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22 物态变化-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4964044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22 物态变化-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22 物态变化-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22 物态变化-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22 物态变化-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学科#网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

2、是不相同的。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

3、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解读:(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只发生在

4、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2)沸腾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才发生,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名称相同点不同点发生时温度发生位置剧烈程度制冷蒸发汽化吸热任何温度下表面平和缓慢有沸腾汽化吸热达到沸点并吸热才能进行表面和内部剧烈无2液化(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2)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解读:常见的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如草、石块、树叶等发生液化形成露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发生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

5、”,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学科*网三、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2)特点:升华时要吸收热量。2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2)特点:升华时要放出热量。解读: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加热升华、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寒冷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雪和霜的形成、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花”、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冷冻食品上白色“粉末”的形成等。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

6、的熔点是80 C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由图象知,该物质温度达到80 时,吸热温度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该物质为晶体,故A错误;B该物质温度达到80 时,吸热温度不变,即熔点是80 ,故B正确;C由图象知,第5 min时物质刚开始熔化,故C错误;D由图象知,第5 min到15 min,为熔化过程,第10 min时处于熔化过程当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故D错误;故选B。1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池塘冰面上的温度为16 ,下列几种情况温度恰为0 的是A冰层的上表面B冰层的下表面C冰层的下面所有的水D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答案】B2在探究

7、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 时,其状态是液态C将50 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 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答案】C【解析】A由表中数据得,该物质在48 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属晶体,故A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 ,在46 时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是固态,故B错误;C50 的该物质是液态,将50 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由于教室内的温度通过低于30 ,所以它会逐渐放热而凝固,故C正确;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 的温水中,该物质到达熔点后无法继续

8、吸热,所以不会逐渐熔化,故D错误。故选C。如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酒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乙容器内的酒精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当水温达到_时,会在水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参考答案】会 100【详细解析】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 ,所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当水温超过78 时,乙容器内的酒精能够吸热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会沸腾;水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即沸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 时沸腾。学科¥网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

9、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D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A B C D【答案】A人工降雨是把干冰用炮弹打入云层,干冰迅速升华,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遇热变成小水滴,形成雨。云层中的水汽变成雨降落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水蒸气变为冰粒,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冰粒变为雨滴,

10、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故选A。1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冬天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春天来到,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答案】B【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热,故A错误;B积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出热量,故C错误;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干冰极易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升华吸收热量,故D错误。故选B。学科*网22017年3月1日傍晚

11、,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过一天一夜坚守,抓住有利时机,分别在东海桃林镇、赣榆抗日山和灌云陡沟乡等地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关于人工增雨作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B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答案】C1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2关于汽化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 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

12、,但它的温度不变3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10至25分时间段不吸热4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酒精的沸点为78 ,酒精灯外焰温度可达到800 ,试管A内装酒精,烧杯B内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A试管A内的酒精会沸腾B试管A内的酒精不会沸腾C试管A内的酒精可能沸腾,也可能不沸腾D试管A内的酒精可达100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对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1234水的沸点/

13、98.298.998.598.6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 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表格中的数据均有效6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该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和Z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降水BX是蒸腾,Y是径流,Z是降水CX是水汽输送,Y是蒸发,Z是凝固D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凝结7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

14、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发生了_现象;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_现象。8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 min时处于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9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是否有关。10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是冰的_现象;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棒冰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现象后产生的;秋天,路边草木上

15、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现象后产生的;春天早晨的雾“消失”了是_现象。1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图。12如图甲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1)

16、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 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 ,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13(2018·广州)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液、气 B气

17、、液、固C气、固、液 D液、固、气14(2018·广州)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A B C D15(2018·泰安)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16(2018·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17(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A冰棒

18、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18(2018·枣庄)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19(2018·福建)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A B C D20(2018·攀枝花)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C凝固 D凝华21(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

19、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22(2018·海南)隔水蒸鸡是海南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鸡肉用盘子盛好放在装有清水的汤锅上蒸熟。盘子里的汤汁是水蒸气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23(2018·河南)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成小水滴或直接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24(2018·攀枝花)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

20、干后过一会儿又会变湿,这是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25(2018·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6(2018·泸州)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

21、显的错误是_;(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1D【解析】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而蒸发是吸热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即熔化,熔化为吸热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4A【解析】烧杯中的水吸热不断升温到达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变;试管中装有酒精,水沸腾后

22、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78 ,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酒精会沸腾,但沸腾后温度保持78 不变,所以BCD错误,A正确。故选A。5D【解析】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还有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故选D。学科%网6A【解析】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水汽输送过程,Z为降水过程;故选A。7液化 汽化【解析】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温度较低,当空气中的

23、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若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是液态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是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汽化现象。8晶体 固液共存【解析】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图象上AB段与时间轴平行,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3 min到第7 min,因此在第5 min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学科/网9温度【解析】根据题意,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即除了温度不同外,水的质量、表面积,空气流速都是相同的,所以小明探究的问是:水蒸发的快慢

24、与温度是否有关。10升华 液化 凝华 汽化【解析】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白气”是液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雾是液态的,“消失”实际上是变为气态,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11(1)均匀 (2)试管壁 46 (3)48 晶体 (a)12(1)减小热量损失 ,缩短加热时间 (2)94 (3)如下图所示 (4)99 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 (5)低于【解析】(1)实验时,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温

25、度计的示数是94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4)从图象知道,从第5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9 不变,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会保持不变,所以沸点是99 ;(5)由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所以,当时沸点低于100 ,是由于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14A【解析】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具有弥漫性所以氢气分子会均匀的分布在容器当中,故答案A正确。15B【解析】A湖水结成冰,是凝固放热过程;B樟脑丸变小,是升华吸热过程;C露珠的形成,是液化放热过程;D雾凇的

26、形成,是凝华放热过程;故B正确。16C【解析】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A错误;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C。17B【解析】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烟”,“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故选B。18B【解析】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

27、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故选B。19A【解析】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水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20D【解析】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

28、的冰晶,即白霜。故选D。23汽化 液化 凝华【解析】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的变化是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学科网24液化 放热【解析】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饮料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饮料瓶外壁上,表面会变湿。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饮料瓶外壁发生液化,一会儿又会变湿;液化过程需要放热。25(1)使物质均匀受热 (2)2 (3)不变 晶体【解析】(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图可知,温度在0 以上,分度值为1 ,故示数为2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26(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2)由小变大 (3)98【解析】(1)图甲所示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由小变大;(3)由于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