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838539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第1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n一、社会分层的含义 1、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就是根据不同的社会差别或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如财产的多寡、政治身份的显微、劳动熟练程度、社会声望的大小、文化水准的高低等等标准,对各种类型的社会集团的人们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2、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既成了对人们社会地位高低的评价依据,也成了人们社会分层地位的基本标志。3、人们通常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互动方式以及别人对他的行为方式就能够准确地判定他的社会地位。因为,个人的大部分生活是以社会

2、等级为基础的,所以识别另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通常很重要。第2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二、历史上的分层制度n(一)奴隶制:n 奴隶制是一种极端的不平等分才层体系,其中某一社会群体绝无自由。奴隶制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经济关系:一些人占有另一些人。因为奴隶被占有,所以他们为其主人提供非常廉价的劳动,奴隶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获利的商品。奴隶制适合于生产方式相当原始并且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经济形态。这种分层制度需要大量的镇压性社会控制机制。n(二)种姓制:n 种姓制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分层体系,其地位有出生所决定,人们一般不能改变他们的社会位置。在种姓制中,要想与另一个等级的人结婚通常是非常困难

3、的。历史上最有名的是印度的种姓制。n(三)等级制:n 等级制是与封建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中世纪欧洲的农业社会就是以这样的分层体系为特征,并分为三个等级:欧洲等级制授予第一等级成员(牧师)和第二级成员贵族以特权,农民和普通人属于第三等级。封建制度中的统治由贵族维持。n(四)社会阶级:n 这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分层类型,主要以经济地位为基础的相对开放的分层形式。它没有奴隶制、种姓制、等级制那么严格。在阶级制度中,群体之间有大量的流动,个人成就在确定其等级位置中起较大作用。但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层级次序,仍然包含广泛的群体不平等。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3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

4、院教育学院n三、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一)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他主张从收入、权力、声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平等问题。韦伯把根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就是阶级,认为阶级是指在经济状态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在市场上的机会,即“市场购买力”,“阶级是由人们为了收入而出卖货物或技术的能力而决定的”。韦伯所说的阶级差别主要是货币量的差别。韦伯所说的权力地位是指人们拥有权力的大小,这里的权力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志,无视他人的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权力分层反映了人们在政治领域里的不平等。声望地位是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获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一般由社会公认的评价标准确

5、定的,社会评价从肯定到否定构成了一个高低有序的阶梯,声望地位即指人们在这一阶梯中所处的位置。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4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二)华纳的“六阶层划分”分层理论n美国的社会学家华纳继承了韦伯的分层理论,1930年,他在新英格兰洲的杨基市做调查时,根据经济、地位和声望、权力等综合标准把美国社会中的人们划分为六个阶层:n上上层(指老财阀)n上下层(指新财阀)n中上层(指医生、教授、律师、商人、作为管理者的经理等),即所谓“高级白领阶级”n中下层(指秘书、工厂职员等),即所谓“低级白领阶级”n下上层(指工厂的技术工人、农业技术工人等),即所谓“蓝领阶级”n下下

6、层(指没有技术专长,文化水平低的体力劳动者)。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5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三)帕累托的精英理论n所谓精英,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社会集团,而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干,在某个领域获得高分数的人可以归为一个等级,即精英人物。在工业化社会里,由于社会充满着变动性,加上能力和才干本身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变异性,从而打破了传统社会中严密封闭的阶级壁垒和人们世代终身固守某一社会地位的凝固化格局。n因此,在工业化社会里,阶级的稳定性被一种精英循环的社会流动所冲破,稳定性不平等被暂时性不平等所替代。精英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父子两代在才能上的差异可能非常之大。那些天赋很高的人

7、,即使初始地位和低,但凭借个人的努力仍然可以晋升到社会阶梯的最上层,反之亦然。帕累托认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n一个社会中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社会才能稳定。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6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四、我国的社会分层研究n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以来是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加以描述。后来又把职业作为社会阶层的代名词,如1982年的职业结构调查发现,我国职业人口中有72%是农民,213%是工人,51%是专业技术人员,16%是干部。n中国社会科

8、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2年)发布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提出了新的社会阶层划分标准,即以组织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划分社会阶层,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7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整个社会成员分属于5种社会地位等级(上层、中上、中中、中下、底层)和10个阶层:n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占21%n2、经理人员阶层;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占15%。n3、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获取利润的人。占06%n4、专业技

