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6).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4945878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6).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 号1专业历史学(师范)课题名称浅析近代苏北工业阅读文献情 况国内文献35 篇开题日期1月2日国外文献 0 篇开题地点3#204一 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苏北,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而是地理概念,且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上之相对性。它与“苏南”相对,指江苏省境内长江以北地区。“苏北”这一概念产生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30年代,是为取代“江北”概念而创造产生的。清代,江苏被划分为江北和江南两大区域,分属不同的官员管辖,江南包括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直隶州,为鱼米之乡、天下财赋重地,主要由驻扎在苏州的江

2、苏巡抚管辖;江北则有徐淮扬三府,通州、海州二直隶州和海门直隶厅,由驻扎在江宁的两江总督直辖。江北除沿江地区外,其余皆地瘠民贫,但因黄、淮、运交汇,地位亦十分重要,运河一线城镇尚属繁盛。及至清末民初,江北日渐衰败,社会动荡,大量乡村人口迁徙江南,江北人因之遭受歧视。“江北”一词从而成为带有落后、贫穷、愚昧等特定含义的贬称。到20世纪30年代时,陈果夫出任江苏省主席,提倡去除地域成见,改称苏南、苏北。虽然此前亦有苏南、苏北之提法出现,但大量运用则是在此后。后来江苏又有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的划分方式,“苏中”概念出现于抗战时期,当初是为了对日伪势力的强弱加以区分而进行的划分,苏中主要包括沿江的南

3、通、扬州、泰州等地。后来以其划分恰与江苏全省自南而北呈梯度下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切合,遂被社会广泛接受。本课题主要研究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的苏北。(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几十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内陆地区和省市的多样性、差异性逐步得到重视,并且“在后现代主义颠覆理性和强权的思潮冲击下,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小人物、落后国家和地区得到重新审视和批判。”苏北作为“中国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区域”,近年来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关于近代苏北工业概况的研究姜新的苏北近代工业史,以工业发展过程为主要内容,以江苏淮河以北地区为基本范围,以洋务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

4、国建立为限,进行叙述与分析。其主旨为如下四点:首先,真实地描述苏北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让人们了解苏北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认清徐、淮、连三分天下的工业布局,矿业、电业农产品加工业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为认识国情、区情拾遗补阙,以便更好地“实事求是”;其次,考察苏北工业发展与区域环境、政府政策、外来影响之间的关系,为探讨诸如洋务运动、晚清新政、民国政策、日寇掠夺等重大历史问题补苴罅漏,以便更好地“认识历史”;第三,尝试总结苏北工业起步较早、发展缓慢的经验与教训,使人们从中获取“历史启示”,为探索苏北乃至相似地区经济发展规律添砖加瓦,以便更好地“以史为鉴”;第四,通过对苏北工业发展的研究尝试为区域社会

5、发展研究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关心苏北,研究苏北,推动苏北社会发展早日驶上“快车道”。2.关于近代苏北工业不同阶段的研究(1)阎建宁在晚清苏北工业发展述论(18821911年)中,他认为近代苏北工业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在18821911年,在这一时期苏北地区的官绅利用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创办了一部分近代工业企业,并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以后苏北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又由于其他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苏北工业的发展开始落后于江苏其他地区,而且这种发展的滞后性一直持续到今天。(2)刘宏、姜新的民国前期苏北工业发展浅析,民国前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对苏北工业发展影响最大、并导致苏南苏北

6、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弄清这一时期苏北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各相关因素,对我们正确认识苏北经济的今天,科学地展望苏北经济的明天,有着重要的启示,对1912年1927年间苏北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形成这种状况的若干相关因素作初步的分析。(3)姜新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苏北工业发展,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资源开发、交通改善以及政府推动的合力推动下,苏北工业规模有所扩大,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日趋合理,工业布局进一步由沿河转向沿路。但苏北工业发展与同期苏南工业发展相比,在发展速度、部门配置、技术水平、资本集中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其原因在于资金、人才、市场、政府关注等方面的限制。3.关于近代苏北经济、

7、政治的研究有关近代苏北区域经济的论文研究成果有李巨澜的博士论文失范与重构1927-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陈明胜的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区域不平衡性一基于苏南、苏北的比较分析(兰州学刊,2013年第12期)、汪汉忠苏北自然经济的历史特点及其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江海学刊,2003年第4期)等,这些文章都从不同侧面分析了苏北区域发展的困境和原因。尽管如此,对苏北的研究仍是区域研究中的薄弱之处,尚有较大发展前景和研究空间。(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近代中国,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本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现代工业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在析

