脑干病变八、脑干病变 病损时易出现交叉性、分离性感觉障碍1.延髓病变 延髓中深感觉传导束在后部,刚交叉过来的内侧丘系居中央,脊丘束居外侧,三叉神经脊束及核在脊丘束后外侧。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1页372.脑桥和中脑病变 内侧丘系、脊丘束及三叉丘系已合并在一起,故当一侧损害时,则产生对侧半身(面+偏身)深浅感觉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41页38九、丘脑病变九、丘脑病变丘脑综合征:l1.对侧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痛觉减退较触觉深感觉为轻l2.自发性剧痛l3.感觉过敏l4.同向偏盲l5.不自主运动l6.常出现对侧半身(特别是肢体)的水肿,多见于脑血管病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1页39十、内囊病变对侧半身感觉障碍特点:1.肢体重于躯干2.肢体远端重于近端,深感觉重于浅感觉3.常出现“三偏”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41页40十一、皮质型感觉障碍 1.刺激性病变 贾克森氏感觉性癫痫 2.破坏性病变 单肢感觉缺失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41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