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古文观止 原道.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866355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一篇古文观止 原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每日一篇古文观止 原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日一篇古文观止 原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一篇古文观止 原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每日一篇古文观止原道原道韩愈唐代博爰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 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 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 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那么宜。其所谓道,道其 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 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 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汉初道家学派,把传说中的黄帝 与老子共同尊为道家始祖。)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 德仁义者,不入于荡(杨朱,战国时

2、哲学家,主张轻物重生”.“为 我。墨: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主张兼爱.薄葬。途 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那么归墨。),那么归于墨;不入于 老,那么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 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 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 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日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 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可见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心养性的 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灭绝天性,做儿子的不把他的父亲当作父亲, 做臣子的不把他

3、的君上当作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们该做的事。孔子作 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成认他们是中国人。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 还不如中国的没有君主。诗经说:夷狄应当攻击,荆舒应当惩 罚。如今,却尊崇夷礼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 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 ?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他.得九诲 ;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土、农、X 贾;其位:君 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 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我所谓先王的政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 为

4、即称为义。从仁义再向前进就是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做德。 讲仁义道德的书有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表达仁 义道德的法式就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它们教育的人民是土、农、 工、商,它们的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它 们的衣服是麻布丝绸,它们的居处是房屋,它们的食物是粮食、瓜果、 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容易推 行的。是故以之为己,那么顺而祥;以之为人,那么爱而公;以之为心,那么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那么得其情,死那么尽其常。效焉 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日:“斯道也,何道也? “日:“斯吾所谓 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

5、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 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 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 到博爰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 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人活着就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 谊,死了就是结束了自然的常态。祭天那么天神降临,祭祖那么祖先的灵魂 来享用。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 我说:这是我所说的 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 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 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

6、,没有继承的人。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 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那么如之何而可也?日:“不 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 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只有荀卿和扬雄,从中选取过一些但选得不精,论述过一些但并不全面。 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能够实行;从周公以 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那么,怎么 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 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土还俗为民,烧掉 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平

7、民的住宅。发扬先王之道作为治理天下 的标准,使鳏寡孤独、残疾以及常年患病的人得到照料,这样做大约也 就可以了 ! 背景:唐韩愈著。隋唐时佛教盛行,儒学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日渐衰微。韩愈在政治上排斥佛教的同时,又作此文,以维护儒学的基本观念,扫除佛 教的思想影响。赏析:在原道中,韩愈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他对儒道的理解:博爱之 谓仁,行而宜之之为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以此为据,他批评了道家舍仁义而空谈 道德的道德观。他回顾了先秦以来杨墨、佛老等异端思想侵害儒道, 使仁义道德之说趋于混乱的历史,对儒道衰坏、佛老横行的现实深表忧 虑。文章以上古以来社会历史的

8、开展为证,表彰了圣人及其开创的儒道 在历史开展中的巨大功绩,论证了儒家社会伦理学说的历史合理性,并 以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为比照,批评了佛 老二家置天下国家于不顾的心性修养论的自私和悖理,揭示了它们对社 会生产生活和纲常伦理的破坏作用,提出了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的具体措施。原道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提出了一个“道统”的授受体系。韩愈在重申了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后,总结说:斯道也,何道也?日: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 轲。轲之死

9、,不得其传焉。宋儒所乐道的“道统的形态即由此而来。关于韩愈的道统说,原道最直接的打击对象是佛老,韩愈所要诛 的民,也是土农工贾四民之外的佛老二民,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原道的指责显然是不合适的。韩愈从国计民生的角度指责佛老破坏 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基于现实功利的批判无疑是有力的。唐代的 僧道不纳赋税,不服徭役,所以逃丁避罪者,并集于寺观,至武宗会 昌灭佛时,官度僧尼已达二十六万多人。原道强调“君君臣臣的等级秩序,还隐隐地将矛头指向了另 一个强大的对手,藩镇。对于这一点,陈寅恪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已经揭 示。他认为,韩愈在文章中屡申夷夏之大防,其中实包含着对安史之 乱后藩镇割据局面的深忧,因为安

10、史是西胡杂种,藩镇又是胡族或胡 化的汉人。此说虽有理,似略显迂。相比之下,倒是蒋凡先生之说更 为显明。原道中说: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臣不行君之令 而致之民。那么诛。藩镇割据之地,朝廷政令不行,租赋不入,这样的 乱臣贼子,正在可诛之列。只是由于当时藩镇势力正炽,才不得已以曲 笔加以诛伐原道之作,实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的用心。译文博爰叫做“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 义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 力量就是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 词,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老子轻视仁义, 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

11、。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 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 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 不是我所说的道。他所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所说 的德。但凡我所说的道德,都是结合仁和义说的,是天下的公论。老子 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自从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后,秦始皇燃烧诗书,黄老学说盛 行于汉代,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之间。那时谈论道德仁义的人, 不归入杨朱学派,就归入墨翟学派;不归入道学,就归入佛学。归入了 那一家,必然轻视另外一家。尊崇所归入的学派,就贬低所反对的学派; 依附归入的学

