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519901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doc(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第一篇:创新机制科学规划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科学规划创新机制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本年度,我县按照省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提升发展内涵”的工作思路,立足全县实际,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有效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布局调整任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全县教育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全县经济社会状况。*县位于南麓,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辖7乡9镇,289

2、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万人。全县自然地貌“七山一水二分田”,有省定深山区乡镇5个,浅山和丘陵乡镇6个,平原乡镇5个。*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21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7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035元,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序第74位。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略有增长,但仍处于全省中等偏下位次。 2.全县教育基本情况。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39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初中23所(含2所民办学校),小学328所(含79个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335所(含民办7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各级各类学 -1的大量涌入,新增的适龄儿童少年有近千人。而城区学

3、校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接纳能力几乎达到极限,各学校均出现了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现象,一些学校每班甚至达到了 七、八十人的规模,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二是随着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的到来,适龄儿童大量回升,各学校生源均大幅增加,不少学校办学规模已经达到省定标准的上限,个别学校甚至超过了省定标准。原来撤并的教学点,已经逐步具备了重新恢复的条件。三是学校建设水平不高,各学校校舍普遍紧张,办学条件简陋,学生在校住宿要求得一到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影响。四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部分学校教育资源紧张,另一部分学校还有一定数量空闲的校舍,甚至一些已经撤并的教学点依然作为国有资产在闲置。五是在前两轮

4、的布局调整中,虽然学校布点得到优化,但是学校与社区和政府的新型关系并没有得到确立,学校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真进行了研究论证,确立了“实事求是,科学规划,提高水平”的原则,立足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人口流动的变化趋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为目的,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寄宿制改造和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为契机,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手段,制定了*县20212021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提高学校规模、办学效益和教育 -3给,满

5、足了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 2.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近年来,我们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新的入学高峰的到来。一是实施农村初中寄宿制改造工程,先后为*初中等3所初中建设了高标准的学生宿舍楼和配套设施,满足了学生在校寄宿的要求。二是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先后为*乡中心小学等4所学校加固校舍,新建教育教学辅助用房,增加了学校的容纳能力。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了*明德小学,方便了学生就近入学。四是根据生源实际,恢复了教学点,方便了学生就近入学,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100%的入学率。 3.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建设是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根本保证。我们

6、一是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布局调整工作结合起来,凡是在规划撤并范围内的学校一律不安排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二是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与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活动结合起来,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三是建立了激励机制。在工作中,我们实行了“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完成情况好的乡镇和村委进行奖励。在学校建设中,对能够筹措三分之一以上资金的乡镇和村委所辖的学校,县局配套剩余的资金,优先安排学校建设,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四是积极实施实验楼建设工程。在多媒体成套实验室建设 -5见和建议,凝聚学校发展合

7、力。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使我县各学校建立了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和社区的新型关系,加快了广大中小学校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步伐,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县域内中小学校均衡发展的水平,为创办人民满意学校和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取得成效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改革,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其成效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本身,也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 1.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教育投资效益。学校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的开办,使生源相对集中,办学规模扩大,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重组,有效的提高我县中小学校的办学效益。一方面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硬资源

8、得到合理配置,教育资产得到集中使用,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节约师资等软资源,减轻财政负担。 2.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布局调整使学校规模扩大,教师专业成长加快,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得到推行,教育文化氛围浓厚,大大激发了我县中小学生昂扬奋发的斗志,提高了相互学习和竞争意识,增强了育人功能,促进了全面发展。 3.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提 -7点和突破口,研究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订了符合*实际的工作规划,促进了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实施。 2.增加投入是关键。资金投入是布局调整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我们在保证县级财政最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出台优惠

9、政策,吸纳经济发达地区的剩余资金,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使他们积极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千方百计的扩大有效资金投入,确保了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 3.统筹发展是基础。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把布局调整与改善办学条件相结合,与建设标准化学校相结合,与满足人民群众结优质教育的需求相结合,与促进各学段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较好的处理了现实与长远、巩固与提高、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高了布局调整的整体工作水平。 4.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的。教育质量是群众的最大期待。我们在布局调整的进程中,

