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2)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8434893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2)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2)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2)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2)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第1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感觉感觉感觉感觉是物质世界在我们意识中的最简单的最初的反应形式。是物质世界在我们意识中的最简单的最初的反应形式。n n感觉感觉感觉感觉是神经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n n感觉系统包括:1、感受器2、感觉传导束3、大脑皮质的感受细胞 具有高级的分析和综合机能第2页,此课件共90页哦n感觉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协调人体的各项活动 使人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恰当的反应,并适应之第3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神经系统可以分为 1 1、中枢神经系统(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中枢神经系统(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

2、2 2、周围神经系统(主管:传递神经冲动)、周围神经系统(主管:传递神经冲动)n n按照神经系统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按照神经系统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 1 1、躯体神经系统(主管: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躯体神经系统(主管: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2 2、自主神经系统(主管:调节其它系统器官,稳定内环境)、自主神经系统(主管:调节其它系统器官,稳定内环境)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n n也可以分为 1 1、感觉性神经系统、感觉性神经系统 2 2、运动性神经系统、运动性神经系统第4页,此课件共90页哦n感觉包括:1、特殊感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及前庭觉等2、普通感

3、觉:a.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 (精细触觉(精细触觉识别性触觉、粗触觉一般轻触觉)。b.深感觉包括振动觉、位置觉和运动觉包括振动觉、位置觉和运动觉c.复杂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辨别觉第5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刺激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各级中枢各级中枢大脑皮质大脑皮质n n注意:注意:各种感觉传导径路共同点为:各种感觉传导径路共同点为:1 1、均由、均由三个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互相连接而成向心的感觉神经元互相连接而成2 2、其中、其中第二级第二级神经元是交叉的神经元是交叉的 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

4、是:对侧性支配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是:对侧性支配感觉传导径路第6页,此课件共90页哦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树突(周围突)树突(周围突)神经元神经元轴突(中枢突)轴突(中枢突)第7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髓n中央管:中央管:内为脑脊液,向上与中央导水管相连。n灰质灰质 n白质:白质:由向上、向下行的脊髓纤维组成的传导束组成。第8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脊髓髓的的结结构构脊脊髓髓的的灰灰质质、白白质质第9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10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脊髓髓的的结结构构脊脊髓髓的的灰灰质质、白白质质第11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髓灰质n1、灰质连合n2、前角:内含运动神经细胞,属下运动神经元n3、

5、后角:内含传递痛、温度觉和部分触觉的 感觉神经细胞(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n4、侧角(颈8腰2、骶24有侧角)颈8腰2侧角:脊髓交感中枢,发出纤维支配内脏和腺体的功能。骶24侧角:脊髓副交感中枢,发出纤维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功能。第12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髓白质n n下行纤维:下行纤维:皮质脊髓束(主要的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束(主要的下行传导束)n n上行纤维:上行纤维:脊髓丘脑侧束痛、温度觉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脊髓小脑前、后束非意识性本体觉薄束下肢及下部躯干的深感觉楔束上肢及上部躯干的深感觉还有一部分触觉“精细触觉”,随薄、楔束上行n n白质前联合白质前联合第13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14页,

6、此课件共90页哦n简单的说:脊髓的上行的传导束包括: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传递:痛、温度觉、粗触觉;传递:痛、温度觉、粗触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薄束、楔束薄束、楔束传递:深感觉;传递:深感觉;还有一部分触觉还有一部分触觉“精细触觉精细触觉”,随薄、楔束上行,随薄、楔束上行 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束传递:非意识性本体觉;传递:非意识性本体觉;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第15页,此课件共90页哦n精细触觉:包括辨别皮肤两点距离的两点辨别觉和辨别物体形状、大小、软硬和纹理粗细等的实体觉等。第16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脊髓髓的的传传导导束束:第17页

7、,此课件共90页哦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路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路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路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路n n皮肤、黏膜感受器皮肤、黏膜感受器 周围突周围突 n n第一级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内)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内)n n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12个节段)个节段)n n第二级第二级神经元(位于:后角细胞)神经元(位于:后角细胞)n n 中枢突(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中枢突(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组成组成“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上行经脑干),上行经脑干)n n第三级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神经

