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x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4801602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第一篇:创新机制科学规划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科学规划创新机制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本年度,我县按照省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提升发展内涵”的工作思路,立足全县实际,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有效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布局调整任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全县教育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全县经济社会状况。*县位于南麓,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辖7乡9镇,289个行政村,

2、总人口约70万人。全县自然地貌“七山一水二分田”,有省定深山区乡镇5个,浅山和丘陵乡镇6个,平原乡镇5个。*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21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7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035元,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序第74位。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略有增长,但仍处于全省中等偏下位次。2.全县教育基本情况。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39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初中23所(含2所民办学校),小学328所(含79个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335所(含民办7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各级各类学-1的大量涌入,新增的适龄儿童少年有近千人。而城区学校在充分挖掘自

3、身潜力的情况下,接纳能力几乎达到极限,各学校均出现了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现象,一些学校每班甚至达到了七、八十人的规模,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二是随着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的到来,适龄儿童大量回升,各学校生源均大幅增加,不少学校办学规模已经达到省定标准的上限,个别学校甚至超过了省定标准。原来撤并的教学点,已经逐步具备了重新恢复的条件。三是学校建设水平不高,各学校校舍普遍紧张,办学条件简陋,学生在校住宿要求得一到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影响。四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部分学校教育资源紧张,另一部分学校还有一定数量空闲的校舍,甚至一些已经撤并的教学点依然作为国有资产在闲置。五是在前两轮的布局调整中,虽

4、然学校布点得到优化,但是学校与社区和政府的新型关系并没有得到确立,学校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真进行了研究论证,确立了“实事求是,科学规划,提高水平”的原则,立足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人口流动的变化趋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为目的,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寄宿制改造和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为契机,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手段,制定了*县20212021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提高学校规模、办学效益和教育-3给,满足了学生就近入学的需

5、求。2.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近年来,我们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新的入学高峰的到来。一是实施农村初中寄宿制改造工程,先后为*初中等3所初中建设了高标准的学生宿舍楼和配套设施,满足了学生在校寄宿的要求。二是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先后为*乡中心小学等4所学校加固校舍,新建教育教学辅助用房,增加了学校的容纳能力。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了*明德小学,方便了学生就近入学。四是根据生源实际,恢复了教学点,方便了学生就近入学,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100%的入学率。3.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建设是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根本保证。我们一是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布

6、局调整工作结合起来,凡是在规划撤并范围内的学校一律不安排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二是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与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活动结合起来,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三是建立了激励机制。在工作中,我们实行了“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完成情况好的乡镇和村委进行奖励。在学校建设中,对能够筹措三分之一以上资金的乡镇和村委所辖的学校,县局配套剩余的资金,优先安排学校建设,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四是积极实施实验楼建设工程。在多媒体成套实验室建设-5见和建议,凝聚学校发展合力。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使

7、我县各学校建立了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和社区的新型关系,加快了广大中小学校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步伐,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县域内中小学校均衡发展的水平,为创办人民满意学校和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取得成效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改革,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其成效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本身,也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1.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教育投资效益。学校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的开办,使生源相对集中,办学规模扩大,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重组,有效的提高我县中小学校的办学效益。一方面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硬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教育资产得到集中使

8、用,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节约师资等软资源,减轻财政负担。2.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布局调整使学校规模扩大,教师专业成长加快,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得到推行,教育文化氛围浓厚,大大激发了我县中小学生昂扬奋发的斗志,提高了相互学习和竞争意识,增强了育人功能,促进了全面发展。3.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提-7点和突破口,研究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订了符合*实际的工作规划,促进了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实施。2.增加投入是关键。资金投入是布局调整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我们在保证县级财政最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吸纳经济发达地区的剩余资金,充分调

9、动乡、村两级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使他们积极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千方百计的扩大有效资金投入,确保了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3.统筹发展是基础。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把布局调整与改善办学条件相结合,与建设标准化学校相结合,与满足人民群众结优质教育的需求相结合,与促进各学段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较好的处理了现实与长远、巩固与提高、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高了布局调整的整体工作水平。4.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的。教育质量是群众的最大期待。我们在布局调整的进程中,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核心任务

10、,大力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积极创办标准化学校和管理规范化学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均衡、优质的教育质量成为布局调整工作的可靠保障。尽管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方面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9第二篇: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索罗乡学区2021-2021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根据平凉市崆峒区20212021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具体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学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改

11、善我学区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从2021年起,用4年时间在开展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结合我学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基本情况及学校现状索罗乡学区共计七所完全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和三所幼儿园。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2亩,校舍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共有56个教学班,中小学学生总计1700人。专任教师121名,其中本科26人,大专5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66.9%。历年来荣获省级以上奖项的共计3人。二、开展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十一五”以来,我学区以推进“两基”攻坚、职教攻坚、危房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12、。但是,教育-1-观念陈旧、办学模式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学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散办学、规模小、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们要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教育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三、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使

13、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为促进和谐陆川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二)校点布局调整原则中小学布局调整始终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建后撤,确保普及”、“坚持标准,确保达标”和“四个集中”(高中向区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则,处理好需求与调整、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按照到2021年重点建设1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小

