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4853809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 号 200704602063029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学生姓名何丽玉专业名称行政管理指导教师李鸿庄网络教育学院2010年 05月 28 日学 号:200704602063029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何丽玉指导教师: 李 鸿 庄 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 行政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2010.5 论文答辩日期: 2010.6 论文评阅人: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情况表指导教师姓名李鸿庄学生姓名何丽玉学号200704602063029论文题目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简介:本文首先对行政信息和控制机

2、制的涵义作了概述,从中可看出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的重要性。因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包括信息公开和信息控制两个方面,本文对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和信息控制的手段作出了研究。对这两方面的研究,是下文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提出的建议的根据。然后本文再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的发展和行政信息控制机制的重要性等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是为下文有针对性地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提出的建议的必需依据,最后,根据前文对我国行政信息的各方面的研究,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提出了在立法上、行政机关、公民、有关行政公务员、行政公开监督机制、公务人员培训、政务信息项目建设中引入监理机制、定期开展行政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3、保护基础调查、建设行政信息应急系统等九方面的政策建议。论文提纲绪论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行政信息的概述;控制机制的概述。1.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和信息控制的手段内容包括:行政信息公开制度;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行政信息控制的手段。2.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的发展和重要性内容包括:我国行政信息的发展历程;建立的行政信息控制机制的重要性3.对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提出的政策建议内容包括: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提出了在立法上、行政机关、公民、有关行政公务员、行政公开监督机制、公务人员培训、政务信息项目建设中引入监理机制、定期开展行政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建设行政信息应急系统等九方面的政策建议。结

4、论指导教师意见: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要求,有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可按选题阅读相关文献,搜集资料,拟定提纲,撰写初稿。指导教师:李鸿庄2010年3月 30 日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意见:要求:1、 选题合理,有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2、 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和专业知识要撰写不少于300字的开题报告,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论文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等。3、 论文题目选定后,原则上不能改题,有特殊原因者须上报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同意。4、 学生填写此开题情况表交网络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存档。参考文献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革命的兴起与科技的飞速进步,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的猛进,政治局势的

5、变幻,在政治领域,民主潮流不可阻挡,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觉醒,要求参政、议政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经济领域,能否抓住机会发展本国的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每个国家面临的直接挑战。以上原因都促使信息发生量骤增,加之原有信息量的高度积累而引发的信息含量再生性突进,信息的种类、数量有了极大增长,这就要求对行政信息的捕捉要快、广泛,加工与传递也要高节奏、高效率。因此要求对行政信息的捕捉要快、广泛,加工与传递也要高节奏、高效率。综合这些要求,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必须抓好抓紧行政信息管理,行政信息必须有完整的控制机制。本文首先对行政信息和控制机制的涵义作了概述,从中可看出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研究的重要性。因行

6、政信息公开制度包括信息公开和信息控制两个方面,本文对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和信息控制的手段作出了研究。对这两方面的研究,是下文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提出的建议的根据。本文再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的发展和行政信息控制机制的重要性等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是为下文有针对性地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提出的建议的必需依据,最后,根据前文对我国行政信息的各方面的研究,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提出了在立法上、行政机关、公民、行政公务员、行政公开监督机制、有关公务人员培训、政务信息项目建设中引入监理机制、定期开展行政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建设行政信息应急系统等九方面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行政信息;控

7、制;机制17Abstract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world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the political realm, an irresistible tide of democracy, the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continue to wake up, the requirement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8、increasing demands for government situation. In the economic sphere, can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countrys information economy of each country has become a direct challenge to face. Modern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engjin, political situation chang

9、es, so that a surge in the volume of information took place,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height of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to the regenerative process, the types of information, the number has greatly grow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requirements

10、,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pace with the changing times, we must firmly grasp the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must have a complete control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meaning and control mechanisms are outlined, from w

11、hich we can see the information on Chinas administrative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 mechanisms. Due to the open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includ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information to control two aspects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open the administrative tools and the

12、means of information control to the study. This article further information on Chinas administrative control mechanisms and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 mechanisms in several related issues such as research, which is below targeted information on Chinas

13、administrative control mechanisms necessary for the proposals based on Finally, in the light of Chinas former Chief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information studies, information on Chinas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s of control in the legislative, the executive, civil, administrative civil servants, admin

14、istrative public oversight mechanisms, the training of civil servants, the Chief Inform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supervision mechanisms, regularly carry out the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level of protection of basic research,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ve informa

15、tion such as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of the nine aspects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control; mechanisms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 论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 行政信息的概述11.1.2 行政信息系统的特点21.1.3 控制机制的概述2第二章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和信息控制的手段42.1 行政信息公开制度42.1.1 信息公开42.1.2 信息控制42.2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52.2.