8、其发展过程中,推动市场经济的成长,瓦解小农经济的传统模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整个社会的结构。几代中国人为工业发展孜孜以求,不屈不挠。苏北作为“中国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区域”,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苏北工业的论述,进一步了解苏北。(三)参考文献1淮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淮安市志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姜新.苏北近代工业史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13蒋君章.江苏史地概要M.江苏研究社,19364连云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连云港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5刘厚生.张謇传记M.上海:上海书店,19856柳肇嘉.江苏人文地理M.上海:大东书局,1930

9、7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江苏省卷,第 8 编)M.上海: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38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69孙宅巍等主编.江苏近代民族工业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汪汉忠.灾害、社会与现代化苏北民国时期为中也的考察.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1895-1914)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12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3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

10、8514卫春回.张謇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宿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宿迁市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16徐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徐州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17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8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盐城市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杨东野.连云港人物志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20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M.北京:中华书局,193021章开沅、田彤.张謇与近代社会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2 辑)M.北京:三联书店,

11、195923祝寿慈.中国近代工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4陈明胜.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区域不平衡性基于苏南、苏北的比较分析J,兰州学刊,2013,第12期25蒋顺兴.江苏近代民族企业兴起的几种模式J.学海,199926李巨澜. 张謇与苏北现代化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第32卷27梁磊. 近代苏北工业发展及其特点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第30卷(第3期) 28刘宏、姜新.民国前期苏北工业发展浅析J. 江苏社会科学,1997,第2期29刘玲. 近代江苏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成因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1,第26卷(第10期)30彭安玉.近代江苏城市化初探J.江苏社会科

12、学,199331汪汉忠.苏北自然经济的历史特点及其对社会转型的影响J.江海学刊,2013,第4期32王卫星.论江苏近代民族工业的启动模式与发展特点J.学海,200333阎建宁. 晚清苏北工业发展述论(18821911年)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30卷(第2期)34李巨澜.失范与重构1927-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35张文凤.论近代“江北名流”与海州地区的实业开发D.苏州大学,2004二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一)本课题的基本内容1.近代苏北工业发展的背景(1)自然环境地形苏北地貌多样。区内的黄淮平原由黄河、淮河及其支流的

13、泥沙冲积而成,包括黄泛平原及黄淮三角洲两部分。黄泛平原主要是黄河于1128年夺泗水及淮河河道后,决口泛滥冲积而成,地势较高,西部的丰县、沛县海拔40米,向东逐步降低,到淮安降到海拔10米左右.黄淮三角洲位于淮安以东,由黄河泥沙在原淮河三角洲基础上沉积而成,海拔20米左右。苏北分布着一些低山丘陵。 东部沿海的云台山、锦屏山、大伊山、伊芦山、东辄山彼此遥遥相望。西部徐州地区的云龙山、凤凰山、子房山断断续续。中部与山东相连的马陵山穿插中间。这地区河湖众多。淮、沂、沭、泗四河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洪泽、骆马、微山三湖镶嵌其间。气候苏北气候四季分明。这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总辐射在120千卡/平方

14、厘米左右,无霜期有2102220天。这里降水丰沛,集中在夏变率较大,全年降水量有8001000毫米,但降水大都集中在夏季,夏季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矿产这里煤炭资源丰富,丰、沛、铜山三县便拥有江苏全省煤炭储量等的93%以上,以气煤和肥煤为主,煤层厚,煤质优良。这里金属矿产集中,徐州利国铁矿以矿石品位较高闻名于世,含铁量高达北50%以上。这里建材原料多种多样,徐州、淮安等地丰富的石灰岩要可以制造水泥。徐州、宿迁、新沂、泗洪等地优良的石英砂是生产玻璃的原料。铜山、赣榆、东海、新沂的大理石、花岗岩是高档的建筑君材料。这里化工原料分布广泛,铜山碱灰岩的氧化钙含量约占52%,淮安、洪泽一带的岩