14、学(寄宿率达到50%)。届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校舍建设达标、配套设施完善、教学设备配置齐全、食宿条件明显改善、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的标准,彻底消除校舍不安全因素和办法效益低下的现象。四、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还要注重以下几项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办好乡中心小学、村级完全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批教学点。对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尽快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对规划撤并但暂时不能撤并的学校要加强管理,在保证其办学条件、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不再新增基本建设投入。2、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原则。要综合考虑当地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

15、建设要求,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在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把校舍建设与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3、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以集中办学为方向,综合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的因素,制订布局调整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原则上低年级学生应就近入学。同时,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避免出现由于调整撤并校点所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问题;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不调整,先易后难进行撤

16、并校点。(三)布局调整的目标和任务我学区布局调整目标:通过布局调整,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撤并部分分散且布局不合理的村级教学点。具体目标规划:小学规划现有小学7所(西李小学、汝林小学、东白小学、张树小学、胡洼小学、庙后小学、姚王小学)。布局调整将改扩建张树小学、撤并胡洼小学、庙后小学,将新建校舍2500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等;总需资金400万元。五、布局调整的分阶段实施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面调查,摸清底数(2021年11月5日至2021年11月15日)。重点摸清小学(教学点)的校舍、学生人数、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校舍情况、校园占地面积等情况。第二阶段。科学安排,分

17、步推进(2021年12月至2021年12月)。按照村级小学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对部分具备撤并条件教学点进行合理撤并。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对撤并(或准备撤并)教学点所并入的学校,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21)”进行规划建设。先易后难,逐步分阶段撤并,对撤并条件成熟的先撤并。采用标准化建设、寄宿制示范学校先行,示范带动全面的方式。第三篇:堰口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汇报堰口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汇报一、教育基本情况堰口镇作为寿县城南门户重镇,辖3个街道(社区)和1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3万,堰口学区内现有3所初中(含1所民办初中)、12所小学、4所幼儿园(含3所民办幼儿

18、园),在编教职工386人(小学183人,初中192人,幼儿园11人),义务教育段适龄儿童总数达5230人(在本乡镇就读小学生3620人,初中生1744人),接受学前教育儿童总数达到1997人。二、布局调整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方便适龄儿童入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大力开展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先后撤并了严庄小学、魏岗小学、代楼小学、刘鄞小学、石塘小学、蔡岗小学、张圩小学、朱寺小学、戈墙小学、堰口镇第二小学、堰口成人技校(原堰口“3+1”);通过一系列布局调整,逐步实现了堰口镇中小学布局合理,教育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三、资源闲置、利用情况学

19、区内,撤并后的学校资产就近并入相关学校,部分对外进行了出租,其中将原堰口“3+1”学校并入堰口中心学校;原堰口“3+1”校舍、资产租赁给大光中学办学;朱寺小学租赁给傲翔塑业,后因政府要求工厂集中在堰口工业园内,被堰口镇政府评估收购;将堰口镇第二小学整合资源并入大光小学,在堰口二小原址改建堰口镇中心幼儿园,2年后因镇政府规划将土地收购,在堰口镇锦绣大道新建中心幼儿园校舍,2021年9月已投入使用。其他校舍因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大部分闲置或被村民居住,闲置学校校舍因常年失修,破损现象比较严重。四、学校师生比情况初中(3所):堰口中心学校教师82人,在校学生576人,师生比1:7;十字路初中教师50人

20、,在校学生133人,师生比1:2.7;江黄回族初中教师40人,在校学生304人,师生比1:7.6。小学(9所):大光小学(中心小学)教师50人,在校学生1068人,师生比1:21.4;新店小学教师20人,在校学生338人,师生比1:17;高王小学教师11人,在校学生69人,师生比1:6.3;青莲小学教师5人,在校学生72人,师生比1:14.4;十字路小学教师19人,在校学生486人,师生比1:25.6;老庙小学教师16人,在校学生349人,师生比1:22;小集小学教师5人,在校学生85人,师生比1:17;江黄民族希望小学教师28人,在校学生784人,师生比1:28;九槐民族小学教师5人,在校学

21、生140人,师生比1:28;红桥小学教师4人,在校学生163人,师生比1:41;马岭小学(教学点)教师7人,在校学生36人,师生比1:5.1;庄西小学(教学点)教师4人,在校学生12人,师生比1:3。五、大、小班额情况大光小学因为缺教室,江黄民族希望小学因为缺教师,两所学校目前存在大班额情况;庄西小学、马岭小学、青莲小学、高王小学、小集小学等学校存在小班额情况,有的年级只有几个学生。六、存在的问题1、师资配备不均衡,堰口中心学校、十字路初中等学校师资较为充裕,但九槐小学、红桥小学、小集小学等偏远小学急缺教师,每学期需要派遣多名支教教师,1-6年级才能够全部开课。2、硬件设施配备不均衡,堰口中心

22、学校、大光小学小学等沿寿六路学校办学条件较好,硬件设施配置好;但九槐小学、红桥小学、小集小学等偏远学校硬件设施配置较低。3、因庄西小学(教学点)只有1-2年级,家住学校附近中高年级学生只能到老庙小学或新店小学就读,上下学单程距离普遍超过3.5公里。七、工作打算和建议1、加大对农村偏远小学师资的配备,进一步优化教师年龄结构;2、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办学水平;3、提高偏远、艰苦学校教师工资,促进超编学校教师向偏远、艰苦学校流动。寿县堰口学区管理委员会2021年3月7日第四篇: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来源:黄政办发202127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