16、1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之一:通过公告栏公开信息52.2.2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之二: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介发布52.2.3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之三:在网上建立专门的信息公开网站52.2.4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之四:被动地公开信息52.3 行政信息控制的手段62.3.1 控制的手段之一:信息传递者的控制62.3.2 控制的手段之二:信息接受者的控制72.3 .3 控制的手段之三:技术控制72.3.4 控制的手段之四:政策控制7第三章 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的发展和重要性83.1 我国行政信息控制机制的发展历程83.1.1 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83.1.2 二十世纪90年代83.1.

17、3 二十一世纪初93.2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的重要性9第四章 对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提出的政策建议114.1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提出的政策建议的前提114.2 针对问题,提出政策建议114.2.1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政策建议之一:立法上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114.2.2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政策建议之二:行政机关应树立行政机关“服务行政”的行政理念124.2.3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政策建议之三:作为公民应树立主体意识124.2.4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政策建议之四:完善人事行政公开制度124.2.5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政策建议之五:建立健全相关行政公开监督机制124.2.6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政策建议之六:加强公务人

18、员培训和信息技术普及工作134.2.7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政策建议之七:在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引入监理机制134.2.8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政策建议之八:不同行政部门定期开展行政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144.2.9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政策建议之九:建设行政信息应急系统14结 论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第一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科技革命的兴起与科技的飞速进步,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的猛进,政治局势的变幻,在政治领域,民主潮流不可阻挡,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觉醒,要求参政、议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经济领域,能否抓住机会发展本国的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每个国家面临的直

19、接挑战。以上原因都促使信息发生量骤增,加之原有信息量的高度积累而引发的信息含量再生性突进,信息的种类、数量有了极大增长,这就要求对行政信息的捕捉要快、广泛,加工与传递也要高节奏、高效率。综合这些要求,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必须抓好抓紧行政信息管理,行政信息必须有完整的控制机制。而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因为我国在建国初期存在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现实问题,使行政权力系统实质处于从属依附地位,甚至出现党政并行的二元化行政权力系统现实的体制,虽然这种体制在我国建国史上曾为建立与巩固新生政权起过很大作用,但却导致了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大、司法系统等对行政系统的监督还不够到位,使行政

20、权力系统腐化现象日益严重,行政信息机制正常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等问题得以产生;还有由于我国在信息网络以及相应的系统环境与国际相比较,仍有差距,(其主要差距表现在信息资源的控制方面: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不够,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较少,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有限等问题)。因此,建立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公开制度势在必行,建立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更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1.1 行政信息的概述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会有信息的存在,在不同的时代,信息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纵观世界的发展,旧时代,由于信息的传递方式单一,时间长久,导致社会的发展缓慢,办事亦拖延不决,信息如此的重要,传递出来的信息

21、更不能马虎。那么,什么是行政信息,我国的行政信息又包括哪些呢?以下是对行政信息的概述:,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1 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行政管理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41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看行政信息:1、从行政信息的服务性质来看,行政信息本身是一个系统,但非封闭的,亦非与行政管理分离的,它不仅要实现与外部信息的沟通,而且要服务于行政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信息沟通则杂乱无章,为行政管理服务也只能是有名无实。行政信息只有在良好的管理中,才能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为行政管理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

22、服务。2、从行政信息的反馈机制看,行政信息的反馈机制,就是把信息系统输出去的信息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控制作用。信息如果是一传了之,信息发出者对其作用如果不闻不问,那么再准确、及时的信息,也可能是不中的之“废矢”或不知中的与否的“盲矢”,失去信息应起的作用。3、从行政信息的急剧增长看,现代社会科技革命的兴起,经济发展的猛进,政治局势的变幻,使信息发生量骤增。加之原有信息量的高度积累而引发的信息含量再生性突进,信息的种类、数量有了极大增长。这就要求对行政信息的捕捉要快、广泛,加工、传递也要高节奏、高效率。综合这些要求,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必须抓好抓紧行政信息管理,行政信息必须

23、有完整的控制机制。2 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行政管理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42-243 “行政信息涉及的范围,可以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为其限定。”我国行政信息系统可分为国务院信息系统、省政府信息系统、市级政府信息系统 、县级政府信息系统。3 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行政管理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41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同级人大的执行机关,共同构成国家行政权力系统,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我国独立的行政权力系统。行政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信息进行浓缩、精炼、去粗取精,去伪存

