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82685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7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一、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和变形公式:1 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公式 C=a4 C=a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4。公式a=C4a=C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公式 S=aa=a S=aa=a2 22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公式 C=C=(a+ba+b)22长方形的长=周长 2宽。公式a=a=C 2 b b长方形的宽=周长 2长。公式b=b=C 2a a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公式 S=ab S=ab。长方形的长面积 宽 公式 a=Sb a=Sb。长方形的宽面积 长 公式 b=b=S a a3 3、三角形的面积底 高22。公式 S=ah2 S=ah2三角形的高

2、面积22底。公式 h=S2a h=S2a三角形的底面积22高。公式 a=S2h a=S2h4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公式 S=ah S=ah。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 高。公式a=Sha=Sh。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 底。公式 h=Sa h=Sa。5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2 公式 S=(a+b)h2 S=(a+b)h2梯形的上底面积2 2 高下底 公式 a=a=S2h2h b b。梯形的下底面积2 2 高上底 公式 b=b=S2h2h a a。6 6、圆的直径半径22 公式d d2r2r。圆的半径直径22 公式 r rd2 2圆的周长直径 公式:C Cdd2r2r。圆的直径周长 公式:

3、d dC 。圆的半径周长22 公式:r rC2圆的面积半径 半径 公式:S Srr2 2圆的面积(直径22)2 2 公式:S S(d 2 2)2 2 圆的面积(周长22)2 2 公式:S S(C2)2 2 7 7、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公式 C C半圆C C圆 2d 或C C半圆rr2r2r半圆的面积圆面积的一半公式 S S半圆rr22 (d 2 2)2 22(C2)2 22。圆环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公式 S S环 2rr2(2r r2)。二、内角和1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180度。2 2、四边形的内角和360360度3 3、n n边形的内角和(n2)180180o o三、立体图形的

4、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侧面积1 1、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4 公式:L=L=(abh h)44。长方体的一条长宽高的和棱长总和 44长方体的上(或下)底面面积长 宽,前(或后)面积长 高,左(或右)面积宽 高。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长 高宽 高)22公式:S S表=(ababahahbhbh)22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 公式:V=abh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公式:V=abh=ShV=abh=Sh2 2、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12 公式:L=12aL=12a。正方体棱长棱长总和 1212 公式:a=La=L 121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66 公式 S S表=

5、aa6=6a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棱长 棱长 公式:V=aaa=V=aaa=a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 高3 3、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 高。公式:S S侧=Ch=dh=Ch=dh2rh2rh圆柱的底面的周长侧面积 高。公式:C=SC=S侧hh圆柱的高侧面积 底面的周长。公式:h=Sh=S侧CC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 高两个底面积。公式:S=Ch+2s=S=Ch+2s=d h+2 h+2(d2)2 2=2r h+2r=2r h+2r2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公式:V=SV=Shrr2h(d 2 2)2 2h(C2)2 2h。4 4、圆锥的体积底面 积高。公式:

6、V=ShV=Shrr2h d2 2)2 2h C2)2 2h。四、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公式1 1、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公式 abc c a(bc c)abc c a(bc c)a(bc c)abc c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乘积。abc ca(bc c)a(bc c)abc c例:905690569090(5656)2 2、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公式abb a a3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公式(ab)c ca(bc c)4 4、乘法交

7、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公式abba a5 5、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公式(ab)c ca(bc c)6 6、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公式a(bc c)abac cabac c a(bc c)如:(2+42+4)5525+4525+457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 0除外),商不变。0 0除以任何不是0 0的数都得0 0。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 0 0的乘法,可以先把0 0前面的相乘,零不

8、参加运算,算完后,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8 8、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哦除外),等式仍然成立。9 9、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方程式特殊的等式。1010、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列法及计算。即列出代有 的算式并计算。1414、分数:把单位“1”“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515、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

9、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6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 1117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1919、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带分数化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再加上真分数的分子作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假分数化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真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202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二)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 1、单价 数量总价单价总价 数量数量总价 单价2 2、单产

10、量 数量总产量单产量总产量 数量数量总产量 单产量3 3、速度 时间路程速度路程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相遇问题: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路程和 相遇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 速度和追及问题: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路程 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速度差4 4、工效 时间工作总量 工效工作总量 时间时间工作总量 工效工效和 合作时间合作完成工作总量 工效和合作完成工作总量 合作时间合作时间合作完成工作总量 工效和5 5、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 1)加法: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 2)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 3)乘法:因数 因数积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

11、数4 4)除法:被除数 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 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余数被除数商 除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6 6、单位换算:1 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长 1010面100100体10001000)长度:1 1公里1 1千米 1 1千米10001000米1 1米1010分米 1 1分米1010厘米 1 1厘米1010毫米面积:1 1平方米100100平方分米 1 1平方分米100100平方厘米 1 1平方厘米100100平方毫米1 1公顷1000010000平方米 1 1平方千米100100公顷 1 1亩666.666666.666平方米。2 2)