10、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核心任务,大力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积极创办标准化学校和管理规范化学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均衡、优质的教育质量成为布局调整工作的可靠保障。 尽管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方面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 -9 第二篇: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索罗乡学区2021-2021中小学校 布局调整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根据平凉市崆峒区20212021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具体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

11、改造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学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改善我学区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从2021年起,用4年时间在开展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结合我学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及学校现状 索罗乡学区共计七所完全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和三所幼儿园。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2亩,校舍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共有56个教学班,中小学学生总计1700人。专任教师121名,其中本科26人,大专5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66.9%。历年来荣获省级以上奖项的共计3人。 二、开展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我学区以推进“两基”攻坚、职教攻坚、危房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

12、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教育-1- 观念陈旧、办学模式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学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散办学、规模小、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们要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教育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 三、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

13、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为促进和谐陆川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校点布局调整原则 中小学布局调整始终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建后撤,确保普及”、“坚持标准,确保达标”和“四 个集中”(高中向区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则,处理好需求与调整、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努力优

14、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按照到2021年重点建设1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小学(寄宿率达到50%)。届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校舍建设达标、配套设施完善、教学设备配置齐全、食宿条件明显改善、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的标准,彻底消除校舍不安全因素和办法效益低下的现象。 四、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还要注重以下几项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办好乡中心小学、村级完全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批教学点。对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尽快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对规划撤并但暂时不能撤并的学校要加强管理,在保证其办学条件、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不再新增基本建设投入。 2、统筹规划,整体推

15、进原则。 要综合考虑当地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在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把校舍建设与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3、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 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以集中办学为方向,综合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的因素,制订布局调整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原则上低年级学生应就近入学。同时,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避免出现由于调整撤并校点所造

16、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问题;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不调整,先易后难进行撤并校点。 (三)布局调整的目标和任务 我学区布局调整目标:通过布局调整,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撤并部分分散且布局不合理的村级教学点。具体目标规划: 小学规划 现有小学7所(西李小学、汝林小学、东白小学、张树小学、胡洼小学、庙后小学、姚王小学)。布局调整将改扩建张树小学、撤并胡洼小学、庙后小学,将新建校舍2500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等;总需资金400万元。 五、布局调整的分阶段实施 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调查,摸清底数(2021年11月5日至 2021年11月15日)。重点

17、摸清小学(教学点)的校舍、学生人数、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校舍情况、校园占地面积等情况。 第二阶段。科学安排,分步推进(2021年12月至2021年12月)。按照村级小学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对部分具备撤并条件教学点进行合理撤并。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对撤并(或准备撤并)教学点所并入的学校,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21)”进行规划建设。先易后难,逐步分阶段撤并,对撤并条件成熟的先撤并。采用标准化建设、寄宿制示范学校先行,示范带动全面的方式。 第三篇:堰口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汇报堰口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汇报 一、教育基本情况 堰口镇作为寿县城南门户重镇,辖3个街道(社区

18、)和1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3万,堰口学区内现有3所初中(含1所民办初中)、12所小学、4所幼儿园(含3所民办幼儿园),在编教职工386人(小学183人,初中192人,幼儿园11人),义务教育段适龄儿童总数达5230人(在本乡镇就读小学生3620人,初中生1744人),接受学前教育儿童总数达到1997人。 二、布局调整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方便适龄儿童入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大力开展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先后撤并了严庄小学、魏岗小学、代楼小学、刘鄞小学、石塘小学、蔡岗小学、张圩小学、朱寺小学、戈墙小学、堰口镇第二小学、堰口成人技校(原堰口“3+1”);通过一

19、系列布局调整,逐步实现了堰口镇中小学布局合理,教育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三、资源闲置、利用情况 学区内,撤并后的学校资产就近并入相关学校,部分对外进行了出租,其中将原堰口“3+1”学校并入堰口中心学校;原堰口“3+1”校舍、资产租赁给大光中学办学;朱寺小学租赁给傲翔塑业,后因政府要求工厂集中在堰口工业园内,被堰口镇政府评估收购;将堰口镇第二小学整合资源并入大光小学,在堰口二小原址改建堰口镇中心幼儿园,2年后因镇政府规划将土地收购,在堰口镇锦绣大道新建中心幼儿园校舍,2021年9月已投入使用。其他校舍因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大部分闲置或被村民居住,闲置学校校舍因常年失修,破