9、术人员阶层;占51%n5、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占48%n6、个体工商户阶层;占42%n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占12%n8、产业工人阶层;占226%n9、农业劳动者阶层;占44%n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占31%n社会分层问题反映了社会利益的分配情况,了解社会阶层的状况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8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五、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n 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分析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往往是以受教育者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作为依据,以受教育者在教育制度中的机会、待遇、学

10、业成就作为尺度,来考察社会教育资源的使用、教育利益的分配和个体的教育公平问题。n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9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一)受教育的机会n 具体有受教育的年限、入学机会、两性入学机会方面的差异。n(二)受教育者的专业选择n 根据法国教育部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自由职业者与高级干部子弟多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高的医学、法律与经济科学。他们在医学专业所占的比例是工人子弟的72倍,农民子弟的126倍,服务人员子弟的93倍。工人、农民及服务人员子弟即使上大学,也较多选择短期技术大学。n(三)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n 教育社会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家庭

11、背景存在较高的相关。n 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10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六、教育对社会合理分层的作用n(一)能帮助个体获得某种自致角色n 所谓天赋地位,指的是不管个人的独特个性和才能而赋予个人的社会地位。n 所谓自致地位,指的是个人经由努力而获致的社会地位。n 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在知识、才能、情感、态度、权利、义务与行为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获得角色需要的知识、技能,帮助个体理解与角色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培养个体具有与角色相适应的情感与态度等,从而使个体的条件逐渐符合某种角色的规范要求,而获得个人希望得到的地位。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11

12、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二)有助于个体缩小和消除角色差距n 角色差距产生于理想角色、领悟角色与实践角色的不完全一致。所谓理想角色是社会对一定角色行为模式的规范与期望。所谓领悟角色是个人对社会理想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与理解。所谓实践角色是作为某一角色承担者的个人的实际表现。缩小与消除角色差距,就是要缩小理想角色与领悟角色的差距,领悟角色的水平取决于个人的认识能力、文化程度、价值观念等等因素,教育可以通过帮助提高领悟角色的水平,缩小理想角色与领悟角色之间的差距,进而再缩小领悟角色与实践角色的差距。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12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n(三)能促

13、进个人顺利实现角色转移n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使角色转移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教育为人们进行新的角色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教育还可以根据预测,提前进行角色学习,促进角色转移。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 第13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一、社会流动的概念n 社会流动也称“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地位变化和角色转换的情况。n 有社会分层,才有社会流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社会流动,才会促进社会分层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组。n社会流动现象发生的条件:n第一,个人与社会位置的非固定化;n第二,一定的社会位差的存在;n第三,

14、社会结构的开放性。第14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二、社会流动的类型n(一)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n(二)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n(三)竞争性流动与赞助性流动n(四)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第15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三、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意义n(一)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n 社会分层现象是一种制度化和结构性的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一定程度的固定和封闭是这种结构的必然要求,但这种社会分层结构可以通过社会流动机制加以调节,使它具有开放性,为社会成员改变社会地位提供更加普遍的平等的机会。n(二)有助于各阶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

15、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n(三)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第16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四、影响社会流动的的因素n(一)社会条件n 从客观上为人们的社会流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n(二)家庭背景n 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物质条件与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价值观念、期望水平、教养态度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流动。n(三)个人状况n 个人的聪明才智、成就动机、抱负水平,以及主观努力的程度等都能影响到个人的地位。n(四)教育因素n 在现代社会里,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基础,学校是通往理想职业的桥梁。第

16、17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五、社会流动对教育的影响n 社会流动既提高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使教育面临压力而不断改变了教育的目标和结构。n(一)社会流动的频率影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n 现代社会流动频率较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多属于“自致地位”,教育是通往某些职业与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重要渠道,具有较大的功用性价值。一般而言,社会流动欠缺的社会,教育的分化功能较为显著,社会流动规模大、频率高的社会,教育的选择功能更为突出。第18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二)社会流动的方式影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n 英美社会流动与教育制度的比较

17、n 赞助性流动(英)竞争性流动(美)教育政策保守、重视教育效率开放、重视教育公平教育目标训练各得其所的意识和能力训练不畏失败和竞争向上的精神课程贵族化、职业化综合化、多选化选择机制早期分化、限定性统一考试延缓分化、自由竞争、积累考试教育结果符合预定标准的人才优胜劣汰和多元化的人才第19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三)社会流动的方向影响教育的方向和追求n 重视垂直流动的社会,人们最关心的是个人地位的升迁,而这种升迁一旦与学历紧密挂钩,便会导致社会上的学历主义与教育上的升学竞争。而在重视水平流动的社会里,人们关心的是任何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特长的职业。因此,在教育上