12、派,就污蔑反对的学派。唉!后世的人想知道仁义道德的 学说,到底听从谁的呢?道家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佛家也 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研究孔学的人,听惯了他们的话,乐 于接受他们的荒诞言论而轻视自己,也说我们的老师曾向他们学习这一类话。不仅在口头说,而且又把它写在书上。唉!后世的人即使要 想知道关于仁义道德的学说,又该向谁去请教呢?人们喜欢听怪诞的言论真是太过份了 !他们不探求事情的起源, 不考察事情的结果,只喜欢听怪诞的言论。古代的人民只有四类,今天 的人民有了六类。古代负有教育人民的任务的,只占四类中的一类,今 天却有三类。务农的一家,要供应六家的粮食;务工的一家,要供应六 家的器用

13、;经商的一家,依靠他服务的有六家。又怎么能使人民不因穷 困而去偷盗呢?古时候,人民的灾害很多。有圣人出来,才教给人民以相生相 养的生活方法,做他们的君王或老师。驱走那些蛇虫禽兽,把人们安排 在中原。天冷就教他们做衣裳,饿了就教他们种庄稼。栖息在树木上容 易掉下来,住在洞穴里容易生病,于是就教导他们建造房屋。又教导他 们做工匠,供应人民的生活用具;教导他们经营商业,调剂货物有无; 创造医药,以拯救那些短命而死的人;制定葬埋祭祀的制度,以增进人 与人之间的恩爱感情;制定礼节,以分别尊卑秩序;制作音乐,以宣泄 人们心中的郁闷;制定政令,以催促那些怠惰懒散的人;制定刑罚,以 铲除那些强暴之徒。因为有人

14、弄虚作假,于是又制作符节、印玺、斗斛、 秤尺,作为凭信。因为有争夺抢劫的事,于是设置了城池、盔甲、兵器 来守卫家国。总之,灾害来了就设法防范;祸患将要发生,就及早预防。如今道家却说:如果圣人不死,大盗就不会停止。只要砸烂斗斛、折 断秤尺,人民就不会争夺了。唉!这都是没有经过思考的话罢了。如 果古代没有圣人,人类早就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没有羽毛鳞甲 以适应严寒酷暑,也没有强硬的爪牙来夺取食物。因此说,君王,是发布命令的;臣子,是执行君王的命令并且 实施到百姓身上的;百姓,是生产粮食、丝麻,制作器物,交流商品, 来供奉在上统治的人的。君王不发布命令,就丧失了作为君王的权力; 臣子不执行君王的

15、命令并且实施到百姓身上,就失去了作为臣子的职责; 百姓不生产粮食、丝麻、制作器物、交流商品来供应在上统治的人,就 应该受到惩罚。如今佛家却说,一定要抛弃你们的君臣关系,消除你们 的父子关系,禁止你们相生相养的方法,以便追求那些所谓清净寂灭的 境界。唉呀!他们也幸而出生在三代之后,没有被夏禹、商汤、周文王、 周武王、周公、孔子所贬斥。他们又不幸而没有出生在三代以前,没有 受到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的教导。五帝与三王,他们的名号虽然不同,但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 是相同的。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这些 事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同样是人类的智慧。如今道家却说

16、:为什 么不实行远古的无为而治呢?这就好象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什 么你不穿简便的葛衣呢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不光喝水, 岂不简单得多!”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他的光辉道德于天 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顿 好他的家庭;要整顿好他的家庭,必须先进行自身的修养;要进行自我 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可见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 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灭绝天性,做儿子的不把他的父亲当 作父亲,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当作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们该做的事。 孔子作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

17、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 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成认他们是中国人。论语说:夷狄虽然 有君主,还不如中国的没有君主。诗经说:夷狄应当攻击,荆 舒应当惩罚。如今,却尊崇夷礼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 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 ?我所谓先王的政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爰即称之为仁,合乎仁 的行为即称为义。从仁义再向前进就是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 做德。讲仁义道德的书有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 表达仁义道德的法式就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它们教育的人民是 土、农、工、商,它们的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 夫妇,它们的衣服是麻布丝绸,它们的居处是房屋,它们的食物是粮食、

18、瓜果、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 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 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 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人活着就能感受到人 与人之间的情谊,死了就是结束了自然的常态。祭天那么天神降临,祭祖 那么祖先的灵魂来享用。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说:这 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 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 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雄, 从中选取过一些但选得不

19、精,论述过一些但并不全面。从周公以上,继 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能够实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 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那么,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 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 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土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 佛寺、道观变成平民的住宅。发扬先王之道作为治理天下的标准,使鳏 寡孤独、残疾以及常年患病的人得到照料,这样做大约也就可以了!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 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 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

20、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 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 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 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天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 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 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将Y吉加一都凭证,以笈 木 玉、铜等制成, 刻有文字,双方各执一半,合以验真伪。)、玺xi (玉制的印章。斗斛: 量器。权衡:秤锤及秤杆。八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 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日:圣人不

21、死, 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 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 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那么失其所以为君; 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那么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 通货财,以事其上,那么诛。今其法日,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 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 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

