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法研究_刘莉.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880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法研究_刘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法研究_刘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法研究_刘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法研究_刘莉.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系统功會腊言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報研宄 刘莉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英语教研室辽宁大连 116600) 摘要: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指出衔接与连贯在听力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 启示。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大学英语听力;衔接与连贯 丨中图分类号 F 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6539 (2006) 08 0090 04 Abstract: This essay emphasizes the role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playing in listening based on systemic-functi

2、onal linguistics. It illu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eaching strategy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Key word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hesion and coherence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 语言学派之一。多功能论者对语言功能的看法 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 Buhler (1934)在语言 (Sprachtheo

3、rie)一 书 中 指 出 : 语 言 有 描 述 功 能、表达功能和呼吁功能 3 种功能 。 Jakobson (1960)认为语言有指称功能、情感功能、意动 功能、寒暄功能、元语言和组诗功能 。 Richards (1929)在实用批评 ( /Vocrtca/ChYfdsm ) 书 中指出,语言有以下 4 种功能:表达意义、表达 感情、表达语气、表达意图 。 Lyons (1977)在 语义学 ) 中 列 举 3 种 语 言 的 功 能 : 描写功能、社会功能和表达功能。 Halliday 认为 儿童语言有微观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个 人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告知功能,还有 宏观功

4、能:理性功能和实用功能。既然许多语言 学家都认为语言的表达功能很重要,那么这种功 能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的呢?系统功能语言 学多维思考一书中介绍了语篇的衔接和 连贯的 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衔接与连贯在语言的表达功 能中极其关键,因而从它们入手来训练学生的听 力,会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际应用能 力。 一、衔接 衔接的定义 : Halliday 和 Hasan (1976: 4) 把它界定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 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在英语中的衔接 (.Cohesion in English ) 一书中 , Halliday 和 Hasan 对衔接手段做了全面的描写。他们把这些手段

5、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法手段,另一类是词汇手 段。语法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 略和连接;词 汇手段包括重述和搭配(同现)。 大学英语听力测试中,有许多题目都检验学 生对于衔接手段的理解。例如: 例 1: Woma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pple pie ? I made it rryself Man: Veiy delicious indeed. Even rry mother cannot match this. (2000. 1 四级考试) 这是衔接手段中的照应, this 指代前面的 the apple pie,指示代词在照应中起重要作用。 例 2: M

6、an: Are you really leaving for Hong Kong tanorrow morning ? Wcman: Yeah. I guess so. Ive got msf air tick- et, and I just can11 wait to see Bill here. (2003.9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交际能力”理论指导下自主性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宄 . 作者简介 刘莉 ( 1978 ),女,讲师,硕士,研宄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 学, band 4) 这里 I guess so 中的 so 替代对方提的问题。 替代有 3 种

7、类型: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 句性替代,此例属第三种。 例 3: Wanan: I heard you got a foil mark in maths exams. Congratulations ! Man: Thanks ! T m sure you also did a good job. also 在这里起连接的作用。是连接手段,体 现了递进的逻辑关系。另外 but, then, for, in that case, for example 等都可体现转折、时间、因果、 条件和例证关系。这些在段落中好理解,但在对 话中却容易被人忽视。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对这类衔接手段多加关注

8、。 例 4: Wanan: If I were you, I would have ac- cepted the job. Man: I turned down die offer because it would mean frequent business trips away fran m/ family. 其中 accepted the job 和 turn down the offer 有 相互衔接的作用,是搭配关系。听力测试中,经 常出现这种关系。语用学中将这种关系称之为认 知语境 ( ccgnitive environment), 即现实世界的事 件、状态或行为的典型结构概念化或

9、经验化的结 果。这种语境一般由 3 种信息构成,即:词语信 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 .熊学亮 ( 1999)认为 交际涉及到物理语境、语言语境和认知语境 3 种,在前两者语境缺乏的情况下,认知语境完全 可以取而代之。因为前 两种语境因素己经内在 化、系统化和图式化成了包含主要语用知识的认 知语境。该语境的内容包括情景知识、背景知 识 ,即 知 识 结 构 ,如 知 识 草 案 ( Knowledge Script )、心理图式 ( Psychological Schema )、社会 表征 ( Social Representation)、 连接知识单元的演 绎逻辑和经验逻辑等。如某人去医院看病

10、,大脑 中形成相关的知识草案 ( 即挂号、听诊、病情询 问、做检查、开药等认知意义单元的固定序列 ), 并出现相应的词语信息: prescription, lose one s appetite, feel stick to ones stanach 等短语 以后 再提到去医院,这方面的知识就会自动激活参与 ing up a bit, health isn t up to scratch, have a medi- cal check-up。 当 一 方 话 语 中 出 现 了 某 个词 headache 时,学生会期待在另一方话语中找到与 之搭配的另一个词 ( check-up),这样就将两

