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情绪智力教育途径的探索.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896960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情绪智力教育途径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我国情绪智力教育途径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国情绪智力教育途径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情绪智力教育途径的探索.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我国情绪智力教育途径的探索摘要 情绪智力的提出给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情绪智力教育纳入到教育的范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从此切入,从情绪智力的涵义、重要性和对情绪智力教育途径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尽微薄之力。关键词:情绪智力 教育途径 涵义 探索一、情绪智力的涵义1、情绪智力的由来 “情绪智力”是德国人Barbara Leuner 1966 年在其论文情绪智力与解放中首次使用的, 而首次正式提出“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 的概念的是Salovey和Mayer。1995 年G

2、oleman 正式出版了专著Emotional Intelligence,他用通俗的语言提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理论,也正是由于该书的出版,使得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和讨论迅速风靡全球。2、情绪智力的涵义以戈尔曼、巴昂为领导的实务派,将预测成功作为导向,试图在传统智力以外找出能够预测成功的所有重要因素。尼尔戈尔曼(Goleman)认为情绪智力是反映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外界压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它包括五个方面:(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是情绪智力的核心所在,即具有理解自我及心理自觉感知的基本能力;(2)管理与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以上述认识为基

3、础,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妥善的管理与调控,使其有效地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3)自我激励的能力:指不断为自己树立目标的自身动机和使其情感专注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导对他人的情绪感受进行感知与理解的能力;(5)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即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和谐互动的能力。1997年巴昂(R. Bar - On) 则提出了包括5大类,15种成分的情绪智力结构模型:(1) 个体内部成分包括情绪自我觉察、自信、自我尊重、自我实现和独立性。(2) 人际成分,包括共情、社会责任感和人际关系。(3)适应性成分,包括现实检验、问题解决和灵活性。(4) 压力管理成分,包括压力承受和冲动控制。(

4、5) 一般心境成分,包括幸福感和乐观主义。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 二、情绪智力重要性心理学家们发现,智商不是人成才的唯一决定因素,情绪智力才是制胜的关键。戈尔曼一针见血地指出:“情绪智力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学校读书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不少人碌碌无为,甚至在找工作时就到处碰壁,从而一蹶不振。在校的高分数、高智商不见了。这里除了社会环境、机遇

5、等因素外,情绪智力低或不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确实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有些在校学习成绩平平,被认为智商一般,甚至智商低的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不少人却如鱼得水,他们摆脱了在校学习时的被动状态,成为领导者、富商、作家等。他们适应了社会环境,抓住了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情感,善于把握和适应领导者的愿望和要求,善于把握和处理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因而他们成功了。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情绪智力对于个人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对我国情绪智力教育途径的探索学校是我国的情绪智力教育的主要场所。如何把情绪智力教育纳入到现在教育中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对学校方面的情

6、绪智力教育途径的探索中,本文主要从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着手。(一)教育管理者实施情绪智力教育的途径教育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意义,把情绪智力的教育培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健康个性发展。学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加以发扬或改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实校园生活,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特长。2开展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面临挫折和心理困扰而心理承受力不足的学生,心理咨询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环境、面对现实战胜自我的

7、有效方法,高校应切实重视校园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健全情感,扭转情感认知的盲点和情感实践误区。3发展和完善教育评价系统传统的考试缺乏对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批评能力的客观考核。应该把情绪智力的内容纳入到教育评价之中,来发展和完善教育评价系统。这样,教育评价就会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4设立情绪智力教育科研组织要提高情绪智力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学校应设立相应的科研攻关小组,对于如何科学施教、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情商和智商的关系如何,情绪智力的

8、测评、考核、评价内容如何,情商如何量化,情绪智力的维度有哪些等诸多问题,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情绪智力教育方案。(二)教师实施情绪智力教育的途径教师是情绪智力教育的主导因素。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教育方法和策略、教育经验和手段,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施教方略,这对提高学生情绪智力教育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1建新型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教学氛围情绪智力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朋友型的关系。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有意识地渗透情绪智力教育,并进一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

9、人格的完善。2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当归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或者努力,那么他们可能会对今后类似的任务做出成功的估计,并且增强他们的信心,预期再次成功。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任何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兴趣及长短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发挥所长,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按照个别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或行为制订适应的考核标准,以增进学生对自我身心条件的了解。3情绪智力教育要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可以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可以播放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等等。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10、,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三)学生在情绪智力教育中的任务尽管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但学生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起着更大的作用。进行情绪智力教育,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情绪智力在工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情绪能力。学校在推行情绪智力教育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学生的心理产生冲突,比如学生可能会有抗拒的心理,尤其是所教的内容与其实际生活差距太大,或是让他们感觉隐私被侵犯时,这时学生要能理解学校与老师的良苦用心,积极配合教学。综上,情绪智力理论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诸多新的途径。深入研究情绪智力理论必将进一步扩宽我们教育

11、改革的思路,将情绪智力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必将对我们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 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谢宝珍,金盛华.实践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J.心理学探新,2001,(2):2125.4吴小鸥.教师情绪智力初探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2-94.5肖静宁.情绪智力辨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133-140.6郭德俊,赵丽琴.情绪智力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123-127.7江振珍.略论情商的基本结构与情绪智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0): 5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