15、盐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海州新浦的磷矿是当时江苏惟一的黄磷资源。(2)时代背景1882-1911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中国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新的成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出现。甲午战败,给国人以巨大的刺激,国内很快掀起了一个维新运动和设厂自救运动。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士大夫,大声疾呼要求清王朝采行“西法”。在帝国主义对华进行大量资本输出的刺激下,要求准许民间自由设厂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纵民为之,并加保护”。为应付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不得不表示“力

16、行实政”,允许民间设厂制造。1911-1927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为“振兴实业”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工作,使“振兴实业”成为一股代表社会进步的思潮,这就为苏北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工商界人士如陈其美、周学熙、张容等都先后在中央或地方政府担任了要职,这就使他们获得了政治、经济生活的某些发言权,并制定出一些对民族工业发展有利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清王朝设置的束缚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为包括苏北在内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外,南京临时政府所积极倡设的银行事业,亦有惠于包括苏北

17、在内的整个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急剧下降, 中国民族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所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压力大为减轻,从而为包括苏北在内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市场条件。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原材料和农副产品需求增加,带动了中国部分商品出口的增加,特别是农副加工产品如缫丝、植物油、面粉、蛋品等和矿产品如煤、铁、钨、锑、锡等的出口都有大幅度增长,为包括苏北在内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条件。特别是对苏北来讲,农副产品和矿产品的生产是其优势。1927-19371927年,南京政府建立之初,中国存在着北京、

18、武汉、南京三个“中央政府”。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斗争,通过“宁汉合流”、“二次北伐”、“东北易帜”等多次反复才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在此过程中,各派政治力量在苏北反复拉锯苏北饱经战火。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一攻苏北,进攻淮阴。“四一二事变”后,直鲁军阀猖狂反扑,国民革命军退守江南。5月,国民革命军二攻苏北,先后于泗阳、宿迁、淮阴等地激战,击溃盘踞苏北的孙传芳、张宗昌等部。6月初,攻入徐州。不久,宁汉矛盾激化,直鲁军卷土重来,重占徐州淮阴。9月,北伐军三攻苏北,激战数月,至12月才控制苏之会等地。北洋军阀统治崩溃后,,国民党新军阀的勾心斗角日益尖锐,发生大规模混战,苏北不幸再次成为战场。19

19、30年,中原大战中, 蒋介石坐镇苏北重镇徐州,集结刘峙、卫立煌等部队,防御冯玉祥、阎锡山联军。从5月开始,双力在陇海、津浦铁路沿线,混战数月,战火遍及苏北。与此同时,国共两党斗争如火如荼, ,苏北同样被卷入激烈的斗争。共产党人屡踣屡战,先后发动了淮阴横沟寺、宿迁大刀会、灌南引平寺.泗阳洋河镇等数十次武装暴动。对此,国民党当局进行了残酷的镇压。2.近代苏北工业发展概况(1)1882-1911年清代苏北地区的近代工业企业绝大部分都诞生于洋务运动的高潮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办资本主义发展的高潮之中,起步并不太迟。1882年徐州煤矿的创办,揭开了苏北近代工业发展的第一页,在这之后,苏北近代工业沉

20、寂了近二十年,直到1898年才增加了临洪油饼厂等二家企业,1904年清政府奖励提倡民办工商业政策的出台,才迎来苏北近代工业的一次高潮。重工业苏北第一个近代化工业企业是1882年成立的徐州利国矿务总局。该局的成立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对煤铁等工业原料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炮船及其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行”如果完全依靠进口洋煤洋铁,以满足需要,势必将使中国的利权进一步外流,并使国防受制于人;其次,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步步进逼,西方国家开始垂涎中国的丰富宝藏,他们派来了许多探矿者。徐州附近储量丰富的煤铁资源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重视。1882年,

21、“候补知府”胡恩燮(18251892年,江苏江宁人)得到徐州道台程国熙的推荐,被两江总督左宗棠委任为徐州利国矿务局的主持人,负责筹办利国矿务事宜。胡恩燮接受任命后,即决定采用西式方法采煤炼铁,投资21万元订购了大批机器设备,有“熔化生铁大洋炉一付,配用熟铁炉二十座,并拉铁全副机器以及采煤项下:开井戽水、提煤、通风各项机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1884年1月25日,利国矿务局蔡山煤矿开始出煤。利国矿务局的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私人投资,生产的产品全部投放于市场用于交换,它采取的是股份公司的形式,从性质上讲,是新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企业。矿务局的利润主要以股份分红和雇佣工资的方法分配。但是,由于