11、句话 从语义上衔接起来 。 Halliday (1985: 313)曾明 确指出,读者对语篇的下文进行预测时,搭配仅 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在听力训练中,这种预测同 样重要。 另外,教师还应该告知学生,衔接纽带 分为 两大类:静态 ( static) 纽 带 和 动 态 ( dynamic) 纽带。 ( Hamett, 1986)静态纽带包括重复、替代 和省略等形式,其功能是使读者注意某一个话 题;动态纽带包括表示时间或因果关系的连接成 分、上义词和下义词,其功能是促进话题的逐步 展开。这些既有利于学生的听力理解,又能帮助 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连贯 随着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

12、突破长期以来局限 于句子层面的研究,转而关注语篇的生成和理 解,连贯己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大体说来,对连贯性质的看法,可以分为两 大类 :一是把它看作社会现象,一是把它视为心 理现象。 Halliday 坚持前一种看法。他认为语篇 连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上下衔接,二是符 合语域的要求。所谓上下衔接,就是通过照应、 省略、替代和连接等语法手段与重复、同义词、 反义词、下义词、局部关系词和搭配等词汇手段 的使用把语篇中的不同成分从意义上联系起来。 所谓符合语域的要求,就是采用适当的宏观结构 即语类结构。使话语成为某一类型的语篇,如会 话、叙述、诗歌、商业信函 。 ( Halliday

13、 &Hasan, 1976: 234) Halliday 的这种主张认 为“语篇 是情景予以组织的一个单位:一个围绕衔接的语 义关系而建立的语境意义的连续体 ( continu- um)” 。 他把连贯看作是语言现象,就是把连贯 看作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以具体的语言形式 为判断依据的客观现象。 另一种看法把连贯看作是心理现象,就是把 它看作是一种靠受话者或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 不断协调 ( negotiation)从而达到彼此理解的主观 行为 。 Givon (1995)就主张把连贯看作交际双方 彼此协商的结果 。 Widdowson (1979)以为,语 义上连贯的语篇可以没有形式上的衔接

14、细节,他 举的一个例子是: A: Can you go to Edinburgh tomorrow ? B: B. E. A. pilots are on strike. 尽管 B 的回答与 A 的提问之间没有衔接细 节,但是 B 的回答实际上是对 A 的提问做出了 否定的回答。 程雨民 ( 1989)在英语语体学一书中举 了这样一个例子: A: Does the baby cry at night ? B: He5 s two months old. 要理解 A、 B 两人之间的谈话,必须依靠言 语活动参与者调用自己的世界知识来解决。正如 林纪成 ( 1989)指出的:交际双方的共知、交际

15、情景和交际意图对篇章表层形式均起着至关重要 的制约作用,对语义连贯的形成和程度具有很大 的影响。张德禄 ( 1999)也在“语篇连贯研宄纵 横谈”一文中指出:“从社会群体的角度、从个 体的角度、从语篇本身的意义和形式的衔接机制 来研宄制约语篇连贯的条件。” 由此可见,一方面 Halliday 强调连贯是语言 现象,连贯性势必通过语言本身得到反映,而反 映的一个重 要途径就是语言的衔接,是连贯必不 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 Given 等人强调连贯是 心理现象 .受话者从话语的不同部分得到信 息 受话者对讲话者的言外之意 ( illocution- aty)能够理解。这种理解与讲话者的真正意图 可

16、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这种形式上 的一致与否,并不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只要听者 能把对话前后联系起来,话语前后就是连贯的。 而听者的理解取决于对讲话双方共有知识(言外 之意)的掌握和及时正确的提取。比如例 1: A: There is the doorbell. B: T m in the bathroan. B 对 A 的回答不是直接的,而是委婉地拒绝 开门,理由是在洗澡。 Leach (1983)在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提出 了礼貌原则,目的是减少人们交际之间的摩擦, 为此要最大限度地考虑他人,最小限度地考虑自 己。具体体现在 6 条准则上:策略、慷慨、赞 扬、谦虚、一致和同情 .这些准则

17、要求说话人对 听话人要言听计从、不得对抗、抬举对方、自己 保持低调、为对方考虑等(刘国辉, 2005 )。 Brown &Levinson (1978/1987)的面子原则是目前 西方最有影响的礼貌模式,他们认 为社会成员都 有两种“面子”需要:消极面子 ( 自我决定的需 要,即不要他人干扰)和积极面子(认可、赞赏 的需要,即满足他人需求)。许多言语行为在本 质上都具有面子威胁性,因此礼貌就是要减轻面 子威胁,给对方面子。例 1 的 B 正是遵循了这种 礼貌原则,为对方考虑,没有直接对抗,而是间 接地拒绝了开门的要求。还有 Searle 举的一例, 也体现了礼貌原则,给对方面子。 Studen