20、损现象比较严重。 四、学校师生比情况 初中(3所):堰口中心学校教师82人,在校学生576人,师生比1:7;十字路初中教师50人,在校学生133人,师生比1: 2.7;江黄回族初中教师40人,在校学生304人,师生比1: 7.6。 小学(9所):大光小学(中心小学)教师50人,在校学生1068人,师生比1: 21.4;新店小学教师20人,在校学生338人,师生比1:17;高王小学教师11人,在校学生69人,师生比1: 6.3;青莲小学教师5人,在校学生72人,师生比1: 14.4;十字路小学教师19人,在校学生486人,师生比1: 25.6;老庙小学教师16人,在校学生349人,师生比1:22

21、;小集小学教师5人,在校学生85人,师生比1:17;江黄民族希望小学教师28人,在校学生784人,师生比1:28;九槐民族小学教师5人,在校学生140人,师生比1:28;红桥小学教师4人,在校学生 163人,师生比1:41;马岭小学(教学点)教师7人,在校学生36人,师生比1: 5.1;庄西小学(教学点)教师4人,在校学生12人,师生比1:3。 五、大、小班额情况 大光小学因为缺教室,江黄民族希望小学因为缺教师,两所学校目前存在大班额情况;庄西小学、马岭小学、青莲小学、高王小学、小集小学等学校存在小班额情况,有的年级只有几个学生。 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配备不均衡,堰口中心学校、十字路初中等

22、学校师资较为充裕,但九槐小学、红桥小学、小集小学等偏远小学急缺教师,每学期需要派遣多名支教教师,1-6年级才能够全部开课。 2、硬件设施配备不均衡,堰口中心学校、大光小学小学等沿寿六路学校办学条件较好,硬件设施配置好;但九槐小学、红桥小学、小集小学等偏远学校硬件设施配置较低。 3、因庄西小学(教学点)只有1-2年级,家住学校附近中高年级学生只能到老庙小学或新店小学就读,上下学单程距离普遍超过3.5公里。 七、工作打算和建议 1、加大对农村偏远小学师资的配备,进一步优化教师年龄结构; 2、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办学水平; 3、提高偏远、艰苦学校教师工资,促进超编学校教师向偏远、艰苦

23、学校流动。 寿县堰口学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3月7日 第四篇: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 来源:黄政办发202127号 【摘要】 方案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市区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实施步骤: 2021年,主要完成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设计,启动市、区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工作。 1、完成并颁布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2、完成启黄中学、黄冈外校办

24、学体制改革; 3、启动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4、完成黄州城区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5、建立教师补充流动机制; 6、启动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7、启动老城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8、根据城东新区规划,做好城东新区教育用地预留规划; 9、启动并部分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2021-2021年,全面实施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完成市区部分学校的整合工作。 1、完成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2、完成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老城区部分学校的整合; 4、加大迁建学校的建设力度; 5、基本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 6、启动城东

25、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建工作; 7、加大教师交流、互派力度。 2021-2021年,重点加强市区学校的基本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实现市区学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1、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 2、完成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3、基本完成城东新区新建学校建设工程。 正文: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方案的通知 黄政办发202127号 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

26、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 为了做好黄冈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议案的办理工作,实现市区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理顺体制、科学规划、改革创新,推进市区教育事业优先、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市区中小学办学水平,提升市区龙头地位,改善市区人居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 二、整体目标 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市

27、区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三、基本原则 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市区一体,整体联动;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财政为主,多元投入。 四、工作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务实可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组织专家团队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并完成市区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征求市区群众、教师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评审,向社会公示,并报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 (二)理顺管理体制。改革市区学校办学体制,探索市区学校统筹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按照“规范简洁,科学高效”的原