22、交通不便、设备不全以及经费不足,1887年利国矿务局陷于破产的边缘。1898年,吴味熊在利国矿局的基础上,创办了贾汪煤矿公司。但由于内部经营不善、交通运输不畅、政府税收过重、土豪敲诈勒索等原因。1906年,吴味熊忧劳成疾,不幸去世。1907年,胡碧澄重新返回徐州接办贾汪厂。1909年,贾汪厂恢复到建矿的最高水平,在经济上扭转了亏损的局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徐州成为南北拉锯争夺的地区,尤其是张勋所部辫子军盘踞徐州,在包括矿区在内的地区大肆抢掠胡碧澄千方百计保护矿山,但已深感年老体衰,难以为继了,终于在1912年决计将矿山交给有志于此的袁世传接手经营。轻工业苏北地区石灰、石英、大理石等建

23、材原料丰富,但由于条件所限,并没有大规模的开发,苏北的房屋建设长期以来沿袭着秦砖汉瓦的传统,从建材产品到工艺长期停滞不前,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耀徐公司的出现。耀徐玻璃公司的建成投产,不仅结束了江苏不能生产玻璃的历史,而且同佛山、武汉等玻璃厂一道填补了中国近代玻璃工业的空白。苏北农产品种类众多,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烟叶都有较大的种植规模。这些农产品构成了农产品加工业的丰富原料,因此苏北酿酒、榨油、磨面等手工业源远流长。然而由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与生产规模都长期徘徊,难有长足发展。近代以来,这种情况逐步发生变化,苏北产生了若干近代农产品加工企业,它们主要集中于榨油业和面粉业,出现了投资

24、在万元以上的企业6个,投资总额134万元,占晚清苏北近代企业投资总额的35%。苏北的纺织业在工艺水平、生产规模各方面不仅落后于苏南,而且不能与本地区的煤炭、建材、粮食加工业比拟。这时期著名的纺织企业主要有淮阴南洋广机利织布公司、清华华兴织布厂、徐州劝工厂。(2)1912-1927年苏北地区在1912年至1927年的16年内,新建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企业20个左右,这同清末1882年至1912年的30年设厂10个相比,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工业部门增加,轻重工业都有所发展。清末,苏北工业主要集中于煤炭、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三大部门。民国前期,原有工业部门除建材以外得以继续发展,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资本在万元

25、以上的厂家分别增加了3倍和1倍,而原来没有的磷矿业、电业、印刷业、制蛋业等则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重工业1912年,袁世传接手经营徐州煤矿,建立贾汪煤矿有限公司,对徐州煤矿进行改造,贾汪煤矿有限公司有了短暂繁荣。1912年至1927年除了贾汪煤矿有限公司以外,苏北还有其它采煤企业在运行。白土寨煤矿自从北宋苏轼进行开采以来,因受市场、运输、战争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时开时停。民国建立后,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煤炭市场逐步扩大。 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交通运输条件大大改善,白土寨煤矿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本期,苏北铁矿开采和磷矿开采都有新的尝试。1918年,沈云沛组织锦屏公司,筹备开采锦屏矿产。由于锦

26、屏山铁矿蕴藏分散,难以开采,在勘探时发现山中磷酸石灰蕴藏较为丰富,于1920年申请转产磷矿,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磷矿公司。苏北的电力工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如徐州建立了三家电力企业。1912年至1927年,苏北机械五金工业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部门规模由小到大,新建近20家企业,开始由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过渡。轻工业苏北纺织工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发展较显著的是棉织业和针织业。这两个行业在晚清近代纺织业萌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纺织企业 ,提高了生产能力,改善了技术水平,扩大了花色品种。苏北日用化工业也开始萌芽,先后建立了若干企业,如1924年王朴山创建咸利元肥皂厂,生产“金鼎”牌肥皂;1926年周维僧创建著名的

27、中原制革厂,采用新式化学揉革技术加工皮革。(3)1928-1937年1927至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内战的消烟正浓之时,外敌的战火接踵而至。政治地位与军事地位极为重要的苏北更是陷入了连绵不断的战事 ,工业发展艰难曲折。苏北煤炭工业在曲折中前进,电力工业从城镇向周边地区扩散,机械五金工业从面向消费转向服务生产,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支柱。重工业这一时期,苏北矿业一波三折,贾汪煤矿公司破产。电力工业以较快的速度继续发展,从中心城镇向周边地区扩散。机械五金工业继续发展,不断扩充,新的机械五金企业不断涌现,仅淮阴便新建企业近十家。民国前期,机械五金工业一铁锅等生活资料为主要产品,转