12、体积(容积):1 1立方米10001000立方分米 1 1立方分米10001000立方厘米 1 1立方厘米10001000立方毫米 1 1升10001000毫升 1 1升1 1立方分米 1 1毫升1 1立方厘米1 1升1 1立方分米10001000毫升10001000立方厘米3 3)质量:1 1吨10001000千克 1 1千克=1000=1000克=1=1公斤=1=1市斤4 4)时间:1 1世纪100100年 1 1年1212个月 1 1年365365(平年)或366366(闰年)天 1 1星期7 7天年有7 7个大月(1 1、3 3、5 5、7 7、8 8、1010、1212月)、4 4个

13、小月(4 4、6 6、9 9、1111月)和1 1个特殊月(2 2月)(平年2828天,闰年2929天)。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年份是 4 4的倍数的是闰年(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400的倍数才是闰年)。1 1时6060分 1 1分6060秒 5 5)常见单位的字母表示:千米 kmkm 米mm 分米dmdm 厘米cmcm毫米mmmm平方千米kmkm2 2平方米mm2 2平方分米dmdm2 2平方厘米cmcm2 2平方毫米mmmm2 2立方米mm3 3立方分米dmdm3 3立方厘米cmcm3 3立方毫米mmmm3 3升LL 毫升mLmL 吨tt 千克kgkg 克gg 毫克mgmg7 7、什

14、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25或3:63:6或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0除外),比值不变。8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 3:63:69:189:18、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9 9、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 3:3:9:189:181010、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 k 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k(k=k(k一定)或kx=ykx=y1111、反比例:两种相关联

15、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k(kxy=k(k一定)或=y=y1212、分数、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1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用百分数表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2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用除法:(大数小数)小数100%100%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用除法:(大数小数)小数3 3)已知一

16、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例如:一个数的是20,求这个数。2060.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例如:一个数的20%是20,求这个数。2020%100.4)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这个数(1多的分率)。例如比50多的数是多少?50(1)75.或者505075.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这个数(1多的百分率)。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这个数(1少的分率)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这个数(1少的百分率)5)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用这个数(1多的分率)。例如:比一个数多的数

17、是80,求这个数是多少。80(1)已知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用这个数(1多的百分率)。已知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用这个数(1少的分率)。已知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用这个数(1少的百分率)1313、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1 1)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 100%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2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

18、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 100100就行了。3 3)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4 4)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比较数的大小,通常统一化成小数来比较。1414、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1515、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 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1616、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717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1818、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1919、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个位上是0 0、2 2、4 4、6 6、8 8的数,都能被2 2整除,即能用2 2进行约分。个位上是0 0或者5 5的数,都能被5 5整除,即能用5 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2222、偶数和奇数:能被2 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 2 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2323、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 1 1和

20、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242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525、最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0,最小的质数是2 2,最小的合数是4 4,最小的两位数时10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100,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1000;最大的一位数是9 9,最大的两位数是9999,最大的三位数是999.999.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9999;十以内最大的合数是9 9,最大的质数是7 7;既能被2 2整除,又能被3 3整除,还能被5 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9090,最小两位数是3030,最小三位数是120120,最大三位

21、数是990990。1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525、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如:3 3622332626、利息本金 利率 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2727、税后利息本金 利率 时间(1税率)本息和本金税后利息2828、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2929、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 0也是自然数。0 0是最小的自然数。3030、有限小数:一个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个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3.1415926543.1

22、41592654,是九位小数;3.143.14是两位小数。3131、无限小数:一个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个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3232、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 3.3.141414141414333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1415926543.141592654五、统计与概率1 1、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

23、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平均水2 2、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数量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当变量值的项数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当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 2 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3 3、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4 4、一个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用关注事件发生的次数 总次数关注事件发生的机会为1 1,一定发生;关注

24、事件发生的机会为 0 0,一定不发生;关注事件发生的机会大于 0 0,小于1 1,可能发生。5 5、统计图1 1)条型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作用: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2)2)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 3)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作用:通过扇形统

25、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六、数学广角一下找规律二上排列组合(用2 2、3 3个数组数,两衣两裤搭配的方法有几种等;三个人两两握手共握几次)简单的逻辑推理(如:我比小红高,小明比小红矮,我和小明谁高些?)二下找规律(稍复杂的如图案、数列中蕴藏着的一些规律)三上排列组合(穿衣搭配、有序组数、比赛场数)三下集合(交集的出现和计算“两数相加减去重复部分”)等量代换(利用天平原理引出推理,算出代换量)四上优化统筹问题(煎饼)四下植树问题:街道、公路一端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正方形周围植树、圆形周围植树五上数字编码五下找次品(渗透优化)2323个1 1次,4949个2 2次,

26、10271027个3 3次,28288181个4 4次,六上鸡兔同笼问题:方程、假设法六下抽屉原理:“苹果数 抽屉数”整除时,至少数等于商;不整除时,至少数等于商加1 1。自行车里的数学: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蹬一圈自行车所行的路程自行车的周长 (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前轮齿数 圈数后轮齿数 圈数确定起跑线:跑一圈:外圆周长内圆周长外圈靠前的距离跑半圈:外圆周长一半内圆周长一半外圈靠前的距离七、代表计算题型:1 1、求未知数x.x.2020080%x120 0.752.5x 1.6:x:9 3x90%49X:2.45:1.6x1.5416 :x:3 xx xx 5(x0.8)21.5 x:0.15 xx2.4 x0.3x30 x25%x40 x20%x60 x2.5x70 0.4=1.25 x:0.4=2 2、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