18、t X: Let5 s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 Student Y: I have to study for an exam. 例 2: A: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lay ? B: It is a nice theatre. B 对 A 的回答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这种 对话的前提: A 与 B 的共有知识是:不愿评说某 事物的缺点时,就把话题转向其他对象。对这种 共有知识的掌握,既有利于学生听懂对话,又使 学生学会如何委婉拒绝、巧言善辩的会话策略。 目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有意考查学生关于这 类对话的理解。 例 1: Wcrnan:

19、 Mr. Jones, your student, Bill, shows great enthusiasm for music instruments. Man: I only wish he showed half as much for his English lessons. (2001, 6). 这里暗示比尔对英语课不感兴趣。 例 2: Wcman: When will you be through with your work, John ? Man: Who knows ?Vfy boss usually finds seme- thing for me to do at the

20、 last minute. 本段对话中,共有知识是下班之前最后一分 钟还有事儿做,说明十分忙碌。 f?!j 3: Wanan: Listen to me, Joe. The exam is alreacfy a thing of the past. Just ibiget about it. Man: That5 s easier said than done. (2002, 12) 这里 Wanan 劝导 Man 考试考得不好不要难 过。共有知识是:当别人失落时要宽慰别人时就 说:“事情 都过去了,别挂在心上 例 4: A: I thought you were picking David

21、up at the airport. B: How could I on a Tuesday night ? meeting in our company. (Elf I am having a meeting in rity company,I cannot pick David up at the airport. 因此,语境含意是 : I cannot pick David up at the airport on a Tuesday night. 例 5: Man: Congratulations ! I understand you ve got a job, wiien will

22、you start to work ? Wonan: You must be thinking of some one else. I, m still waiting to hear the good news. 在这段会话中,在这段会话中,学生可以推 断出如下结论: The person vsiio gets the job is not me. four news about me is not true am still waiting for my new job. 因此,语境含意是 : I still haven, t got a job 连贯是语言现象,也是心理现象。听者的理 解

23、取决于对讲话双方共有知识(言外之意)的掌 握 和及时正确的提取。这种共有知识就是图式。 所谓图式,简单地讲,就是一个一个的知识单 元。如果说人类的认知系统(语言的及非语言 的)是积木游戏中搭起的一座整体建筑,那么图 式则是构造起这一建筑的块块积木,因此,图式 的产生应当是先于语言的。图式是对某一范畴概 念的描述,认知的过程就是低一级的图式支撑高 一级图式的存在,高一级图式同时包含并丰富着 低一级的图式 ( 桂诗春, 1994)的过程。图式伴 随人类认知系统的不断发展而完善。人类对新知 识、新环境的理解与感知往往取决于先验图式的 储备,先验图式的储备规模越大, 人们理解起新 事物、新概念来也就越

24、快 ( 徐亮, 2001)。这种 心理图式是经过不断的刺激固化成单位状态的, 这些刺激来自物理、生物、心理、社会、文化、 交际等方面。在客观世界中,反复刺激形成经 验,经验经过抽象,形成概念系统,即为认知语 境。交际者在下次碰到类似话题(如看电影 ),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激活有关的认知语境内容,进 而巩固这种知识结构。这样,真实世界里的事件 通过大脑的干预线性化,我们表达的对象不再是 真实世界,而是大脑里已有的认知或知识单位的 有机组合,认知学家称之为“真实世界的心理表 征” ( 周国辉 , 2005)。例如:去医院看病,我们 会联想一系列的语义单位 : look a bit pale, can

25、e down with cold, have a medical check-up 等等。教师 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储备图式,这样在进行听力 练习时才能有效准确地激活各个知识单元,实现 正确地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连贯和衔 接在听力中的作用,不仅重视语言现象,更要重 视心理现象。尤其是对言语礼貌、认知语境和相 关图式的把握,这样我们的听力教学才能有真正 的提尚。 参考文献: 1 Brown, P 8S. Levinson. Politeness :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 .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

26、sity Press, 1987. 2 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 London: Longpian, 1983. 3 Searle, J. R.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cup, 1979. |4刘国辉 .言语礼貌。认知期待语境文化制约 J. 外语教学大纲, 2005 (2). 5 熊学亮英汉前指现象对比 M 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 1999. 6 朱永生、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