8、元(位于:丘脑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n n 中枢突(形成:中枢突(形成:“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投射到)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投射到)n n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中央后回上中央后回上2/3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第18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19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20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头面部皮肤和口、鼻腔粘膜的感受器头面部皮肤和口、鼻腔粘膜的感受器n n第一级第一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节内)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节内)n n 中枢突(入脑桥)中枢突(入脑桥)n n第二级第二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9、传递痛、温觉传递痛、温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传递触觉)传递触觉)n n 中枢突(交叉至对侧,组成中枢突(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脑束三叉丘脑束”,上行),上行)n n第三级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神经元(位于:丘脑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n n 中枢突(参与中枢突(参与“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投射到)丘脑辐射,投射到)n n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下部中央后回下部第21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22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23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重点:重点:n n1.简化为:简化为:躯体、四肢浅感觉躯体、四肢浅感觉 后根后根 脊髓后

10、角细胞脊髓后角细胞 白质前联合白质前联合 交叉到对侧交叉到对侧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丘脑丘脑 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丘脑辐射丘脑辐射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三叉神经丘脑束(三叉丘系)三叉神经丘脑束(三叉丘系)面部浅感觉面部浅感觉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核三叉神经核 交叉到对侧交叉到对侧第24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2.2.面部的感觉、口腔、鼻腔的感觉都是由面部的感觉、口腔、鼻腔的感觉都是由“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支配,临床应用很多。支配,临床应用很多。n n3.3.触觉分为粗触觉和精细触觉,传导径路不同。(临床检查棉签的棉絮检查)第25页,此课件共90页哦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

11、导路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n n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n n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n n第一级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髓神经节内)神经元(位于:脊髓神经节内)n n 中枢突(进入:脊髓后索,上升,中枢突(进入:脊髓后索,上升,形成薄束、楔束,上升,达延髓)形成薄束、楔束,上升,达延髓)n n第二级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薄束核、楔束核)神经元(位于:薄束核、楔束核)n n 中枢突(左右交叉,形成中枢突(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上行,止于),上行,止于)n n第三级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神经元(位于:丘脑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n

12、n 中枢突(上行,形成中枢突(上行,形成“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丘脑辐射)内囊后肢,丘脑辐射)n n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上中央后回上2/3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第26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27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28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重点:重点:n n1.1.简化为:简化为:n n深感觉深感觉 脊髓后索脊髓后索 薄束、楔束薄束、楔束n n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内侧丘系 n n丘脑丘脑 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丘脑辐射丘脑辐射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n n (中央后回)(中央后回)n n2.2.深感觉包括那些感觉;深感觉包括那些感

13、觉;n n3.3.精细触觉与深感觉同行,触觉传导路有两个通路。精细触觉与深感觉同行,触觉传导路有两个通路。n n4.4.由上可见,所有的感觉都经由上可见,所有的感觉都经“丘脑丘脑”(感觉二级中枢),到达(感觉二级中枢),到达“大大脑皮质脑皮质”中央后回。中央后回。第29页,此课件共90页哦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n n作用:反射性地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肌张作用:反射性地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力和协调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势。n n传导路:感受器传导路:感受器 脊髓后角脊髓后角 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束 上行上行 小脑小脑第30页,此课件共90页哦皮肤感觉节段性分布n

14、 n一、节段性感觉支配:一、节段性感觉支配:一、节段性感觉支配:一、节段性感觉支配:n n每一个脊神经感觉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皮节)的感觉,每一个脊神经感觉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皮节)的感觉,每一个脊神经感觉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皮节)的感觉,每一个脊神经感觉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皮节)的感觉,因此,通过了解感觉障碍的部位,对临床上定位诊断判断病因此,通过了解感觉障碍的部位,对临床上定位诊断判断病因此,通过了解感觉障碍的部位,对临床上定位诊断判断病因此,通过了解感觉障碍的部位,对临床上定位诊断判断病变部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变部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变部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变部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15、。n n节段性感觉支配规律(图示)节段性感觉支配规律(图示)节段性感觉支配规律(图示)节段性感觉支配规律(图示)第31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32页,此课件共90页哦n一、需要掌握的一些特定平面包括:n n1 1、乳头平面胸胸4;n n2 2、脐平面、脐平面胸胸10;n n3、腹股沟平面胸12、腰、腰1 1支配;支配;n二、需要了解的有:n n1、上肢的桡侧为、上肢的桡侧为颈颈5、6、7;n n2 2、上肢的尺侧为颈8 8,胸,胸1、2;n n3 3、股前为腰腰1、2 2、3 3;n n4、小腿前为、小腿前为腰4 4、5 5;n n5 5、足底、小腿、股后骶骶12;n n6、肛周、肛周骶骶35。