24、真的处理。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一是把初级信息升华为高层次信息;二是把个别零散的初级信息加工成内容集中的高层次的信息;三是那些时效性不太强而有一定潜在价值的信息,可以通过分类储存起来,经过一定的积累后,再适时分析,进行综合研究转变为高层次有咨询价值的有用信息。1.1.2 行政信息系统的特点因行政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信息网络的涵盖面广。(从大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小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2、信息系统的包容性强。(既有政府内部信息又有政府外部信息);3、信息网络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的协调性。4 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行政管理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51

25、因此,建立对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必不可少。1.1.3 控制机制的概述所谓控制,是指按照给定条件和预定目标,对系统及其发展过程进行调整并施加影响的行为。而信息控制是指行政法机关对向公民提供信息公开时,对信息公开的范围、主体、程序进行限制的一种制度。它是对信息公开能有效进行的一种安全保障。信息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对信息的空间传播范围进行适当的把握,在信息传播的均匀性与垄断性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控制的核心是反馈原理,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作用于输入信息,并对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的作用过程。反馈按其对输入信息的增强或减弱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负反馈控制的机理运用于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可以使信息传递的均

26、匀性和垄断性这一矛盾达到统一。通常,利用正反馈,可以达到信息传递的正向控制,即弱化传递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促成信息的分享与均匀分布;利用负反馈,可以达到信息传递的逆向控制,即强化传递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促成信息的垄断和不均匀性。在一般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正向控制与逆向控制是具有互补性的控制方式。而在政务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这种人为控制手段与方式更应受到重视与加强。正向控制,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横向交流更加畅通、均匀;逆向控制则有利于保密信息的安全传递。 第二章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和信息控制的手段对行政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的概述,是由于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包括信息公开和信息控制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既是统

27、一的,也是对立的,而对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和信息控制的手段这两方面的研究,是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提出的建议的根据。2.1 行政信息公开制度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包括信息公开和信息控制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势在必行。既要倡导政府信息的充分公开,又要确保国家的秘密及公民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和群体利益不一致时,公民的知情权重于公民的隐私权。信息公开和信息控制既是统一,又是对立的。2.1.1 信息公开被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包含的内容和范围是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问题。哪些政府信息必须主动公开,哪些政府信息不必主

28、动公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也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受制约状况,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政治领域,民主潮流不可阻挡,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觉醒,要求参政、议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经济领域,能否抓住机会发展本国的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每个国家面临的直接挑战。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益,加速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调动并强化公民参政、议政意识,加强公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与支持,都要尽可能让社会公众知晓并公开共享各种政府机构信息,因此,信息公开是必然趋势。信息公开是行政公开的表现,是行政控权的手段,是公众监督上层领导的保障和途径,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

29、开其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公民通过查询、阅读、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信息公开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廉政建设的实现,且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1.2 信息控制信息控制是为了更安全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通过信息公开,疏放了政府部门对信息的绝对控制权,加强了民众对政府的监督; 同时,信息控制又确保了信息公开通畅便捷的实现。从共同目的来说,它们是统一的,但同时,信息控制又是对信息公开的一种限制,因此它们又是对立的。所以信息公开一般应该在适当的行政或法律手段的调整、约束、规范的条件下进行。信息控制

30、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控制手段与控制程度。信息公开是为了减少信息控制,对政府进行监督;而信息控制又是为了更好更顺畅地进行信息公开,为了保障信息公开的顺利进行,信息控制必不可少,而按照这个原则,建立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公开制度势在必行。2.2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 要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公开制度,就必须先了解政府信息是如何由传播者输送到信息接受者的。亦就是必须了解政府信息传播的途径。政府公开的信息,可以借助文字、图像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为人们识别和利用。信息是以物质载体为媒介的物质运动的再现。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方式比旧时代多元化了,可以通过文字、胶片、磁带、声波 、电波作为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即

31、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方式传递。概括起来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共有四点:2.2.1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之一:通过公告栏公开信息通过传统的方法布告栏进行公告,或将信息资料置于指定场所以公开查阅的方法来公开信息,这种方法适合于公开对象范围小的情况。例如:街道办事处的宣传优生优育布告栏、出入境办事处门口的提示办证说明等都属于传统方法。2.2.2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之二: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介发布任何需要获得信息的人只需要购买报刊,收听电台广播、收看电视就可以获得信息。但这种方法时效性强,一般不可再生,而且这些媒介内容是有限的,由信息拥有者所主宰,信息的内容并不能满足全社会所有人员的需求。2.2