22、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日: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 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者,先诚其意。然那么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 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 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那么夷之,进于中国那么 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日:戎狄是膺, 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 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

23、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 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 春秋;其法:礼、乐、开I、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 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 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 己,那么顺而祥;以之为人,那么爱而公;以之为心,那么和而平;以之为天 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那么得其情,死那么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 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日:斯吾所谓道也,非向 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

24、之 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 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那么如之何 而可也?日:“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 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译文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 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 非天小也。博爱叫做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义” 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 就是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

25、义不确定的名词, 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老子轻视仁义,并 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 很小,其实天并不小。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那么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 也,一人之私言也。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 To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不是我所说的道。他所 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所说的德。但凡我所说的道 德,都是结合仁和义说的,是天下的公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 仁和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

26、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那么归于墨;不入于老,那么归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 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 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自从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后,秦始皇燃烧诗书,黄老学说盛行于 汉代,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之间。那时谈论道德仁义的人,不归 入杨朱学派,就归入墨翟学派;不归入道学,就归入佛

27、学。归入了那一 家,必然轻视另外一家。尊崇所归入的学派,就贬低所反对的学派;依 附归入的学派,就污蔑反对的学派。唉!后世的人想知道仁义道德的学 说,到底听从谁的呢?道家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佛家也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研究孔学的人,听惯了他们的话,乐于接受他们的荒诞言论而轻视自己,也说我们的老师曾向他们学习这一 类话。不仅在口头说,而且又把它写在书上。唉!后世的人即使要想知 道关于仁义道德的学说,又该向谁去请教呢?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 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

28、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人们喜欢听怪诞的言论真是太过份了!他们不探求事情的起源,不 考察事情的结果,只喜欢听怪诞的言论。古代的人民只有四类,今天的 人民有了六类。古代负有教育人民的任务的,只占四类中的一类,今天 却有三类。务农的一家,要供应六家的粮食;务工的一家,要供应六家 的器用;经商的一家,依靠他服务的有六家。又怎么能使人民不因穷困 而去偷盗呢?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 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 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古时候,人民的灾害很多。有圣人出来,才教给人民以相生相养的 生活方法,做他们

29、的君王或老师。驱走那些蛇虫禽兽,把人们安排在中 原。天冷就教他们做衣裳,饿了就教他们种庄稼。栖息在树木上容易掉 下来,住在洞穴里容易生病,于是就教导他们建造房屋。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天死,为之葬 埋祭祀以长其恩爰,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 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 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又教导他们做工匠,供应人民的生活用具;教导他们经营商业,调剂货 物有无;创造医药,以拯救那些短命而死的人;制定葬埋祭祀的制度, 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恩爰感情;制定礼节,以分别尊卑秩序;制作音乐, 以宣泄人们心中的郁闷

30、;制定政令,以催促那些怠惰懒散的人;制定刑 罚,以铲除那些强暴之徒。因为有人弄虚作假,于是又制作符节、印玺、斛、秤尺,作为凭信。因为有争夺抢劫的事,于是设置了城池、盔甲、 兵器来守卫家国。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 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总之,灾害来了就设法防范;祸患将要发生,就及早预防。如今道家却 说:如果圣人不死,大盗就不会停止。只要砸烂斗斛、折断秤尺,人 民就不会争夺了。唉!这都是没有经过思考的话罢了。如果古代没有 圣人,人类早就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没有羽毛鳞

31、甲以适应严寒 酷暑,也没有强硬的爪牙来夺取食物。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那么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那么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 通货财,以事其上,那么诛。因此说,君王,是发布命令的;臣子,是执行君王的命令并且实施 到百姓身上的;百姓,是生产粮食、丝麻,制作器物,交流商品,来供 奉在上统治的人的。君王不发布命令,就丧失了作为君王的权力;臣子 不执行君王的命令并且实施到百姓身上,就失去了作为臣子的职责;百 姓不生产粮食、丝麻、制作器物、交流商品来供应在上统治的人,就应 该受到惩罚。今其法日

32、,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 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 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 周公、孔子也。如今佛家却说,一定要抛弃你们的君臣关系,消除你们的父子关系,禁 止你们相生相养的方法,以便追求那些所谓清净寂灭的境界。唉呀!他 们也幸而出生在三代之后,没有被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孔子所贬斥。他们又不幸而没有出生在三代以前,没有受到夏禹、商汤、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的教导。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日:“曷不为太

33、古之无事? ”是 亦责冬之裘者日:“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日:“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者,先诚其意。五帝与三王,他们的名号虽然不同,但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是相同的。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这些 事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同样是人类的智慧。如今道家却说:为什 么不实行远古的无为而治呢?这就好象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什 么你不穿简便的葛衣呢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不光喝水, 岂不简单得多!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他的光辉道德于天 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顿 好他的家庭;要整顿好他的家庭,必须先进行自身的修养;要进行自我 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 诚意。”然那么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二三,宜君,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那么夷之,进于中国那么中国之。经日:“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日: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 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