28、则,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完成市直、黄州区、黄冈经济开发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教育合力。同时,理顺启黄中学和黄冈外国语学校的办学体制。 (三)优化学校布局。在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的基础上,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重点是实施老城区学校“改造、扩建、撤并、迁建”工程,加大对黄州中学、市实验小学、市实验幼儿园、考棚街小学、区实验小学和区实验二小等资源整合力度,优化学校布局,解决老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交通拥堵问题,初步实现市区教 育均衡发展。 (四)做好新城预控。根据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发展变化趋势,优先考虑各类教育教学机构设施布点,做好新城区特别是城东新区学校

29、远期预控和建设工作,加强教育用地预留控制,使城区各类教育设施布点科学合理。启动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备和建设工程,使新建学校起步快、起点高、环境优。 (五)改造薄弱学校。加大对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的改造力度,切实做好扩建学校的周边土地控制征用工作,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消除d级危房,使市区学校全面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 (六)合理定额定编。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核定市区现有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解决学校规模超负荷和班额严重超标等问题;按政策规定和学校运行要求重新核定市区学校教师编制,落实教师员额;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流动机制,实现市区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

30、五、实施步骤 (一)2021年,主要完成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设计,启动市、区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工作。 1、完成并颁布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2、完成启黄中学、黄冈外校办学体制改革; 3、启动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4、完成黄州城区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5、建立教师补充流动机制; 6、启动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7、启动老城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8、根据城东新区规划,做好城东新区教育用地预留规划; 9、启动并部分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2021-2021年,全面实施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完成市区部分学校的整合工

31、作。 1、完成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2、完成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老城区部分学校的整合; 4、加大迁建学校的建设力度; 5、基本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 6、启动城东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建工作; 7、加大教师交流、互派力度。 (三)2021-2021年,重点加强市区学校的基本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实现市区学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1、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 2、完成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3、基本完成城东新区新建学校建设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黄冈市区中小学布

32、局调整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工作。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附后。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二是加大教育“两费”征收管理力度并优先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建设项目和资金。四是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置换管理,将置换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并在土地置换、安置补偿、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五是争取社会资金参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 (三)及时督办验收。市政府加大对议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办力度,加强对议案办理的

33、过程管理,定期向市人大报告议案的办理情况。制定议案项目验收办法,组织力量对议案项目进行验收,做到完成一个,及时验收一个。项目验收按照自下而上、分级管理的原则,由项目建设(承办)单位逐级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议案实施期届满后,市政府将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并邀请市人大及部分人大代表,对议案办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黄冈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 组长:刘雪荣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王静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梅香雪市政府副市长 黄祥国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方成市政府副秘书长 方光明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新佳市政府副秘书长 余友斌黄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佑元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

34、会副主任 万亚平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王万福市编办主任 潘咏华市发改委主任 王建学市教育局局长 宋兰萍市财政局局长 姚涛市地税局局长 骆效崇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孙楚强市人社局局长 黄强胤市住建委主任 喻长友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王永忠市人口计生委主任 叶俊甫市审计局局长 张际伟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刘劲松市城投公司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黄冈市教育局,王建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以标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黄州区人民政府。按照市区一体、统筹发展的要求,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实施布局调整规划,加强管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做好辖区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建设有关工作。 黄冈经济开

35、发区管委会。按照市区一体、统筹发展的要求,认真实施布局调整规划,负责做好辖区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建设有关工作。 监察局。负责监督学校撤并、校产转移、资产处置、项目建设经费使用行为,查处学校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编办。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合理核定落实市区学校教师编制。 发展改革委。负责将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先市区调整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审批。 教育局。负责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方案的拟订、实施等日常工作,协调市区有关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财政局。加大资金筹措和投入力度,做好相关经费测算、补助和调剂工作,为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地税局。