32、.3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之三:在网上建立专门的信息公开网站在网上建立专门的信息公开网站,可以使信息公开范围扩大,可以使公众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当前以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信息网络正在全球迅速发展,这代表着一个旧的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要保障网上信息的准确性,还要注意防范黑客的侵入,以免他们更改信息资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行政信息控制机制,就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建立网络信息控制更重要。2.2.4 行政信息公开的手段之四:被动地公开信息个人信息比如个人档案等,当公民想获得自己的档案信息时,在他申请后,政府应向申请人提供。对于公

33、众问题或某一特定群体公民的信息内容,如有必要,可通过人大代表或其他途径,要求政府提供、公开该信息。这种公开方式比较特殊,并不是针对全部公民的,而是针对有需要知道的公民的。2.3 行政信息控制的手段行政信息公开的途径如此多,而信息传播的正确与否,对信息接受者的影响又是如此的大,因此,对行政信息的控制必不可少。因为信息公开的手段的不同,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的快慢亦不同。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采取不同的行政信息控制手段和控制程度。行政信息控制的手段与控制程度, 受社会的政治制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信息传递内在因素所决定。控制手段归纳起来有两种层次:从信息传递主客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

34、对各种传播变量进行控制;通过制定专门的有关行政信息传递的政策来进行。具体地说,控制的手段有4 种。 2.3.1 控制的手段之一:信息传递者的控制信息总是通过某些关口传递的,在信息源与接受者之间有着决定信息中转或终止信息传递的守门人。信息传递者取舍信息的决断就是一种“守门”行为,信息通过这种“守门”行为来进行控制。信息传递者的重要性可从2002年我国发生的“非典“事件前后相关行政人员的处理措施看出。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地区,非典”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过,导致了有的行政人员对“非典”没有采取重视的态度,对人民的生命安危漠然,一旦爆发难免会应对不力,导致了有的行政人员不敢及时

35、上报实际情况,怕丢了乌纱帽,采取了隐瞒的“掩耳盗铃”的办法。错误信息的发布,是信息传递者没有做好“守门”行为,因而带给了民众恐慌。后来卫生部吸取疫情发生较早阶段的教训之后,从2003年4月21日起,开始每天公布全国疫情报告,并且从2003年9月开始,全国医院开始全面试行国内第一个疾病直报系统“非典”病例网络直报系统,地方医院通过这一网络将刚发现的疑似病例直接上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部,这是信息传递者发挥了重要“守门”行为,使疫情得到了控制,而由于正确疫情的上报,使政府对这次“非典”处理措施得当,导致中国的经济不仅没有出现事前许多人所预计的大幅倒退,相反,中国经济2003 年第四季度增长9.9

36、%。事实证明,“让人民参与”的措施,并没有引起社会不稳定或恐慌,而是为早日切断传染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亦证明了,信息传播的正确与否,对民众,对社会,对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2.3.2 控制的手段之二:信息接受者的控制行政信息的接受者作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主角之一,应该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反馈、前馈控制来实现。反馈是接受信息后的反映和对传递者下一步调整传递行为的要求,前馈则是在活动之前就提出要求。反馈、前馈既是反映信息接受者要求的方法,也是对传递内容和方式实施控制的方法。“非典”初期由于广大民众没有得到准确的信息,因而产生了恐慌,后期得到了做为信息接受者应该知道的真正

37、的信息,令疫情得到了控制,“非典”事件的控制是通过反馈控制来实现的。2.3 .3 控制的手段之三: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有两个目的:一是使信息处于一种合理的分布和利用状态,即为一种有序的状态,二是通过技术控制来形成信息的局部垄断,以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对信息流的技术控制包括:信息的组织控制,信息需求满足的控制,冗余度的控制,信息时效性的控制等。对信息安全的技术控制,主要是通过加密技术来保证保密信息的安全传递。保密技术有信息源保密、密钥保密、密道保密等。与信息安全控制相配套的还应该有制度的保证。2.3.4 控制的手段之四:政策控制如果说行政信息传递过程主体的控制及对信息本身的技术控制是微观控制的话,政策

38、控制就是一种宏观控制手段。首先,通过政策来决定行政信息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机制;其次,通过政策的宏观调控手段;克服低层次上信息控制的限性,解决微观控制不易解决的问题。政策控制涉及到的问题有: 行政信息的公开化原则和保密原则;行政信息的发布和收集原则;行政信息资源开发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全国和地区性政务信息工作的整体协调,行政信息存贮、获取、传递的规范, 统一数字化信息或记录格式的标准等等。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事件,在发生地震后,我们打开电视、电台,翻开报纸,每一天都有不断增加的人员伤亡数字,但每一天都会有奇迹的发生,每一天都有很多感动人的故事通过电视,报纸,电台报道出来,因为电视,报纸,