16、第33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注意注意注意注意,绝大多数的皮节由绝大多数的皮节由2 23 3个感觉后根重叠支配,因此:个感觉后根重叠支配,因此:n n.当一个神经根有刺激性病变时可引起疼痛,当一个神经根有刺激性病变时可引起疼痛,而当一个神经根有破坏性病变时常无感觉减退或消失。而当一个神经根有破坏性病变时常无感觉减退或消失。(如:临床上的腰椎间盘突出)(如:临床上的腰椎间盘突出)n n.当确定脊髓病变的上界时,必须比当确定脊髓病变的上界时,必须比“体检所得的感觉障碍的平体检所得的感觉障碍的平面面”再高出再高出1 12 2个脊髓节段计算,即为脊髓病变的上界。个脊髓节段计算,即为脊髓病变的上界。(

17、如:患者体检发现,其脐平面以下有感觉减退,故:检查平面为(如:患者体检发现,其脐平面以下有感觉减退,故:检查平面为T10T10,1212节,则为节,则为T89T89脊髓病变的上界)脊髓病变的上界)第34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二、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二、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n n1.1.在胚胎早期,脊髓与椎管的长度大致相等。在胚胎早期,脊髓与椎管的长度大致相等。此时所有脊神经自脊此时所有脊神经自脊髓发出后,都平伸向外通过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髓发出后,都平伸向外通过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n n2.2.但自胎儿的第四个月起,但自胎儿的第四个月起,脊髓与脊柱的生长速度出现不平衡现象:脊髓与脊

18、柱的生长速度出现不平衡现象:“脊柱比脊髓长得快脊柱比脊髓长得快”。(而脊髓和脊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延髓和颅骨,。(而脊髓和脊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延髓和颅骨,位置较固定)位置较固定)n n结果:结果:结果:结果:脊髓相对缩短,其下方大部分节段高于相应的椎骨。脊髓相对缩短,其下方大部分节段高于相应的椎骨。第35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3.3.成人时期成人时期n n脊髓上部颈节脊髓上部颈节:与相应椎体的位置关系大致相当;与相应椎体的位置关系大致相当;n n下部颈节和上部胸节:下部颈节和上部胸节:比同序数椎骨约高比同序数椎骨约高1 1个个椎体;椎体;(如:第(如:第6 6颈节约对第颈节约对第5 5颈椎体)颈

19、椎体)n n中部胸节:比同序数椎骨约高中部胸节:比同序数椎骨约高2 2个个椎体;椎体;(如:第(如:第6 6胸节约对第胸节约对第4 4胸椎体)胸椎体)n n下部胸节:比同序数椎骨约高下部胸节:比同序数椎骨约高3 3个个椎体;椎体;(如第(如第1212胸节约对第胸节约对第9 9胸椎体)胸椎体)n n全部腰节:约对应全部腰节:约对应第第1010、1111胸椎体胸椎体;n n骶尾节:约对骶尾节:约对第第1212胸椎胸椎体和体和第第1 1腰椎腰椎体。体。第36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举例:举例:一位女患者,一位女患者,2121岁,因为车祸,出现双下肢的截瘫(运动障碍和感觉障岁,因为车祸,出现双下肢的

20、截瘫(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碍,大小便失禁)。n nPEPE:双侧股(大腿)前侧下部以下浅感觉明显减退:双侧股(大腿)前侧下部以下浅感觉明显减退n n思考:思考:股(大腿)前侧下部股(大腿)前侧下部对应于:脊髓对应于:脊髓L3L3,根据向上高出,根据向上高出1212个节个节段的原理,可定位:脊髓损害和上界为:脊髓节段段的原理,可定位:脊髓损害和上界为:脊髓节段L12L12,根据,根据节段与椎体的关系,可大致判断患者损伤的脊柱为:胸节段与椎体的关系,可大致判断患者损伤的脊柱为:胸1111左右椎左右椎体。体。n n患者患者X X光片显示:胸光片显示:胸1111、1212、腰、腰1 1粉

21、碎性、压缩性骨折。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第37页,此课件共90页哦感觉性神经系统病变临床症状(临床表现)n n感觉异常感觉异常n n感觉减退与感觉消失感觉减退与感觉消失n n感觉过敏n n感觉分离n n感觉倒错n n感觉过度感觉过度n n疼痛疼痛第38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1 1、感觉异常:感觉异常:感觉异常:感觉异常:n n常见,可见于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见,可见于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n n表现为:病人未受任何刺激而产生的不正常感觉,属表现为:病人未受任何刺激而产生的不正常感觉,属“自发自发性感觉异常性感觉异常”。(诸如麻木感、蚁走感、刺痛感、灼热感、。(诸如麻木感、蚁走