36、加大市区教育“两费”征收管理力度,做到依法征收,做到应收尽收。 公安局。负责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过程中社会治安和稳定工作。 人社局。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流动机制,配合做好布局调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工作。 住建委。加强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建设管理,落实教育建设项目减免费优惠政策。 国土资源局。做好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用地的规划、预留控制和划拨工作,优先保证教育用地。 人口计生委。负责对市区分年龄学龄人口作出科学的统计分析和预测,提供相关信息资料。 审计局。负责布局调整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和资产管理的审计工作。 城乡规划局。将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整体规划,做好布点选址、建设规

37、划、协调用地等工作。 城投公司。围绕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目标,做好相关资产置换、融资和投资工作。 第五篇: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20211229最后定稿)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促进全县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县”的工作目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2148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

38、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48号)及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126号)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县域基本情况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12272818,东西长85.276公里,南北宽77.696公里,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全县总面积3245.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96米,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位于珠市乡境内,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位于古达乡境内,海拔1230米。全

39、县共辖27个乡镇,9个社区(居委会),45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78.36万人,其中全县农业人口73.42万人,占总人口的93.69%,全县共有汉、彝、苗、回、布依、白等18个民族。 二、中小学基本情况及布局现状分析20212021学年度,全县有校内外712适龄人口数96911人,校内外1315周岁适龄人口数50832人,校内外1618周岁适龄人口数51086人;有完全小学293所,教学点49个,在校小学生101639人,小学教职工4869人,其中专任教师4764人;有中学53所,其中完中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独立初中26所、九年制学校18所,在校初中生49109人,在校高中 第1页生1

40、4292人;中学教职工312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2399人,高中专任教师540人。 至“十二五”期末,也即2021年,预计全县人口总数将达75万人,将有校内外611适龄人口数约9万人,校内外1214周岁适龄人口数约5.3万人,校内外1517周岁适龄人口数约5万人;将有小学在校生88916人,初中在校生52917人,高中在校生22275人。 因我县地处高山地带,绝大部分地区山高路远,且交通不便,中小学校点特别是小学校点分布相对零散,只为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以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师资力量没有得到整合,教育发展相对不均衡。 三、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目的及依据 (一)中小学布局调结构整的目的 1.

41、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教育公平。 多年来,在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但是,“两基”的基础依然薄弱,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全县中小学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乡镇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平衡,特别是县直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教学点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差距较大;边远乡镇的小学尤其是教学点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师留不住。这样的情况,造成了边远偏僻地区的学生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基础教育的不公平。通过调整布局、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和谐

42、发展,最大限度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2.整合优化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效益。 由于我县校点分散,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较大困难,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各学科师资专业不能合理搭配,全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整体提高。通过布局调整,集中办学,进一步优化结构,师资得到合理配置,同时,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必将大幅度提高。 第2页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集中办学,被撤并的中小学校无需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护或改造,国家及省市的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可以集中用于保留学校的建设,能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大幅撤并校点,降低教育管理成本。 通过布局调整,撤并校点,优化资源,中小学校点将

43、大幅度减少,必将缓解由于校点分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足的压力,将彻底解决代课人员问题,大大减少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降低县、乡各级对学校的管理成本,管理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5.超前谋划教育,为发展学前、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赫章县已顺利完成了“普九”任务,但要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入非常大。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投入需求都难以满足,要靠上级部门或县级财政筹集资金新建高中、幼儿园,在短时期内显然不可能。而通过布局调整,把撤并后的小学校舍用于兴办幼儿园、学前班,新划拨的资金用于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跨越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基础。 6

44、.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率。 通过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部分村小学及教学点,撤并规模较小的初级中学,扩大县城及中心集镇中小学办学规模后,城区及中心集镇的人口将会不断增加,必将有力地促进城镇化发展,适应县城区及中心集镇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依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2148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48号)及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126号),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对照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我县中小学校点布局亟待优化调整。 四、中小学布局

45、结构调整的原则 第3页做好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事关今后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要做好此项工作,要把中央、省、市的有关精神与地方实际充分结合起来。 (一)学校布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设;就近入学、适度集中;资源整合、提高效益;先建后撤、保证教学;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实现四个结合: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与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等重大教育建设项目实施相结合。 (二)学校布局要适应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关系,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 (三)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各地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力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