18、,人们关注的是对学校类型与专业类型的选择,不太重视升学的激烈竞争。第20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四)社会流动的趋势影响到教育改革的内容与进程n现代社会流动所出现的新趋势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1、水平流动日益频繁n教育改革: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应变能力与开拓精神的培养。n2、向上流动多于向下流动n教育改革:向中、高层次发展,并加强职后教育。n3、结构性流动比例增大n教育改革:不断调整学校类型结构,发展社会急需的各种专业。n4、竞争性流动不断加强,赞助性流动越来越受到广泛批评n教育改革:改革考试、招生与分配制度,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

19、逐步实现教育民主化。第21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六、我国社会流动的状况n(一)水平流动速度加快n(二)垂直流动比例增大,但向上流动机会不均n(三)竞争性流动加强,但学校选择功能发挥不够n(四)结构性流动势在必行,但困难重重n(五)非自然性流动趋于减弱,自然性流动不断增强n(六)社会发展需要正向社会流动,但实际上逆向流动较多第22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教育n七、教育促进我国合理社会流动的途径n(一)重视穷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促进农村青年向上流动n(二)建立开放的教育系统,促进水平流动与结构性流动n如扩大职业教育比例,在普通教

20、育中增开职业选修课,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应变能力培养等等,使人们在职业选择方面有较大的余地,从而促进社会的水平流动与结构性流动。n(三)强化学校教育的选择功能,促进社会的竞争性流动n(四)发挥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促进正向的自然性流动第23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一、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及其发展n(一)什么是教育机会均等n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自然、社会或文化方面的不利条件均可以在教育中得到补偿。社会成员,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等方面有什么不同,都可以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n(二)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发展n1、保守主义的概念阶

21、段(也称保守主义派)n2、自由主义的概念阶段(自由主义学派)n3、新概念阶段(激进的新观点)第24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二、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的发展阶段n(一)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的萌芽阶段 教育机会均等源于古希腊的人本教育思想,即教育是一种人的事业,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为目的;发展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重视人的创造力、个性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现实社会服务并将教育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n(二)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改良社会现实问题的实践性阶段n1、教育机会均等观念的形成n在国际社会中,形成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及其标志是,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

22、大会采用了国际人权宣言提出的两项原则:(1)废除种族歧视;(2)人人具有均等地受教育的权利。n2、教育机会均等内容的确立n教育机会均等的内容指向性明确,即废除或扫除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均等方面的障碍,以种族、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清除教育的双轨制等问题为核心。第25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3、着眼于解决由社会问题所带来的教育机会均等n教育机会均等论的推动下,西方各国先后在本世纪中期推行了几项重大的教育结构改革,以取消双轨制,贯通初、中、高三级学校教育,用立法手段保证公立义务教育与高等、中等教育的连续性,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的差别,增加初等教育的统一

23、性。第26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三)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改革目标的自主性发展阶段 n 1、教育机会均等成为研究热点n随着各国发达国家先后普及了中等教育,且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有显著的提高,然而各社会阶层绝对意义上的教育机会的扩充,并未能从根本上消除根植于社会不平等的相对意义上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更未能出现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国家领导人所期待的缩小社会不平等的奇迹。于是,本世纪中期教育机会均等便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科尔曼报告等等在西方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并扩展到世界各地,形成了一股国际性的教育民主化热潮。n2、广泛探讨并扩展了教

24、育机会均等内涵n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不再将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逐渐扩展到以教育效果或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即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同时,其内涵在空间上也由一个国家内部逐渐扩展到要求国际范围内的机会均等。n入学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就业机会均等第27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3、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政府部门的热点,学校教育的难点n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把教育机会均等列为教育改革优先要达到的目标,1978年亚太地区教育部长的经济规划部长会议议题之一,即是从民主的观点谈入学机会均等。这也是今天教育政策讨论

25、的中心课题之一。其间不难感到政府部门的热情,但是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却深感困难重重,普遍承认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是件好事,可教育系统根本没有能力达到这一目标,甚至可能永远也不会达到。第28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三、西方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探讨n综观西方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发展进程,主要集中探讨以下问题:n(一)实践关注的方面n1、入学机会n2、资源分配n经费在不同学校的不同投入等等。n3、教育渠道n不同阶层的孩子在专业学习选择的不同n4、学业结果第29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二)理论关注的问题n1、教育机会均