22、感、刺痛感、灼热感、冷感或热感等)冷感或热感等)第39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2 2、感觉减退与感觉消失:、感觉减退与感觉消失:n 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感觉性神经系统不同程度受损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感觉性神经系统不同程度受损引起。n n表现为:表现为:感觉减退感觉减退系对刺激的感受性降低,但并未完全丧失,或系对刺激的感受性降低,但并未完全丧失,或感觉的程度减弱。感觉的程度减弱。感觉消失感觉消失亦称感觉缺失或感觉丧失,是指身体的某部或全部对亦称感觉缺失或感觉丧失,是指身体的某部或全部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引起感觉。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引起感觉。第40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3 3、感

23、觉过敏:、感觉过敏:n n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后根病变及末梢神经炎时常见。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后根病变及末梢神经炎时常见。n n表现为:轻度的刺激而有强烈的感觉。表现为:轻度的刺激而有强烈的感觉。(常见的有痛觉过敏、冷觉过敏及热觉过敏等)(常见的有痛觉过敏、冷觉过敏及热觉过敏等)第41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4 4、感觉分离:是指某部位某一种感觉发生障碍,而其它感觉正常。、感觉分离:是指某部位某一种感觉发生障碍,而其它感觉正常。n n表现为:表现为:a.a.浅感觉分离浅感觉分离即指某部位的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即指某部位的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正常。觉正常。见于脊髓空洞症后角型、延髓空

24、洞症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见于脊髓空洞症后角型、延髓空洞症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时。时。b.b.深感觉分离深感觉分离即指深部感觉障碍而浅部感觉正常。即指深部感觉障碍而浅部感觉正常。见于脊髓痨、脊髓后索病变等。见于脊髓痨、脊髓后索病变等。第42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5 5、感觉倒错:感觉倒错:感觉倒错:感觉倒错:n n常见于常见于脊髓传导束的病变脊髓传导束的病变n n表现为:是对刺激的性质感觉错误。表现为:是对刺激的性质感觉错误。(如:把触觉刺激感觉为疼痛;冷刺激感觉为热等)(如:把触觉刺激感觉为疼痛;冷刺激感觉为热等)第43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6 6、感觉过度:、感觉过度:n n常见于常见于

25、丘脑病变、或中央后回皮质的病变丘脑病变、或中央后回皮质的病变n n表现:表现:1.1.其特点为兴奋阈增高,对痛刺激又有异常强烈的感觉。其特点为兴奋阈增高,对痛刺激又有异常强烈的感觉。2.2.病人对微弱刺激的辨别能力丧失,即感觉不出轻微的触觉刺激,病人对微弱刺激的辨别能力丧失,即感觉不出轻微的触觉刺激,温度觉消失,精细分析觉,如确定刺激部位的感觉,体会刺激性温度觉消失,精细分析觉,如确定刺激部位的感觉,体会刺激性质的感觉均受损失。质的感觉均受损失。3.3.对于痛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方能感觉到,从刺激对于痛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方能感觉到,从刺激到产生感觉有片刻的潜伏期,一旦产生感觉即为

26、强烈的爆发到产生感觉有片刻的潜伏期,一旦产生感觉即为强烈的爆发性剧痛,并不能明确疼痛的部位,疼痛具有扩散的趋势,刺性剧痛,并不能明确疼痛的部位,疼痛具有扩散的趋势,刺激消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较短时间。激消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较短时间。第44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7 7、疼痛:、疼痛:、疼痛:、疼痛:引起的原因很多,临床常见的疼痛有:引起的原因很多,临床常见的疼痛有:n na.a.局部疼痛局部疼痛n nb.b.放射性疼痛放射性疼痛n nc.c.扩散性疼痛扩散性疼痛n nd.d.灼性神经痛灼性神经痛n ne.e.刺激性疼痛刺激性疼痛n nf.f.幻肢痛幻肢痛n ng.g.牵涉性疼痛牵涉性疼痛第45