28、向以生产各种机械为主要产品。轻工业轻工业部门进一步发展,原来规模很小的纺纱、织布、针织、毛巾、制革、皂、烛、印刷等部门得到扩充,原来没有或中途夭折的机械修造、火柴、玻璃器皿等部门开始建立或恢复。例如铜山的江北火柴厂、赣榆的赣兴火柴厂、淮阴的大全机械厂、振兴隆铁厂、徐州的兴华玻璃厂、福兴公铁厂、涟水的平民工艺厂等,均在本期内投产。包括面粉、酿造、榨油、制蛋在内的食品加工业拥有企业数量955个。3.近代苏北工业的特点(1)起步较早,企业规模较大。从行业上看,凡苏北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大多要早于江苏其他地区,居各行业之先,且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是徐州贾汪矿,面粉业投资最多的是海州海丰面粉厂及宿迁永丰

29、公司,榨油业投资最多的是海州赣丰饼油厂,耀徐玻璃厂的创办费不仅在江苏是最多的.而且居全国玻璃行业之冠,在以上行业中,苏北企业的规模都远远超过江苏其他地区。(2)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清末苏北工业集中于建材、矿业及粮食加工业,辛亥革命以后开始扩展到电力、纺织等部门。(3)苏北地方发展不平衡。各地苏北工业起步时,淮阴、宿迁、海州、徐州基本平分秋色,以后也基本以此四地为中心。然而随着铁路与海港的兴建,徐州与连云港的地位不断提高。铁路枢纽徐州逐步成为苏北工业中心,企业数量达到749个,占苏北全区的75. 6%。4.近代苏北工业的作用(1)积极作用近代苏北工业是借助洋务运动高潮和维新运动失败后兴起“实业救

30、国”运动的历史机遇兴起和发展的,并奠定了苏北近代工业基础,(2)局限 对苏北地区经济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由干苏北近代工业企业大都各自为政、各行其事,波此间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的循环体系,加以经济效益较低,故基本上没有连带产生新的工业企业,没有推动所在城市近代工业的全面发展,这同苏南地区各企业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发展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锡的荣氏集团以茂新面粉厂为开端,相继建立了振兴纱厂等企业,为民国时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南通的大生集团则以大兴纱厂为笼头,相继设立了包括纺织、面粉、机器制造、运输、造纸、印刷等近十家企业,初步具备了企业集团的规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

31、通州师范为核心的南通教育体系,以通海垦牧公司为起点的黄海垦殖事业,并开始着手创办包括医院、图书馆、养老院等内容的社会福利事业。所有这些都大都推进了所在城市的近代化过程。(二)本课题的研究难点通过对近代苏北工业发展情况的梳理,总结近代苏北工业发展的特点。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本课题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法、归纳法、联系法、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主义的观点来指导学习和研究。技术路线:分析选题 收集资料 阅读资料 撰写提纲 撰写该课题的研究综述 补充资料,分析归纳 完成初稿 修改论文 校对定稿四 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苏北

32、近代工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南通大学配备专业的图书馆及较为完备的线上资源,如: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网站。南通的地理位置也较为优越,临近上海、南京、徐州,可去三地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南通大学文学院拥有专业的学术梯队以及教师们热心指导。本人大学四年专业历史知识。本课题的成果形式是本科毕业论文五、进度计划起讫日期工作内容2018年11月确定选题2018年11月下旬接受指导老师下达的论文任务书,收集资料2018年12月上旬2019年1月4日阅读文献,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编写课题文献资料目录,撰写综述及开题报告。进行开题,征求意见。2019年1月进一步收集资料1月3月31日撰写论文初稿4月1日5月5日修改论文2019年5月中旬6月中旬定稿,核对;上交规定份数的印装全部文件6月中旬进行答辩,根据答辩老师所提意见,完善论文,最后提交学院存档。论文阶段完成日期文献调研完成日期论文实验完成日期撰写论文完成日期评议答辩完成日期指导教师评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学院意见通过开题()开题不通过() 教学院长签名: 年 月 日注:1、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可对该表格进行适当的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