26、等的涵义n2、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扩展的关系n3、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n4、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阶层等级文化的相互关系第30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中的矛盾与问题n综观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进程,虽然曲折,但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呼唤教育的自由与平等,改变受教育者法律上的特权等级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就学时间,采用普通考试、竞争性测验和统一的评分方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等促进了社会民主化进程。但在其发展中也反映出诸多矛盾。第31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一)教育机会均等理

27、论目标与社会实践之差异性矛盾n总起来看,教育机会均等包含有两个基本内容:其一,每个人应具有相等的接受最基本教育的权利,这种教育也称国民教育,即具有共同性、强迫性的教育;其二,人人应具有相等的机会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的教育,即含有适应个性发展的因才教育,这种教育是分化教育,故也有称之为人才教育。如果仅从理论文字表述来看,这两个层次展示了教育机会均等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可实际上却赋予了教育机会均等不同的内涵,偷换了概念。n首先,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的主要责任承担者不同。国民教育的普及更多的强调社会给予教育部门以实际经济援助,打破教育制度的阶级局限性,以扩展学校教育向全社会各阶层人员开放。而因才教育则主

28、要就教育系统内部的教学实施而言,显然与学校的运作、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过程关系更为密切。第32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其次,增强国民教育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化发展的产物,可因才教育则是学校教育、教师们的一贯追求,因为没有任何学校、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求得学业成功的,只是成功标准可能有所不同而已。n最后,在教育特征上有所不同。国民教育是全民性教育,人才教育通常执行淘汰制。国民教育的普及,只能扩展其选材的数量,却无法消除淘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导致其选材标准更加严格。n因此,国民教育与人才教育在内容、形式上并不相同,是并行的两轨,把教育机会均等内容从入学机会

29、均等顺延扩展到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并非明智的选择。第33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二)学校教育固有的选择功能与求得学业成功机会均等的不相容性之矛盾n从社会学观点来看,学校教育有着与传授知识技能、个体社会化同等重要的选择功能,并遵循优才制度,甄别个人,向劳动力市场分配。且这一职能越来越强化,形成学历主义和学历的身份化。这样学校就像一个筛子,其格子则由智力和努力所构成,执行淘汰制。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也无法避免人生的这种选择,它只是使这种选择向后挪,而并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学业的失败者,且成功与失败原本就是相对概念。n优才制度是人类社会选拔和分配过程合理化的必然

30、产物,在进入近代社会后占优势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是作为实现优才制度的中心机制而日益得到社会重视。这样势必与获得学业成功机会均等的普遍性具有不相容性。因此,只要学校选择功能存在,学业成功机会均等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第34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三)学业成功机会均等界定的模糊性及其实践的随意性之误差n当教育机会均等内涵扩展到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时,社会实践实际就陷入了不可知性,从而造成了实践随意性。因为学业成功的本身难以界定成量化,其成功标准是令专家学者、教师、社会或学习者满意,且每一个体对成功的要求差异性较大。如果我们假定可以给学生提供学

31、业成功的机会均等,而同时又承认个体学业成功的标准有所不同,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人的成功能力是不同的。而怎样的教育才是合乎个体成功所需且又与其潜在能力相吻合,这实是未知数。且不说一个人的潜质及发展结果能否科学预测,即便能行,面对这庞大的不同个体也难以合理归口。此外,影响学业成功的变量众多,如家庭、环境等,而把这众多的因素归到学校教育内部来承担,这既不公平,实也难以重负,自无法胜任。第35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四)研究方法的局限性n教育机会均等研究通常是以不均等指标为其参照点,即陈述不均等的状况,以入学率、辍学率、性别受教育比率、不同职业子女受教育程度比率等来说明。而这些比率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却希望由教育系统内部来消除或降低这些不均等比率,这实在难以充分。此外,使出身于不同社会、经济或人种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所占比率与其在全体人口所占比率大体一致,是否一定能充分证明教育机会均等?第36页,此课件共38页哦-韶关学院教育学院http:/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n(一)关于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问题n(二)关于学业成就的机会问题n(三)学校资源配置的不均等问题n(四)男女受教育机会的差异问题n(五)少数民族受教育机会问题n(六)残疾儿童教育机会相对缺乏问题第38页,此课件共38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