27、页,此课件共90页哦内脏牵涉痛区第46页,此课件共90页哦感觉性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第47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浅感觉:浅感觉:浅感觉:浅感觉:n n躯体、四肢感觉躯体、四肢感觉 后根后根 脊髓后角脊髓后角 白质前联合白质前联合 交叉到对侧交叉到对侧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 上行上行n n丘脑丘脑 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丘脑辐射丘脑辐射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大脑皮质(中央后回)n n面部感觉面部感觉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核三叉神经核 三叉神经丘脑束三叉神经丘脑束 上行上行n n深感觉:深感觉:深感觉:深感觉:n n深感觉深感觉 脊髓后索脊髓后索 薄束、楔束薄束、楔束n n延髓的薄束核

28、、楔束核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内侧丘系 n n丘脑丘脑 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丘脑辐射丘脑辐射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第48页,此课件共90页哦n可见:n n1 1、所有感觉都要经过丘脑所有感觉都要经过丘脑感觉中枢,经丘脑、皮质之间的传导束感觉中枢,经丘脑、皮质之间的传导束“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形成,形成“丘脑辐射丘脑辐射”位于:内囊的后肢,到达位于:内囊的后肢,到达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中央后回中央后回”。n n2 2、丘脑辐射丘脑辐射即丘脑将感觉向上往大脑皮质传导的神经纤维,因即丘脑将感觉向上往大脑皮质传导的神经纤维,因为其类似与为其类似与“辐

29、射状辐射状”,故以此命名。,故以此命名。重点在于定位重点在于定位位于:内囊后肢。位于:内囊后肢。丘脑辐射损伤在临床上成为了内囊病变的一个特征性的症状之一。损丘脑辐射损伤在临床上成为了内囊病变的一个特征性的症状之一。损伤了伤了就会引起:感觉障碍。就会引起:感觉障碍。第49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3 3、除面部的感觉以外,其他、除面部的感觉以外,其他躯体的感觉都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因此:。因此:n n在交叉以前的传导径路受损,则在交叉以前的传导径路受损,则病变病变同侧感觉障碍;n n在交叉以后的传导径路受损,则病变对侧对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n n在交叉前联合处受损,则病变脊髓节段支配区“

30、感感觉分离性障碍觉分离性障碍”,即两侧对称性的痛、温度觉丧失,而部分,即两侧对称性的痛、温度觉丧失,而部分触觉保存。触觉保存。第50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4、脊髓丘脑束为脊髓将感觉向上往丘脑传导的神经纤维组成,是“脊髓脊髓”与与“丘脑”之间感觉通路的纽带。位于:脊髓的侧索,简单的说,就是位于脊髓的侧边。n n脊髓丘脑束的损害,则病变平面以下对侧感觉障碍。病变平面以下对侧感觉障碍。n n5 5、脊髓是人体重要的感觉传导通路,在定位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51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6、外周的感觉,通过末梢神经,经“后根”传入脊髓。传入脊髓。前面已经讲过,每一个脊髓后根输入纤维都来自一定的皮

31、前面已经讲过,每一个脊髓后根输入纤维都来自一定的皮肤区域,(如:乳头平面肤区域,(如:乳头平面胸胸4;脐平面;脐平面胸10;腹股沟平面胸1212、腰1 1支配),而且,绝大多数皮肤区域是由2323个后根重叠支配。n na.a.一个后根的受损,不会引起感觉的缺失。一个后根的受损,不会引起感觉的缺失。n nb.后根的病变,临床上主要是刺激性症状为主。后根的病变,临床上主要是刺激性症状为主。表现为:放射性疼痛。又称为根性疼痛。根性疼痛。(如: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痛)(如: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痛)第52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7、不论是浅感觉,还是深感觉,在、不论是浅感觉,还是深感觉,在进入脊髓后根以前

32、,传导径路传导径路为:末梢神经神经干(如:桡神经、坐骨神经)神经丛(如:臂丛、颈丛、腰丛、骶丛)神经丛(如:臂丛、颈丛、腰丛、骶丛)脊神经脊神经节节后根n n损伤时,则分布区域的感觉障碍。分布区域的感觉障碍。第53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末梢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病变:n n特点:特点:1 1、双侧、对称性的、四肢末端为主、手套状及袜状的感、双侧、对称性的、四肢末端为主、手套状及袜状的感觉障碍。(病人常主诉,自感手脚仿佛总是穿着手套或袜觉障碍。(病人常主诉,自感手脚仿佛总是穿着手套或袜子,感觉上仿佛隔了一层东西。)子,感觉上仿佛隔了一层东西。)2 2、还会伴有其它麻木、疼痛,等其他症状。、还会伴