39、电台的报道,人们对地震的灾情有了了解,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人和集体赶往灾区现场去帮助救援。由于信息的控制,政府对行政信息的规范和发布统一,对信息的公开化原则,使人们得到可靠的灾情消息,没有谣言漫天飞舞,没有出现灾民纷纷离川,使震后一个月,宣布地震拯救结束。 汶川大地震结束如此快速,是由于信息传播的整体协调,没有出现同一件事情,两种情况散播的现象。行政信息传播不当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建立适合的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是必须的。由于我国的国情,因此导致了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的发展亦具有我国的特性。第三章 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的发展和重要性对我国行政信息(建国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现

40、代)的控制机制的发展历程和行政信息控制机制的重要性等几个相关问题进行的研究,是为有针对性地对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提出的建议的必需依据。3.1 我国行政信息控制机制的发展历程因为我国在建国初期存在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现实问题,使行政权力系统实质处于从属依附地位,甚至出现党政并行的二元化行政权力系统现实的体制,虽然这种体制在我国建国史上曾为建立与巩固新生政权起过很大作用,但却导致了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大、司法系统等对行政系统的监督还不够到位,使行政权力系统腐化现象日益严重,行政信息机制正常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等问题得以产生。3.1.1 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世界范

41、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是现今社会信息化的发生背景,5 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 行政管理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53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对政府管理也提出了挑战。各国政府相继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我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也提出了建立中国的信息网络的规划,启动“政府上网工程”。3.1.2 二十世纪90年代1993年我国政府根据国家建设对信息加工、处理、传输、交流的迫切要求,逐年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建网工程,其重点工程包括:“金桥工程”经济信息通信网络工程、“金桥工程”外贸海关系统的电子信息联网工程、“金卡工程”电子货币联网工程、“金

42、税工程”税务管理信息网络工程、“金农工程”农业综合管理及服务信息系统工程共“12金”工程及其它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将完善我国的国家信息网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实施上述“12金”工程计划的同时,我国于1995年建成中国国际互联网络骨干网与国际互联网络连接,接受并提供互联网服务。6 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行政管理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55-256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以来,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信息公开伴着依法行政的步伐一路走来。1999年被定为政府上网年,包括国务院在内的许多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

43、出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文件是中央2002年第17号文件,该文件从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角度,明确了一系列的立法任务,包括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3.1.3 二十一世纪初2003年的“非典”事件实际上反映了政府在信息公开制度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这一事实。所幸的是,我国政府在那场灾难后对此有了清醒的认识,政府部门意识到依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意识到加强我国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的重要性。2003年的“非典”事件以后政府逐步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这使得当2004 年“禽流感”降临时,人们能够较从容应对。而SARS风暴给我国亦带来了一种新局面的发现,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发现,令到行政信息的公开与行

44、政信息的控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2005年1月,党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罚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明确提出“健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 2005 年 3月,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 我国已于2007年 1月17日国务院第165 次常委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自 2008 年5 月1 日起施行,这是迈向法治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行政信息控制机制迈向法治化进程的重要一步。3.2 行政

45、信息控制机制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公民有权从政府和其它方面获知关于公共事务的管理情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信息引导”、“提供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希望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参与公共决策和享受服务,进一步建立行政信息的控制机制,在法律上明确保障公众的政府信息获取权,可以使他们透视政府机构活动,确保他们的参政权和议政权,将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促进政府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信息公开不是政府对公众的施舍和恩赐,而是政府应承担的法定义

46、务和责任。随着服务业比重的不断上升和人们对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信息的重视和广泛运用,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结构特征的信息社会将会凸现出来,构建适度的政府信息控制机制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必然选择。2003年的“非典”事件后,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都意识到行政信息公开是必然的趋势,是跟上世界的脚步的趋势。同时,为了保障行政信息公开的顺利进行 ,行政信息控制也是必然的趋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仅是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保障公民权的一项基本义务,更重要的是,通过立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活动,加速建设行政信息控制机制,确保公众对公共事务管理信息的知情权,已经成为国家进行政府体制改革

47、的重要举措之一。由此,可看出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 ,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政治领域,民主潮流不可阻挡,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觉醒,要求参政、议政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在经济领域,能否抓住机会发展本国的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每个国家面临的直接挑战。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益,加速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调动并强化公民参政、议政意识 ,加强公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与支持,都要尽可能让社会公众知晓并公开共享各种政府机构的行政信息,因此更需进一步建设行政信息控制机制。第四章 对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提出的政策建议4.1 行政信息控制机制提出的政策建议的前提由于我国的国情,现如今政府信息公开落到实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解放思想、还权于民的问题。要使政府政务真正做到公开透明,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