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4900614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实力训练网权威发布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多小学古诗相关信息请访问少儿综合素养训练网。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诞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译文老挚友向我频频挥手,告辞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

2、人的孤船帆影慢慢地远去,消逝在碧空的终点,只望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注释黄鹤楼:中国闻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闻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挚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挚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钦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明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消逝在碧蓝的天际。尽:终点,消逝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见:只望见。天际流:流向天涯天际:天涯,天涯

3、的终点。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别的感*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爱护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溢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开心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憧憬,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值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沉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开心,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4、。”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旺盛,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巡游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悲伤和不开心,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欢乐得很,他憧憬扬州地区,又憧憬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翱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言外之意,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常常流连聚

5、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闻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开心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开心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季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美丽,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孤

6、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好像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溢诗意的细微环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始终把挚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始终看到帆影渐渐模糊,消逝在碧空的终点,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视,这才留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挚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憧憬,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憧憬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敞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微环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创作背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会面。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