33、有其它麻木、疼痛,等其他症状。n n见于:末梢神经炎或多发性神经炎。见于:末梢神经炎或多发性神经炎。常为常为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n n下面,我们就详细谈谈每个部位的病变的临床特点和症状:下面,我们就详细谈谈每个部位的病变的临床特点和症状:第54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神经干病变:神经干病变:n n特点:特点:1 1、支配皮肤区域的感觉发生障碍、支配皮肤区域的感觉发生障碍 (与周围神经支配皮肤区域一致);(与周围神经支配皮肤区域一致);2 2、感觉障碍程度不一:中心部感觉消失,周边部位感觉减、感觉障碍程度不一:中心部感觉消失,周边部位感觉减退;退;3 3、常伴有自发性疼痛、

34、麻木或其它感觉异常;、常伴有自发性疼痛、麻木或其它感觉异常;4 4、同时可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表现:运动障碍、反射、同时可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表现:运动障碍、反射障碍等;障碍等;5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n n见于:外伤等引起的损伤。见于:外伤等引起的损伤。第55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神经丛病变:神经丛病变:神经丛病变:神经丛病变:n n特点:特点:1 1、出现各神经丛支配区内的各种感觉障碍(常伴有:麻木、出现各神经丛支配区内的各种感觉障碍(常伴有:麻木、疼痛等);疼痛等);2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表现:肌力减弱,肌张力减低,肌肉、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表现:肌力减弱,肌

35、张力减低,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n n见于: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任何一个神经丛损害。见于: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任何一个神经丛损害。第56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57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脊神经节病变:脊神经节病变:n n特点:特点:n n1 1、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n n2 2、各种感觉均有障碍;、各种感觉均有障碍;n n3 3、病变初期有疼痛及带状疱疹。、病变初期有疼痛及带状疱疹。n n见于:脊神经节炎。见于:脊神经节炎。第58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59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后

36、根病变:后根病变:n n特点:特点:n n1 1、一条神经后根损害、一条神经后根损害 a.a.破坏性病变:不出现感觉障碍;破坏性病变:不出现感觉障碍;b.b.刺激性病变:刺激性病变:后根支配区内出现后根支配区内出现“根性疼痛根性疼痛”、“脑脊液冲击征脑脊液冲击征”咳嗽、咳嗽、喷嚏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会诱发或加重疼痛喷嚏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会诱发或加重疼痛n n2 2、多条神经后根损害、多条神经后根损害 a.a.破坏性病变:出现节段性感觉障碍;破坏性病变:出现节段性感觉障碍;b.b.刺激性病变:刺激性病变:后根支配区内出现后根支配区内出现“根性疼痛根性疼痛”、“脑脊液冲击征脑脊液冲击征”n n3 3

37、、常伴有前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常伴有前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表现为:(1 1)肌力减弱、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及浅反射减退或消失;)肌力减弱、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及浅反射减退或消失;(2 2)肌肉萎缩;)肌肉萎缩;(3 3)肌束震颤。)肌束震颤。n n见于:见于:1 1、神经根炎;、神经根炎;2 2、脊髓痨;、脊髓痨;3 3、后根附近的肿瘤;、后根附近的肿瘤;4 4、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第60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61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脊髓后角及白质前连合的病变:脊髓后角及白质前连合的病变:脊髓后角及白质前连合的病变:脊髓后角及白质前连合的病变:n n共同特点:表现为共同特点

38、:表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觉障碍。n n后角病变:后角病变:a.a.同侧的同侧的 b.b.节段性、痛温度觉障碍;节段性、痛温度觉障碍;c.c.部分触觉(精细触觉)正常;部分触觉(精细触觉)正常;d.d.深感觉完全正常。深感觉完全正常。n n白质前联合病变:白质前联合病变:a.a.双侧的、对称性的;双侧的、对称性的;b.b.节段性、痛温度觉障碍;节段性、痛温度觉障碍;c.c.部分触觉(精细触觉)正常;部分触觉(精细触觉)正常;d.d.深感觉完全正常。深感觉完全正常。n n见于: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见于: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第62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脊髓髓的的传传导导束束:第63页,此

39、课件共90页哦n n脊髓后索病变:脊髓后索病变:n n特点:特点:1 1、病变平面以下的深感觉障碍(薄束、楔束);、病变平面以下的深感觉障碍(薄束、楔束);2 2、病变平面以下的部分触觉(精细触觉)消失。、病变平面以下的部分触觉(精细触觉)消失。n n表现为:表现为:1 1、深感觉(传导性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消失;、深感觉(传导性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消失;2 2、感觉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走路不知深浅、闭目难立征阳性;(如让病走路不知深浅、闭目难立征阳性;(如让病人双足并拢直立,睁眼时尚可,如让病人闭目,则立即摇晃,倾倒)。人双足并拢直立,睁眼时尚可,如让病人闭目,则立即摇晃,倾倒

40、)。3 3、精细触觉消失。、精细触觉消失。4 4、两点辨别觉的消失,是后索病变的一个重要指征。、两点辨别觉的消失,是后索病变的一个重要指征。n n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肿瘤等。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肿瘤等。第64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脊髓髓的的传传导导束束:第65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脊髓外侧索病变脊髓外侧索病变n n特点:脊髓丘脑束损害。特点:脊髓丘脑束损害。n n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的、对侧、肢体传导束性的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的、对侧、肢体传导束性的 痛温度觉障碍;痛温度觉障碍;a.a.髓外病变髓外病变则,感觉障碍从下向上发展;则,感觉障碍从下向上发展;b.b.髓内病变髓内病变则,从损

41、害平面开始,自上向下发展。则,从损害平面开始,自上向下发展。n n多见于:肿瘤、炎症、外伤多见于:肿瘤、炎症、外伤 第66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脊髓髓的的传传导导束束:第67页,此课件共90页哦n脊髓半侧病变:脊髓半侧病变:n n特点:特点:1 1、感觉障碍:病变以下对侧出现传导束性痛、温觉障、感觉障碍:病变以下对侧出现传导束性痛、温觉障 碍;碍;病变节段同侧出现各种感觉障碍;病变节段同侧出现各种感觉障碍;节段性感觉障碍的上方出现感觉过敏带节段性感觉障碍的上方出现感觉过敏带 2 2、运动障碍:病变以下同侧肢体呈现中枢性瘫痪。、运动障碍:病变以下同侧肢体呈现中枢性瘫痪。n n见于:脊髓压迫症(炎

42、症、肿瘤多见)、脊髓外伤等。见于:脊髓压迫症(炎症、肿瘤多见)、脊髓外伤等。第68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脊髓髓的的传传导导束束:第69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脊髓横贯性病变:脊髓横贯性病变:特点:特点:1 1、病变节段以下肢体出现各种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肢体出现各种感觉障碍;2 2、病变节段以下双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病变节段以下双侧肢体中枢性瘫痪;3 3、大小便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n n见于:炎症、肿瘤、外伤等。见于:炎症、肿瘤、外伤等。第70页,此课件共90页哦脊脊髓髓的的传传导导束束:第71页,此课件共90页哦n脑干病变:脑干病变:n n脑干,包括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

43、延髓、脑桥、中脑。n n要点:要点:1 1、传递面部感觉的、传递面部感觉的三叉神经核三叉神经核位于延髓;位于延髓;n n 2 2、传递深感觉的、传递深感觉的薄束核、楔束核薄束核、楔束核也位于延髓,并在延髓也位于延髓,并在延髓发出纤维左右交叉,形成发出纤维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内侧丘系”:n n 3 3、传递浅感觉的、传递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也在延髓中向上行,也在延髓中向上行,穿过延髓、脑桥、中脑后到达穿过延髓、脑桥、中脑后到达“丘脑丘脑”人体感觉的二级中枢。人体感觉的二级中枢。第72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73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74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一)延髓的病变(

44、一)延髓的病变n n延髓一侧外侧部病变:延髓一侧外侧部病变:延髓一侧外侧部病变:延髓一侧外侧部病变:n n特点:特点:1 1、损害了三叉神经核;、损害了三叉神经核;2 2、损害了脊髓丘脑束。、损害了脊髓丘脑束。n n表现为:表现为:1 1、同侧颜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的痛温度觉障碍;、同侧颜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的痛温度觉障碍;n n 2 2、对侧半身肢体的痛、温度觉障碍。、对侧半身肢体的痛、温度觉障碍。又名:又名:“交叉性感觉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n n见于:见于:“延髓外侧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Wallenberg综合征)综合征)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由于:小脑后下动

45、脉血栓形成引起。第75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延髓一侧中心部病变:延髓一侧中心部病变:延髓一侧中心部病变:延髓一侧中心部病变:n n特点:特点:1 1、损害了内侧丘系;、损害了内侧丘系;2 2、不影响、不影响脊髓丘脑束、三叉神经核脊髓丘脑束、三叉神经核 和三叉神经脊束。和三叉神经脊束。n n表现为:表现为:1 1、对侧肢体的深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的深感觉障碍;2 2、而浅感觉、面部感觉不受影响。、而浅感觉、面部感觉不受影响。n n见于:脑血管病。见于:脑血管病。第76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延髓内侧丘系交叉以上的、一侧的病变:延髓内侧丘系交叉以上的、一侧的病变:n n特点:特点:1 1、损

46、害了内侧丘系;、损害了内侧丘系;2 2、损害了脊髓丘脑束;、损害了脊髓丘脑束;3 3、损害了三叉神经核及脊束;、损害了三叉神经核及脊束;n n表现为:表现为:1 1、对侧肢体的深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的深感觉障碍;2 2、对侧肢体的浅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的浅感觉障碍;3 3、同侧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的痛、温度障碍;、同侧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的痛、温度障碍;即:对侧肢体全部感觉障碍即:对侧肢体全部感觉障碍n n多见于:脑血管病变。多见于:脑血管病变。第77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二)脑桥和中脑的病变(二)脑桥和中脑的病变(二)脑桥和中脑的病变(二)脑桥和中脑的病变n n要点:要点:其中,有内侧丘系

47、、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其中,有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均传递的是均传递的是对侧颜面部、肢体的各种感觉。对侧颜面部、肢体的各种感觉。n n特点:损害了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特点:损害了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n n表现为:对侧半身(颜面部表现为:对侧半身(颜面部 +肢体)的各种感觉障碍。肢体)的各种感觉障碍。n n多见于:脑血管病变。多见于:脑血管病变。第78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丘脑病变:丘脑病变:n n要点:要点:丘脑为感觉的二级中枢,是感觉的中继站,所有的感觉丘脑为感觉的二级中枢,是感觉的中继站,所有的感觉都传递到都传递到“丘脑丘脑”。然后,经然后,经“丘脑

48、皮质束丘脑皮质束”丘脑辐射丘脑辐射传递到传递到“大脑皮大脑皮质质”。n n特点:特点:1 1、对侧半身的各种感觉障碍;、对侧半身的各种感觉障碍;2 2、可伴有、可伴有“丘脑痛丘脑痛”一种严重的自发性的、病变一种严重的自发性的、病变对侧、半身疼痛。对侧、半身疼痛。3 3、可伴有、可伴有“感觉过度感觉过度”,有时可有感觉倒错。,有时可有感觉倒错。n n如果累及如果累及视辐射、纹状体,则会出现视辐射、纹状体,则会出现同向偏盲、不同向偏盲、不自主运动。自主运动。第79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注意:注意:丘脑疼痛的丘脑疼痛的特点特点:1 1、病灶对侧半身性疼痛;、病灶对侧半身性疼痛;2 2、是一种痛苦

49、难忍的,异常不适的,定位不确切的、发作性剧痛,持续性刺、是一种痛苦难忍的,异常不适的,定位不确切的、发作性剧痛,持续性刺痛,或持续性疼痛发作性加重。痛,或持续性疼痛发作性加重。3 3、疼痛自发或刺激诱发。(如来自外界的刺激,声响、摩擦、压迫、疼痛自发或刺激诱发。(如来自外界的刺激,声响、摩擦、压迫、寒冷等均可使疼痛加重)寒冷等均可使疼痛加重)4 4、此种疼痛难以用药物控制。、此种疼痛难以用药物控制。n n多见于:多见于:1 1、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2 2、肿瘤。、肿瘤。第80页,此课件共90页哦n n内囊病变:内囊病变:内囊为:内囊为:上行、大脑皮质下行神经纤维的主要通路。上行、大脑皮质

50、下行神经纤维的主要通路。n n位于: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结构上分为:内囊前肢、膝部、后肢。结构上分为:内囊前肢、膝部、后肢。其中的排列从前往后的顺序是:皮质延髓束其中的排列从前往后的顺序是: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丘脑丘脑辐射辐射视辐射、听辐射。视辐射、听辐射。内囊的病变将会影响到以上结构。内囊的病变将会影响到以上结构。第81页,此课件共90页哦内囊:位于大脑皮质深处,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内囊:位于大脑皮质深处,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联络联络“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与与“脑干脑干”。第82页,此课件共90页哦内囊: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内囊:由大量的神经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